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分词语的色彩.doc_第1页
区分词语的色彩.doc_第2页
区分词语的色彩.doc_第3页
区分词语的色彩.doc_第4页
区分词语的色彩.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区分词语的色彩词语修辞第二环节词汇学知识昭示,词语除了具有一般的词汇意义外,还往往隐含着某种色彩。区分并调动词语的色彩,将之置于应该出现的语境和语体中,必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因此,学会区分与调动词语的色彩,也就构成词语修辞的又一项基本功。根据词汇学原理,词语色彩可分作感情色彩与语体色彩两种。现分述如下:词语的感情色彩词语感情色彩的分类大家知道,人们在描述事物和论述问题一般都持有一定的情感、态度和立场,或褒奖、喜爱,或贬斥、厌恶。这些不同的情感、立场、立场,渐渐分别地凝聚沉淀在一些词儿中。于是,在词汇系统中就形成了所谓的“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褒义词是专门或能够表示褒奖、喜爱的一类词。贬义词是专门或能够表示贬斥、厌恶的一类词。中性词则是不带褒贬、爱恶色彩的的一类词。例如:a 这个人平时一个钱也舍不得花,真节约。b 这个人平时一个钱也舍不得花,真吝啬。节约是褒义词,吝啬是贬义词。a 会议中间,他就走了出去。b 会议中间,他就溜了出去。走是中性词,溜是贬义词。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由于在词汇意义的根本点有相通之处,或经常被人们对着用,于是,在汉语词汇系统中就形成了褒贬色彩不同的同义词。例如:褒义词 中性词 贬义词 褒义词 中性词 贬义词成果 结果 后果 顽强 顽固赞成 同意 附和 含蓄 含糊技能 技术 伎俩 保护 庇护谨慎 小心 拘谨 抵抗 抗拒 宣传 宣扬 细致 琐碎爱护 溺爱 赞美 赞扬 奉承 批评 指责 鼓动 煽动名誉 名声 在短语中,尤其是成语,其褒贬色彩的两两相对,也是经常可见的。例如:褒义成语 贬义成语呕心沥血 处心积虑大张旗鼓 明火执仗再接再厉 变本加厉侃侃而谈 夸夸而谈在叙事、抒情和论述中,恰当使用褒贬词语,可以鲜明地表明作者的立场、态度和情感,增强文字的感染力量,提高语言表达的效果;反之,就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感情,容易引起误解,甚至造成立场观点的错误。因此,认真区分并恰当选择好褒义词、中性词、贬义词,贴切地把褒义词、中性词、贬义词运用在特定的语境和语体中,就成了词语修辞的又一环节。许多著名作家在其写作的过程中,都十分注意调配词语的感情色彩。词语感情色彩的运用根据人们的语文实践和语言学家、修辞学家的研究,要贴切运用好褒义词、中性词、贬义词,主要是要注意和把握以下几点:1认真区分并恰当选择褒义词、中性词、贬义词,当褒则褒,该贬则贬。2学会褒词贬用,贬词褒用。3辨析褒贬词的时代性。4区分多义词的褒贬义项。5把握带有词缀或结构助词“的”的词语的褒贬功用。6注意形容词重叠形式的褒贬色彩。7懂得通过语境来创造褒贬词。1认真区分并恰当选择褒义词、中性词、贬义词,当褒则褒,该贬则贬。由于褒义词、中性词、贬义词有其各自的修辞功能,有各自相应的语境要求,因此,当褒则褒,该贬则贬。否则,就会有碍语言的表达效果。例如: 每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一个高大的英雄形象就站立在我的眼前,激励着我,鞭策着我。这句话就是当褒没褒,应该将站立改为屹立。 “台独”分子依靠美日鹰派势力,企图抗拒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这句话就是该贬没贬,应该将依靠改为依仗。 这是我的错误,请大家指责我吧!这句话中的指责是贬义词,用在这个语境中不恰当,应改用中性词批评。2学会褒词贬用,贬词褒用。褒词贬用,就是有意把褒义词当作贬义词来使用,贬词褒用则故意把贬义词当作褒义词来使用,以期获得特殊的修辞效果,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例如: 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鲁迅拿来主义“进步”是褒义词,在这句话里,褒词贬用,具有辛辣讽刺的修辞效果。 我们全党全民要把这个雄心壮志牢固地树立起来,扭着不放,“顽固”一点,毫不动摇。“顽固”是贬义词,在这句话里,贬词褒用,具有强调突显的修辞效果。3把握褒贬词的时代性转化。一些褒贬词的褒贬义,会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迁和言语集团价值取向的转化,即:或由褒而贬,或由贬而褒,以致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例如:老爷知识分子小姐老板4区别多义词的褒贬义项。有些多义词,在其几个义项中,有的是褒义的,有的是贬义的,在使用中,必须要注意予以区别。例如:骄傲 A,自高自大 贬义 请同学造句 B,自豪 褒义 请同学造句可怜 A,值得怜爱 褒义 请同学造句 B,可悲 贬义 请同学造句5把握带有词缀或结构助词“的”的词语的褒贬功用。一般说来,汉语的词缀没有严格的褒贬色彩分工,但后缀“儿”和“子”有时候会分别带有亲昵和厌恶的色彩。如:“老头儿”、“小辫儿”是爱称,“老头子”、“小辫子”是恶称。在下列的语境中是不能互相取代: A,这老头儿很有趣。 B,这老头子真罗嗦。 A,妹妹的小辫儿很好看。B,你就是喜欢抓人家的小辫子。前缀“老”,用在指称人的时候,往往表示尊称,因此,有些带有前缀“老”的词是褒义词。运用得当,可以巧妙地展示人物关系的变化,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鲁迅先生阿Q正传中就有绝妙的一段: 赵府上的两位男人和两个真本家,也正站在大门口论革命。阿Q没看见,昂了头直唱过去。 “得得,” “老Q”赵太爷怯怯的迎着低声的叫。 “锵锵”,阿Q料不到他的名字会和“老”字联系起来,以为是一句别的话,与己无干,只是唱。“得,锵,锵令锵,锵!” “老Q”。 “悔不该” “阿Q!”秀才只得直呼其名了。 鲁迅在这一段描述中,有意将赵太爷对阿Q的称呼改为老Q。虽然只是改动一个词缀,却把赵太爷生怕“革命”的阿Q把命革到他头上而尊称阿Q为老Q,以有意的讨好巴结阿Q的心态刻画的活灵活现,同时阿Q盲目革命的懵懂态也跃然纸上。 此外,结构助词“的”置于一些表示职业的词语后面所组成的“的”字短语,如:理发的、看门的、扫地的等,是贬义的。因此,我们在实际运用中,尤其是称呼人的时候,不可随意乱用。6注意形容词重叠形式的褒贬色彩。 有些形容词本没有什么感情色彩的,但重叠后往往就带有或增强其褒义色彩。比较A句与B句: A 这个女孩儿高鼻子,大眼睛,长头发。B 这个女孩儿高高的鼻子,大大的眼睛,长长的头发。A 碧蓝的天空,油绿的麦地,平坦的田间小道。B 碧蓝碧蓝的天空,油绿油绿的麦地,平平坦坦的田间小道。要注意的是,双音节形容词的A里AB式所带上或增强的是贬义色彩。例如:稀里糊涂 马里马虎 怪里怪气7懂得通过语境来创造褒贬词。一般说来,词语大多数只具有陈述、指称、修饰、限定的功能,并不隐含感情色彩,但在一定语境的触发下,一些“冷漠无情”的词语却可以变得“感情充沛”。例如: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用这手走来的。 鲁迅孔乙己请同学分析,走具有什么样的感情色彩,是怎样获得这样的感情色彩的这是调动词语感情色彩也是词语修辞的最高境界之一,需要在今后的语文学习和实践予以认真体悟。 词语的语体色彩 词语语体色彩的分类根据语体学,语体可以分为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口头语体,也叫谈话语体。主要包括:平时的谈话,不加修饰的谈话记录稿,文学作品里的人物对话等。书面语体,主要包括:文艺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公文语体等。一般说来,汉语的多数词语,大都既可以用在口语语体中,也可以用在书面语体中。但是,确实也有一批词语,有的经常出现或只能出现在口头语体中,有的则经常出现或只能出现在书面语体中。因此,就凝聚积淀成口头词语与书面词语这样一对同义词语。经常出现或只能出现在口头语体中的词语,就是口头词语;经常出现或只能出现在书面语体中的词语,就是书面词语。如:“妈(妈)”是口头词,“母亲”是书面词。这两个词语虽然所指称的对象是一样的。但在不同的语体或语境中是不能互相取代,有其各自不同的修辞功用的。例如: 宝儿坐在身边吃茴香豆,瞪着一双小黑眼睛想了一刻,便说:“妈!爹卖馄饨,我长大了也卖馄饨” 鲁迅明天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 鲁迅故乡 请同学分析可见,口头词语与书面词语虽然相互是等义的,但各有不同修辞功用,各有不同语体或语境的适应性,形成不同的语体色彩。因此,在词语修辞中是我们应该考虑、斟酌和恰当选择的同义形式(手段)之一。因为在汉语里,口头词语与书面词语经常构成成对的同义词。例如:口头词语 书面词语 口头词语 书面词语 聊天 谈话 穷 贫穷 小气 吝啬 看 观看 害怕 畏惧 慢 缓慢 丢失 遗失 住 居住 吓唬 恐吓 软 柔软 生气 愤怒 唱 歌唱 拿手 擅长 冷 寒冷 吵架 口角 读 阅读 爸爸 父亲 头儿 领导 话匣子 收音机 热 炎热 夜晚 夜幕 站 站立 老百姓 人民 快 快速 惦记 想念 书 书本 高兴 愉快 学 学习 褂子 上衣 走 行走 多会儿 什么时候时候 硬 坚硬硬 比较而言,在汉语的固定短语里,成语、专名短语、术语短语具有较明显的书面色彩,歇后语、惯用语、谚语等则具有较明显的口语色彩。请同学举例 此外,外交辞令多是书面词语。词语语体色彩的运用注意与语体是适应性在实际运用中,口头词语与书面词语的选用,当然要注意与语体的适应性,即口头语体多用口头词语,书面语体则多用书面词语。否则,就会出现下列所用的词语与语体不协调的毛病: 星期天一吃过午饭,我就偕同弟弟到公园里去了。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都是行星,日头是恒星。 昨晚一个劲儿地下着瓢泼大雨,稻田里的秧苗均淹没了,大伙儿一看,急坏了,旋即开沟排水,抢救秧苗。 地里的庄稼生长得很好。把握与语境是贴切性不过,更为重要的是, 口头词语与书面词语的选用,必须置于一定的语境中去加以体味和把握。例如: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南京的美国殖民政府如鸟兽散。司徒雷登大使老爷却坐着不动,睁起眼睛看着,希望开设新店,捞一把。司徒雷登看见了什么呢?除了看见人民解放军一队一队地走过,工人、农民,一群一群地起来之外,他还看见了一种现象,就是中国的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也大群地和工农兵学生等人一道喊口号,讲革命。总之是没有人去理他,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没有什么事做了,只好夹起皮包走。 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这是毛泽东1949年8月16日针对当时美国国务院污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反华白皮书为新华社所写的评论。全文以新闻语体的通俗词语写成。在此基础上,运用了许多口头词语,也运用了一些书面词语,二者配合巧妙,文白相间,亦庄亦谐,生动活泼,讽刺辛辣,含蓄幽默,取得了良好的表达效果。人:词语色彩氤氲化生的主体综上所述,由于语言是人的语言,而人是有感情的,人们在语言运用中总是要把自己的好恶情感倾注在字里行间,于是,凝聚积淀成一批褒义词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