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ppt课件.ppt_第1页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ppt课件.ppt_第2页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ppt课件.ppt_第3页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ppt课件.ppt_第4页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课件 地球运动及其意义 2 1 自转的基本特点 定义绕转中心周期 方向 侧视图 极点俯视图 局部经纬网图 3 速度 角速度 线速度 纬度 海拔 4 5 对照以下表格内容一分钟快速记忆 6 2 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转偏向力 规律 南左北右赤道无 纬度越高越显著 应用 发射导弹 修建码头 淘金 观潮等 7 恒河位于南亚地区 是世界三大观潮点之一 据此分析 1 哪边河岸的淤积泥沙更多 2 哪边河岸的潮水更壮观 恒河 孟加拉国 孟加拉国 孟加拉湾 东岸 8 某条河流 其上游北岸冲刷较重 南岸有沙洲形成 其下游则南岸冲刷较重 北岸入海口处形成河口三角洲 正确的图示是 答案 A B 沉积较重 冲刷较重 冲刷较重 沉积较重 9 下图表示某局部地区等高线分布图 图中a b c表示等高线 表示河流受侵蚀较为严重的河岸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b a a b c 表示南半球 表示北半球A B C D 解析 按照 凸大为谷 规律 可知c b a 即河流 自南向北 流动 再根据河流左岸侵蚀较重 可判断位于南半球 A 10 昼夜现象 昼夜交替及晨昏线的判定 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晨昏线的判断 晨昏线 夜半球 昼半球 根本原则 昼夜 昏线 夜昼 晨线 11 太阳光照与晨昏线的关系 晨线 12 N S 昏线 13 A B C A B C 结论 侧视图中 左夜右昼为晨线 左昼右夜为昏线 14 A B C S 晨线 昏线 判断方法 1 判断南北半球 2 标示地球自转方向 3 判断晨线 昏线 15 判断下图中的晨线和昏线 AB是晨线AC是昏线 昏线 晨线 昏线 16 S A B C A B B B C C C A A 17 读图回答 1 说出图中的晨线 昏线 2 此时北京时间是A 12月22日2时B 12月22日14时C 6月22时20时D 6月22日8时 B 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出晨线和昏线 如图 南极圈及以南出现了极夜现象 应为12月22日 再结合1800经线与赤道交汇处是昏线 推知1800经线为18点 北京时间 18 4 14时 18 首次成功对接时 地球表面的晨线是A 线B 线C 线D 线 答案 A解析 晨线和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点 北京时间 东经120度 为1时36分6秒则6时 当天6时所在经线位于180度附近 所以A选项最合理 19 晨昏线与经线的关系 二分日 重合 非二分日 成一个夹角 夹角大小即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 晨昏圈与纬线圈的切点所在纬度为极昼极夜范围出现的最低纬度 20 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关系 昼弧 夜弧 二分日 平分所有纬线圈 全球昼夜平分 21 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关系 昼弧 夜弧 非二分日 直射点所在的半球 昼弧长 夜弧短 昼长夜短 极昼区域全是昼弧 直射点不在的半球 昼弧短 夜弧长 昼短夜长 极夜区域全是夜弧 赤道 全年昼弧长度等于夜弧长度 全年昼夜平分 22 昼夜长短的计算 昼长 昼弧所跨经度 15o h 日落时间 日出时间 夜长 24h 昼长 23 晨昏线上的时间 晨赤交点 昏赤交点 A B C D 6 00 18 00 晨昏圈与纬线切点所在经线的时间 12 00 0 00 24 00 24 地方时和时差 概念 特点 东早西晚 东边钟表时刻更大 计算方法 a 定东西b 算经度差 同减异加 c 算时差 d 算时间 东加西减 15o h 1o 4m a 定东西b 算经度差 同减异加 c 算时差 d 算时间 东加西减 15o h 1o 4m 25 时区和区时 划分时区的必要性 时区的划分方法 国际标准时间 26 二 时间计算 地方时 15 小时 1 4分钟 经度 经度 时间 时间 已知经度 已知经度 已知时间 0 27 解题思路及步骤 第一步找经度差 如果两地所在经线 一个为东经度 一个为西经度两数值之和为经度差 如果两地所在经线同为东经度或者同为西经度 两数值之差就是经度差 第二步时间差 经度每隔15 时间相差1小时 经度每隔1 时间相差4分钟 第三步判断早晚 东早西晚 东加西减 未知点在已知点的东边 时间要早 用 未知点在已知点的西边 时间要晚 用 28 1 时区的划分及计算 二 时间计算 区时 时区 X 经度 15 Y K 余数 若余数K 7 5 时区X Y 1若余数K 7 5 时区X Y 29 2 中央经线及其计算 0 15 15 180 180 中央经线的计算方法 中央经线的度数 时区数 15 30 和时区相关的计算 已知经线 求时区数 已知时区数 求中央经线度数 已知时区数 求该时区经度范围 结果直接取商 余数舍去 时区数 15o 该中央经线度数 7 5o 31 解题思路及步骤 第一步找出已知点所处的时区和区时以及未知点所在的时区第二步算出时区差 如果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者西时区 两时区之差为时区差 如果一个在东时区 另一个在西时区 两时区之和为时区差 第三步时间差 相邻时区相差1个小时 第四步判断早晚 东早西晚 东加西减 32 区时的计算 与地方时类似 15o h 1o 4m a 定东西b 算时区差 同减异加 c 时区差 区时差d 算时间 东加西减 33 2012年高考海南卷 N图中的斜线示意晨昏线 甲地经度为15 E 假定西五区区时为6日0时20分 据此完成 图中甲地时间为A 5日5时20分B 6日6时20分C 6日5时20分D 5日6时20分答案 B 34 从区时到日界线 例 若北京时间为7月1日19 00 则西十区的时间是 不考虑人为日界线 若西十区在东边 区时之差为6h 故 西十区时间为7月1日19 00 6h 7月2日1 00 若西十区在西边 区时之差为18h 故 西十区时间为7月1日19 00 18h 7月1日1 00 24h 7月1日1 00 35 人为日界线 特点 固定的 位置不会发生变化 36 问题 仅依靠人为日界线能把全球划分为两个日期吗 为什么 怎么办 37 自然日界线 概念 地方时为0 00所在的经线 夜半球的中央经线 与昼半球中央经线正相对 特点 不是固定的 会发生变化 地球上的任意一条经线都可能是0 00经线 38 三 日期变更 0时 39 三 日期变更 0时 180 0 40 三 日期变更 0时 180 0 41 三 日期变更 0时 180 0 42 三 日期变更 180 0 0时 43 新的一天的范围 1 从0时经线 自西向东 绕地球自转的方向 到180 2 当0 经线与0时经线重合 0 经线地方时为0时 或者180 经线与12时重合 180 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 全球平分为两天 3 当0时经线和180 经线重合 180 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 全球属于同一天 44 2013高考题广东卷 北京时间2012年12月21日19 18 北半球迎来冬至 此刻 日期为2012年12月22日的地区约占全球面积的A 0B 1 3C 1 2D 2 3 答案 6 A 命题立意 本题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虽说是新旧日期交替规律 但实质是地方时运算 从能力角度来看 是考查 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 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试题难度 中 解题思路 已知北京时间 找到地方时0点所在的经线 170 5 E 从而寻找出新旧日期的分布范围 很明显 此刻没有出现12月22号 故选A 易错点拨 0点所在位置会不停地跑动 象扫描仪的移动光束 方向是向西 因此 每一条经线在24小时内 都会有一次机会成为0点经线 但是这种0点资格每次都只有一瞬间 当120 E为20点这一瞬间时 全球日期统一 这一瞬间之后 新的日期会在180 经线的西侧出现 随着时间的推移 新的日期占的范围越来越大 而旧的日期范围越来越小 45 地球上新旧日期的范围 结合地方时 区时的特点 东早西晚 可推知 180o 0 00 新 旧 旧 0 00经线以东是新的一天 以西是旧的一天 180o经线以东是旧的一天 以西是新的一天 新的一天的范围是 旧的一天的范围是 46 3 公转的基本特点 概念 绕转中心 周期 近日点快 远日点慢 方向 47 48 49 三 黄赤交角 50 51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3月21日 6月22日 9月23日 22日22月 52 读图 阴影部分为夜半球 回答 若此刻西半球为夜半球 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 图示日期是 53 4 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黄赤交角 形成原理大小回归年二分二至日 北半球 54 55 56 57 黄赤交角的意义 南北回归线所在纬度 太阳直射点的北限 南限 热带的范围 南北回归线之间 回归线与极圈的关系 互余 黄赤交角的变化对地球上五带范围大小的影响 黄赤交角变大 热带 寒带变大 温带变小 黄赤交角为45o 则温带消失 58 5 公转的意义 昼夜长短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计算及应用 日出 日落方位 日影朝向 太阳周日视运动等 四季五带 59 太阳直射赤道 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均为12小时 无极昼极夜现象 春分和秋分日全球的昼夜分布状况 昼夜长短的变化 60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北半球昼长夜短 纬度越高 昼越长 北半球各地达到一年中昼最长 夜最短 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夏至日全球的昼夜分布状况 昼夜长短的变化 61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北半球昼短夜长 纬度越高 昼越短 北半球各地达到一年中昼最短 夜最长 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冬至日全球的昼夜分布状况 昼夜长短的变化 62 极昼范围由极点向极圈扩大 极昼范围由极圈向极点缩小 极夜范围由极点向极圈扩大 极夜范围由极圈向极点缩小 纬度越高昼越长 纬度越高夜越长 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越大 北半球昼夜长短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昼长 夜长 昼长 夜长 夏半年 冬半年 63 1 昼夜长短计算 64 65 A 弧夜 弧昼 昼长夜短 B C D E 极昼 昼短夜长 昼夜等长 极夜 66 A C B 5点 昼长 12 5 2 14小时 6点 12点 同一纬度上的地点日出日落的地方时相同 昼长相等 0点 67 68 2 昼夜长短规律 69 70 1 太阳直射的半球总是昼夜 反之 2 同一时刻 太阳直射的半球 纬度越高 昼长 反之 3 赤道上全年昼夜 4 太阳直射赤道时 全球昼夜 5 同一时刻 同一纬线上各点的昼夜长短 6 同一时刻 分别位于南北半球的同一纬度数的两点 北半球点的昼长南半球点的夜长 北半球点的夜长南半球点的昼长 71 3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72 73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 北半球各点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 夜长达到一年中的 南半球各点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 夜长达到一年中的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 北半球各点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 夜长达到一年中的 南半球各点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 夜长达到一年中的 74 夏至到冬至 太阳直射点移动 北半球各地昼长逐渐 南半球各地昼长逐渐 冬至到次年夏至 太阳直射点移动 北半球各地昼长逐渐 南半球各地昼长逐渐 75 1 昼夜长短状况与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关系 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 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2 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关系 直射点向北移 北半球昼变长 夜变短 直射点向南移 南半球昼变长 夜变短 3 春 秋分全球昼夜平分 赤道永远昼夜平分 夏至日 北半球各地一年中昼最长 夜最短 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冬至日 北半球各地一年中昼最短 夜最长 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 昼夜长短的变化 76 一架在北半球飞行的飞机 飞越晨昏线上空时 当地为8日19时 在下图所示的四个地区中 它飞越的是 A B C D B 昼夜长短的变化 77 2011 江苏高考 下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 北京时间 据此回答 78 1 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 B C D 2 若 地为北京 则此时 A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B 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C 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D 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 79 解析 第 1 题 由三地当日的日出与日落时间可知 地的昼长为14小时 地的昼长为11小时22分 地的昼长为13小时8分 与12小时 赤道的昼长 的差越小 纬度位置越低 反之 纬度位置越高 故B项符合题意 第 2 题 若 地为北京 当日日出为5 40 次日日出为5 39 说明白昼变长 太阳直射北半球且向北移 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 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 太阳直射赤道时 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 答案 1 B 2 C 80 2011年高考四川卷 图4为经纬网图 图中A点位于南纬68度 AB为晨昏线的一段 此刻 北京处于白昼 近期 C地日出时刻越来越早 据题设条件回答 81 1 此刻 与北京日期不相同的是A 圣保罗B 华盛顿C 开普敦D 莫斯科2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 该日 大约在7月中旬B 该日 C地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C 该季节 正值尼罗河枯水期D 该季节 马达加斯加岛白昼 1 B2 D 82 五 太阳高度 83 A B C D E 84 1 太阳高度 角 某时刻昼半球全图等太阳高度图 85 1 太阳高度角 太阳入射光线与地面的夹角 2 一日内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a 下午 a 早上 a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86 直射点上 太阳高度是90 晨昏线上 太阳高度是0 昼半球 太阳高度大于0 夜半球 太阳高度小于0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87 2 正午太阳高度规律 88 1 正午太阳高度纬度分布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在太阳直射点上 太阳高度是90 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起向南北两侧依次递减 89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90 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变化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91 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变化 北极圈 北极点 92 2 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夏至日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 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 南半球各纬度 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冬至日情况相反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接受直射之日 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 93 探究 某地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 最大正午太阳高度 最小正午太阳高度 结论 94 补充 北极星高度 北极星高度 当地地理纬度 95 3 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H 900 纬度差 纬度差 即所求地点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所在纬度的差距 同减异加 96 97 2011年高考重庆卷 某地北京时间6月22日6时左右日出 13时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约83 回答10 11题 10 该地最可能是A 北京B 沈阳C 成都D 海口 答案 C该地当天上午太阳高度角达到36 时 布依诺斯艾利 西四区 的区时约为A 6月21日9时B 6月21日21时C 6月22日9时D 6月22日21时 答案 B 98 2010年江苏卷 图2为6月22日与12月22日地球表面四地正午太阳高度 读图回答 1 四地按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 依次是A 甲 乙 丙 丁B 乙 丙 丁 甲C 丙 丁 甲 乙D 丁 甲 乙 丙 B 2 四地自北向南排列 依次是A 甲 乙 丙 丁B 甲 丙 丁 乙C 丁 乙 丙 甲D 甲 丙 乙 丁 D 99 应用1 确定楼距 楼高 为了更好地保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 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 以我国为例 见下图 南楼高度为h 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 则最小楼间距L为 L hcotH 100 2010年安徽卷 11月22日 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观测房屋采光状况时 发现甲楼阴影恰好遮住乙楼三层中部 如图9所示 在甲楼顶层GPS测得纬度为31 8366 经度为117 2179 高程为96m 101 1 隔25小时再次观测时 甲楼阴影可遮挡乙楼A 二层西部B 四楼东部C 五层西部D 七层东部2 此后一个月内A 法国进入冷饮畅销期B 广东省进入雨季C 澳大利亚播种冬小麦D 云南省昼短夜长 B 四楼东部 D 云南省昼短夜长 102 应用2 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 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 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 使太阳光与受热板成直角 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为 h 90 如下图 103 洛阳 112 一学生对太阳能热水器进行了改造 如图 将热水器装在一个大玻璃箱中 并将支架改造成活动方式 据此回答 104 月 日 为使热水器有很好的效果 调节支架使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角为 5 我国下列地区中 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效果最好的是 海口 重庆 拉萨 吐鲁番 5 拉萨 105 当热水器的吸热面与地面夹角调节到最大值时 南太平洋漂浮的冰山较多 松花江正值第一次汛期 黄土高原上流水的侵蚀作用最为强烈 澳大利亚农田中的小麦开始返青 南太平洋漂浮的冰山较多 106 3 太阳光照面积 遮阳板 1 太阳高度角越大 影子越长 屋内太阳照射面积越大 2 太阳高度角越大 遮阳板安放位置越低 遮阳板长度越长 107 2013高考题福建卷 福建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 设计了可调节窗户遮阳板 实现教室良好的遮阳与采光 图5示意遮阳板设计原理 据此回答 108 1 遮阳板收起 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A 全球昼夜平分B 北半球为夏季C 太阳直射20 SD 南极圈以南地区极昼 答案 D 109 2 济南某中学生借鉴这一设计 若两地窗户大小形状相同 则应做的调整是 安装高度不变 加长遮阳板 安装高度不变 缩短遮阳板 遮阳板长度不变 降低安装高度 遮阳板长度不变 升高安装高度A B C D 答案 A 110 90 H 90 S 纬度 66 5 23 5 66 5 90 N 0 60 30 0 冬至 23 5 23 5 春秋分 夏至 绘制二分二至日全球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图 111 春秋二分 从赤道向南北递减 夏至日 从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冬至日 从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从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等纬距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北回归线以北 夏至日达最大值 冬至日达最小值 南回归线以南 冬至日达最大值 夏至日达最小值 南北回归线之间 太阳每年两次直射时最大 112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3 2方法突破 1 确定地方时 2 确定房屋朝向 3 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4 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判断所在的地区 进而判断该地区的其他地理特征 5 计算楼间距 6 计算太阳能热水器安装角度 7 判断山地自然带在南坡和北坡的分布高度 113 专题 太阳视运动 关于日出日落方位及太阳周日视运动的相关问题 114 一 太阳出没方位 1 太阳直射赤道 春秋分日 规律1 二分日 全球各地的日出日落方位除了南北两极点外均为从正东升起 从正西落下 115 一 太阳出没方位 2 太阳直射北半球 夏半年 规律2 太阳直射北半球时 全球各地除了极昼 极夜地区以外 太阳都是从东北升起 从西北落下 极昼地区 太阳正北升 正北落 116 一 太阳出没方位 3 太阳直射南半球 冬半年 规律3 太阳直射南半球时 全球各地除了极昼 极夜地区以外 太阳都是从东南升起 从西南落下 极昼地区 太阳正南升 正南落 117 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结果 二分日全球太阳东升西落 除极点外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 全球太阳东北升西北落 极昼地区除外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 全球太阳东南升西南落 极昼地区除外 一 太阳出没方位 118 就某一地点而言 在太阳直射点向北运动期间 太阳升落的方位将日渐偏北 反之则日渐偏南 一 太阳出没方位 119 二 正午太阳方位 只能是正北 正南或头顶 正午时太阳方位规律 120 二 正午太阳方位 只能是正北 正南或头顶 正午时太阳方位规律 121 二 正午太阳方位 只能是正北 正南或头顶 正午时太阳方位规律 122 二 正午太阳方位 正午时太阳方位规律 直射点所在纬线 正午太阳位于头顶 直射点以北地区 除北极点 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 直射点以南地区 除南极点 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 123 二 正午太阳方位 正午时太阳方位规律 相对观测地而言 太阳直射点偏北 正午太阳方位为正北方 太阳直射点偏南 正午太阳就位于正南方 124 二 正午太阳方位 该日南京一竖直旗杆顶端的日影轨迹是 125 规律1 观察地点在赤道上 则太阳运行轨道面与地平圈垂直 三 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 这是何处所见的太阳视运动图 126 三 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 规律2 观察点位于北半球 则太阳运行轨道面均向南倾斜 这是何处所见的太阳视运动图 127 三 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 规律3 观察点位于南半球 则太阳运行轨道面均向北倾斜 这是何处所见的太阳视运动图 128 三 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 这是何处所见的太阳视运动图 规律4 北半球某地观察日出 刚好极昼 正北升 正北落 129 三 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 这是何处所见的太阳视运动图 N S E W A 130 某年6月22日 网络天文爱好者协会 的四位会员图示了各自所在地的太阳视运动状况 四幅图如下 试完成 1 3 题 1 四位会员所在的纬度 由低到高的正确排序是 A 丙甲乙丁B 乙甲丁丙C 甲丙丁乙D 甲乙丙丁 三 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 131 某年6月22日 网络天文爱好者协会 的四位会员图示了各自所在地的太阳视运动状况 四幅图如下 试完成 1 3 题 2 对纬度介于甲乙之间的人们来说 A 正午时 太阳位于人们的北方上中天B 正午时 太阳位于人们的南方上中天C 6月22日这一天 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 到西南方向落下D 6月22日这一天 太阳从正东方向升起 到正西方向落下 三 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 132 某年6月22日 网络天文爱好者协会 的四位会员图示了各自所在地的太阳视运动状况 四幅图如下 试完成下题 从正午太阳高度来看 不定项 A 丙地与甲地可能在某一日相等B 丙地全年小于乙地C 6月22日 甲乙之间的各地 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D 6月22日 甲以南的各地 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三 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 133 三 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 2009天津 科考队员在北极点附近某处一天中不同时刻拍摄了太阳照片 观察照片 图3 回答下题 太阳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