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木粉屑燃料棒制造工艺及产品性能的研究.doc_第1页
稻木粉屑燃料棒制造工艺及产品性能的研究.doc_第2页
稻木粉屑燃料棒制造工艺及产品性能的研究.doc_第3页
稻木粉屑燃料棒制造工艺及产品性能的研究.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稻木粉屑燃料棒制造工艺及产品性能的研究本贴被浏览358次 回复0次 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消耗总量每年以6%7%的速度增长,消耗结构以煤(72%)和石油(15%)等不可再生资源为主,能源储备消耗严重,而且产生 SO2、NOX等副产物,污染大气环境。农林加工剩余物(例如稻草、人造板砂光粉)是优良的生物质燃料,清洁、可再生,虽然发热量(例如稻草 15000KJ/kg,杨木17000KJ/kg)比煤(2100030000KJ/kg)有差距,但完全可以替代部分煤和石油,满足城乡生活乃至工业 用能和环保的需要。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探讨稻、木混合碎料成型燃料的工艺与性能,重点试验碎料形态和稻木混合比例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选取三种碎料作为燃料棒的原料:1)稻草碎料(含水率9.6%);2)稻草板砂光粉(后文简称“稻草粉”,含水率7.5%),取自江苏鼎元科技发展有限公 司;3)木材人造板砂光粉(后文简称“木粉”,意杨,含水率9.9%),取自徐州长青定向结构板有限公司。碎料粒径分布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见:三种碎料 都含有较多的细粉(小于80目:稻草碎料45.61%,稻草板砂光粉80.99%,木材人造板砂光粉67.39%),但稻草碎料粒径分布相对偏大(大于 80目46.61%)。后文将考察原料形态对成型燃料工艺和性能的影响。 图1碎料粒径分布 1.2 燃料棒生产工艺与设备 采用螺旋挤压式成型面,燃料棒呈正六边形,内含20mm排汽孔。研究表明,致密成型关键工艺因子包括:碎料形态、成型温度、成型压力(或螺旋转速)和碎料 含水率等。基本流程为:秸秆碎料和砂光粉准备挤压机升温装料挤压成品残余燃烧棒燃烬。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次研究工艺条件确定为:成型温度为 300,挤压速度1m/min,含水率8%10%,原料配比见表1。表1燃料棒性能测试结果编号原料配比密度/(g/cm3)10min燃烧速率(g/min)灰分/%挥发分/%固定碳/%水分/%1100%稻草碎料1.001.1120.8569.277.542.352100%稻草粉1.341.0613.4168.3513.724.523100%木粉1.271.1819.0064.6211.404.98420%稻草碎料80%木粉1.090.756.6268.5422.372.47550%稻草碎料50%木粉1.240.6010.6266.9419.972.48680%稻草碎料20%木粉1.120.9816.7268.3313.071.88720%稻草碎料80%稻草粉1.430.6714.9068.5312.633.95850%稻草碎料50%稻草粉1.261.0817.1368.0112.492.43980%稻草碎料20%稻草粉1.221.0419.3669.089.452.11 1.3 为了揭示燃料棒的密实程度和燃烧性能,参照GB/T2122001煤的工业分析方法,分别测试了产品的密度、燃烧速率、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 碳含量。另外,鉴于燃料棒采用无胶挤压形成,在空气中长时间吸湿(水)可能导致膨胀乃至溃散,提出 了“时效含水率”的概念,反应燃料棒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具体测试方法为:将燃料棒试样置于相对湿度为100%的密闭环境,每间隔24h称取试样的质 量,直到试样呈现溃散现象,再取出烘至绝干获得绝干质量,据此获得各时间点的含水率,探寻含水率与燃料棒溃散时间的相关关系,可为生产燃料棒(未炭化)的 贮存与运输提供参考。 2 结果与分析 2.1 密度 生物质致密成型技术,是在无外加胶粘剂的状态下,依靠机械加压和加热,使松散的生物质碎料(例如锯末、刨花、砂光粉、稻壳等)密实化,达到较高的密度和强 度,以期改善生物质的燃烧性能。由于缺乏外加胶粘剂,密度成为决定燃料成型、强度、耐久性以及燃烧性能的关键因子之一。从表1可以看出,稻木粉屑燃料棒密 度普遍高于1.0g/cm3。 碎料形态和材料性质对密度水平具有显著的影响。从表1可以看出,在同样的挤压工艺条件下,100%稻草碎料燃料棒在密度1.0g/cm3时即可良好成型, 而100%稻草板砂光粉和100%木材人造板砂光粉分别达到1.34g/cm3和1.27g/cm3方可。显然,形态越大,碎料的交织能力越强,更有助于 成型。相对而言,稻草粉比木粉“自粘”作用更弱,这主要归咎于稻草粉中含量相对高的无机矿物质(如二氧化硅)的阻隔效应。混合碎料(混合比例:20%、 50%、80%)也同样体现出上述趋势,稻草碎料含量越高,所需成型密度越低;“木粉稻草碎料”的混合原料,其成型燃料密度比“稻草粉稻草碎料”低。姜洋等(2004)研究指出,适于生物质成型燃料的碎料,其合理粒径应小于5mm,长度宜控制在25mm以下。本项试验进一步表明,在上述优化范围内,可以通过改变碎料形态和材料种类,灵活调控成型燃料的密度,以求达到理想的燃烧性能。 2.2 燃烧速率 燃料形态是影响燃烧性能的重要因素。对于碎料型燃料(例如砂光粉),必须采用喷燃或流化燃烧方式,对传统的链条式锅炉进行改造;即便如此,其燃烧速率也受 到送料均匀性的影响,难以控制;通过致密成型,上述困难可以得到有效改善。试验测试了不同配比燃料棒的燃烧速率。燃烧初期(010min),挥发分浓度 较大,燃烧速率普遍快,达到0.601.18g/cm3;中后期(1030min),灰壳的逐渐加厚,阻碍挥发份向外溢出,导致燃烧速率放慢且趋于平 稳,达到0.030.09g/min。从表1可以看出,原料的变化对燃烧速率没有显著影响。 2.3 工业分析 工业分析涵盖流水分、灰分、挥分分和固定碳等指标,四个指标测试值满足如下数学关系:水分含量(%)+灰分含量(%)+挥发分含量(%)+固定碳含量 (%)=100%。本试验对不同原料的燃料棒进行分析,结果见表1和图2。结果表明,所有燃料棒产品(19号试件)的挥发分含量相近 (64.62%69.27%),但灰分含量(6.62%20.85)和固定碳含量(7.45%22.37%)随粉屑形态和原料配比的变化,呈现显著 差异。1)粉屑形态的影响:以12号试件为代表,尽管同为稻草,碎料的灰分含量(20.85%)明显比砂光粉(13.41%)高。这可从稻草板的制造工 艺过程分析:稻草截断(含分选)粉碎分选稻草碎料稻草板砂光砂光粉。由此可见,从稻草到砂光粉,经历了两次分选工序,导致无机矿物质 (灰分)含量有所降低。2)原料配比的影响:随着稻草碎料混合比例的提高(20%80%),混合燃料棒的灰分含量明显增加(“稻草碎料木 分”:6.62%16.72%;“稻草碎料稻粉”:14.90%19.36%)。图2稻(木)碎料燃料棒工业分析值比较 上述分析进一步表明,通过调整粉屑形态和复合不同原材料,可以有效改善燃料棒的燃烧性能。 2.4 时效含水率燃料棒的形态和尺寸稳定性关系到产品的贮存时间。在试验中,采取加速湿变方式(相对湿度100%),揭示了燃料棒 的耐久性能。结果表明,在初含水率为0.32%2.73%的条件下,9种原料的燃料棒经历910天强制吸湿后,含水率达到4.89%16.59%, 普遍呈现溃散现象。初含水率越高,10天后的含水率也越高。值得指出的是,在本次试验中,采取300的加热温度条件,产品表面尚无明显炭化现象;结果通 过调整挤压工艺,赋予燃料棒表面炭化保护层,可望能延长产品的贮存周期。 图3以13号试件为例(其他试件体现了同样的趋势 ),描述了燃料棒的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从图上可以看出,在100%相对湿度条件下陈放10天,试件含水率MC(t)与时间t呈现强线性关系(回归系数 R2见表2),即:MC(t)MCo+K.t。式中,MCo和K分别为初含水率(%)和每小时变化率(%)。9种试件的线性分析参数(每小时变化率K、回 归系数R2)汇总于表2。表2燃料棒“含水率时间”线性回归参数编号原料配比变化率K/%回归系数R21100%稻草碎料2.340.98012100%稻草粉2.590.99693100%木粉2.180.9727420%稻草碎料80%木粉2.730.9964550%稻草碎料50%木粉3.120.9917680%稻草碎料20%木粉3.940.9891720%稻草碎料80%稻草粉2.400.9812850%稻草碎料50%稻草粉2.540.9643980%稻草碎料20%稻草粉2.340.9864从表2可以比较不同原料配比条件下,燃料棒的吸湿速率。三种原料中,稻草板砂光粉每小时变化率K值最大(2.59%),稻草碎料其次 (2.34%),木粉最小(2.18%)。这种趋势也体现在混合原料燃料棒中。“稻草碎料木粉”混合燃料棒中,随着稻草碎料含量的增大 (20%80%),K值呈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