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门市包场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三单元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课时跟踪训练.doc_第1页
江苏省海门市包场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三单元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课时跟踪训练.doc_第2页
江苏省海门市包场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三单元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课时跟踪训练.doc_第3页
江苏省海门市包场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三单元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课时跟踪训练.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海门市包场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跟踪训练:第一部分 第三单元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2012哈尔滨高二检测)我们要透过诗经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最好是依据其中的()a风b大雅c颂 d小雅解析: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风是诗经的精粹,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雅是周王朝王城所在地的诗歌,主要反映贵族阶级的生活和思想感情。颂是国王和诸侯用于祭祀和重大典礼的乐歌。所以要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最好是依据风。答案:a2(2012哈尔滨学业水平检测)端午节源于纪念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爱国诗人。他创造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这位诗人是()a罗贯中 b曹雪芹c屈原 d吴敬梓解析:本题通过中国的传统节日考查历史人物的贡献。传说屈原投汨罗江而死的那一天是农历的五月初五,所以人们就在这一天划龙舟、吃粽子,以纪念屈原。答案:c3汉赋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其突出特征是()a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b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c直面现实,针砭时弊d是一种铺陈词藻、文采华丽的带韵散文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和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汉赋的特点是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答案:d4下列诗歌反映了流落南方的士人对故国的思念之情的是()a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b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c京洛胡尘满人眼,不知能似浙江不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京洛”在北方,“浙江”在南方,表达了流落异乡的人对故乡的思念。答案:c5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现象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汉武帝时期,赋的创作走向全盛b唐代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鼎盛时期c南宋的词增添了许多低迷感伤的情绪d元代杂剧的创作和演出逐渐兴盛解析:汉武帝时期,赋的创作走向全盛的原因是国家统一、国力强盛;唐朝诗歌繁荣的背景是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繁荣和民族交往、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等;南宋的词增添了许多低迷感伤的情绪,其背景是南宋偏安一方,民族矛盾尖锐,文人感叹国破家亡;元杂剧的兴盛背景是城市经济的复苏和繁荣,市民阶层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强烈等。答案为d。答案:d6(2012昆明高二检测)下列关于中国古典文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楚辞是公元前4世纪在楚国产生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b赋继承了先秦诸子散文巧文多智的特色c在词的发展史上,辛弃疾是豪放派的又一著名词人d元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解析: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是在唐代,而元代是散曲创作的繁荣阶段。答案:d7(2012南昌高二检测)中国古代文学主流表达形式经历了赋诗词曲小说的变化趋势。这种变化反映了()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城市经济的繁荣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abc d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文学流派发展原因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元曲及小说并不是科举考试的内容,而是市民文学的主流,专制皇权加强的体现是八股取士制度。答案:d8从上古神话到明清小说,小说样式包括笔记、传奇、话本、演义、拟话本、章回体等,具体作品更是浩如烟海。此材料信息不包括()a我国古代小说起源于上古神话b我国古代小说历史悠久c我国古代小说样式多样、作品繁多d明清是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高峰时期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学。根据“从上古神话到明清小说”可知选项a、b叙述正确,根据“小说样式包括笔记、传奇、话本、演义、拟话本、章回体等,具体作品更是浩如烟海”可知选项c叙述正确,材料没有说明明清是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高峰时期,因此答案为d。答案:d二、非选择题(18分)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新晴野望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唐)王维念奴娇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宋)辛弃疾材料2:材料3:“二拍”中的转运汉巧遇洞庭红一节主要写在国内经营破产的商人文若虚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跟着“几个走海泛货”的朋友出海,靠着“一两银子买得百斤有余”的“洞庭红”橘子,赚了“一千多个”重有“八钱七分”的银钱,又在荒岛上捡了个宝贝,卖得了五万两银子。从此“做了闽中一个富翁”“子孙繁衍,家道殷富”。请回答:(1)阅读材料1,结合时代背景体会诗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2)材料2反映了哪些历史信息?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6分)(3)材料3反映了明清小说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从根本上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6分)解析:第(1)问,“诗以言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优良传统,回答本题首先要读懂诗词,然后联系时代特征,分析诗词风格。第(2)问,注意本题表面信息是木刻版画盛行,而深层次的信息则是明清时期小说的盛行,甚至商品经济发达。回答第(3)问第二问一定要抓住关键词“时代特征”。答案:(1)盛唐时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王维的诗体现了田园风光;两宋之际,民族矛盾尖锐,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不思进取,而辛弃疾希望报效国家,建功立业,因而他的词反映了豪情壮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