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一 金属箔式应变片电桥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单臂电桥、半桥、全桥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比较单臂、半桥、全桥输出时的灵敏度和非线性误差。二、基本原理: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描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R/R=K式中R/R为电阻丝的电阻相对变化值,K为应变灵敏系数,=l/l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金属箔式应变片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元件,用它来转换被测部位的受力大小及状态,通过电桥原理完成电阻到电压的比例变化:对单臂电桥而言,电桥输出电压,U01=EK/4。对半桥而言,电桥输出电压,U01=EK/2。对全桥而言,电桥输出电压,U01=EK。三、需用器件与单元: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应变式传感器、砝码(每只约20g)、数显表、15V电源、4V电源、万用表(自备)。四、实验步骤:1、根据图(1-1),应变式传感器已装于应变传感器模板上。传感器中各应变片已接入模板左上方的R1、R2、R3、R4标志端。加热丝也接于模板上,可用万用表进行测量判别,R1=R2=R3=R4=350,加热丝阻值约为50左右。2、实验模板差动放大器调零,方法为:接入模板电源15V(从主控箱引入),检查无误后,合上主控箱电源开关,将实验模板增益调节电位器Rw3顺时针调节到大致中间位置,将差放的正、负输入端与地短接,输出端与主控箱面板上数显电压表输入端Vi相连,调节实验模板上调零电位器RW4,使数显表显示为零(数显表的切换开关打到2V档),完毕关闭主控箱电源。3、参考图(1-2)接入传感器,将应变式传感器的其中一个应变片R1(即模板左上方的R1)接入电桥作为一个桥臂,它与R5、R6、R7接成直流电桥(R5、R6、R7在模块内已连接好),接好电桥调零电位器Rw1,接上桥路电源4V(从主控箱引入),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主控箱电源开关,先粗调节Rw1,再细调RW4使数显表显示为零。4、在传感器托盘上放置一只砝码,读取数显表数值,依次增加砝码并读取相应的数显表数值,记下实验结果填入表1-1。表1-1:单臂测量时,输出电压与负载重量的关系:5、根据表(1-1)计算系统灵敏度S:S=V/W(V为输出电压平均变化量;W重量变化量),计算非线性误差:f1=m/yFS100%,式中m为输出电压值(多次测量时为平均值)与拟合直线的最大电压偏差量:yFS为满量程时电压输出平均值。6、保持各旋钮位置不变。根据图1-3接线,R1、R2为实验模板左上方的应变片,注意R2应和R1受力状态相反,即桥路的邻边必须是传感器中两片受力方向相反(一片受拉、一片受压)的电阻应变片。接入桥路电源4V,先粗调Rw1,再细调Rw4,使数显表指示为零。注意保持增益RW3不变。7、同步骤4、5,将实验数据记入表1-2,计算灵敏度S=V/W,非线性误差f2。若实验时数值变化很小或不变化,说明R2与R1为受力状态相同的两片应变片,应更换其中一片应变片。表1-2,半桥测量时,输出电压与负载重量的关系8、保持各旋钮位置不变。根据图1-4接线,将R1、R2、R3、R4应变片接成全桥,注意受力状态不要接错调节零位旋钮Rw1,并细调Rw4使电压表指示为零,注意保持增益RW3不变。逐一加上砝码。将实验结果填入表1-3;进行灵敏度和非线性误差计算。表1-3,全桥测量时,输出电压与负载重量的关系五、习题:1、根据表1-1,1-2,1-3的实验测量结果,比较单臂、半桥、全桥输出时的灵敏度和非线性误差,得出相应的结论。2、单臂电桥时,作为桥臂的电阻应变片应选用:( )A.正(受拉)应变片 B. 负(受压)应变片 C.正、负应变片均可以。3、半桥侧量时两片不同受力状态的电阻应变片在接入电桥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新能源微电网稳定性分析与能源互联网安全风险评估与创新技术报告
- 2025年绿色金融债券市场发行规模增长对市场风险的影响研究报告
- 2025年教育科技企业竞争策略创新与数据安全保护报告
- 2025年电商直播行业主播品牌合作策略研究报告
- 人工点钞考试题及答案
- 临床疗效对比分析-第1篇-洞察及研究
- 智能船舶风险控制-洞察及研究
- 直播商业模式创新-洞察及研究
- 民间汽车租赁合同范本
- 矿山炮车租赁合同范本
- 小学语文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习活动设计
- a-valediction-forbidding-mourning告别辞莫悲伤
- GB/T 2831-1981光学零件的面形偏差检验方法(光圈识别)
- GB/T 1094.1-2013电力变压器第1部分:总则
- 药品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
- 北京京剧院劳动合同制职工招考聘用模拟卷含答案
- 苏教版二下《折彩粽》教学设计
- 精选艾森克人格问卷测试成人版和少年版计分方式
- 《作用于肾上腺素受体的药物》精品PPT
- 《卫生政策学》第三章 政策问题确认
- 粉体合成与制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