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业指导书 批 准 人: 颁布日期: 实施日期: 审 核: 河 北 博 瑞 建 工 技 术 有 限 公 司 作业指导书 第 1 页 共 17 页 第 A 版 第 0 次 修订 主题: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 颁布日期: 2008 年 06 月 01 日 编 写: 目 录 1 适用范围 . 3 2 检测目的 . 3 3 检测依据 . 3 4 检测设备 . 3 5 抽检数量 . 4 6 检测前准备 . 4 7 检测方法 . 5 8 检测步骤 . 13 9 检测分析处理 . 17 10 检测报告 . 17 河 北 博 瑞 建 工 技 术 有 限 公 司 作业指导书 第 2 页 共 17 页 第 A 版 第 0 次 修订 主题: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 颁布 日期: 2008 年 06 月 01 日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 一、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的缺陷。 缺陷检测系指对混凝土内部空洞 和 不密实区的位置 和 范围、裂缝深度、表面损伤层厚度、不同时间浇注的混凝土结合面质量、钢管混凝土中的缺陷进行检测。 二、 检测目的 采用带波形显示功能的超声波检测 仪, 测量超声脉冲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首波幅度( 简称波幅 ) 和接收 信号主频率(简称主频)等声学参数并根据这些参数及其 相对 变化,判断混凝土中的缺陷情况。 三、 检测依据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 CECS21: 2000;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 GB/T 50344-2004。 四、 检测设备 超声波检测仪 。 河 北 博 瑞 建 工 技 术 有 限 公 司 作业指导书 第 3 页 共 17 页 第 A 版 第 0 次 修订 主题: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 颁布日期: 2008 年 06 月 01 日 五、 抽检数量 依据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 GB/T 50344-2004 的 3.3.13 规定的样本最小容量限定值抽检。如下表: 建筑结构抽样检测的最小样本容量 检测批 的容量 检测类别和样 本最小容量 检测批 的容量 检测类别和样 本最小容量 A B C A B C 2 8 2 2 3 501 1200 32 80 125 9 15 2 3 5 1201 3200 50 125 200 16 25 3 5 8 3201 10000 80 200 315 26 50 5 8 13 10001 35000 125 315 500 51 90 5 13 20 35001 150000 200 500 800 91 150 8 20 32 150001 500000 315 800 1250 151 280 13 32 50 500000 500 1250 2000 281 500 20 50 80 - - - - 注:检测类别 A适用于一般施工质量的检测,检测类别 B适用于结构质量或性能的检测,检测类别 C适用于结构或性能的严格检测或复检。 六、 检测前准备 6.1收集资料 了解工程概况,结构型式, 成型工艺等情况, 收集 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日志 等相关工程资料。 河 北 博 瑞 建 工 技 术 有 限 公 司 作业指导书 第 4 页 共 17 页 第 A 版 第 0 次 修订 主题: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 颁布日期: 2008 年 06 月 01 日 6.2制定检测方案,确定设备 6.2.1 检测方案内容 工程概况,检测方法及其依据,抽样 方案,测点的布置 方法,测点间距,所需的机械或人工配合,试验周期 等 。 6.2.2检测所需仪器设备 超声波检测仪、换能器、电源线、盒尺等。 七、 检测方法 7.1裂缝深度检测 7.1.1 平面检测法 当结构的裂缝部位只有一个可测表面,估计裂缝深度又不大于500mm 时,可采用 单 面平测法。平测时应在裂缝的被测部位,以不同的测距,按 跨 缝和不跨裂缝布置测点(布置测点时应避开钢筋的影响)进行检测,其检测步骤为: ( 1)不跨缝的声时测量:将 T 和 R 换能器置于裂缝附近同一侧,以两个换能器内边缘间距 l 等于 100、 150、 200、 250mm ,分别读取声时值( ti),绘制“时 距”坐标图,或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求出声时与测距之间的回归直线方程: 河 北 博 瑞 建 工 技 术 有 限 公 司 作业指导书 第 5 页 共 17 页 第 A 版 第 0 次 修订 主题: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 颁布日期: 2008 年 06 月 01 日 li=a+bti 每测点超声波实际传播距离 li=l +|a| 式中: li 第 i 点的超声波实际传播距离( mm); l 第 i 点的 R、 T 换能器的内边缘间距( mm); a “时 距”图中 l轴的截 距或回归直线方程的常 数项 ( mm)。 不跨缝平测的混凝土声速值为: V=( ln - l1) /( tn-t1) ( km/s) ( 1) 或 V=b( km/s) ( 2) ln、 l1 第 n点和第 1点的测距; tn、 t1 第 n 点和第 1 点读取的声时值( us) b 回归系数 ( 2)跨缝的声时测量 将 T、 R 换能器分别置于以裂缝为对称的两侧, l取 100、 150、200mm 分别读取声时值 ti0, 同时观察首波相位的变化。 ( 3)平测法检测,裂缝深度应按下式计算: 1)/(2 20 iiici lVtlh (3) ni cihc hnm 1/1 河 北 博 瑞 建 工 技 术 有 限 公 司 作业指导书 第 6 页 共 17 页 第 A 版 第 0 次 修订 主题: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 颁布日期: 2008 年 06 月 01 日 式中: li 不跨缝平测时第 i 点的超声波实际传播距离( mm); hci 第 i 点计算的裂缝深度值( mm); 0it 第 i点跨缝平测时的声时值( us); mhc 各测点计算裂缝深度的平均值( mm); n 测点数; ( 4)裂缝深度的确定 跨缝测量中,当在某测距发现首波反相时,可用该测距及两个相邻的测量值按式( 3)计算 hci值,取此三点 hci的平均值作为该裂缝的深度值( hc) 跨缝测量中如难于发现首波反相,则以不同测距按式( 3)、式( 4)计算 hci及其平均值 mhc。将各测距 Li与 mhc相比较,凡测距Li小于 mhc和大于 3mhc, 应剔除该组 数据,然后取余下 hci的平均值,作为该裂缝的深度值 hc。 7.1.2 双面斜测法 当结构的裂缝部位具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测试 表面时,可采用双面穿透斜测法检测。测点布置如下图,将 T、 R 换能器分贝置于两测试表面对应测点 1、 2、 3的位置,读取相应声时值 ti、波幅值 Ai及主频率if。 河 北 博 瑞 建 工 技 术 有 限 公 司 作业指导书 第 7 页 共 17 页 第 A 版 第 0 次 修订 主题: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 颁布日期: 2008 年 06 月 01 日 1 2 3 4 5 61 2 3 4 5 6平面图1 2 3 4 5 6立面图1234 裂缝深度判定:当 T、 R换能器的连线通过裂缝,根据波幅、声时和主频的突变,可以判定裂缝深度以及是否在所处断面内贯通。 7.1.3 钻孔对测法 钻孔对测法适用于大体积混凝土,预计深度在 500mm以上的裂缝检测。 被检测混凝土应允许在裂缝两侧钻测试孔。 所钻测试孔应满足下列要求 : 孔径应比所用换能器直径大 5 10mm; 孔深应不小于比裂缝预计深度 深 700mm。经测试如浅于裂缝深度,责应加深钻孔; 对应的两个测试孔( A、 B),必须始终位于裂缝两侧,其轴线应保持平行; 两个对应测试孔的间距宜为 2000mm,同一检测对象各对测孔河 北 博 瑞 建 工 技 术 有 限 公 司 作业指导书 第 8 页 共 17 页 第 A 版 第 0 次 修订 主题: 超声法检测混 凝土缺陷 颁布日期: 2008 年 06 月 01 日 间距应保持相同; 孔中粉末碎屑应清理干净; 如 下 图,宜 在 裂缝一侧多钻一个孔距相同但较浅的孔,通过 B、C 两孔测试无裂缝混凝土的声学参数。 平面图 1 - 1 剖 面 图ABCc 裂缝深度检测应选用频率为 20 60kHz 的径向振动式换能器。 测试前应先向孔中注满清水,然后将 T、 R换能器分别置于裂缝两侧的对应孔中,以相同高程等间距( 100 400mm)从上到下同步移动,逐点读取声时、波幅和换能器所处的深度。 以换能器所处深度( h)与对应的波幅值( A)绘制 h-A 坐标图。随换能器位置的下移,波幅逐渐增大,当换能器下移至某一位置后,波幅达到最大并基本稳定,该位置所对应的深度是裂缝深度值 hc。 7.2不密实区和空洞检测 7.2.1 测试方法选择 根据被测构件时间情况,选择布置换能器。 河 北 博 瑞 建 工 技 术 有 限 公 司 作业指导 书 第 9 页 共 17 页 第 A 版 第 0 次 修订 主题: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 颁布日期: 2008 年 06 月 01 日 当 构件具有两对互相平行的测试面时,可采用对测法。在测试部位两对互相平行的测试面上,分别画出等间距的网格(网格间距:工 业与名用建筑为 100 300mm,其它大型结构物可适当放宽),并编号确定对应的测试位置。 当构件只有一对相互平行的测试面时,可采用对测和斜测相结合的方法。在测位 两个相互平行的测试面上分别画出网格线,可在对测的基础上进行交叉斜测。 当测距较大时,可采用钻孔或预埋管测法。在测位预埋声测管或钻出竖向测试孔,预埋管内径或钻孔直径宜比换能器直径大 5 10mm,预埋管或钻孔间距宜为 2 3m,其深度可根据测试需要确定。检测时可用两个径向振动式换能器分别置于两测孔中进行测试,或用一个径向振动式与一个厚度振动式换能器,分别置于测孔中和平行于测孔的侧面进行测试。 7.2.2 数据处理 测位混凝土声学参数的平均值(xm)和标准差(xs)应按下式计算: nxm ix / )1/()( 22 nmnxs xx 式中 iX-第 i点的声学参数测量值; 河 北 博 瑞 建 工 技 术 有 限 公 司 作业指导书 第 10 页 共 17 页 第 A 版 第 0 次 修订 主题: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 颁布日期: 2008 年 06 月 01 日 n -参与统计的测点数。 7.3 混凝土结合面质量的检测 7.3.1 测点的布置 hc 使各测试范围覆盖全部结合面或有怀疑的部位。 各 对 T-R1和 T-R2换能器连线的倾斜角测距应相等。 测点的间距视构件尺寸和结合面外观质量情况而定,宜为 100 300mm。 7.3.2按布置好的测点分别测出各测点的声时、波幅和主频道。 7.3.3数据处理及判断 将同一测位各测点声速、波幅和主频道分别进行统计和测定。 当测点数无法满足统计法判断时,可将 T-R2的声速、波 幅等声学参数与 T-R1进行比较,若 T-R2的声学参数比 T-R1显著低时,则该点可判断为异常测点。 当通过结合面的某些测点的数据被判为异常,并查明无其他因素影响,可判定混凝土结合面在该部位结合不良。 7.4混凝土结合面质量检测 测试前应查明结合面的位置及走向,明确被测部位及范围,构件河 北 博 瑞 建 工 技 术 有 限 公 司 作业指导书 第 11 页 共 17 页 第 A 版 第 0 次 修订 主题: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 颁布日期: 2008 年 06 月 01 日 的被测部位应具有使声波垂直或斜穿结合面的测试条件。 7.4.1 测点布置 ( 1) 使测试范围覆盖全部结合面或有怀疑的部位; ( 2) 各对 T-R1(声波传播不经过结合面)和 T-R2(声波传播经过结合面)换能器连线的倾斜角测距应相等; ( 3) 测点的间距视构件尺寸和结合面外观质量情况而定,宜为 100300mm. 7.4.2 按布置好的测点分别测出各点的声时、波幅和主频率。 7.5表面损伤层检测 检测时,根据构件的损伤情况和外观质量选取有代表性的部位布置测位;构件被测表面应平整并处于自然干燥状态,且无接缝和饰面层。 7.5.1测点布置 表面损伤层检测宜选用频率较低的厚度振动式换能器 测试时 T 换能器应耦合好,并保持不动,然后将 R 换能器依次耦合在间距 30mm 测点位置上,读取相应的声时值,并测量每次 T、 R 换能器内边缘之间的距离。每一测位的测点数不得少于 6个,当损伤层河 北 博 瑞 建 工 技 术 有 限 公 司 作业指导书 第 12 页 共 17 页 第 A 版 第 0 次 修订 主题: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 颁布日 期: 2008 年 06 月 01 日 较厚时,应适当增加测点数。 当构件损伤厚度不均匀时,应适当增加测位数量。 7.6 钢管 混凝土缺陷检测 7.6.1检测方法 钢管混凝土检测应采用径向对测的方法; 应选择钢管与混凝土胶结良好的部位布置测点; 布置测点时,可先测量钢管实际周长,再将圆周等分,在钢管测试部位画出若干根母线和等间距的环向线,线间距宜为 150 300mm; 检测时可先作径向对测,在钢管混凝土每一环线上保持 T、 R 换能器连线通过 圆心,沿环向测试,逐点读取声时、波幅和主频; 对于直径较大的钢管混凝土,也可采用预埋声测管的方法检测。 八、 检测步骤 8.1现场检测 准备 搜集工程相关的资料。 复核 方案计算所得的测点间距等相关 测试用到的 数据 ,然后进一步完善测试方案。 根据测试方案 及现场情况布置 测点 ,并做好标记 。 同时,准备好所用的仪器、设备、工具等。检查校对仪器, 换能器必须有良好的耦合状态 ,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 测位混凝土表面应清洁、平整,必要时可用砂轮磨平或用高强河 北 博 瑞 建 工 技 术 有 限 公 司 作业指导书 第 13 页 共 17 页 第 A 版 第 0 次 修订 主题: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 颁布日期: 2008 年 06 月 01 日 度的快凝砂浆抹平。抹平砂浆必须与混凝土粘结良好 。 每对测点的连线尽量不要与附近的钢筋轴线平行,如无法避免, 应使两个换能器连线与该钢筋的最短距离不小于超声测距的 1/6。 混凝土处于自然干燥状态。 8.2现场 检测 按照 事先制定好的 检测方案的 开展 现场检测工作 。 8.2.1开机 用仪器专配的连接电缆分别将发射换能器和接收换能器与主机的 “ 发射 ” 接口和 “ 接收 ” 接口相连。 检查电源是否为 220V,然后 打开 检测仪器 。 8.2.2 现场测试 将 发射和接收 换能器耦合在测点上,两个探头须垂直于构件的表面且探头轴心应该在一条直线上。 打开仪器后,按【 2】键进入检测界面,按【 1】键进行参数设置,需要调整参数为:测距 , 设置完毕后,按【返回】键存盘、返回主界面。 按【采样】键进行采样,按【采样】键停止采样,按【确定】键数据存盘;重复此过程至一测试面检测完毕。 河 北 博 瑞 建 工 技 术 有 限 公 司 作业指导书 第 14 页 共 17 页 第 A 版 第 0 次 修订 主题: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 颁布日期: 2008 年 06 月 01 日 8.3成果保存与输出 8.3.1成果保存 将测试结果存储于仪器中,以便进行后续处理和存档。 8.3.2文件传输 将仪器存储的文件传输到计算机上进行备份或分析处理 8.4检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8.4.1 安全事项 仪器及换能器应轻拿轻放,避免与硬物碰撞;如声测管为钢管时还应注意避免信号线与管口摩擦,以免划伤信号线。现场检测人员应注 意安全,有危险可能发生时应采取相应保护措施或停止作业。 现场指挥以仪器操作员为主。辅助人员应听从仪器操作员安排。 现场检测应注意文明施测,检测现场应注意安全。 8.4.2 仪器操作注意事项 超声检测分析仪可自动判读首波;首波一般朝下;当仪器不能自动判读首播或自动判读有误时,当采用游标操作,手动判读首波;“上、下、左”键可调整游标,手动判定声时、波幅读数显示在检测河 北 博 瑞 建 工 技 术 有 限 公 司 作业指导书 第 15 页 共 17 页 第 A 版 第 0 次 修订 主题: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 颁布日期: 2008 年 06 月 01 日 主窗口游标数据区。 “ +、 -”键可调整波形大小,必要时可对波形进行放大或缩 小处理; 仪器连接完毕后,应核对端口与换能器是否接对;严禁发射与 接收接反; 数据采集过程中,数据存盘时,仪器会发出“嘟”的一声,证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天津2025年天津市农业科学院招聘工作人员(第二轮)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河套学院《装饰工程管理与现场实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环境研究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长白山职业技术学院《专业综合实践2(智能电子系统设计与制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中医学基础1》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抚顺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制图与AutoCAD》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乌兰察布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基因工程制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工商学院《材料成型装备及自动化》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廊坊职业技术学院《产品设计表达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电子电路基础实验(下)》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2030中国传染病体外诊断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低阻抗条件下构网型变流器多机系统的建模与稳定性分析
- 2025年粮油仓储管理员职业技能竞赛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广东二模)2025年广东省高三高考模拟测试(二)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5-2030白酒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竞争形势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小学生建筑课课件
- 2025时政试题及答案(100题)
- 园林绿化安全培训课件
- 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把水变干净》幼儿园大班科学课件
- DB14T 3231-2025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通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