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申希录课教案.doc_第1页
书愤申希录课教案.doc_第2页
书愤申希录课教案.doc_第3页
书愤申希录课教案.doc_第4页
书愤申希录课教案.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书 愤【学习目标】1、 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诗人情感。2|、通过对艺术手法的分析,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自主学习】一、 预习任务(一)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 陆游(公元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词人。陆游是现留诗作最多的诗人,其一生笔耕不辍,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与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并称“宋代四大诗人”,又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合称“南宋四大家”。陆游出身于一个由“贫居苦学”而仕进的世宦家庭 ,出生次年,金兵攻陷北宋首都汴京,他于襁褓中即随家人颠沛流离,因受社会及家庭环境影响,自幼立志杀胡救国。 2、写作背景: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这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 3、释题。书:写,愤:愤懑,悲愤。 4、诵读诗歌。 5、结合注释,梳理全诗大意,目标是翻译诗句。 原文译文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年轻的时候哪里懂得世上的事情如此复杂艰难,北望着中原失地,我胸中的愤懑之气郁积如山。曾想起风雪之夜的瓜州渡口,宋军大胜于金酋,又记起大散关的秋天,宋军骑兵奋勇驱逐敌寇。我常以檀道济来激励自己,可到头来愿望落空,对着镜子自照,却发现鬓发斑白,人已经衰老。诸葛丞相的一篇出师表,名传后世成不朽,千百年以来,有谁能够跟诸葛丞相相提并论呢!二、疑点反馈【合作互动】一、 导入: 1、 听歌曲岳飞的满江红。2、 同学齐背由示儿导入,背诵。谈诗歌的思想感情。3、 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少年时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诗歌特色:二、诗歌分析。 (一)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齐读课文 全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样的?抑郁,悲愤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读准字音。(正音),指名学生美读。 2解题:如何理解“书愤”之“愤”? 明确:书,动词,记录,记下,书写。愤:气愤、郁愤、悲愤、激愤,愤慨。提问:诗歌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愤”情呢?它包含哪些感情?书愤:抒发内心的郁愤之情。(1)义愤。颔联,愤中有豪言壮志,有民族大义。(2)悲愤。颈联,沉痛、感伤。(3)悲怆中有期待。尾联。全诗感情基调:“愤”。 3、想像作者的人生境遇,带着作者想要抒发的悲愤之情再读课文。此时你的心中有了作者的形象了吗? 现在就来共同探讨一下,诗中的哪些地方能体现陆游的抑郁、悲愤之情。投影讲解背景(二)细读诗歌,深入理解。 1思考与讨论:你觉得四联中哪联最能读出题中的“愤”字?为什么? 感知文意,描绘意境 小结:诗名书愤,四联56字,虽无一“愤”字,却句句皆“愤”,愤然之情力透纸背摧入人五内。(1)义愤。颔联,愤中有豪言壮志,有民族大义。妙在不曾说破,味之自然生愤(2)悲愤。颈联,沉痛、感伤。诗人用典(明志)。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你)自毁汝(你的)万里长城。”陆游用典明志以此自许,可以看出他可见其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的决心。然而,如今呢? 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空自许”,“鬓先斑”,两相比照,何等悲怆?悲愤之情跃然纸上。 (3)悲怆中有期待。尾联。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由此可见,书愤的基调虽然是壮志未酬所带来的悲愤,然而并不绝望,其中还蕴藉着豪壮的感全诗以“愤”为基调(主线),不是一怒了之,而是有血有肉,富于变化:前四句重在激愤,后四句偏于悲愤。激愤愈烈,悲愤愈深。 托情于物 精练形象 ( 用典抒情)具体分析讲解:“愤”作为一种感情,是抽象之物。要充分地写出来,必须使之形象化。诗人采用托情于物的手法,将“愤情”加以物化。(紧张的工作之余,她常跑到楼顶对着家乡的方向,看斜阳,读雁阵)它是极具边塞地区特色的景物的罗列。看似相互之间没有什么关联,实际有着微妙的组合:2、 陆游诗作突出的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事”。本诗哪两句最能体现这个特点?试加以分析。明确:“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此句的妙处到底在哪?明确:只用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战争图画,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这两句形象地概括了25年前两次胜利的战斗: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意在表明南宋人民具有保卫自己国土的伟大力量,也使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可以想见他当年投身战斗恢复失地的强烈愿望。有时间与地点的组合(时空结合);有远近的组合(远景:瓜洲渡、大散关;近景:楼船、铁马。)有情与景的结合。(景是边塞的景;情是苍凉的情。)投影唐代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与这首诗歌的颔联非常相似。同样也是景物的排列组合,但意境截然不同。陆诗是亡臣的苍凉,温诗是游子的伤怀。 三 【检测落实】 临安春雨初霁投影背景,学生谈感受,再次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见多媒体课件)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此诗与书愤作于同一年,始终也有对“世事”的感慨,请阅读下面 临安春雨初霁,结合两首诗歌的创作背景,谈谈这首诗在表现重点和诗歌风格上的差异。上任前,陆翁赴临安(即今杭州)面谒孝宗,欲知圣上恢复之意,并进言推进。谁知道,孝宗一席“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附咏自适”之语,让陆翁从头凉到脚,这不明明白白告诉雄心勃勃的陆翁:给你官职,给你俸禄,给我闭嘴;忘记你的恢复之志,游山玩水去吧! 明确:都写于1186年,陆游罢官六年后被重新起用,宋孝宗任命他权知严州(今浙江建德)军事,期时陆翁已然六十有二,虽早过知天命之年,但年轻时的恢复之志,仍于压抑沉寂之后,重新燃烧起来,足见陆翁无愧于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这一称号。 大失所望,心灰意冷的陆翁觉得自己被欺骗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是谁让我客居京城?首联即表达了对仕途的厌倦与失望,并透露出客居京华的懊悔。颔联以明媚的春光作背景,表达了自己的惆怅与郁闷,颈联则以闲适写壮志难酬的感慨与牢骚:两联写得优美动人,富于情趣,但正如愤怒到绝望后的微笑,笑的背后是吞到肚里的苦涩泪水。尾联自我解嘲,悲愤之情见于言外。 同为写悲,书愤如乔峰之降龙十八掌,虎虎生风,飞沙走石,气势逼人;临安春雨初霁则如张三丰之太极,看似行云流水,貌似平静柔软,却是暗流汹涌,不可阻挡。相比之下,后诗更催人泪下,这世上,最让人痛心不已的,莫过于“心如死灰”的绝望啊。原诗译诗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近年来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淡薄啊淡薄得像轻纱,做梦也没有想到竟然会有人让自己到京城做客把马跨?住在小楼里辗转反侧难入眠听了一夜淅淅沥沥春雨声,第二天清早似乎要入梦乡却从深巷中传来叫卖杏花声。白天闲来无聊便摊开短纸提起笔歪歪斜斜地练起草书,一会儿又扔下笔端起茶杯立在明朗的窗户前品起了茶。“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这与我却没有丝毫关系,这种日子难熬我已经决定还来得及赶上清明节回大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