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导学案.doc_第1页
《桃花源记》导学案.doc_第2页
《桃花源记》导学案.doc_第3页
《桃花源记》导学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导学案】 桃花源记主备人:李婷 审核人:蒋书增 时间:2015-9-12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会翻译,理解文意。2、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交通、要、妻子、绝境、向、志、”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3、能够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结构。学习重点、难点准确翻译课文,把握文章结构。资料助读: 作者: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世称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生于东晋末期,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伸,做过几任小官,由于不满官场丑恶,41岁时弃官回乡,归隐田园,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传世美谈。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其诗自然质朴,意味隽永。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写作背景: 本文写作年代在约是宁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他拒绝同刘格的来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第一课时【自主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奠定本课根基!)1、 作家作品我知道!陶渊明,名 ,字 , (朝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世称 ,别号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 诗人。2、生字生词我能读!豁然( )俨然( )阡陌( )垂髫( )便要还家( )刘子骥( )诣( )3、重点词语我会释!.落英缤纷: .仿佛若有光:_.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 .阡陌交通: .黄发垂髫:_.来此绝境: .无论魏晋:_.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皆叹惋:_.便扶向路: .诣太守:_.欣然规往: 寻病终:_ .后遂无问津者:_ 4、疑难句子我会译!.见渔人,乃大惊。 _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_ .未果,寻病终。_ 【小组合作】(合作形成真知!)小组分工,大声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缘溪行: .忽逢桃花林:_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_ .欲穷其林: .仿佛若有光:_ .阡陌交通: .咸来问讯:_ .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_ 2.翻译下列句子.(1)后遂无问津者。 (2)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4) 南阳刘子骥,高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5)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 (6)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7)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8)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小组合作,探讨把握主题】1. 课文以什么为线索?可分为几部分?_【课后思考】结合资料助读,说说作者在这篇文章里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不能成为现实?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_【我学我得】(我收获,我表述!)学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可从知识获得、写作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来谈。)_【达标测评】1、词语解释交通 古义_ 今义_ 妻子 古义_ 今义_绝境 古义_ 今义_要 _ 向_ 志_2、句子翻译(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_(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3)此中人语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