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练习导学案 鲁科版必修1.doc_第1页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练习导学案 鲁科版必修1.doc_第2页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练习导学案 鲁科版必修1.doc_第3页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练习导学案 鲁科版必修1.doc_第4页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练习导学案 鲁科版必修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练习导学案 鲁科版必修1一、选择题1、关于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地壳中的坚硬的岩石组成 b由莫霍界面以上的地壳部分构成 c由地壳和上地幔上部构成 d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岩石组成2、下列岩石中,有可能都找到化石的一组是( ) a花岗岩、玄武岩 b石灰岩、砂岩 c石英岩、大理岩d大理岩、石灰岩3、关于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背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在地貌上常形成裂谷 外力作用中,流水的作用是弱小而不普遍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是判断地质构造和地貌成因的方法之一 断层构造地带在地貌上常形成裂谷或陡崖4、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是:( )a风力侵蚀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风化作用 d风力沉积作用读所示的两种地貌,回答56题。5、 图1所示地貌名称为( ) a三角洲 b沙丘 c冲积扇 d沙丘6、图2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 a风力侵蚀 b风力堆积 c流水侵蚀 d流水堆积读右图,回答78题。7、从成因上看,山地m属于( ) a. 背斜形成的褶皱山 b. 向斜形成的褶皱山 c. 断层形成的断块山 d. 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8、下列山地中,成因和图所示不同的是( ) a. 庐山 b. 喜马拉雅山 c. 华山 d. 泰山9、关于地质构造对人类活动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含石油、天然气的岩层,向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b. 断层附近岩层破碎利于隧道工程建设 c. 背斜谷地利于储存地下水,形成自流水盆地 d.水库建设应该避开断层带10、下列属于地质构造的是:( )a地震b火山喷发c褶皱和断层d泥石 11、“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内力作用 b侵蚀作用 c搬运作用 d沉积作用12、地球低层大气的三部分组成是:( ) a.氮气、氧气、空气 b.一氧化碳、水汽、氧气 c.氧气、氮气、灰尘 d.干洁空气、水汽、杂质 13、下列关于大气热力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面是整个大气层的主要的直接热源 b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最多 c大气辐射和地面辐射均为长波辐射 d.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14、晚秋或寒冬,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主要是( ) a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b晴天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强 c晴天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d晴天的夜晚大气水汽含量大15、下列概念;太阳辐射 地面吸收 大气削弱 大气逆辐射 地面辐射 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b c d 16、 关于图中空气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处空气上升是因为气压高 b、处气压较处高,所以空气下沉 c、处气温高、气压低,空气下沉补充 d、处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读下图,回答1718题。17、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甲乙为相距不远的陆地,图中箭头表示气流运行方向,则甲、乙、丙、丁四处气压的关系为( )a甲 乙 丙 丁 b乙 丙 丁 甲c乙 甲 丁 丙 d丙 乙 甲 丁18、若此图为三圈环流的低纬环流侧视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为副热带高压带 甲为赤道低压带 乙为副热带高压带 乙为赤道低压带 甲乙代表西风带 甲乙代表信风带丙丁的气流不受地转偏向力影响a b c d19、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是因为 ( )a空气中的水汽多b太阳辐射弱 c地面辐射弱d大气逆辐射弱王教授日记片段:“今日风止天晴,气温始降,田地里的塑料大棚上覆盖了一层厚厚的尘土,有的大棚塑料被撕裂,有的大棚被吹塌了。在附近的麦田里,不少农民正在燃放一堆一堆的柴草,浓烟遮盖了田野。”根据材料回答2022题。20、此日记记录的时间可能是( )a.春、夏季节b.夏、秋季节 c. 59月份d. 123月份21、此时期,该地盛行( )a.东南季风b.西风 c.西南季风d.西北季风22、农民燃放烟雾的目的与利用的原理是( )a.除霉、增强太阳辐射b.杀菌、增强紫外线辐射c.防御霜冻、增强大气逆辐射d.促进小麦生长、增加co2含量23、同一经纬度“高处不胜寒”的原因是( ) a气压低b空气稀薄c来自地面的辐射少d到达的太阳辐射少24、大气运动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是:( )a、热力环流 b、三圈环流 c、大气环流 d、季风环流25、有关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形成热力环流的原因是海陆之间的冷热不均b热力环流是由大气的水平运动引起的c气流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 d在近地面,温度高处形成低压26、下图能止确反映城郊间、海陆间热力环流的是( )27、读风向示意图,当风速稳定后,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等压线数值abcba是地转偏向力c此风形成于南半球 d该风形成于高空28、关于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几个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 水平气压梯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 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 在上述三个力的共同作用下,风向最后与等压线之间成一个夹角a、 b、 c、 d、29、下图是“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其中表示南半球风向的是 ( )30、 下图中,正确反映北半球副热带高压两侧大气运动的是( ) a bcd图3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读图3完成3132题。31、若该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则( )a该环流是高纬环流 b.该环流是低纬环流c甲、乙之间近地面为中纬西风带 d.甲、乙之间近地面为低纬信风带32、若甲、乙分别为南半球的陆地和海洋,则此季节( ) a全球海洋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b.亚洲高压处于强盛时期c亚热带大陆西岸干热少雨 d.我国山区泥石流、滑坡频发读“江苏如皋5月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完成3334题。33、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由 ( )a.反气旋造成b.气旋造成c.冷锋造成d.暖锋造成34、此系统易造成 ( )a.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b.东北、华北地区的夏季暴雨c.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d.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图中甲地位于低气压中心,读图回答3536题。35、图中四点属于暖气团控制下的是( ) a b c da.b.c.d.3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盛行下沉气流b.此图是北半球的锋面气旋c.b地吹偏南风,c地吹偏北风d.c地出现连续性降水37、属于南半球反气旋的是( )38、受气压带、风带交替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 ( )执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a b c d39、北半球中纬地区有一闭合气压系统,其风向为顺时针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该系统气压状况为低气压该系统中心气流以下沉为主该系统东部吹偏北风该系统气流状况为气旋 abc d读下面水循环示意图,完成4043题海 洋陆 地湖 40、下列实现着图中的功能的是 ( )a长江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我国的夏季风 d我国的冬季风41、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下列的哪个环节施加影响(c)a b c d42、关于水循环的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使地表各圈层之间,进行能量交换 b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c使陆地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 d使水资源不断更新,用之不竭43、没有直接参加海陆间循环的水体运动是( ) a台风登陆 b长江入海 c纳木错湖水蒸发 d江淮的“梅雨”44、对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具有巨大影响的洋流是 ( ) a北太平洋暖流 b北大西洋暖流 c日本暖流 d东澳大利亚暖流45、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西岸洋流的流向是 ( ) a向南 b向北 c向东 d呈逆时针方向46、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为 ( )a能促进高低纬度间热能的输送和交换 b秘鲁太平洋沿岸呈现森林环境c加速污染海域的净化速度,缩小污染范围 d非洲大陆的气候带在赤道两侧对称分布4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北半球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南半球向气压带被切断分裂成一个个高低压中心月份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热低压所切断,印度低压最为突出月份,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冷高压所切断,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最为强烈 下图为某日“南半球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其中、分别代表气压带或风带。读图完成48-50题。48、该日,北半球正处于(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49、带大气的运动特点和性质为( ) a.下沉,热干 b.上升,暖湿 c.由高纬流向低纬,冷干 d.由低纬流向高纬,暖湿50、在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其特征是( ) 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b.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c.常年炎热干燥 d.常年温和湿润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读右图回答5153题。51、如果此图表示的是北半球某特大城市热力环流,则() aa是城市,b是郊区 b为保护城市环境,应在地建防护林带 c若a位于b的正西方,则ab间实际风向为西南风 d这种大气环流,能有效防止城市的大气污染52、若此图代表“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则 ( ) a一般来说,a处为多雨地带,b是少雨带 bb处气压低于c处 c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偏转成西北风,南半球偏转成西南风 da气压带与风带的交替控制形成了地中海气候53、若此图为海陆间水循环侧视图,则( ) aa为海洋,b为陆地 b环节为人类提供了淡水资源 c环节表示植物蒸腾作用和陆地水蒸发 d环节均能造成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54、在北半球同为北纬3040的大陆,但东西两岸气候截然不同。其主要原因是( ) a太阳辐射不同b环流条件不同c地面状况不同d人类影响 55、读下列气候类型图,选择正确答案()aa气候的成因足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b、b气候的特点是终年温和多雨cc气候主要分布在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d、d气候下的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二、综合题5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地质构造是 ,其中a为 斜,b为 斜。(2)甲、乙两处的山地都在 (流水、风力)的 (侵蚀、沉积)作用下形成的。(3)、四处的岩石中属于沉积岩的是 和 ;若要开采坚硬的岩石作建筑材料,宜选择处还是处? 处;若开采优质花岗岩作装饰材料,宜选择处还是处? 。(4)a、b两处有一处为自流井,它是 处,有一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它是 处。(5)任意开伐a处山区的森林将会导致附近河流的泥沙含量 ,水旱灾害增加,甚至可能造成 等地质灾害。(6)我国黄土高原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主要原因是( ) a黄土岩性疏松 b.植被破坏严重 c.地面起伏明显 d.流水侵蚀严重57、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是气团。(2)此图为锋示意图。(3)、三地中气温最高的是地,气压最高的是地,属于阴雨天气的是地。(4)地未来天气的变化趋势是:锋面过境时。锋面过境后。58、读“北半球某地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1)图中a处盛行 风,b处盛行 风。(2)图中甲、乙两处就气流状况而言,分别称为 , 就气流运动状况而言,分别称为 , 。(3)天气系统甲过境时,常出现的天气是 。(4)图中甲、乙两处相比,气温日差较大的是 , 原因是 。(5)图中、两条线附近,m为 (冷或暖)锋,n为 (冷或暖)锋,m锋面过镜时,一般常出现 天气。(6)在春季时,若m锋面的推进速度很快,我国北方地区常会出现_。 a暴风雪天气 b连阴雨天气 c沙尘暴天气 d晴朗天气59、读三圈环流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 标出图左侧三圈环流的气流运动方向,准确地表示 出三圈环流。(3分)(2) 在图中相应位置用箭头绘出南半球三个风带的风向。(3) 图中各字母表示的气压带名称是:a_ b_ c_(4) 图中下列数码表示的地面风向是:_ _ (5)极锋是由 (风带名称)与 (风带名称)在南北纬60度附近相遇形成的。60、读世界部分地区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图八),回答下列各题。(16分)图八(1)根据图中气压数值判断,此时北半球应处于_季。(1分)(2)图中气压中心a的名称是_,在其控制下的天气特点是_。 被a所切断的气压带是 。(3分)(3)此季节,图中c地盛行_季风,d地盛行_季风,并在图中用箭头画出这两地的风向。(4分)(4)图中c、d两处季风的主要成因是_ _。d地7月盛行 风,其形成原因是 。由此可见,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除 外,还有 等。(6分)(5)东亚季风气候在世界上最为典型的原因是_。(2分)61、读右图,图中p1p2p3表示等压线,甲处箭头表示风向,分析回答:(10分)(l)该天气系统位于南北半球的 半球,反映的是地面还是高空的情况? ,判断理由是 。(4分)(2)该系统属于 气压中心,从气流运动状况看属于 。(2分)(3)甲地目前在 气团控制之下,不久将经历 天气过程。(2分)(4)如果冷暖锋面均引起降水,那么降水主要在abcd的 和 范围内。(2分) 62、读世界某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海域位于 半球,判断依据是什么?(2)图中、三条洋流中,属于风海流的是_和_,它们分别是_风带和_风带推动海水所形成的洋流。(3)若该环流位于大西洋,图中处附近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