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阅读差异的体会.doc_第1页
中美阅读差异的体会.doc_第2页
中美阅读差异的体会.doc_第3页
中美阅读差异的体会.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大会交流发言稿中美阅读差异的体会上海市第六十中学 英语教研组组长 秦博2011年10月中旬到12月中旬的两个月里,我有幸作为上海市教委首批“影子教师”的20人成员之一赴美交流学习。这8周的美国加州的课堂教学、校园生活和考察交流让我大开眼界、获益匪浅。我和其他三名老师被共同分在一组做“影子教师”,蹲点听课的南山高中(South Hills High School)是柯文娜谷联合学区(West Covina Valley Unified School District)三所综合性公办高中之一,曾在1990、1992、2005、2009年分别被评为加州办学杰出学校。学校的英语是分层教学,分别是提高课(AP Class,面向高三后立志就读本科的优秀预科学生)、荣誉课(Honor Class, 面向程度较好的高一新生)和普通课(面向高中两年后打算就业、参军或打算就读二年制大专的学生)。印象最深的就是Mr. Ryan 给高三学生上的英语AP课。这个全校年级最高、学业表现最好的AP班级,共有学生32名,其中亚裔(多数是中国移民的孩子)学生11人,没有黑人学生。有一点有趣的现象和上海和相似,优等生中女生的比例大于男生。入选这个班级的男生只有14人。他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写作中语言的选择性与偏向性”(selection, slanting and charged language)。在上一节中,Mr. Ryan 谈到了语言选择、观察角度的重要性,还以美国普利策奖获得者、著名政治专栏作家李普曼(Lippmann)和20世纪初的闻名伦敦的“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作为例子展开说明语言运用的倾向性。我们听课的这一节课,Mr. Ryan 先给学生十分钟进行阅读。当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学生五人一组围坐在书桌前,人人都埋头阅读手中的书,情况和我们电视上看到的美国课堂大相径庭。我觉得对于阅读文本的分析比国内的语文课要深刻许多,在课题讨论中如果没有学生课外的大量补充阅读作为支持,那根本回答不了老师的问题,也不能和班级同学进行有效的交流,分享自己的看法。这样深刻的讨论和总结让我们两位听课的英语老师大为赞赏,觉得不愧为是学校最受校长推荐的优质课。Mr Ryan 十分热心,课后还给了我们他自己选编的AP文学阅读课的教学材料,说道: 最好的教学永远不是照搬教科书的教学,这让我们十分感动与感触。上海的教材二度开发不也是这个理念吗?但是老师开出的书单学生和家长没有做够重视,功利心太强,太局限于课本知识的掌握,买的教学参考书远远多于拓展课外知识和开阔眼界的书,这点是非常让人担心的。南山中学的英语老师带领学生每日阅读十分钟,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应该说,几十节英语课听课中,感触最深的就是SSR了。不论在哪一节英语文学课(English Literature)上,不论哪一位任课老师,他们都在课堂的前十分钟让学生进行持续性默读,简称SSR(Silent Sustained Reading)。这十分钟的时间教室里都是鸦雀无声,绝大部分学生都十分认真地阅读着手里的小说,沉入自己的阅读世界。不管是学校管理人员手持对讲机进入教室巡查,还是我们这些老师在周围听课,学生们都雷打不动地执行这个步骤。从9年级到12年级(美国高中共四个年级,相当于我们的初三到高三),从普通班(regular class)到提高班(honor class)甚至到尖子班(AP class), 我们所看到的英语语言文学课都是以这样令人震撼的安静阅读开始。不要小看这每天的十分钟,从小学到大学,这样坚持下来,每学期一到两本小说原著,书的厚度也随着年级的增高而加大,12年下来光是课堂上学生们共同阅读的书就达到3545本,这还不算每学期课余和每个假期完阅读老师开的书单上的书,这其中的文学作品输入量不可谓不令人感叹。更令人感慨的是,学生不只是读完小说就算完成了阅读任务,他们还要完成老师布置的“阅读摘录”作业。阅读完每一本书后,学生都会按照老师下发的的要求整理自己的阅读卡片,记录作者、小说主人公、各人收获(比如对人物的看法,等等)。一般来说,学校规定学生每周250页的阅读量,帮助学生养成日积月累的知识自我吸收习惯。反观国内的母语课教学,学生的应试化倾向十分严重,往往失去了阅读的乐趣。学生们的阅读习惯没有从小培养起来,所以长大后的阅读量在全世界各国调查中总是明显偏低:美国人均年阅读45本书,犹太人65本,中国人5本。阅读量上的数字差距的背后也许反映了我们学校教育缺乏引导的后果吧?事实上我们学生的阅读习惯真的培养不够。国内不少重点高中的学生、甚至是大学生,都没有完整读过中国的四大名著。不少学生承认自己是通过漫画、游戏和电视连续剧对三国演义、红楼梦有所了解的。学生们对于国家文学瑰宝的了解只局限于书本上节选的片段,而且并没有继续求知的欲望。一些早早决定考理科的学生更是不把看书当成一回事,除了语文课本和参考书其他读物一律不碰,还美其名曰专心于学习。殊不知这种畸形的读书扼杀了对书的热爱、对阅读的热爱。也许功利的母语教育已经让老师和学生都走上了盲目追求阅读理解的标准和取得高分的技巧的岔路上了。上名著阅读的目的不仅是只关注文学,而是要通过阅读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接触高雅文化和多元文化的感受中提升个人的修养、增添自己的气质。也许有的同学,尤其是不喜爱文科的同学会说:我们反正看不懂文学书,也不爱看文学书,何必去附庸风雅? 可是我们要记住“附庸风雅,永远好过坚持粗糙。作为英语老师,我不可避免地谈到阅读英语文章的重要性。作为世界语言的英语阅读,阅读量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学生的语言输入程度。我们任课老师也应把眼光放远,不局限于语法单词的讲解,要敢于把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进行真正地阅读,而不是把课堂只当做对答案的地方。在对于学生培养阅读习惯的培养上,我们还有许多路要走好、走实。给学生讲授知识,如果只从获得知识的角度来说,确实是非常有效的。但是,我们一定要意识到:知识以外的东西,有时甚至比知识本身更重要。这些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思辨性、主动性、合作力、探究精神。等等),在美国课堂教学中,被认为是最有价值的东西。美国课堂的价值追求:教学的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