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高中地理 第一部分 第六章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时跟踪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 (1).doc_第1页
【三维设计】高中地理 第一部分 第六章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时跟踪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 (1).doc_第2页
【三维设计】高中地理 第一部分 第六章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时跟踪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 (1).doc_第3页
【三维设计】高中地理 第一部分 第六章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时跟踪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 (1).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维设计】2013版高中地理 第一部分 第六章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时跟踪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下图是“人类不同发展阶段就业结构变化”,读图,回答12题。1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先后顺序的是()a bc d2阶段人地关系的特点表现为()a人类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共进的伙伴关系b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c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d人类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成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解析:第1题,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由原始的狩猎采集到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及后工业化社会,由此可以判断得出结论。第2题,这个时期是工业社会时期,人类想征服自然,把地理环境看成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人地矛盾全面激化。答案:1.a2.d(2011广东高考)读“2007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gdp与人均co2排放量散点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3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人均gdp高、人均co2排放量低的是()a上海、天津 b广东、福建c海南、贵州 d辽宁、山东4山西、内蒙古人均gdp不算高,但人均co2排放量高。其主要原因是()a自然资源贫乏 b交通设施落后c煤炭消耗量大 d第三产业发达解析:第3题,依据题图分析,首先确定图中全国平均水平所处位置,然后比较可知广东与福建两省区的人均gdp高、人均co2排放量低。第4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山西、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煤炭产区,煤炭产量大,且是我国主要的火电基地,因此煤炭消耗量大,co2排放量高,且两省人口较少,因此人均co2排放量高。答案:3.b4.c下图为“我国黄河中游人为增沙量及人为增沙量与水土保持减沙量之比(以百分比计)的时间变化图”,读图,回答56题。5从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人为增沙量逐年上升,关于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主要由于气候异常,暴雨逐年增多b70年代主要因为毁林开荒,打坝淤泥c80年代至90年代,主要因为开矿、修路等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d主要由于在居民点附近过度放牧6人为增沙量与水土保持减沙量之比随时间的变化表明()a70年代水土保持工作进展最快b80年代人为增沙量变化不大c90年代入黄泥沙量比70年代有所减少d90年代人为增沙量占水土保持减沙量的22%左右,部分抵消了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沙效益解析:第5题,从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人为增沙量逐年上升;气候异常,暴雨逐年增多是自然原因;70年代打坝淤泥会保持水土;80年代至90年代,开矿、修路等大规模基础建设是黄河增沙的主要原因。第6题,从人为增沙量与水土保持减沙量之比随时间的变化图中可以看出,7080年代人为增沙量与水土保持减沙量之比变化大,90年代人为增沙量占水土保持减沙量的22%左右,部分抵消了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沙效益。答案:5.c6.d某区域平均每万元生产总值的碳排放量可显示该区域产业co2减排效率。读图,完成78题。7下列四地中节能减排任务最紧迫的地区是()a京津地区 b东部沿海地区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8有关图中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京津地区科技水平高,减排效率最高南部沿海因高耗能的重工业比例小,减排压力较小我国co2减排效率西部高于东部,南部高于北部co2减排效率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关a bc d解析:第7题,从选项和图中可知东北地区co2排放量大,减排效率低,节能减排任务最紧迫。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南部沿海地区co2排放总量较少,主要是高能耗工业比例小;co2减排效率高低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从图中可以看出南部和东部沿海地区减排效率高。答案:7.c8.d读“人类文明进程与人口、资源、环境变化示意图”,回答911题。9在生态文明阶段资源曲线呈上升趋势,主要得益于()a人口数量的下降 b环境质量的改善c科技创新与进步 d资源质量的提高10在工业文明阶段,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资源质量的高低 b资源数量的多少c资源类型的齐全 d资源区位的优越性11图中四个阶段中地球上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时代与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时代分别是()a狩猎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b生态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c生态文明时代和农业文明时代d工业文明时代和生态文明时代解析:第9题,科技创新与进步使人类在获取和利用资源手段、方法等方面有很大提升,导致资源曲线呈上升趋势。第10题,在工业文明阶段,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资源区位的优越性。第11题,地球上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时代是生态文明时代,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时代为工业文明时代。答案:9.c10.d11.b12下列对下图中反映的信息描述正确的是()a体现了经济的持续发展b反映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人定胜天c是循环经济的直观展现d与“先污染、后治理”所带来的影响有“异曲同工之妙”解析:箭头连接的四幅图反映了对森林破坏的演化情况,最终导致荒漠化,反映了只注重经济发展而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答案:d二、综合题(共40分)13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土地利用结构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8分)(1)根据图中土地垂直分布与土地利用状况,分析该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不合理措施及其造成的危害?(4分)区域人口/万人土地面积/km2土层厚度/m2010 年粮食产量/万吨江南丘陵653 6670.10.856黄土高原154 182508045(2)上表是该地区与黄土高原某地综合比较。从表中可以看出两区域可能同时存在的问题是_,_地区更严重,试分析原因。(10分)(3)应如何改进才能促进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4分)解析:第(1)题,对于山地的开发利用,坡度小于25可以开垦为梯田,大于25应该植树种草,保持水土。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地坡度为3050的海拔较高的山坡开垦成旱地,容易加剧水土流失。第(2)题,江南丘陵与黄土高原共同的问题是水土流失。由于江南丘陵地区地势起伏较大,降水多而且集中,同时人均土地、土层厚度都不及黄土高原,所以,江南丘陵地区水土流失更严重。第(3)题,主要是针对山区的开发要因地制宜,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答案:(1)不合理现象:坡度为3050的海拔较高的山坡开垦成旱地(滥垦)。危害:导致该地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2)水土流失江南丘陵江南丘陵地势起伏大,降水多且集中;人均土地少,单位面积土地产量高,造成经济损失大;土层薄,山地石质容易裸露,土壤流失后恢复困难。(3)措施:发展多种经营;走立体农业道路;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任答两项)14(2012上海高考)阅读关于 pm2.5 的资料,回答问题。(22分)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m 的颗粒物,颗粒直径只有一根头发丝的1/20,又称“可入肺颗粒”。人吸入过多的 pm2.5 可引起多种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环境空气质量指导值中,pm2.5为每10 m/m3。我国华北某城市冬季监测采样点环境状况和pm2.5 监测浓度采样点采样点环境状况pm2.5(g/m3)甲学校。东、北、西约1 000 m处各有一条车流量较大的公路140乙老城改建区。南面、西南面约1 000 m是煤矿,北临车流量较大的公路160丙步行街。紧邻车流量较小的公路70丁居民区。紧邻大型集市、交通繁忙区,东北约500 m有一热电厂。170戊煤化工区。东邻车流量较大的国道340(1)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值相比,所列采样点的 pm2.5 浓度均已超标。归纳监测点 pm2.5 污染物可能的主要来源。(4分)(2)一般而言,大气中的 pm2.5 浓度除与污染源有关外,还会受哪些气象因素影响?如何影响?(8分)(3)大气中的 pm2.5 除影响人体健康外,还会对大气环境产生哪些影响?(4分)(4)为降低大气 pm2.5含量可以采取哪些积极的举措?(6分)解析:第(1)题,从材料中“公路”“热电厂”“煤化工”等信息可归纳答案。第(2)题,从气温、风速、降水对污染物扩释的影响角度去分析。第(3)题,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应从气温、降水、能见度等方面去分析。第(4)题,采取的措施主要是从降低排放量和吸收污染物两个角度去分析。答案:(1)机动车尾气排放;企业和居民燃煤。(2)大气中 pm2.5 浓度还与风速、气温、降水等因素有关。风速:风速较大时,可以降低 pm2.5 浓度; 反之,pm2.5 容易积聚。气温:近地面气温较高时,大气对流作用加剧,可以降低pm2.5 浓度;反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