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第5讲.ppt_第1页
中国建筑第5讲.ppt_第2页
中国建筑第5讲.ppt_第3页
中国建筑第5讲.ppt_第4页
中国建筑第5讲.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讲坛庙 学习目标 了解中国古代祭坛 祠庙建筑的发展简况和坛庙建筑的分类 理解明清北京太庙建筑组群和曲阜孔庙建筑组群的空间布局艺术特点 掌握明清北京天坛建筑组群的总体规划意匠和象征设计思想以及明清北京社稷坛的象征设计思想 学习要求 引言 中华民族历来被誉为 礼仪之邦 礼 贯穿渗透于中华民族进程的方方面面 在中国古代 礼 的内容之一就是举行隆重的祭祀神灵和祖先的典礼活动 那么 隆重神圣的典礼活动在怎样的建筑中举行 这些建筑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 其中隐藏着什么奥秘 本讲内容 5 1坛庙建筑发展概况5 2北京天坛5 3北京社稷坛5 4北京太庙5 5曲阜孔庙 5 1坛庙建筑发展概况 5 1 1坛庙建筑历史沿革5 1 2坛庙建筑的类别 5 1 1坛庙建筑历史沿革 原始社会的祭祀构筑物 是为氏族祭祀而设置的祭坛及神庙 内蒙古大青山地区原始社会祭坛遗址二座 东山嘴祭坛遗址 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甘肃秦安大地湾仰韶文化遗址中的 地画 房址F411中有用炭黑绘的地画 为曲左臂至头作舞蹈状男女各一人 下侧另有二动物图像 推测可能是在室内对祖先的崇拜活动 辽宁建平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存还发现了女神庙建筑遗址 秦安大地湾仰韶文化遗址中的地画房址 F411 夏商时期 河南偃师市二里头遗址的庭院中发现有祭祀坑 应是当时宗庙所在 河南安阳殷墟祭祀坑 圆形 反映了当时中原地区祭祀的特征 四川广汉三星堆祭祀坑 反映了蜀人图腾崇拜的特点 它们均开了秦汉以后坛庙建筑的先河 西周都城丰镐建有明堂 辟雍 灵台等礼制性建筑 春秋战国礼制性建筑沿袭西周成规 秦都咸阳营建了一批包括宗庙在内的礼制性建筑 西汉长安城南郊所建造的礼制建筑有 明堂 辟雍遗址 社稷坛遗址 王莽九庙 遗址 东汉洛阳城祭坛有社稷 一社一稷 南北郊坛 五郊坛等 三国 晋 南北朝时期 曹魏洛阳在城南因山修建圜丘 北郊建方丘坛 东郊朝日西郊夕月 西晋洛阳对先蚕坛形制作了规划 设高禖坛于洛阳城南 建康城沿用都城礼制建筑的传统规制和建造经验 北周长安城进一步发展建造祭祀星辰 七宿 岳镇 海渎 山林 川泽 丘陵 坟衍的祭坛于长安四郊 西汉长安城南郊坛庙等礼制建筑遗址 隋唐时期 营建的坛庙建筑种类日趋丰富 两宋时期 坛庙建筑营建方兴未艾 北宋东京城在中央轴线左侧置太庙 右侧设社稷坛 还建造文宣王庙 武成王庙等祠庙 元大都坛庙建筑大都循例修建 规模超出了宋代 明清时期 中国礼制建筑已经发展到了十分完善的地步 特别提示 明清北京城的坛庙建设成就是中国古代礼制建筑营造经验的一次集中体现 创造出了一组组庄严肃穆 比例端庄的建筑组群 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精品 第一类 以自然神为主要崇拜祭祀对象的建筑 为祭祀天 地 日 月 星 风 雨 雷 电等神灵而建造的一般是祭坛类建筑 而且种类繁多 有圜丘坛 方丘坛 社稷坛 日坛 月坛 灵星坛 风师坛 雩坛 雷师坛 五方帝坛等祭坛 其中天地 日月 社稷等由皇帝亲自祭祀 为祭祀五岳 五镇 四海 四渎等山水神灵而建的庙宇有东岳泰山岱庙 中岳嵩山中岳庙 北渎济水济渎庙等 还有一种叫明堂的建筑 是历代皇帝用于朝会诸侯 布政施道 季秋大享祭天之所 是中国古代另一种重要礼制性建筑 5 1 2坛庙建筑的类别 北宋东京的圜丘 天坛 复原想象图 特别提示 一般祭坛类建筑是 不屋而坛 即露天设坛 并设置斋宫或殿宇作为附属建筑 在古人看来 此建筑方式可 达天地之气 产生 天人感应 人神对话 的效应 从而显示出人们对天地等自然神灵的虔诚之心 以祈求这些神灵保佑天下太平 五谷丰登 人民安居乐业 元代岱庙平面示意图 明代 济渎北海庙图志碑 济渎庙寝宫正面 宋代 西汉长安城南郊明堂辟雍遗址平面图 西汉长安城南郊明堂辟雍遗址复原图 王世仁复原 第二类 以祖先为主要崇拜祭祀对象的建筑 祭祀对象包括 列祖列宗 先圣 先师 先医等 为祭祀帝王祖先而建的庙宇叫太庙 为祭祀王公大臣的祖先而建的庙宇叫家庙或祠堂 为祭祀历代名人先贤而建的庙宇有孔子庙 武侯祠 周公庙 关帝庙等 5 2北京天坛 位置及总平面布局古人认为天属阳 而南为阳 祭天的圜丘应在国都南郊 明清北京天坛建于内城外南面 外城永定门内东侧 在北京城中轴线的东面 总平面由内外两重坛墙围合几组建筑群而成 占地面积达273公顷 北坛墙圆形 南坛墙方形 寓意 天圆地方 主轴线在内坛内偏东 轴线南为祭天的圜丘坛建筑群 轴线北为祈祷丰年的祈年殿建筑群 南北两坛由一条高出地面3米多 宽约30米的甬道 丹陛桥相联 主轴线的西侧有一组坐西朝东的建筑群 斋宫 另外 外坛西墙内侧建 神乐署 和 牺牲所 作为附属建筑 北京天坛位置及总平面布局1 坛西门2 西天门3 神乐署4 牺牲所5 斋宫6 圜丘7 皇穹宇8 成贞门9 神厨神库10 宰牲亭11 具服台12 祈年门13 祈年殿14 皇乾殿15 先农坛 圜丘建筑组群圜丘是皇帝冬至祭天之所 始建于嘉靖九年 1530年 乾隆十四年 1749年 扩建 主要由圜丘 皇穹宇两部分构成 圜丘坛有方 圆两重壝墙 寓意 天圆地方 正中均建棂星门 圜丘坛采用 露天筑坛 方式 在圜丘的营造中 古人以极阳数 9 象征 上天 的设计思想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北京天坛圜丘建筑组群平面图 圜丘由3层圆形台构成 上 中 下三层坛径分别为9丈 15丈 21丈 均为奇数 即阳数 每层坛面所铺石块均为9圈 每圈石块数依次为9 1 9 18 2 9 依此类推 每层坛四面中央各有台阶9级 三层台的栏板数 从上到下依次为36 4 9 72 8 9 108 12 9 圜丘 皇穹宇位于由圆形围墙围合而成的小院内 是一座单檐攒尖顶的圆形殿宇 内供 昊天上帝 神版 东西配殿内供从祀的日月星辰和云雨风雷诸神神牌 特别提示 古人认为天属阳 地属阴 奇数属阳 偶数属阴 而数字 9 是阳数中的最大数 被视为 极阳数 和最吉祥的数 在古人的心中 数字 9 具有上天 天道 至大 最高 至尊等含义 圜丘是祭祀上天的 营造中就要用阳数和极阳数 于是明清圜丘坛就成了表达古人此思想的一个物质载体 祈年殿建筑组群祈年殿是正月上辛日皇帝举行祈谷礼的地方 由祈年门 祈年殿 配殿和北部的皇乾殿及外部围墙等组成 祈年殿 原为明永乐天地坛大祀殿 嘉靖年间 1545年 改建成平面为圆形的三重檐攒尖顶殿宇 北京天坛祈年殿建筑组群平面 祈年殿位于三层汉白玉台基上 整个建筑轮廓线层层上收 形体纯净 端庄 崇高 肃穆 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精品 祈年殿充分运用了象征设计手法 以圆形象天 以蓝琉璃瓦象征蓝天 殿内28根金丝楠木大柱 最内4根龙井柱象征一年4季 中圈12根柱象征一年12个月 外圈12根柱象征12时辰 中 外两圈柱之和为24 象征24节气 共28柱象征周天28星宿 与上层的8根童柱之和为36象征三十六天罡 祈年殿 5 3北京社稷坛 中国古代以农立国 社稷象征国土和政权 社是土神 稷是谷神 是中国古代的原始自然崇拜之物 社稷坛位于紫禁城外南面御道的西侧 合乎 左祖右社 的都城布局形制 主要建筑是两座面阔五间的殿 戟门 拜殿 和一座方形的坛 北京社稷坛平面图示意 社稷坛采用了象征设计思想 总平面正门设在北部 象征社属阴 祭坛3层 坛外设壝墙一周 壝墙四面各设一门 坛面依五行方位铺成东青 西白 南赤 北黑 中黄之五色土 四面壝墙上据方位再分别施以与坛面上各方相同的颜色 象征 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 社稷坛 5 4北京太庙 明清北京太庙 创始于明永乐十八年 1420年 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 位于紫禁城前面东侧 与西侧的社稷坛共同构成 左祖右社 的布局方式 总平面为矩形 由两重墙垣围合 中轴线上从南到北依次排列着 外垣南门 单孔白石桥 内垣正门 戟门 正殿 寝殿 祧庙 轴线两侧分设前 中 后配殿 还有神库 神橱 井亭等附属建筑 北京太庙平面图1 庙门2 神厨神库3 井亭4 戟门5 前配殿6 正殿7 中配殿8 寝殿9 后配殿10 祧庙11 后门 北京太庙正殿立面图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测绘 正殿原为9间 乾隆时改为11间 三重汉白玉须弥座台基 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 殿内明间与左右次间用金箔满贴柱梁 斗拱 天花 是祭祀先祖列帝的祭殿 北京太庙正殿 寝殿面阔9间 黄琉璃瓦单檐庑殿顶 是供奉历代帝后神位之处 后殿又称祧庙 面阔9间 单檐庑殿顶 是供奉远祖神位之所 自成院落 整个太庙建筑群 主次分明 错落有序 加上层层浓密的松柏林覆盖 在空间意境上取得了祭祀建筑所需要的宁静 肃穆 庄重的氛围 曲阜孔庙平面图l 牌坊2 圣时门3 弘道门4 大中门5 同文门6 角楼7 侧门8 斋宿所9 明碑亭10 奎文阁11 金碑阁12 元碑亭13 大成门14 杏坛15 大成殿16 寝殿17 两庑18 诗礼堂19 家庙20 神厨21 金丝堂22 启圣殿23 焚帛所24后土祠25 钟楼25 鼓楼 5 5曲阜孔庙 曲阜孔庙是中国古代先贤祠庙建筑的典范 空间布局艺术 沿南北主轴线前后布置九进院落 左右对称 布局严谨 前三进院落是引导性空间 院中翠柏浓荫蔽日 创造出宁静幽深的环境气氛 从第四进院落起为孔庙的主体部分 四面院墙围合 四隅建角楼 从南向北依次过大中门 同文门 奎文阁 大成门之间的连续过渡空间 最终到达空间序列的高潮 大成殿 其后设寝殿 奎文阁孔庙中的藏书楼 建于明代 面阔7间 进深5间 外观二层三檐 黄瓦歇山顶 杏坛相传为孔子讲学的地方 金代在坛上建屋 后改为重檐十字脊方亭 四面悬山 黄瓦朱栏 雕梁画栋 精美华丽 杏坛平面图 奎文阁立面图 大成殿和寝殿大成殿是孔庙的主殿 面阔9间 进深5间 高24 8米 黄琉璃瓦重檐歇山顶 屋身绕回廊 廊柱均为雕龙石柱 前廊10根为深浮雕双龙对舞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