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睁大眼睛看世界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组教学设计古驿镇中心小学小语备课中心四年级备课小组学情简析及教学策略乡镇孩子受经济文化等环境的制约,课外阅读量太小,生字反生率较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语感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范读显得尤其需要:有利于学生正确朗读课文、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生字的学习也应在教师用书提出的“主要让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提高一个层次:抽出课堂时间组织学生认读生字、理解字意(给生字组词等)、写字写词。古诗教学中,必须抽出一定的空间,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大意,在学生心领神会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写一写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并让能力较强的学生把自己的理解抄写在黑板上,给语文能力较差的学生一个再理解的途径。否则,古诗教学的体会感情、领悟诗境、读出韵味等目标的达成将会是以牺牲大多数学生为代价的培优教学,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在教学中有效地利用绘画、泥塑、感情朗读、动作表演等形式,促进学生的理解、丰富学生的想像。教材简析本组课文中描写的自然景物,乡镇学生并不陌生,但认认真真地做过观察的人并不会多,尤其是坚持长期观察同一种事物的人会更少。持久的观察力需要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浓烈情感来支持,这一点一定要让学生深切的体会到,同时还要通过教学促使学生在感受上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观察自然、体味生活的兴趣。这一组文章文笔清新、结构精巧、文情并茂,作者不仅以拟人的笔调向我们描述了自然界里植物和昆虫的美好生活,而且还向我们揭示了自然界中包含的人生哲理。在本组文章中作者并没有直接告诉大家他作了长期的观察,而是通过语言文字来体现这一些,所以品析语言、体会文章里的重点词语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活动。为了完成本组的训练任务、达到训练目的,教材中的“阅读链接”“资料袋”等内容必须和每课时的教学活动有机的整合在一起。教学理念本组教材中的两首古诗和三篇课文都是围绕“观察和发现”这一主题编排的,文章的形式多样,内容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所以在教学时要着力体现“观察和发现”这个训练重点,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帮助学生认识观察的重要性、学会观察的方法、形成观察的能力和习惯”这个目的去展开。学会多角度观察事物感悟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想在教学古诗两首时要利用想像、品析、诵读等方法让学生理解内容、欣赏品析古诗文的语言美,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和节奏美。感悟作者在观察中受到的启发。教学目标1、认识3字,会写4字。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3、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彩笔或橡皮泥第一课时学习题西林壁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教学重点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积累古诗名句。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提示课题1、激趣导入。我们班哪位同学的作文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过?祝贺你。在古代,受印刷技术的限制,没有大量的报纸、杂志,有的诗人写出了优美的诗歌文章,到哪儿发表呢?他们就把它题写在墙壁上,天南海北的行人过而读之,这样,一首优美的诗歌就可以传播开了,这就是“题壁诗”,引入崔颢黄鹤楼的故事。2、揭题。这两首诗哪一首是题壁诗?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读书思考,交流。(相机提醒学生看注释,理解诗句)3、交流、介绍苏轼生平资料,吟咏其有关作品。二、自主阅读题西林壁,理解诗句大意。1、教师范读。2、自由读、同桌互读。3、抽读、正音。4、在熟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工具书或已有的的知识经验,对照插图,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5、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试着把诗句的意思用图画或橡皮泥表现出来。并和同桌说说你的作品。6、交流对诗句的理解。在这一环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采取如下策略:(1)抓重点词理解诗句,诗人眼中的庐山是什么样子的?你从哪儿知道的?(2)多种形式丰富学生对诗句的想像。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的想自己站在高、低、远、近不同的角度是欣赏,会看到什么样的庐山?(3)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一说,集体评价。7、学生自己写诗句大意,鼓励学生把自己的理解写在黑板上。三、品读研读,感悟诗情。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悟诗情。(1)作者用眼睛看到了庐山“横看成岒侧成峰,高低远近各不同”,同时也在用心思考: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秀丽的、是雄伟的、还是险峻的、幽秀的?从中你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2)联系生活,你有过“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经历吗?四、作业熟读成诵,默写诗句。板书设计题西林壁横看侧看只缘身在此山中各不同远近高低第二课时学习游山西村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诗中的名句。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句。3、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4、体会诗句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教学重点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积累古诗名句。教学难点体会诗句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我国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涌现了无数的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璀璨的诗文,其中有一位诗人留下的诗歌近万首,成为我国最多产的诗人之一,他就是陆游。交流关于陆游的资料。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古诗2、学生自读古诗,读正确、流利。3、抽读,集体评价。4、读古诗,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三、想像画面,理解诗句。1、读古诗、看插图,引导学生总结上一节课的学习,运用看注释、查工具书等方法,想像画面。2、同桌讨论:说说你仿佛看到什么,并说说你为什么想到这样的画面。3、全班交流,理解诗句。(1)学生自由发言。(估计学生说的画面:淳朴的农家盛情款待客人、山重水复、柳暗花明)(2)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补充资料。腊酒浑,腊月酿的酒存放到第二年的时候,虽然浑浊,但清冽、醇厚、酒香诱人。襄阳农村也有腊黄酒存放到第二年麦收、秋收家忙时才开坛喝的习惯。(3)引导家存黄酒的学生谈自己家农忙时或只有来贵客时才开坛畅饮的事例、及抓住“足”理解诗句,同时感受农家的热情、领略农村丰收的欢悦。4、学生自己写诗句大意,鼓励学生把自己的理解写在黑板上。四、品味诗句,作画题诗。1、抓住“疑”“又”体会作者心情的微妙变化。(1)体会感情,品读古诗。学生自由读。(2)腊酒浑、足鸡豚,让我们感受到农家的欢悦、热情、作者的喜悦,那么面对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时,你的心情又怎样呢?你怎么体会到的?(3)读出作者情绪的变化。(4)你有没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经历呢?2、感情读诗。同桌赛读、男女生赛读。3、作画题诗。把你感受最深的画面画出来,并题上合适的诗句。五、感情读诗,熟读成诵。六、作业1、完成语文课堂练习中第五课的作业。2、搜集、诵读自己喜欢的关于苏轼、陆游的诗或题壁诗。板书设计游山西村腊酒浑 热情 山重水复 疑无路 丰年足鸡豚好客柳暗花明又一村对农村的真挚感情品析语言,感悟方法爬山虎的脚教案教学设想教学爬山虎的脚时,首先要通过理解课文词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然后再体会使用这些词句的好处,在这个过程中透过语言文字感悟到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观察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学会观察方法后自己再试着去观察和描写一种事物。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3、理清课文叙述顺序,了解爬山虎的特点。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叙述顺序,了解爬山虎的特点。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教具准备 学生准备水彩笔或橡皮泥教师准备爬山虎叶子的挂图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人有双脚走路,动物有足、有爪子可以爬,谁听说过植物会长脚还会爬吗?叶圣陶爷爷却写了一种植物的脚,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就是爬山虎的脚,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脚是什么样的?脚会不会爬、怎么爬的?它的脚爬来爬去的,会有什么结果?)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划出生字、生字的“好朋友”以及不理解的词。(同学们,你有那么多想知道的问题,那就快快打开书,自由地读读课文吧。)2、集体认读生字、新词。3、教师范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铺”“重”“空”等字的读音),学生思考:你想知道的问题,书上告诉你了吗。4、接龙形式抽读课文,梳理课文,(1)交流:自己读了课文、听了老师读书,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分享阅读的快乐。(2)抽读课文(按课文的顺序,教师抽读书能力好、中、差的学生分段读)。集体正音。(3)教师引导学生梳理课文:同学们真是会读、会听,这么快就知道了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的、还知道了怎么爬的以及结果怎么样(叶子是什么样的),一篇文章就是一个班集体,这么多成员,太乱了,我们把这些问题分成几个小组好不好,可以分几个组?每个组有哪几个组员?5、同桌比赛互读课文,听听谁读得好,谁的评价更有价值(要求读正确、流利。)三、细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品味语言,感悟作者观察之细、语言的具体、形象。1、细读第三自然段,划出写脚长在什么地方、样子的句子。(引入:山虎的脚到底长在什么地方呢?书上哪儿告诉了我们。)2、品读句子“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这就是爬山虎的脚。”(1)读句子,画“脚”。动手画画脚的简笔画或橡皮泥捏一个脚的模型,同桌交流,看理解得是否准确,画得是否正确。(2)全班交流,对照自己的“脚”,用书上的话说一说脚长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的。(3)品味比喻句“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蜗牛的触角与爬山虎的细丝有什么相似之处?你能不能用别的事物来比喻这细丝呢,好不好,为什么?3、有感情的读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不必拘泥于“作者观察之细”一个话题,如:用词准确,写得具体、形象等)第二课时一、细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感悟作者观察时间之长、语言的具体、形象。1、品味句子“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野外,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了小园片,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1)引入: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爬山虎脚的样子、生长的位置,作者不仅观察很仔细,用语也很准确,那么,有脚就要爬,它又是怎么爬的?把你找到的句子划下来,读一读。(2)找出爬的过程中,脚的变化、动作想一想,它是怎么爬的。(3)在你的上节课的作品“脚”上画出或用橡皮泥捏出脚的变化,用你的手模仿“脚”,用上书上的语言,给你的同桌演说一下爬山虎是怎么爬的,看看、听听,谁演说的最好。(4)全班交流。(在正确运用书上的语言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加上自己的感受。)2、爬山虎的脚触着墙和没有触着墙的都有些什么变化?像刚才的那样学习,等一会给大家演示一下。(1)指导学生划出脚的变化的词句,在作品“脚”上画、捏出脚的变化。(2)交流、演说。3、有感情地朗读四、五自然段,说一说自己的体会。(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连续长时间观察:爬山虎是不是像同学们演示那样、像小猫、小狗那样,唰唰地就爬上去了,你知道哪些会爬的植物,你看见过它爬的过程吗?)二、细读第二自然段,想像叶子的美当爬山虎一脚一脚的爬满墙时,我们会欣赏到一帘青翠、一墙碧波,来,让你的眼睛享受一下。(出示爬山虎的挂图)(1)自由地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2)品味句子“那些叶子绿那么新鲜也不留一点儿空隙。”抓住“铺”“一顺儿”“没有重叠”“空隙”等词,对比鸟的天堂一文中大榕树的叶子“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想像美。(3)品味句子“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联系水漾起波纹的样子,想像一墙的叶子被风拂过的美景。(4)加上动作、有感情的读第二自然段。(做“铺”“一顺儿”“漾起波纹”的动作。)三、感情读文,看看“阅读链接”,说说自己的体会。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从这一课中受到的启发。(可提示学生从作者的观察顺序、作者的观察方法、文章围绕一方法和时时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这些方面去谈。)四、认读书写生字抽认生字,给生字组词,指导书写生字。(“叠”“痕”不要多写一点)五、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其中生字带拼音写三遍、组两个词写两遍)2、背诵课文。3、观察一种植物,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板书设计爬山虎的脚 刚长出来 爬墙:触巴拉贴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具体 仔细观察 样子六七根细丝 长出小圆片直弯 形象长期观察 像蜗牛的触角 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颜色嫩红灰色深入领悟观察和写作的方法激发学习的兴趣蟋蟀的住宅教案教学设想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大量的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想象非常丰富,语言非常风趣,教学时要让学生在读中抓住这些富有情趣的语言,体会使用它们的妙处,并由此引申到对观察方法的感悟,同时要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等15个词语,摘抄把蟋蟀当作人来写的句子。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4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教学重点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过程,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教学难点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古往今来,人类创造了许多伟大的工程,同学们,你知道哪些伟大的工程?(万里长城、三峡大坝、故宫、金字塔等)为什么说这些建筑是伟大的工程?(历史悠久、设计精巧、工程浩大,是人类的智慧与汗水的结晶。)可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居然把一种小东西挖掘的指头大小的小洞称为“伟大的工程”,是不是言过其实呢?今天学习了蟋蟀的住宅后你就有自己的看法了。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学生自读课文,划出生字、生字所带的词、不理解的词语,感觉一下蟋蟀的住宅是不是“伟大的工程”。(要求:不认识、读不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问一问同桌、查一查字词典。)2、学生认读生字新词。3、接龙形式分段读课文,集体正音,读好难读的句子。4、同桌互读,评价。5、默读课文,想一想: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吗,为什么?教学设想:估计学生都认为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但是理由不全面。教学中不必要求学生说得完整、十分有条理,可作如下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理由,说明了同学们认真读书,会读书,但是,这么多条条,我们能不能把它们分成组,让我们说话有条不紊?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蟋蟀的住宅的?(住宅的特点、蟋蟀精心建造住宅)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新课1、自读课文,巩固所滨生字、词语,思考: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蟋蟀的住宅的?2、你认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蟋蟀?(不肯随遇而安的蟋蟀、勤劳的蟋蟀)二、深读课文,感悟“伟大的工程”1、课文中谁“随遇而安”,谁“不肯随遇而安”?什么是“随遇而安”?2、从哪些地方你可以看出蟋蟀不随遇而安?划出相关的语句(选择住址、住宅外部特点、住宅内部特点)3、把相关的句子多读几遍,用彩笔画一画蟋蟀的住宅。注意我们刚才找的一些词语,如:倾斜的隧道、有多深、多宽、出口、平台等等,看谁画得最漂亮。(1)用上蟋蟀住宅的一个特点仿照下面句子说话:我的住宅有一个平台,当四周安静的时候,我就在平台上弹奏一曲美妙的音乐。我的住宅,当,我就。(2)把自己当成小蟋蟀,向同桌或朋友夸夸你的住宅。4、蟋蟀是不随遇而安的,也是勤劳的,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小蟋蟀在精心地建筑自己的住宅?作者分几个层次来写蟋蟀建房的过程?说说每个层次的意思。找出描写蟋蟀建房的句子。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读一读,在蟋蟀住宅图上画一只小蟋蟀的简略图,向你的同桌演一演小蟋蟀是如何建筑住宅的。说一说,读了小蟋蟀精心建筑住宅这一部分,你有什么想法,作者能够把蟋蟀建房的过程写得如此生动具体,说明了什么?(说明:蟋蟀认真工作、坚持不懈、辛勤劳动;作者仔细观察、注意研究。)4、找出文中把蟋蟀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把蟋蟀比作人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这样写的好处。(这样写把本来比较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使读者产生亲切感,引起阅读的兴趣。)三、引导学生给生字组词。指导写好“搜”“抛”“蔽”等字。四、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其中生字带拼音写三遍、组两个词写两遍)2、抄写文中把蟋蟀当作人来写的句子。3、以我的住宅为题,用第一人称介绍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过程。板书设计蟋蟀的住宅 伟大的工程 精心建造 挖掘(扒 搬 踏 推 铺) 慎重选址 仔细观察(勤劳) 工作休息 特点 外部特点 长期观察 不断整修 内部特点睁大观察的眼睛述说感悟的心灵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教学设想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时,要求学生利用学过的方法解决疑难问题,并且相互交流自己的收获,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七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课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教学重点难点从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过程中领悟观察、思考重要。教学准备 世界地图的拼图、地球仪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看地图拼图,认识五大洲四大洋,观察地球仪、拼图,想像一下,在几亿年前,地球上的大陆、海洋可能是什么样呢?现在,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了解一个大胆的假设吧!2同桌共同学习课文:1)自读课文,边读边问同桌、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写、划、思。听后议。(给自己读不准、不认识的字注音,划出有异议的地方,划出并思考自己不懂的问题。)3)同桌交流不懂的问题,再读课文,思考: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做了些什么? 二、探究课文,领悟道理 1、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再找一找亚欧大陆、美洲大陆、大洋洲还有哪些地方非常吻合。2、读第5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理解“大陆漂移”的意思;他是怎么观察地图的?仅仅只是观察吗?(抓住“画”“端详”“魏格纳兴奋极了较好地吻合在一起。”等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魏格纳的这一假想是在反复地、仔细地端详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和一条条海岸线的形状之后,经过思考才得出来的。)3读第7自然段,魏格纳发现了一个什么重要的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多读几遍课文,用自己的话给同桌讲一讲魏格纳是怎样发现证据、如何推理的。(同桌比赛说,全班交流。)三、总结课堂,迁移升华 1魏格纳为什么能在一张平平常常的世界地图中发现重大的地理现象?你从中感受到什么?(让学生体会到: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2、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复述课文讲给同桌听四、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2、学生可以继续交流查阅到的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其他资料。板书设计观察发现、提出大陆漂移(端详、比较)思考寻找证据(浩如烟海)多角度体验观察的重要性语文园地二教案教学设想语文园地二为学生提供了一次检验学习成果的机会,学生通过表达见解、交流感受、对比竞赛、亲身实践等活动更加明确了观察的重要性,同时这些活动也为演练和展示自己学到的观察方法提供了一个平台。学会多角度观察事物 教学目标1、练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事物,合理的表达出观图后想到的内容和观察后的感受。2、在口语交际中,回顾和总结在课文中学到的观察方法和观察习惯。3、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把最想告诉别人的内容写下来。在习作中,学会对某一事物进行连续的观察和记录4、练习品评自己的和别人的习作。5、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增加文化底蕴,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出处,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通过学习胸有成竹进一步体会留心观察的重要性。6、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了解几种植物的生长特点,儿歌能够熟读成诵教学重点: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事物,合理的表达出观图后想到的内容和观察后的感受。2、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把最想告诉别人的内容写下来3、儿歌能够熟读成诵第一课时口语交际的教学一、导入:世间万物丰富多彩,美不胜收,而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会有可能发现事物的奥秘,认识事物见的联系。本组教材的几篇课文讲的就是观察和发现方面的趣事。我们来看看书上的图,比比谁的眼力好!(学生自己观察插图)。二、在小组交流1、同桌前后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看到到的情况。要求:一开始看到了什么?后来又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并由此说出观察的感受。2、推举代表,准备在班上汇报。三、全班交流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四、总结、引导讨论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观察要仔细,要反复地看,多个角度看。五、延伸拓展1、回去后考考自己的父母,看他们能看到什么。2、你准备观察什么事物,从哪几个方面去观察?(说说自己的设想,下课后仔细观察,为作文做好准备)第二课时习作一、明确习作要求,自主选择习作内容。1师:近来,你留心观察了什么事物了吗?是怎样观察的?有什么新的发现?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趣事?仔细回忆一下,把你最想告诉别人的内容写出来吧。2根据习作提示,交流汇报。(1)用简笔画的形式、或动作表演的方式,给大家说一说你的观察。(2)学生交流评价,是否把观察的事物说清楚了。(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把观察的事物的样子、颜色、动作、自己的感受说清楚,抓住“趣”,引导学生说出事物的特点。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交谈中,捕捉习作内容,激发习作兴趣。)二、自拟题目,自主习作提醒:把材料想完全,把想法说清楚或把事情的过程想仔细再写。师巡视个别指导。对观察日记和写法和格式稍作指点学生试写第三课时修改习作一、典型引路,学习修改1、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选择典型作文投影或抄在黑板上集体修改。(典型作文:形式上写的不具体,所写内容是全班学生常见、熟识的事物。)(1)读典型作文,思考如何帮助修改。(2)交流修改意见。(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修改:a、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哪些词用的好。b、是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股权质押与房地产投资合作协议
- 二零二五年智能化生产设备租赁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企业办公家具定制设计与采购合同
- 二零二五版高端铝合金模板施工安装质量保证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抗滑桩施工设计与施工图审查合同
- 2025至2030年中国光盘驱动器行业发展潜力分析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二零二五年度河砂、碎石生态农业材料采购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新能源汽车用柴油供应合作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新型防火门窗采购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化肥行业供应链金融服务合作协议
- SB/T 10460-2008商用电开水器
- GB/T 9124.1-2019钢制管法兰第1部分:PN系列
- GB/T 29414-2012散热器恒温控制阀
- 2023年黔西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题库及答案解析
- GA 1800.2-2021电力系统治安反恐防范要求第2部分:火力发电企业
- 运输供应商年度评价表
- PCB线路板基础知识课程课件
- 断亲协议书范本
- 口服化疗药精品课件
- 外科学课件-创伤总论
- 同安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三年行动计(2022年—2024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