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瞳距、屈光度及散光轴象的调查分析.doc_第1页
眼镜瞳距、屈光度及散光轴象的调查分析.doc_第2页
眼镜瞳距、屈光度及散光轴象的调查分析.doc_第3页
眼镜瞳距、屈光度及散光轴象的调查分析.doc_第4页
眼镜瞳距、屈光度及散光轴象的调查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眼镜瞳距、屈光度及散光轴象的调查分析 从最近几年各地对眼镜质量调查的情况看,眼镜的不合格率很高。造成眼镜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眼镜配制质量差、其瞳距、屈光度和散光轴象不准。这种低质量的眼镜往往致患者开办镜困难,影响极大。为了进一步了解眼镜质量问题,引起各有关方面的重视,我们用有关资料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 对象与方法 (一) 对象: 对近3年来我院验光配镜的屈光不正患者所配眼镜进行随访。经过质量检查登记的患者共计741例,男409例,女同332例,年龄575岁,79.35%是学生;其中近视673例,远视68例,均为双眼屈光不正;屈光度在-0.50D -16.00D和 +0.50D +9.00之间,轻、中、重度近视分别404眼,741眼和201眼,轻、中、重度远视分别为61眼、60眼和115眼;其中远视散光20眼、近视散光320眼。 (二) 方法: 采用上海DGY-1型屈光度检查仪测定镜片屈光度、镜片光学中心及距离及散光轴象,并与验配镜处方对照,结合标准给予判断。 (三) 判断标准: 以GB10810-1996眼镜镜片国家标准为判断依据。二、 调查结果 (一) 瞳孔距离、眼镜光学中心距离(即镜心距、下同)及误差 本文741例,瞳孔距离在4565mm共705例,占95.14%;66mm36例仅占 4.86%;光学中心距离45-65mm共330例占44.53%,66mm的411例占55.47%,平均瞳孔距离59.83mm,平均镜心距离68.77mm,经统计学处理,P2mm)518例(69.9%),最大误差是镜心距瞳距大17mm。瞳距66mm的56例中,镜心距与瞳距误差在正常范围30例(55.6%),而瞳距65mm的687例,误差在正常范围的193例(28.1%),说明瞳孔距离越大,镜心距离与瞳孔误差在允许范围越多。 (二) 镜片光学中心位移程度 本组资料共测1482眼(1482只镜片)、镜片光学中心位移在允许误差范围661只(44.6%),超过允许误差范围821只(55.4%)。各屈光组光学中心位移在允许范围分别为:12.00-16.00为24.2%(8只)。 (三) 镜片屈光度检查 在所检测的1482只镜片中,误差在允许范围660只,合格率为44.5%,超过允许误差范围822只,占55.5%;各屈光组合格率分别12.00D-16.00D为30.3%(10眼),屈光度越小,合格镜片越多,屈光度越大,合格镜片越少。 (四) 散光镜片的轴象检查 本组资料中有散光镜片342只。散光轴象在允许范围内的共58只,合格率为17%;超过允许误差范围的有284只,不合格率为83%。其中0.50的不合格率为88.6%,0.5-0.75的不合格率为81%,0.75-1.50的不合格率为82%,1.50的不合格率为82.8%。屈光度的多少与散光轴象不合格率无大的区别。 三、 讨论 1、 本级资料741例戴矫正眼镜患者,依据眼镜质量标准,发现在正常允许误差范围内,瞳孔距离与眼心距离误差为30.1%;镜片光学中心位移误差为44.6%;镜片屈光度误差为 44.5%;散光片轴象误差为19%。741副眼镜按照上述四项指标为准,计合格眼镜101副,合格率仅为13.63%,不合格眼镜640副,不合格率为86.37%。以上情况说明,目前眼镜的确存在很严重的质量问题。 2、本文741副眼镜的镜心距多大于实际瞳距,(68.7mm59.83mm),镜片光学中心位移超过允许范围50.7%。其原因为(1)目前市场流行人们喜欢的大框眼镜架,选镜架只求美观,不考虑瞳孔距离;(2)配镜厂家尽量使用小直径(60mm及以下规格)价格便宜的镜片,根本无法使光心按要求进行移位。 3、本文1482只镜片屈光度误差超过允许误差范围55.5%。造成误差的原因(1)生产厂家镜片屈光度不齐全,使用与眼镜处方相接近的镜片制镜;(2)无屈光度检查仪采用测定结果不准确的手表(屈光度表)检测;(3)个体配镜专业户素质差,不认识医生开据的屈光处方等。特别要指出的是,屈光度越高,店家镜片配置越不齐全(个别度数还需专门生产),为图省事,他们往往用度数接近的镜片或差异很大的镜片来替之,这很大程度上造成上文屈光度越高,镜片屈光度合格率越低的现象。 4、本组资料中有散光镜片342只,散光轴象超大型过允许误差范围的有284只,不合格率为83%。大部分制镜店在确定散光轴象时都是采取估计的方法或对着散光纸盘很粗糙地在镜片上划线来解决,加上镜片磨边,装配均为手工,完工后又无检验,这必然造成绝大多数的散光轴象错误,甚至还有将左右镜片装反的情况发生。 5、戴质量合格的眼镜,可使患者达到真正矫正屈光不正的目的,并且不会出现不良后果。而戴用屈光度、散光轴象不准确,偏心或瞳距过大、过小等眼镜都将会出现矫正视力不佳甚至视力减退、复视、视物变形、倾斜、头痛、眩晕、阅读或行起困难等症状,使患者花了钱而又无法佩戴。目前我们注意了验光的准确性,而在配镜上,却相当混乱,因此而产生的眼镜质量不合格很高,这对防治屈光不正极为不利,应该引起社会各有关方面,经营眼镜单位和眼科医生的高度重视。改进验光度数偏高之我见 我是一位长期从事光学工艺技术的工作人员,现虽然已退休了,仍希望用自己的经验来帮助改进眼镜方面的质量问题。如最近报刊公布国内眼镜质量合格率较低,我认为验光度数的偏高可能是造成眼镜质量合格率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一次一个女大学生找我配镜,时隔一年的验光单是近视-7.00度。我建议她再去验一次光,验光师仍是一年前的那位,新验的结果是-10.00度,这使我验于决定了,只好实测她现在戴的眼镜,实测结果为-6.00度。我问她清晰度感觉如何?她说有小点不够。根据我的经验,小点不够清晰,增加0.50度即-6.50度就可邓。果然-6.50度完全符合要求,她满意地说一声谢谢,我也放心了。 从这个类似的很多例子,结合市场上验光普遍偏高的情况,我反复研究这是什么原因。经长期观察一般配戴二三百度近视眼镜的人,看书写字时,都要取下眼镜。这个现象说明人眼在观察景物时,远距离和近距离不同。戴近视200度的人,写字时改戴老花1.00度很清晰。从边个现象分析研究,验光偏高的原因就是视力表按5米远点验光距离嫌远了。我试验改为3米距离,验光的度数就低约四分之一左右。再考虑一下人行走时,接触的景物距离,也以3米距离较多,我按3米距离验光配镜,戴镜的人一般比较满意。 最近一位深度近视的老师,验光单为:-19.00度,我按下降1/4计,给她改配-15.00度,结果他满意了。 我不是眼镜专家,但我有一股研究,摸索和改进眼镜质量的毅力。1995年我通过观察水晶平光平片中心部分比边缘清晰的情况,分析其原因,这是镜片的弯度造成次改变试验,结果证明了加大内弯,镜片时又有困难。1996年我多次试验珈大内弯的老花镜,取得了显著的实效。获国家专利的高清晰度特效老花眼镜,就是我这样试验成功的。其特点是看书报时,笔划更黑一些,有明显的清晰感;视野宽阔,可以看清一大片,中心部分同边缘都清晰;可以消除大部分像散现象;老花度数稳定,数年内不会加深。高度屈光参差配镜的方法和原则屈光参差是指两眼的屈光度不相对称,不论是屈光性质不同还是屈光度数不等都称为屈光参差。其形成的原因是在眼球发育过程中远视度数在不断减轻,而近视度数在不断发展,两眼的进展程度不同而致。两眼存在轻微的屈光参差是极为普遍的现象,不过两眼屈光参差低于1.5D为生理现象,一般可完全靠配镜解决。当屈光参差超过2.5D以上为高度屈光参差。由于视网膜上物像大小相差悬殊,发生融合困难,难以形成立体视觉。而且常规配镜矫正两眼超过2.5D时,患者常有头晕、眼胀、视地面不平,严重者伴有恶心等,以致无法接受,所以以往配镜矫正屈光参差时多采用照顾低度数或视敏度高的一眼,而度数高的或视敏度差的一眼不全矫正。这样高度屈光参差的人,如果长期配戴一眼不全矫正的眼镜,不但不能获得最佳视力,而且易患视疲劳等综合症,重者易产生交替视力,或单眼视力。交替视力是两眼自行交替使用其中一只眼,如两眼是近视,看近时用度数高,看远时用度数低的。单眼视力是两眼中仅依赖视敏度高的一眼行使功能,另一眼逐渐废用并产生弱视,且易呈外斜。根据两眼的屈光的性质,将屈光参差分为:1、单纯性远视或近视屈光参差:一眼正视,另一眼近视或远视。2、复性远视或近视屈光参差:两眼都是远视或都是近视其度数不等,也称同种屈光参差。3、单纯散光性屈光参差:一眼正视,另一眼散光。4、复性散光性屈光参差:两眼都有散光,程度不等。5、混合性屈光参差:一眼为远视,另一眼为近视,也称异种屈光参差。由于两眼的调节作用是相等的,出现屈光参差致使两眼成像不能同样清晰,难以维持两眼单视。加之配戴框架眼镜其度数高时,有三棱镜作用:视物会发生移位、偏位、偏斜,视物更加困难。为改变这些情况,我院眼科眼镜门市,近来采用隐形眼镜与框架组合给高度参差者配戴,取得让患者与医生都满意的效果。此法不仅缩小了相差的悬殊,降低了三棱镜作用,减少物像移位、偏斜,还减轻眼镜的重量和戴镜人的负担,达到了屈光参差全部矫正,维护患者应有视力的效果,从而提高其工作、生活、学习能力,为他们展现最真实的世界,同时也抹去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缺憾。具体方法是给度数高的眼睛配戴隐形镜,其度数为能将两眼参差降至1.52.0D以下。如某人:右眼高度近视-10.0D;左眼近视-4.0D,两眼单眼配足度数矫正视力都为5.0,若配框架镜无法形成双眼共视,而将比左眼大6.0D的度数换成-5.5DS软性隐形镜,外配双眼-4.0DS框架镜后,双眼矫正视力都到5.0,外配镜无屈光参差又达到了两眼镜片重量相等,更重要的是双眼视物自然舒适。当然两眼都为球镜可全用隐形镜去矫正。而两眼是散光性屈光参差,用隐形镜和框架镜组合,便显其独到的优势。又如一青年教师到眼科就诊时诉:“以往在几个地方,无论怎么配,从未看到正常视力。”该教师原配框架镜右眼-8.0DS时,视力4.4;左眼-8.0DS,视力4.5;经详细查其右眼近-13.0D,逐渐给其增加试片度数到-13.0DS时,视力达到正常5.0;左眼-7.5DS-2.5DC70度,试片给足后视力也到5.0。应用隐形镜和框架镜组合:取右眼度数9.0D换成-8.0DS,取左眼度数5.5D换成-5.0DS软性隐形镜,外配一副右眼-4.0DS,左眼-2.0DS-2.5DC70度的框架镜,双眼矫正至5.1。清晰、轻巧、视物自然不失真,无论只用隐形镜或单用框架镜都无法比拟的。当然这二例还可用其它度数软性隐形镜与框架镜组合。临床选择并不绝对,视具体情况而言。不过在临床的实际配镜工作中,应遵循下列原则:1、12岁以下儿童,应尽早矫正其全部屈光不正,巩固其双眼视力,防止斜视和弱视的出现和发展。2、成人有双眼单视的可全部矫正。3、有交替视力并伴有视疲劳的青年人可予以全部矫正,若为老年人,无视力疲劳的可不予全部矫正。4、应同时进行,周密的眼肌平衡检查,凡有隐斜后肌力不平衡者均应酌情给予治疗。国际标准视力表与标准对数视力表对照使用中遇到的几个问题笔者在眼科临床工作中,将国际标准视力表与标准对数视力表对照使用,遇到以下几个问题,在此提出,与同道们共勉。一、拥挤现象:当照明条件相同时,使用以上两种视力表对同一患者进行视力检查,其结果有异。发现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视力,结果比对数视力表要好一些(约好一行)。分析原因:国际标准视力表的视标“E”字,中间一横短于其它两横。而标准对数视力表的视标“E”字三横等长。后者较前者难以辨认,因为后者较“拥挤”,造成“分开困难”,即“拥挤现象”。二、对弱视诊断和疗效判定的影响:弱视定义中规定矫正远视力0.8者为弱视,而标准对数视力表中缺少0.9一行。假如患者矫正视力为0.9,即可否定弱视的存在,可是患者的视力又达不到1.0。因而因为标准对数视力表中缺少0.9一行,无法判定患者是否为弱视,这一“盲区”的存在给弱视的诊断和疗效的判定造成不便。三、低于4.0的视力无法应用五分记录法:目前国内医院和眼镜店基本上都用标准对数视力表,其中不少单位采用五分记录法。但当视力低于4.0时,却没有相应的五分记录方法,不得不沿用国际标准视力表的记录方法,造成同一患者使用两种不同的视力记录方法。四、与国际脱轨:应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视力,较国际标准视力表更具有科学性。但标准对数视力表并未在国际上通用,而且缺少0.7和0.9两行,难与国际标准视力表进行对照,这就不便于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其实国内医学界也因标准对数视力表缺少0.7和0.9两行,而不得不继续沿用国际标准视力表作为学术交流的视力依据。红绿视表在验光中的应用红绿二色试验在眼屈光检查中已得到广泛应用,正确地了解红绿二色试验的原理,掌握其使用方法就能快捷、准确地矫正近视性和远视性屈光不正,即准确确认球镜度数。 红绿二色试验的原理是不同光的波长不同,通过透镜时的折射率就不同,波长长的光折射程度弱,而波长短的光折射程度强。我们眼球中角膜就是一个凸透镜,在正视眼时,当普通黄色光通过角膜后其焦点落在视网膜上,波长长的红光通过角膜后焦点落在视网膜后,而波长短的绿光通过角膜后焦点落在视网膜前。正视眼眼球光的折射和成像。可见正视眼看到的是黄光最清楚,红光和绿光相对要模糊一些。对近视眼,由于眼球变长,黄光通过角膜后焦点落在视网膜前,绿光的焦点落在视网膜的更前处,而红光则落到了视网膜附近。因此近视眼看到的红光要比绿光清楚。而对远视眼,由于眼球变窄,黄光落到了视网膜后,红光更远离了视网膜,但绿光的焦点落到了视网膜附近。因此远视眼看到的绿光比红光清楚。通过使用球镜片使黄光透过球镜体和角膜后能落在近视眼或远视眼的视网膜上或像,通过使用球镜片,而红光和绿光的焦点分别落在视网膜后和前,形成相当于正视眼对光的成像状态,此时近视眼和远视眼看到的红光和绿光同样清楚,患者的近视性和远视性屈光就得到了准确的矫正。 应用红发二色试验的红绿视表起始1927年英国伦敦的Cliffora Brown。为使红绿二色试验准确可靠,用作红绿二色试验的红绿视表要使用合理的照明光源和红色、绿色基准色片,来达到红光和绿光各自在视网膜上的焦点与照明黄光在视网上焦点的变化值相当。有些国家为此制订了相关标准,如英国有BRITISH STANDARDS INSTITATION(B.S.3668:1963)。其中: 照明光源:C.I.E中标准光源A。 红色片:分光透过率为600nm-620nm 绿色片:分光透过率为530nm-550nm 此红光、绿光与照明光源在正视眼的视网膜上成像焦点的变化相当于屈光0.20D时所产生的变化。 可见红绿视表中照明光源、红色片、绿色片是否合适和符合有关要求,是保证红绿二色试验准确、可靠的基本要素。 目前普遍应用的检影法和电脑自动验光法,前者由于受检者和验光师的人为因素,后者因仪器因素使验光结果常有偏差,因此最衙都要用插片法来复核、矫正眼屈光。红绿视表是核查球镜度数,矫正近视性和远视性眼屈光的理想仪器,按正确的方法使用,球镜度数矫正精度可达0.25D,甚至可达到0.15D。 红绿视表是主观验光仪,是插片法核查球镜度数的量仪。由于散光对近视和远视在眼屈光矫正中相互影响,因此应用红绿视表准确矫正近视性和远视性屈光不正应在矫正了散光后再进行。 红绿视表正确的使用方法如下:1 请受检者先用检影法和电脑验光仪进行验光。2 插片检验,让受检者戴上由检影法和电脑验光得出的屈光能参数镜片,用红绿视表进行粗检,按粗检结果调整检者戴之球镜片。3 检查矫正散光、确认散光轴位和度数。按此结果调整受检者所戴这柱镜片。4 用红绿视表准确核查球镜度数。 红绿视表的特性是: 1 正视眼和远视近视获得准确矫正后看到的红绿二视表中黑色双圈同样清晰。2 远视眼和无视 视矫正不足或近视矫正过头时看到的绿视表中黑色双圈比红视表中黑色双圈清晰。 3 近视眼和近视矫正不足或远视矫正过头时看到的绿视表中黑色双圈比绿视表中黑色双圈清晰。 使用红绿视表确认球镜度数的方法很简单,先让受检眼看红绿视表(右眼、左眼分别检查),分辨哪一色吕黑色双圈清晰,再用加减球镜度数的办法达到红视表和绿视表中的黑色双圈看上去同样清晰,至此球镜度数确认完成。矫正过程中加减球镜的原则为:红清加凹球镜片,绿清加凸球镜片。 使用红绿视表验光的验光室应比较明亮,过暗会产生一定误差。 1 无法用于红绿色盲患者验光。2 不能用于无分辨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儿童等患者。 3 未矫正散光的检验结果不准确。 4 青年人眼球调节功能强,验光时能自动调节引起近视和增加近视,有可能引起红视表相对清晰的感觉。渐进多焦点眼镜的验配方法与步骤随着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一些中老年人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用渐进多焦点镜片代替单光阅读镜片和双光镜来解决中老年人“老视”问题,越来越被更多的消费者乐意接受。但是,渐进多焦点眼镜与传统的老视阅读附加镜和双光镜的验配完全不同,它需要更加科学规范的验配技能和严格的工作程序做保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稍有不慎,不但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而且还使消费者在经济上蒙受巨大损失。为了科学规范地验配渐进多焦点眼镜,制定严格的工作程序和操作步骤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才能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下面,谈一下有关渐进多焦点眼镜的验配步骤供广大读者参考。首先要选择好对象。成功的渐进多焦点镜片配戴者应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生理特点。具体地讲,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1)希望避免单光阅读镜戴上摘下的麻烦;(2)不喜欢双光或三光镜难看的外形;(3)喜欢尝试新事物尤其是具有冒险精神的中距离模糊的中老年人。良好的生理特点包括:(1)进入老视状态不久;(2)个子较高、脖子较长、脊柱灵活性较好;(3)无晕车、内耳疾病等情况;(4)有较好的阅读习惯(如背挺得较直等)。除上述外,配戴渐进多焦点镜片的消费者还应有优越的经济条件。其次,正确进行验光(包括远距和近距)。1、进行远距验光即一般屈光不正的检查。2、进行近距验光。2.1选择初步阅读附加镜,方法有四种:即以年龄和原有的屈光不正状态为依据;使用融合性交叉柱镜(FCC);以“一半调节幅度储备”为原则;以视力为依据。2.2 调整阅读附加镜片,可用正/负相对调节测试法。2.3 确定最后的阅读附加处方。第三、镜架的选择与调整。渐进多焦点镜配制过程中选择的镜架非常重要。具体要注意如下:1、镜架稳定性要好,一般不宜选用容易变形的无框镜架。2、镜框须有足够的垂直高度,否则割边时易把近视部分割去。一般镜框高度应不少于35mm。3、镜圈鼻内侧区域足以容纳渐变区,一般不宜用鼻内侧底部区域斜度较大的雷朋架。4、镜架要有能够调整垂直高度的托叶。5、镜架与眼的距离在不触及睫毛前提下应尽可能小些。选择好镜架后,还应让患者戴上镜架作适当调整:5.1 符合脸形:确保镜框前曲面弧度与配戴者的前额弧度相吻合。5.2 镜架平衡:调整镜脚的角度,使镜架可以端正地戴在脸上。5.3 镜架前倾角:调整使之保持在1015度之间,但不能触脸部。5.4 顶点距离:调整鼻托使镜片顶点距离尽量缩短,但不可触及睫毛。5.5 镜腿长度:调整镜腿长度使镜架配戴稳定且感觉舒适。第四、准确地测量。包括水平测量(瞳距)和垂直测量(配镜高度)。交叉柱镜简易三步法交叉柱镜是验光过程中校正散光的重要工具。中国眼镜科技杂志曾发表过关于交叉柱镜的文章,如刘波的交叉圆柱镜及应用(2002年第1期第22页)、王立杰的从几何光学角度论交叉柱镜在验配中的光学原理(同上第5558页)等,在交叉柱镜的理论基础上,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交叉柱镜应用的简易三步法,即“定散”、“校轴”、“校力”,现介绍给同行参考。1、定散平斜持柄反转用球镜获得最佳矫正视力后,水平(1800)和斜向(450)持柄反转,各位置视力均无变化则无散光,某一位置视力更清晰,则有散光。2、校轴柄轴重叠反转加上柱镜视力提高后,使交叉柱镜柄与该柱镜轴向同后向重叠并反转测试,如视力无变化,则轴向准确。某一位置视力更清晰,则将试镜架上之柱镜轴向交叉柱镜上同号方向转动,一般每次移动50。反复同法测试,直至反转无变化为止。3、校力轴轴重叠反转将交叉柱镜任意一轴与试镜架上柱镜之轴重叠,反转测试。如同号柱镜重叠时视力更清晰,则加柱减球;如异号柱镜重叠时视力更清晰,则减柱加球。按等效球镜换算法则,加减之球镜度为相应柱镜度之半。当然,如:反转交叉柱镜视力无变化,表明镜度、轴向均已准确。矫正单眼近视不要放弃健眼由于近视的矫正,是按照最佳视力的最低度数配镜,原则上以达1.0为标准。而正视眼的视力又有1.0、1.5、2.0,即正常视力、标准视力和超标准视力之分。在矫正单眼近视的同时也应仔细检查出健眼的远近视力。如健眼的远视力为1.0,给近视的一眼视力矫正当然也不得大于1.0,如健眼的视力为1.5或2.0,那么给近视的一眼矫正就可稍大于1.0。既不让矫正的一眼视力超过健康的一眼视力,又不让两眼视力相差过大,否则会受到健眼的抑制,而达不到理想的视觉效果。在矫正单眼近视时,对正视的一眼平光镜片的配制也应有所讲究。在一般的眼镜店里,为单眼近视矫正时,只注重近视的一眼,而给健康的一眼只随便装上一片颜色一致,品牌相同的合格平光镜片就行了。殊不知这种做法并不够理想。因为合格的平光镜片在国家GB10810-1996眼镜镜片标准中,还存在着相对的顶焦度0.08D的允差和轻度的棱镜度允差。在用于配合单眼屈光矫正时,应比普通的平光镜要求更严格。由于矫正镜的戴用时间比普通的平光护目镜要长些,为达到更加理想而又舒适的效果,那么我们还可将这些允差做出合理的选择,在临床实际中利用它来做更精确的平衡校正。下面就举两例说明:例1:如患者右眼近视力1.5,远视力为-2.50DS=1.0,左眼近视力1.5,远视力达正常1.0。这说明左眼也存在着-0.25D的近视,虽然不给予矫正,可在平光镜片中选择0.00至-0.08D以内的合格镜片,不选用0.00至+0.08D以内的合格镜片。这样就可减轻0.08D以内的人为近视。若测得镜片存在轻度的棱镜度,应将底尖线装在基底向外的水平方向,这样会让配戴者更感舒适。例2:如患者右眼近视力1.5,远视力为-2.50DS=1.0,左眼近视力1.5,远视力达2.0。这说明左眼视力很标准,选择左眼镜片时,就选用0.00至+0.08D的合格平光镜片,不选用0.00至-0.08D的合格平光镜片。这样看远时可避免0.08D以内的人为远视,看近距离时还可减轻0.08D以内的调节。由于国家GB1081-1996眼镜镜片标准中近视镜片中近视镜片的允差0.12D,在选用右眼-2.50D近视镜片的同时,也可照样选用-2.50D至-2.62之间的合格镜片,不选用-2.38D至-2.50D之间的合格近视镜片。这样可让右眼的矫正视力稍大于1.0,以缩小其两眼视力的距离,反之,会造成两眼视力距离过大,失去平衡。镜架、镜片与瞳距关系配装眼镜,简单地说;就是根据瞳距,把镜片装到镜架上,使其符合国家质量标准。所以,了角这三者的关系,熟悉相互间的换算尤为重要。不仅可少犯错误,能节省时间和镜片,最主要的是能把瞳距做准确。 求镜片直径公式: D=(F- PD)+R 求光学中心水平距离公式: PD=F - (D- R)(此时PD表未光学中心水平距离) 求镜架几何中心距离公式: F=(D- R)+PD 求镜圈最大尺寸公式: R=D- (F-PD) 其中,D代表镜片直径;PD代表瞳距;R代表镜圈最大尺寸(多数是对角线);F代表镜架几何中心距离。通常在镜架的左腿上标有尺寸,如52-18或5218字样;其中52表示镜圈水平距离,18代表鼻梁宽度,单位是毫米(mm),两数相加之和等于镜架几何中心距离;为了准确均须用R测量,O1O2是镜架两几何中心,F=O1O2=AB,R=CD。 举例:左右眼度数均为近视-6.25DS,瞳距(PD)为64毫米,测量镜架(AB)距离(F)为74毫米,测量镜圈(CD)距离(R)为58毫米,求需用镜片直径(D)。解:用公式D=(F-PD)+R,D=(74-64)+63=10+58=68毫米,答:镜片直径为68毫米。 根据国家GB13511-99配装眼镜质量标准,6.25D光学中心水平偏差,合格2毫米。按照2毫米计算,所求镜片直径数要减去偏差数68-2=66毫米,或者把偏差数加到瞳距上64+2=66毫米,再进行上述的计算。 另外,磨边要有损耗,镜片边缘厚度不一样损耗不一样,若留有2毫米的加工余量,所求得的镜片直径就要加大2毫米。例题中所求镜片直径68毫米应为70毫米,才能保证做出64毫米光学中心水平距离,与瞳距相符。镜片检测和配镜中P=CD的应用在几何光学中,P=CD的物理意义为:镜片上某一点处的棱镜度(P)等于该点至镜片光学中心的距离(C)与该镜片后顶焦度(D)的乘积。 其中P:棱镜度 单位 cm/m; C:某点至镜片光学中心的距离单位 单位cm; D:镜片扣顶焦度 单位 I/m; 在检测验光镜片光学中心位移时,按照旧国家规程JJG579-88的规定,先用焦度计给验光镜片打上光学中心点,再用直尺确定镜圈外圆的几何中心,然后用直尺测得镜圈外的几何中心与已打好的光学中心间的距离,即为光学中心位移。这样操作,不仅工作量很大,而且其测量精度受人为影响和直尺精度的限制;而现在,根据新国家规程JJG579-98的规定,通过光电式焦度计,如日本TOPCON公司的CL-2500型,可以直接测出镜片几何中心处的棱镜度,根据公式P=CD计算出光学中心位移,因此,只要看棱镜度P值是否在允许范围内,就可以判别该项指标是否合格。在配制眼镜时,当镜片的光学中心与人眼的视轴重合时,矫正视力效果最好。然而,由于人的脸型各异,特别有些患者脸盘宽,瞳距小,且有些人喜欢大镜架,当镜架几何中心大于患者瞳距时,就需要在眼镜配装时进行光学中心内移,使镜片光学中心与视轴重合,内移量可由下面公式算出:内移量=(框距 - 瞳距)/2。镜片光学中心移位后,即与几何中心不重合,镜片就产生了三棱镜效果。其效果根据公司P=CD可以看出,光学中心点距几何中心点越远,棱角镜效果越大;顶焦度越深,偏移中心的棱镜效果越大;顶焦度越深,偏移中心的棱镜效果也越大。镜片内移后,镜片产生两边厚度不等,对外观有一定影响,应适当控制内移量;另外,镜片内移后,虽然形成三棱镜,但是当瞳孔与光学中心相重合时,不会出现棱镜效果,若内移量不对,患者会因为戴上一副有棱镜作用的镜片而感到不适。科学性及规范性的老视验光对老视的正确理解和科学的验光是老视矫正的首要前提,但目前有相当多的眼镜验配从业人员对此认识不足,对待老视,简单而机械地采用年龄调节力曲线,轻率地确定阅读近附加度数,很大程度上损害了老年顾客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对此,从事视光学教育的工作者应该在各等级的验光配镜培训教学过程中,给予学员足够的教育,确保老视顾客的视觉健康。老视的个体差异人都会变老,在眼屈光系统中,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的基质纤维,也不断新陈代谢,老纤维细胞核退化,纤维收缩,被挤到晶状体的中央,逐渐形成致密无弹性的晶核,从而使整个晶状体弹性下降,调节功能衰退,出现视近精细工作困难的现象。在人的一生中,调节幅度不是固定不变,而是随年龄的增加有规律地不断减少,从而使调节近点有明显变化,使其逐渐远离眼前。当近点接近工作点,近距离工作要使用全部调节力,易产生视觉疲劳,当近点比工作点还远,则不能完成阅读等精细工作,出现视近工作发生困难的现象,这就是老视。虽然老视的发生在一定的年龄段里,并且可以有早有晚,但人人都会经历,因此老视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Hofstetter在20世纪50年代,经过大量临床实验统计,提出年龄与老视的经验公式:最小调节幅度=15-0.25年龄平均调节幅度=18.5-0.30年龄最大调节幅度=25-0.40年龄我们从此公式中可看出,同样40年龄的人,因各自生理状态,身体素质的不同,他们的调节幅度相差甚远。有些人调节幅度仅为5.00D,而有些人调节幅度仍可达9.00D。所以我们验配人员,不能仅按最小、平均、最大调节幅度计算公式,简单地给出阅读近附加度数,而是要充分认识到不同个体的具体差异,以此计算值作为参考,认真全面地进行老视的验配与矫正,才能使老视顾客达到看清、舒服、持久的效果。老视的科学规范验光方法每位能亲自到眼镜店进行定配老视镜的顾客,都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科学护眼的常识,所以我们对待此类顾客不能掉以轻心,而必须认真仔细地进行老视验光的各项检查,演示各种类型老视镜的助读效果,使顾客按各自的需要得到最好的服务。具体方法与要求如下:1、严格按屈光不正眼的验光方法和步骤,确定矫正远用屈光不正的验光处方。严禁使用电脑验光和检影结果直接作为远用屈光不正的矫正镜度。2、按国情确定近用视力表检查位置的合适距离:近用视力表位置的确定,欧美为40cm,日本为30cm,我国也为30cm。在某些医学院校教学中和部分外资眼镜店仍采用欧美标准。但在实际运用中,要充分考虑各民族身体素质,身高,手长,习惯工作距等因素,不能死搬国外教科书的教条。目前我国眼镜商店近用视力表位置一般采用33cm。3、近用镜光学中心水平距(近中心距)的确定:考虑集合、工作点距离、镜眼距等因素,近用镜的光学中心水平距应进行测试或计算,以减少棱镜效应的干扰。例如:工作点离眼距离为33cm,远瞳距为PD,镜眼距为12cm,角膜前顶点至眼球转动中心距离为13cm。近中心距=PD(330-12)/(330+13) =(318/343)PD =0.927PD当PD=5070mm时,单眼内移22.5mm。4、近用光学中心垂直高度的确定:近用视线与水平视线的夹角约为20250,所以在老视镜的制作中,必须把近用光学中心垂直高度按镜架倾斜角的大小、低头看书的姿势、视线与水平线的角度进行调整,一般在水平基准线的下方约1mm,使近用视线与镜片的光学中心重合。5、初步确定阅读近附加度(Add)的方法:近用镜屈光度=远用镜屈光度+1/工作点距离-1/2调节幅度:从以上公式可看出,正确确定近用镜屈光度,不但要测定眼的远点(远用矫正屈光度),还要测眼的近点(调节幅度),并询问工作距离,用这三个数据计算出初步的阅读镜片屈光度,才能配出一副看得清,使用时间相对持久的近用镜。由于近用镜屈光度=远用屈光镜度-阅读近附加度。所以阅读近附加度=1/工作距离-1/2调节幅度只要确定了习惯工作距离,测定出调节幅度,采用“一半调节幅度储备”原则,就可确定阅读近附加度。(1)调节幅度(调节近点)的测定;移近法:把最小需求的近用视标(一般为0.80.6)置于已矫正为正视眼的老视者眼前,并逐渐由远向眼球移近,直至感觉视标模糊的瞬间,即为调节近点,用近距尺量出调节近点距眼球的距离。此距离的倒数即为调节幅度。凹镜法(阳性比较性调节)被测老视者,注视33cm处近用视力表。用凹球面镜加在远用镜上,度数由浅到深,直至最小需求的近用视标(0.60.8)刚变模糊为止,此时的凹球面镜度数就是所能增加的最大调节量。调节幅度值为:3.00D+凹球面镜度。(2)FCC法(使用融合性交叉柱镜法)在远用镜基础上放置0.50DC交叉柱镜,负轴置于900方位,把FCC方形网格视标置于眼前33cm处。让被检老视眼观察水平线与垂直线的清晰情况,若水平线清晰(色深),则逐渐加大正球镜度,直至水平线与垂直线一样清晰,此时所加的正球镜度就是被测者的调节不足量,也就是阅读近附加的度数。6、试镜确定最后阅读近附加的验光处方以上各项测试中,测试距离是按国际或国内标准设定,但在实际试镜中要充分尊重老视顾客原有用眼的习惯工作距离;以及实际工作、生活中物体与阅读书刊字迹等的大小;戴镜后的感觉,综合考虑阅读近附加度数,并演示不同类型的单焦点、双焦点、渐进多焦点等老视镜片的助读效果,同时让老视顾客有相对足够的时间来感受近用镜的舒适与持久性。小结老视的验光是一项技术要求非常高的操作,考虑到视近工作时,调节与集合联合作用的存在,所以要考虑的问题就更多。因此阅读近附加度数的确定必须精确,如果过度矫正,调节诱发的集合使原有的调节与集合关系被打乱,将会产生不良后果,引起老视顾客视近工作的不适,影响他们正常的工作与生活。老花镜验光的几个问题目前,矫正老视眼的方法仍为配戴老视眼镜,借凸透镜的力量代替调节,从而把近点移到习惯工作的距离内。但现在很多老年人在配戴老花镜时有的随意到商场及眼镜店任买一副,有的在医院眼科或眼镜店插片试镜就配戴,有的甚至一家人合用一副老花镜或使用他人的老花镜,因而一部分人戴镜后出现眼胀头痛、阅读不能持久等视疲劳症状。所以为老年人配老花镜时应准确验光,在验光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配老花镜应首先对老年人双眼进行全面的检查,包括远视力、近视力、屈光间质、眼底情况,尤其要观察有无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疾病。远视力在1.0以上而近视力低下,仅需要矫正看近视力,如果是因为患了白内障远视力下降,矫正时近视力尺度必须以测量的远视力为标准,如一位白内障病人双眼视力为0.6,无屈光不正,为其配花镜时近视力以矫正到0.6为好,这样可以防止过矫。如有虹睫炎、青光眼、眼底疾病应先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验光配镜。2、老视的矫正必须首先正确和足够地矫正原有的屈光不正,在此基础再加一定的正球镜,使其近用时有清晰与舒适的视力。配镜原则为原来有远视者花镜的度数为远视的度数加近用的度数,有近视者如果老花度数与近视度数相等看近不需要戴镜,如不等花镜的度数为近视的度数与近用度数之和,有高度散光者,由于看近时两眼角膜外旋,造成散光轴的改变,所以须考虑远近用镜时散光度的差别,在配镜时应重新测试近用散光度数和轴位。另外,验光时不能仅考虑配镜者的经济状况或图方便利于选择成镜(目前眼镜市场老花镜成镜虽价格低廉但瞳距偏大,有的视轴与光学中心不一致)而追求两眼配相等屈光度的眼镜,应根据每只眼的老花程度进行验配,即使两眼屈光度相差0.25D,也应在配镜中体现出来,这样才能使其配戴上真正适合的老花镜。3、老视的矫正既要注意到配镜者的年龄与调节程度,年龄不同其调节近点不同相应的调节程度也不同,又要注意到配镜者的职业种类、用眼习惯及工作距离,在验光时对近用的工作距离要特别重视,尤其两眼分别验光时要保持相同距离。还要注意到配老花镜不应单纯追求近视力的清晰程度,而应是戴用舒适,留有适当的调节储备,同时调整好瞳孔距离,因为老花镜是借助镜片帮助调节,但阅读时两眼内直肌仍须收缩进行辐辏,这样容易出现视疲劳,所以可适当通过缩短(凸透镜)或延长(凹透镜)瞳孔距离以取得基底向内的棱镜效应,从而有效防止视疲劳。两眼屈光参差6D配镜一例因原镜已不能满足学习需要,故来店配镜。测其原镜屈光度为-1.75DS(OD),-6.50DS(OS)。戴镜半小时后,未述不适,无复视及不等视现象。同视机测试融像及立体视正常。按该屈光度配镜。戴镜一年后复查,原屈光度无变化,双侧矫正视力仍保持在1.0。询其戴镜史:述自小学4年级开始戴镜,第一副眼镜仅左眼为近视,屈光度已记不清。初中二年级时右眼开始近视,两侧度数逐渐加重,左眼增加更快。讨论:从理论上讲,双眼屈光参差,每差0.25D,视网膜的像差为0.5%。人的视网膜像差的最大耐受量为5.0%,即屈光度相差为2.5D3.0D。但此例相差为6.0D而能耐受,且能形成双眼单视、融像及立体视,实属罕见。究其原因可能与早期戴镜有关,因早期戴镜使两眼视力一直保持平衡,保存了屈光不正度数较高一侧的视力,保持了双眼的融像及立体视觉。同时由于这些视功能的保持,使得视觉中枢也在较高级的视功能方面得到了调整与保存,这要用视觉心理学进行解释。鉴于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1、发生了近视就应早期配镜,尤其是单眼近视及屈光参差相差较大者。掌握的标准是裸视低于0.6者,因为这样做既可保持患眼的视力,又可保持双眼的融像及立体视等高级视功能,还可在某种程度上消除视疲劳,减缓近视发展的速度。当然要教会患者对眼镜的正确使用方法。2、屈光参差,尤其单眼屈光不正者,在配镜时,对度数较高一侧,在其能耐受的情况下,尽量配足,使其与对侧视力一致或接近。人的个体差异是相当大的,故而莫拘泥于理论而放弃努力。只有在患者不能耐受或屈光不正较高侧发生了弱视而又治疗无望时才可放弃努力,而以配适为准。3、对屈光不正较高侧有较好的视力,但戴普通眼镜又不能耐受者,最好劝其配戴角膜接触镜,以保存较好视力及高级视功能。青少年护目六法秋水盈盈,顾盼生辉,是形容眼睛美丽动人的词。眼又有“心灵的窗户”之说。青少年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也是用眼最多的时期,对眼的养护尤为重要,这里介绍几种简单易行的护眼方法,青少年朋友不妨一试。 养目:平时注意膳食均衡,做到粗细搭配、荤素搭配,保证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补充,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及海产品等,少吃糖果及甜食。 极目:早晨在空气清新的地方,自然站立,两眼先平视远处的一个目标,再慢慢将视线收回,到距眼睛35厘米的距离时,再将视线由近而远转移到原来的目标上。如此反复数次,然后再进行深呼吸运动,对调节眼功能有一定好处。 熨目:每天早晨或睡前,取坐姿或立姿,闭目,两手掌快速磨擦发烫,而后迅速按抚于双眼上,这时眼晴会感到有一股暖流。如此反复数次,可通经活络,改善眼部血液循环。 浴目:以热水、热毛巾或蒸汽熏浴双眼,每天12次,每次5分钟左右。也可结合洗脸、喝热水时进行,也可单独将菊花、竹叶之类的中药水煎取汁,趁热熏眼部,待水温后再以药水洗眼,有清热明目之功。运目:站立于窗前,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依次注视窗户的上、下、左、右四个窗角,可舒筋活络,运转眼球,改善视力,每日早晚各做510分钟。 补目: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肝得血而能视,动物眼睛可以睛补睛,以脏补脏,因此多吃动物肝及睛,可有效地保护眼睛,如猪肝鸡蛋汤、洋葱炒猪肝、杞炖动物眼、瘦肉炖猪睛、香菇鱼头等,可以经常食之。为弱视儿童配好眼镜的最新方法屈光不正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斜视性弱视在临床上占弱视的大多数。在弱视治疗中,配戴合适的眼镜矫正屈光不正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现就有关问题分别介绍如下。一、对斜视性弱视患者,矫正屈光不正可起到两方面的作用。第一是矫正眼位,第二是提高弱视眼的视力,两者得以兼顾是最理想的。如果只能顾及其中之一,则首先考虑眼位,同时对弱视要加以相应的治疗。二、对于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首先要矫正屈光不正。验光配镜的度数以获得最佳视力为准,配镜后3-6个月复查一次,根据屈光度数的变化情况,适当更换镜片度数。三、关于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不但要矫正屈光不正,还要认真考虑到两眼屈光参差的程度。一般相差在300度以内者,配镜后视力有提高。经过试镜无明显不适时,即可开据处方。笔者在长期验光实践中体会到,儿童及青少年对两眼屈光参差较大者,接受配镜的耐力较中老年人强,不适症状消失得也快,这些可能与调节功能强弱有关。四、弱视配镜主要有三种方法:全矫配镜法、最佳视力矫正配镜法、低矫正配镜法。1、全矫配镜法。常见患儿不仅有弱视,还存在共同性内斜视和中度远视,都是临床上多见的一种类型。由于内斜视是因为患儿过强的调节所致,所以对远视要做充分矫正。这样既可给感觉细胞一个正常清晰的视觉印象和抑制,逐步提高视力;也可在远视矫正后,改善过强的调节和辐辏状态,控制内斜视的发展,使内斜视得到逐渐矫正。因此,患者只要坚持戴上完全矫正的眼镜,一般都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患者及家长的良好配合至关重要。临床实践证明,患儿坚持戴镜并配合必要的弱视训练,其视力都会逐步提高。笔者近年来在治疗此类患儿中发现,年龄越小,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曾经有一名5岁患儿,裸眼视力只有0.3,验光处方为+3.50DS。患儿遵嘱坚持戴镜,并配合光栅疗法每日治疗一次,一个月后视力提高到0.6,二个月后视力达到正常。其中光栅治疗3个疗程,所以弱视的治疗要在患儿8岁前进行。另外,在矫正视力的同时,要随时观审否出现外斜视。如果可能由内斜转变为外斜者,一定要及时改变处方,降低远视度数,以便增强其辐辏功能,即加强双眼内转功能的训练,矫正眼位。2、最佳矫正视力配镜法。此法适用于无眼位偏斜的弱视患儿。给患儿减低远视屈光度后可达到最佳视力,再用其它度数均不能获得这样视力。因此,在配镜处方时,采用获得最佳视力的屈光度。患儿的视力可得到巩固提高。如果配镜后矫正效果满意,就要坚持戴镜以巩固视力。因为矫正视力不再属于弱视,可不需要弱视训练,而视力仍可以得到进一步提高。另外,在验光时要耐心细致,不应使远视度数减得过低,以防止患眼由于代偿性调节与辐辏功能极度增强而导致内斜视发生。因而对患儿进行定期复查,并观察视力及眼位的矫正情况至关重要。3、低矫正配镜法。此法适用于远视伴有外斜与弱视的患儿,用最低度数配镜矫正,巩固最佳视力。患儿在戴镜后仍为远视,在近距离作业时,必然加大调节和辐辏力量,促进内直肌收缩,眼球内转,从而矫正外斜趋势,保持正常眼位。无框眼镜配装的几点经验无框镜没有镜框的限制,视野宽、美观、重量又轻,深受眼镜族的青睐。但无框镜戴过一段时间后,美中不足便显露出来打孔处螺丝易松动,戴镜者要经常追加售后服务紧螺丝;店家还会因此遭受无形的损失质量与信誉受影响。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在配装上多注意几点,就可以消除后患。1、倒边时注意。无框镜通常有两类,一类是外上镜,即镜梁、镜腿金属孔位在镜片前表面;另一类是内上镜,即镜梁、镜腿金属孔位在镜片后表面。磨制成型的镜片在倒边时要有侧重,无论是外上镜还是内上镜,先用记号笔点好打孔点位,倒边时,只要将镜片与镜架、镜腿弯头全接触一侧多倒一些即可,范围不可超过金属覆盖部位,其它部位倒边时,轻轻磨掉一些,以镜片边缘不锋利为原则,不可倒边太重,否则会产生干扰反射光并影响美观。2、打孔时注意。有侧重的倒边后,比照打孔点位有无移位,再重新点一次打孔点位,最好使用台钻。外上镜打孔时,应从镜片外表面向内打,略向光心方向倾斜,使螺帽平面接触镜片内表面。初装时孔位略微调整即可实现片与框的密接,螺丝亦不易松动,内上镜从镜片内表面定位点向外打孔,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