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土地》微型课教案.doc_第1页
《我爱这土地》微型课教案.doc_第2页
《我爱这土地》微型课教案.doc_第3页
《我爱这土地》微型课教案.doc_第4页
《我爱这土地》微型课教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爱这土地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诗的特点,正确划分节奏,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2、了解艾青的相关文学知识和写作背景。3、学习象征的表现手法,把握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4、深刻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教学重点:1、关键语句的理解 2、作者的思想情感教学难点:1、象征的表现手法 2、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诵读法 讨论法一、导入上课之前,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爱我们的祖国吗?我也爱我们的祖国,那你平时有机会大声的说,我爱我的祖国吗?可能平时我们很少有机会表达我们的这种情感,那么今天我们的机会来了,你愿意大声地说,我爱我的祖国吗?谁愿意说?我们一起大声的有激情的说!师:很好!爱需要表达!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里有一些图片,请同学们认真地看,看完之后,请同学们用“我爱我的祖国,因为我的祖国 ”,这个句式来说话好吗?(生看图片)师适时解说: 2008年的中国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让世界为之惊叹!2009年的阅兵式,强大的中国国力接受世界的检阅!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这是我们中国人首次承办的世博会,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世博会,百年世博,展示着人类文明的辉煌。师:在重温了这几件令国人为之自豪骄傲的大事之后,哪位同学能用“我爱我的祖国,因为我的祖国 ” 这个句式来说话。师:回眸历史,我们伟大的祖国走过了60多年的光辉历程,但是我们也无法忘记那曾经的血雨腥风,更不能忘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伟大的诗人艾青写于1938年的我爱这土地。(屏显:标题作者)聆听诗人对祖国最真挚的爱的表白。二、认识作者说一下你对艾青的了解。(屏显)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省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早期诗风格浑厚淳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诗作格调高昂,建国后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是继闻一多、郭沫若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最高艺术勋章。三、出示目标师:认识了作者,让我们再来明确一下本节课学习的目标。(屏显)1、了解现代诗的特点,正确划分节奏,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2、了解艾青的相关文学知识和写作背景。3、学习象征的表现手法,把握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4、深刻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重点:1、关键语句的理解 2、作者的思想情感难点:1、象征的表现手法 2、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四、初读感知“诵读是理解诗歌的敲门砖”。首先,我们进入本课学习的第一环节:初读感知(屏显:整首诗)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诵读指导:自由体的新诗,不同于旧体诗,字数、停顿、押韵没有严格的限制。随着感情的表达,句子可长可短,字数也可多可少,自由灵活,不拘一格。因此,我们在读现代诗的时候,一定要把握诗歌的节奏、停顿,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语感,理解诗歌所描写的对象、运用的表现手法,更准确地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词语的重读与否,主要是由诗歌的情感所决定的。一般来说,能鲜明地表达出诗人情感的词语,包括中心语、修饰语都应该重读。1、学生自由朗读请同学们用大声的朗读一遍诗歌,并用心感受一下诗歌的感情基调。开始吧!2、指生朗读,指生评价师:诗中有一个词语形容诗人的情感程度很深,谁找出来了?(深沉)感情基调就是悲怆深沉师:那针对这一种情感我们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语调去读呢?(整体来看我们应该用低沉的语调来读,语速舒缓,感情真挚)。师:谁愿意给大家朗读一下这首诗?师:请同学们酝酿一下自己的感情,为大家朗读一下这首诗。师:谁能点评一下这位同学的朗读。3、教师范读 师:老师也想读一读这一首诗,大家想不想听!4、全班齐读 师:请大家再把语速放慢一些,饱含深情地再朗读一遍。五、品读悟情师:其实,要想通过朗读把听众带进诗歌的意境中去,必须真正的理解诗歌。我们说:“作诗本乎情”,情感是诗歌的生命。那么,我们就进入第二环节:品读悟情诗歌是诗人在特定背景下情感的流露。我们说:知人论世,才能准确地把握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师:这首诗写于1938年,当时的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抗日战争时期)师:其实早在1931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就已经践踏了我们的国土。谁愿意把这段背景资料给大家朗读一遍。(屏显)知人论世:早在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就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蒋介石下令“绝对不抵抗”,东北军一枪未发,即让出沈阳城,日军得寸进尺,四个月内,黑、吉、辽三省全部沦陷!1937年7月7日,随着卢沟桥的轰然炮响,日本帝国主义掀起了妄图灭我中国的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12月,日本攻陷南京!他们所到之处疯狂肆虐,烧、杀、淫、掠,无恶不作,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师:那段历史是中华民族的血泪史、屈辱史,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给我们留下了永远无法抹去的民族之痛。请同学们再看一组图片。(屏显)哭泣的中华侵华日军暴行实录师: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了南京,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灭绝人性的大屠杀。致使30多万同胞惨遭杀害。南京这一座六朝古都,成了一个血腥的人间地狱。看着这样一组照片,此时此刻,你的感想如何?生:惨不忍睹、难以置信、怒火中烧、惨绝人寰师:那如果你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你会怎么做?我想听听男同学的心声。生:我一定会誓死报国。生:反抗报仇,与日本鬼子斗争到底。师: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不会甘心做亡国奴。作为诗人的艾青,他也坚定地涌进了民族解放的洪流中,怀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爱国诗篇。下面就让我们来深入的学习这首诗,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带着这几个问题,自由朗读诗歌,先自主思考如果有疑难就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1、 诗人对土地是怎样的一种感情?诗歌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2、诗中 “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如何理解“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3、谈谈第二节在全诗中的地位和作用?助读资料:艾青的“土地”情节“土地”一词在艾青的诗歌中经常出现,可以说是他的又一生命。复活的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旷野和冬天的池沼等,汇集着他的土地之爱。他为贫困的土地悲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在诗的结尾他写道:“中国,/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所写的无力的诗句/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在我爱这土地这首诗中,作者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里的“土地”,不再单纯是客观景物,而是贯注了作者主观情感。土地可以看作繁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对苍老、衰弱、正备受苦难的祖国的暗示。1、诗人对土地是怎样的一种感情?诗歌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明确:由“爱”字可知,诗人对土地是一种热爱和眷恋之情。借助具体物象来表达对祖国深挚的爱。师:我们说:“诗歌是文学的最高形式”,诗人往往借助具体的形象来表达抽象的情感,所借助的具体形象在文学上叫做“意象”。(屏显)意象即寓“意”之“象”,指诗歌中熔铸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师:它本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因为带上了诗人主观情感,那么在文学上他就称之为“意象”,那在这首诗中诗人选用了哪些意象?生:土地、河流、风、黎明、鸟师:那么这种通过具体事物来暗示另一种事物,以表达某种抽象概念、思想和感情的写法叫什么呢?生:象征师:我们已经知道诗中的“土地”象征着祖国,那么诗人所借助的其他几个意象又分别象征了什么呢?师:同学们,使用象征这种手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象征体和本体之间一定要有相似之处,不求形似,但求神似。要使人能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被暴风雨打击的土地”我们就能够想到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祖国。那“土地上汹涌着悲愤的河流”它象征着由什么?你能联想到什么呢?联想到谁?生:当时人们心中的悲愤。师:人们心中的悲愤就如同河流一般汹涌着。师:那“无止息的激怒的风”你能联想到什么?生: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 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师:这种“激怒”无止息的吹刮着,刚才咱们同学看南京大屠杀图片的时候,老师注意到很多同学的眉头紧锁着,神情凝重,可见你的心中也充满着一种愤怒,对不对?这种愤怒代代相传,不会停止。“无止息的吹刮着”不用“吹拂”而用“吹刮”,你感受一下,程度一样吗?这种愤怒非常强烈。那这三句话,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应用什么样的语调、语气去读?生:悲愤师:谁能带着强烈的愤怒再给我们读一下。师:那黎明的温柔它又象征着什么?生:光明的到来师:在艾青的诗歌中,出现最多的两个意象是“土地”“太阳”,那么黎明无比温柔,而且还是来自林间的,在这里他为什么不用太阳这个意象呢?生:仅仅是胜利的曙光,但是人对胜利仍充满着渴望。师:“黎明来了,胜利还会远吗?”那我们再读这句话时候,一定要读出深深的向往之情。闭上眼,仿佛就看到了喷薄而出的太阳,谁愿意给大家读一下这句话,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感受一下这句话所营造出的诗的意境。 暴风雨打击的土地 -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祖国 汹涌着悲愤的河流 -郁结在人们心中的悲愤(强烈愤怒的中国人) 无止息的激怒的风 -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和抗战精神 来自林间的温柔黎明 -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 生死眷恋土地的鸟 - 对祖国挚爱的诗人2、诗中 “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如何理解“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明确:这只“鸟” 它歌唱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生命耗尽后便投身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战斗者的形象。这两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念,为祖国献身的愿望。 师:诗人对祖国的这种爱可以用哪个成语可以形容? 师:至死不渝。这种深沉的爱国之情,诗人借助意象抒写的淋漓尽致,这种爱不仅来自诗人的内心深处,更是当时全民族普通的爱国情绪的浓缩。 3、谈谈第二节在全诗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直抒胸臆,升华主旨,深化感情,呼应标题。第二节是对主题的高度凝练的概括,是爱国者目睹满目疮痍的祖国,爱得越深、痛得越切的悲愤表情的特写。在这一节里诗意得到了提炼和升华,抒发了那个时代华夏儿女共同的心声:对祖国爱的深切。师:我们要饱含深情的去读才能产生动情的效果,让我们齐读这一小节,再一次感受诗人深切的爱国之情。六、仿写诗歌师: 诗人曾自称是“悲哀的诗人”,他说“我的悲哀比别人的深些,因而我的声音更凄切”。下面我们想请一名同学用凄切的声音,朗诵全诗。 师:这位同学的朗诵,让我们的灵魂再次受到震撼。抗日战争,最终以日本无条件投降宣告结束。正所谓:正义必将战胜邪恶。而今中华民族崛起于世界的东方,一个团结和谐的中国赢得了世界赞赏的目光。 那假如你也是一只小鸟,你会对繁荣昌盛的祖国歌唱些什么?同学们可以试着仿写一下这首诗,可以仿写全诗,也可以仿写你最喜欢的几句话。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些图片希望能激发你的灵感。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 喉咙歌唱:这 这 这 和那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清脆的喉咙歌唱:这被壮丽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