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业拾遗记》与《隋炀三记》探析.doc_第1页
《大业拾遗记》与《隋炀三记》探析.doc_第2页
《大业拾遗记》与《隋炀三记》探析.doc_第3页
《大业拾遗记》与《隋炀三记》探析.doc_第4页
《大业拾遗记》与《隋炀三记》探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业拾遗记与隋炀三记探析夏秀丽(南开大学文学院,天津,300071)摘要:大业拾遗记与隋炀三记(海山记、开河记、迷楼记)是晚唐时出现的四篇历史题材的传奇小说。这几篇小说以隋炀帝事迹为叙述重点,意在探寻隋朝灭亡的根源。小说不但在内容上有很多相合之处,而且在思想上艺术上也有很多相通之处。首先,其叙事虽各有侧重,却集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骄奢淫逸、滥用民力、残暴无常的暴君形象。其次,小说旨在揭示隋朝必亡、李唐将兴这一历史主题,带有浓厚的天命思想。再次,在写法上,小说多采用“写实”与“写虚”相结合的写法,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层次感与艺术美感。另外,小说叙述客观冷静,文辞俚俗,在艺术上别有特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关键词:大业拾遗记;隋炀三记;隋炀帝唐代是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重要时期,出现了标志文言小说独立成熟的大量传奇作品。其中历史题材是唐传奇的一种重要题材,它关注兴亡、考察得失,表现出作者深深的历史喟叹或感伤。创作于晚唐时期的大业拾遗记与隋炀三记即是唐传奇历史题材中的优秀篇章,它们以隋炀帝事迹为中心,从各个角度反映了隋炀帝的无道及隋朝必亡的命运。这几篇传奇无论在在思想上艺术上均有相通之处,研究时可做整体性考察。大业拾遗记,又作大业拾遗、大业拾遗录、隋朝遗事、隋遗录、南部烟花记、南部烟花录。崇文总目杂史类始著录大业拾遗一卷。并据本书后无名氏跋题为颜师古撰。郡斋读书志杂史类著录南部烟花录一卷,称一名大业拾遗记,撰者亦题为颜师古。通志略杂史类著录大业拾遗一卷,注唐杜宝撰。又著大业拾遗录一卷。宋史艺文志传记类著录颜师古大业拾遗一卷,小说类又有颜师古隋遗录一卷。学界目前普遍认为此文乃晚唐人所作,托名颜师古:“此书作于大中年间(847-859)。而其取材,乃多借杜宝大业杂记、大业幸江都记及赵毅大业略及等书” 李剑国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561页。文章所写为隋炀帝大业十二年至十四年幸江都之事。从将幸江都写起,以“焚草之变”收尾。其间述及麻叔谋开河、沿途献“御车女”、号长安“御车女”袁宝儿为“司花女”、为龙舟设“殿脚女”、赏赐宫女画眉用的“螺子黛”、戏宫婢罗罗、遇陈后主及张丽华鬼魂、与萧妃夜忆往事、幸昭明文选楼、“来梦儿”侍寝、众妃猜字、宇文化及等谋乱请放官奴等事。隋炀三记,即隋炀帝海山记、隋炀帝开河记、隋炀帝迷楼记。目前学界对这三部作品产生的时代还有一定争议。鲁迅先生认为其与大业拾遗记均出自宋人之手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68-69页。,后学者多沿袭鲁迅意见。李剑国先生详加考证,多方探寻,认为此四篇文字当属晚唐作品无疑 如章培恒先生在、等五篇传奇的写作时代(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第1期)一文中,就详细论述了鲁迅先生这一观点。李剑国先生则先后在其著作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等五篇传奇写作时代的在讨论(文学遗产2009年第1期)详加论述,断为唐人作品。同时论述的还有梅妃传一文。梅妃传事涉玄宗,这里不再详述。隋炀帝海山记首见于青琐高议后集卷五,上下两卷,不着撰人。开河记首著录于遂初堂书目杂史类,作炀帝开河记。原文首见于说郛卷四四,注一卷,不著撰人。迷楼记首见于说郛卷三二,一卷,不著撰人。可见三篇作品的作者已难确知。“三记”内容各有侧重,其风格一致,可能同出一人。海山记从内容来看可分为两部分 宋刘斧青琐高议后集卷五载,题为隋炀帝海山记,分为上下二篇。元陶宗仪说郛卷三二亦载,题为海山记,注“一卷”,不分上下篇。第一部分写炀帝出生时异象、结交杨素、借杨素之力登大位、对杨素的猜忌、杨素死后大兴土木等事;第二部分写遇陈后主魂魄、李木杨梅之兆、箭射放生之鲤、宠信王义、牛庆儿梦火烧帝、东幸维杨、道闻歌谣、朝贡使不再至、召太史令问天象、王义上书自刎、炀帝被侍卫逼杀等事。其题下有小序:“余家世好蓄古书器,故炀帝事亦详备,皆他书不载之文。乃编以成及,传诸好事者,使闻其所未闻故也。”可知此文是根据一些传闻故事重新编撰而成。开河记写隋炀帝大业五年诏令开凿汴渠之事。根据开河的进程,可分为开河前、中、后三部分。开河前记叙了炀帝因游木兰庭见广陵图思广陵 此节出现了大业拾遗记中“司花女”袁宝儿。原文作:“时游木兰庭,命袁宝儿歌柳枝诗。”、炀帝采萧后建议欲泛舟幸广陵、谏议大夫萧怀静 萧怀静,本文注“乃萧后弟”。史书无传。事迹见隋书卷七、北史卷三八。奏凿汴渠、诏麻叔谋 诏麻叔谋开河与大业拾遗记叙述相同。麻叔谋,史书无载。应为作者虚构人物。等筹备开渠事宜等事。中写开河过程中掘到大梁大金仙墓、陈留王墓、雍丘隐士墓、彭城偃王墓、睢阳宋司马华元墓,绕过宁陵马村陶氏祖坟、睢阳县城等事。其间穿插麻叔谋暴敛钱物、蒸食幼儿之事。后写隋炀帝诏修秦长城、建造大船、龙舟用少女与白羊牵行 其文曰“于是吴越取民间女年十五六岁者五百人,谓之殿脚女。至于龙舟御楫,即每船用彩缆十条,每条用殿脚女十人,嫩羊十口,令殿脚女与羊相间而行,牵之。”“殿脚女”之名,亦出现在大业拾遗记中,其文云:“每舟择妙丽长白女子千人,执雕版镂金楫,号为殿脚女”。二者虽名称相同,所司并不完全相同。开河记中的殿脚女为在岸上牵引龙舟,而大业拾遗记中的殿脚女则是在船上划桨。、赐两岸垂柳姓杨、用铁脚木鹅试深浅致五万百姓被埋杀 试河之深浅用“铁脚木鹅”之事在大业拾遗记中亦载。大业拾遗记中提出建议并施行的是麻叔谋,而开河记中是虞世基提出建议,右翊将军刘岑施行。、查麻叔谋贪狠斩其为三段等事。迷楼记则专记隋炀帝晚年荒淫之秽行。炀帝为满足自己的淫欲,命项升建“迷楼”一座,选后宫良家女数千充斥楼中。大夫何稠 何稠即为大业拾遗记中提到的何妥兄之子。此写他进献御童女车、转关车,均设计精巧。由此可以进一步验证大业拾遗记中何妥应为何稠之误。见下文注解。进献御童女车、转关车以满足其欲,上官时 上官时,史书无载。可能也是作者虚构人物。又献乌桐屏,磨成镜置于楼内。炀帝终日沉荒于迷楼,身体越来越倦怠,王义王义上书一节在海山记亦有。但上书劝谏的时间与劝谏的主题有很大差别。王义,史书无载。亦应是作者虚构人物。上书劝诫,炀帝听其言设静室处其中,结果才两日就又恢复常态。后宫侯夫人因倍受冷落,悬梁自尽,并留诗数首。炀帝迁怒中使许廷辅,赐其自尽。后又服方士所进大丹,更是日夜纵欲。但身体逐渐消耗,医丞进剂治之,置冰盘于前。大业九年再幸江都时,听迷楼宫人夜歌民谣,闻之知隋将亡。最后写唐帝李渊攻入长安,李世民焚烧迷楼。由上文的内容介绍来看,这四部作品在人物、情节上多有相合之处。不但如此,其思想上艺术上也有很多相通之处。从总体上来看,小说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骄奢淫逸、醉于物欲、滥用民力,而且刚愎自用、残暴无常的暴君形象。隋炀帝对物欲的追求可谓穷天下之力,在中国历代皇帝中几乎是无与伦比的。如大业拾遗记中何妥 何妥,字栖凤,西城人(今陕西安康北)。梁武陵王时,家为西州大贾。少机警,年十七,以技巧事湘东王。周武帝时,授太学博士。隋文帝时除国子博士,加通直散骑常侍,进爵为公。后考订音律。隋开皇六年出为龙州刺史。三年后还朝,复知学事。后除伊州刺史,不行,寻为国子祭酒。卒于官。谥曰肃。事见隋书卷七五儒林传。可见何妥逝于隋文帝时。此处似为何妥兄子何稠。何稠,字桂林。其性绝巧,博览古图,多识旧物。年十余岁,随妥入长安。周时为参军,兼掌细作署。隋文帝时,授都督,累迁御府监,历太府丞。隋炀帝时,拜太府少卿。大业初,炀帝将幸江都,令其营造舆服羽仪。何稠役工十万余人,用金银钱物巨亿计。并参会今古,多所改创。后又兼领少府监。征辽东时,曾摄右屯卫将军、左屯卫将军,累加金紫光禄大夫。大业十二年,加右光禄大夫,从幸江都。后卒于唐。事见隋书卷六八何稠传、北史卷九艺术传下。所进的牛车:“车前双轮高广,疏钉为刃。后双轮庳下,以柔榆为之,使滑劲不滞”,车的帷幔是用“鲛绡”制成,杂缀以玉片铃铛,制作十分精良考究。其所乘龙舟,亦是“锦帆彩缆,穷极侈靡”,舟前设舞台,台上垂的遮蔽日光的帘子,是蒲泽国所进,用负山蛟睫毛与莲根丝缠绕,穿入小珠而成。其奢华程度令人瞠目。海山记中记述了隋炀帝诏令天下所有鸟兽草木都要供奉京师,一时之间“天下共进花卉、草木、鸟兽、鱼虫,莫知其数”。隋炀帝另一罪行便是无休止地役使民力。大业拾遗记与开河记中均记载了炀帝诏令开河一事。尤其是开河记所载,更是炀帝此暴行的一个特写。如小说中所写开河前与开河后对所征丁夫数字对比:开河前诏发天下征用丁夫三百六十万人,再加上提供饮食的、负责监工的,共计五百四十三万余人。开河之后,“点检丁夫,约折二百五十万人。兵士旧五万人,折二万三千人。”再加上因验水浅而埋堤的五万人,耗费民力共计二百五十七万三千人。运河之盛,乃是建立在累累白骨之上!除了开凿运河,炀帝还大建宫室,供其享乐。如海山记中所述:辟地周二百里为西苑,内为十六院。“聚土石为山,凿池为五湖四海。”五湖每湖方四十里,北海周环四十里。又开狭湖通五湖、北海。每每役使民力达百万之众。如此繁重的徭役,令百姓们苦不堪言,民不聊生。小说中还揭露了炀帝醉生梦死的荒淫之行。如大业拾遗记去汴梁的路上沿途州县日进美女,名曰“御车女”;又择取妙丽长白女子千余人,执雕版镂金楫,号为“殿脚女”,真是巧立名词,为其奢欲淫行张目。海山记中所建西苑十六院,每院有二十人,“皆择宫中嫔丽谨厚有容色美人实之。每一院选帝常幸御者为之首。”迷楼记则专写炀帝此秽行,炀帝在迷楼中日日淫乐,经月不出。对炀帝之荒淫,隋书炀帝本纪下载曰:“所至唯与后宫流连耽湎,惟日不足,招迎姥媪,朝夕共肆丑言,又引少年,令与宫人秽乱,不轨不逊,以为娱乐。”迷楼记中写在矮民王义上书劝诫后,炀帝在静室内呆了才两日,便“忿然而出曰:安能悒悒居此乎?若此,虽寿千万岁,亦安用也?乃复入迷楼。”可见炀帝之声色之欲、男女之欢之疾已病入膏肓矣。这四篇传奇不但揭露了炀帝的种种恶行,而且揭示了炀帝残暴阴狠、刚愎自用、享乐至上的变态性格。这也从另一方面揭示出隋朝必亡的命运。开河记中载因开凿的水位不够深,炀帝一怒之下埋五万无辜百姓于河堤,诏令曰:“令教生作开河夫,死为抱沙鬼”。开河都护麻叔谋亦贪鄙阴狠,蒸食幼儿肉。恶民陶氏兄弟更助纣为虐,盗取他人家孩儿以献。一时“襄邑、宁陵、睢阳界,所失孩儿数百,冤痛哀声,旦夕不辍。”君臣禽兽暴行,令人发指。大业拾遗记中萧妃曾进谏:“闻说外方群盗不少,幸帝图之”,炀帝非不但不重视,反而一幅漠不在乎的样子:“人生能几何?纵有他变,侬终不失作长城公 长城公,即陈后主陈叔宝(553-604)。陈为隋所灭后,陈后主被隋朝所俘,被封长城公。事见南史、陈书本纪。此处炀帝这样说,意为即使像陈后主那样亡了国家,还可以在新朝封爵赐侯,照样玩乐。可惜,历史并没有给隋炀帝这样的机会。汝无言外事也。”真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唐罗隐自遣,见全唐诗卷六五六。!更有甚者,其在昭明文选楼上爇名香于四角,烟气袅袅,就像天上朝霞未散时的样子,炀帝“谓为神仙境不我多也”,如此醉生梦死,毫无帝王威仪,竟似一幅无赖嘴脸。炀帝的种种恶行,最终将隋王朝送上了亡国的命运,成为秦王朝后又一短命王朝。隋书炀帝纪中评论道:“书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传曰:吉凶由人,袄不妄作。又曰:兵犹火也,不戢将自焚。观隋室之存亡,斯言信而有征矣!” 小说揭示出隋王朝必将灭亡并为李唐王朝所代替的历史命运。这使得小说蒙上了浓厚的天命色彩。如大业拾遗记、海山记中均述及隋炀帝遇陈后主之事 大业拾遗记中还提到了陈后主宠妃张丽华。作者借陈后主隐射隋炀帝,以张丽华来影射萧妃。意在揭露炀帝最终会像陈后主一样成为亡国之君。如海山记中炀帝对陈后主鬼魂一节,陈后主以诗来揭示隋开运河,不过为后人之利。意在说明隋室将亡。炀帝看后,怒曰:“死生,命也;兴亡,数也。”将一切归于天数。开河记中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文字。载开河时在雍丘(今河南杞县)掘到一隐士墓。麻叔谋令武平郎将狄去邪进去探看。去邪进入后,看到石室门口用铁索系一巨鼠。一童子引去邪入室拜见墓主。去邪见一人身穿朱衣,头戴云冠,像帝王般高高在上。去邪再拜而不答。良久,命力士“牵取阿来”(本注:阿,炀帝小字)。堂上人“责鼠曰:吾遣尔暂脱皮毛,为中国主。何虐民害物,不遵天道?”去邪见巨鼠只点头摇尾而已。堂上人更加生气,命令武士用大棒痛打其脑。打得巨鼠大叫,声音若雷吼。后来一童子捧天符而下,“宣言曰:阿数本一纪,今已七年。更侯五年,当以练巾系颈而死。”堂上人遂命仍把巨鼠系于原处云云。这一段文字所记十分离奇。隐士墓葬的是谁,作者没有明示,只说墓主为皇甫君,将隋炀帝写成是此君石室前的一只巨鼠。此一比喻真真绝有深意。诗经云:“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炀帝实乃是一搜刮民脂民膏、惹得天怒民怨的巨鼠。此种君王真应像文中所写人人打之。但作者又用天书来说明炀帝在位时间天数为一纪,现在打死隋炀帝不合天数。以天命天数来解释历史兴亡,实乃古人的一种愚见。海山记写到王义上书,历数炀帝暴行,言辞切切,指责之情,充溢纸面。王义之言,亦作者之肺腑,痛斥之语,发人深省。然而,正如王义指出“天下大乱,固非今日,履霜坚冰,其来久矣。”即使再如何补救也已经来不及了,隋亡之命,非天命,乃人祸耳!天命思想除了表现在用以揭示隋亡的命运,更被大量应用于李唐将兴这一历史趋势。四篇小说中有三篇出现了李将代杨的文字。大业拾遗记中隋炀帝与宫嫔做拆字游戏。萧妃拆炀帝字为“渊”字,预示了李渊将称帝。海山记中杨梅玉李一节,用杨梅来象征隋朝,玉李象征李唐。杨梅之盛终不能敌玉李之茂,杨梅之味终不比玉李之甘,意寓隋朝必为李唐所代。迷楼记文中炀帝再幸江都时,听迷楼宫人夜歌民谣:“河南杨柳谢,河北李花荣。杨花飞去落何处?李花结果自然成。”同样以杨花、李花寓隋将亡唐将兴。炀帝听后,“默然久之,曰:天启之也,天启之也!”悲凉之情,油然而生。作者最后指出“方知世代兴亡,非偶然也。”这几部作品创作于晚唐时期。这一时期,战乱纷仍,国家分崩离析,唐王朝摇摇欲坠。唐代小说家创作以隋炀帝事迹为主题的小说,揣其动机一方面是借隋代灭亡的历史为大厦将倾的唐王朝唱出的一首凄婉的哀歌;另一方面亦是以李唐顺势而代隋朝的历史来缅怀唐王朝曾经的辉煌。小说家之深深关怀历史之胸怀,亦应为今人所喟叹。这几篇小说在写作手法上别有特别之处。首要的一点,从上文分析的内容来看,作品围绕炀帝这一历史人物叙写了大量虚幻灵异的故事,将“写实”与“写虚”巧妙地融合起来。所谓写实,就是以描写现实生活为主。而写虚,并非指“虚写”,而是描写现实世界并不存在幻域,比如仙界、冥界、梦境等。这在海山记与开河记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前文提到海山记在内容上可分为两个部分。相对而言前一部分多写实之笔,如文中写炀帝少时虽天性聪明,博览群书,但“性偏忍,阴默疑忌”。做皇帝后,更是不惜民力建苑凿湖,以天下之力供奉京师,满足个人奢欲。这些虽不免夸张之辞,但还是符合历史情况的。后一部分内容多涉虚幻,所述事情大多都是应验之谈、怪异之事。比之上一部分,这一部分的格调显得十分悲凄。开河记中小说可分为三个部分。其中开河前与开河后这两部分是为写实,开河中这一部分则主要写人入幻域故事(主要是冥界),并且穿插谶应、兆示等文字,在叙事单元上相对独立,现实世界与虚幻世界并行于文字所创造的空间中。人物在现实与幻域之间自由出入,使文章起伏跌宕,极大地增加了文章的层次感与艺术美感。另外,这几篇小说,虽以历史批判为主旨,但叙述却十分客观冷静。在文字中很少出现作者直抒胸臆的文字,即使有大多也是通过作品中的人物或情节来揭示,作者只是巧妙地隐藏在文字之后,虽不特意表明主题而题旨自现。这不类唐代另外一些优秀传奇作品在文后加入论赞式文字来彰显自己创作意图的创作形式。诗歌创作中意境有所谓“有我之境,无我之境”之辩,而这几篇小说之“无我”之境无疑是唐传奇在艺术上的一种进步。观此四篇传奇,意在探寻隋亡之历史根源,抨击帝王无道。小说虽属历史题材,却并不拘泥于史实,多采传闻轶事,甚至张皇鬼神,实为小说笔法。四篇文字各有侧重,内容多有相合映衬之处,尤其是“三记”,不但文字内容相合,而且行文笔法亦十分相似。研究者推测为盖出一人之手,是很有根据的。从语言上来看,小说尤其是隋炀三记文辞俚俗,与史传文学风格已不相类,体现了唐传奇发展变化的一种新动向,宋人小说中一些涉及历史题材的作品,如秦醇骊山记、温泉记,风格偏于通俗艳情,可谓与这几篇作品一脉相承。总之,大业拾遗记与隋炀三记这四篇晚唐传奇小说虽不能说达到了唐传奇的最高成就,但同样是优秀之作,在文言小说发展历程中应有其重要的位置。Analysis on “Supplied A Deficiency On The Daye” and “Three Records About Emperor Yangdi”Xia Xiuli(College of Literature,Nankai University,Tianjin,300071,China)Abstract:Supplied A Deficiency On The Daye” and Three records About Emperor Yangdi is the four historical themes tales in the Late Tang Dyneaty. These novels focus on Emperor yangdi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root causes about the Death of Sui Dynasty. These novels have not only a lot of consistency in the content, but also many things in co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