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史上册复习提纲第一章 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14-16世纪)第二节 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一。原因 :经济根源: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社会根源:西欧对黄金的需求。 商路危机:奥斯曼帝国控制东西方商路。 客观条件:生产力的发展,知识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思想动力:传播天主教。 二。经过:时间 航海家 航线 籍贯及支持的王室 1488年 迪亚士 非洲好望角 葡萄牙(葡萄牙) 1492年 哥伦布 美洲新航路 意大利(西班牙) 1497-1498 达伽马 印度 葡萄牙(葡萄牙) 1519-1522年麦哲伦等 环球航行 葡萄牙(西班牙) 三。影响:商业革命:扩大世界经济文化交往(世界市场开始出现)欧洲商路、贸易中心转移商业垄断地位改变欧洲市场:有世界商品 价格革命:殖民掠夺-贵金属涌入-金银贬值-物价猛涨-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取暴利;收取定额地租的封建主衰落;人民贫困 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世界成为整体 主要地域 各国特点 共同影响 西班牙 除巴西以外中南美洲 种植园 给亚非拉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菲律宾 黑奴贸易、疯狂掠夺贵金属。 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来源之一; 改变了世界形势和历史发展进程。 葡萄牙 巴西 建立军事据点、商站 非洲西岸和东岸 垄断商路 印度西岸、中国澳门第三节 文艺复兴一性质:1417世纪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二最早发源于意大利的原因: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三核心思潮-人文主义 内容: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 评价: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中世纪神学世界观的思想武器; 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晚期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四过程-意大利 阶段代表成就共性最早但丁神曲人文主义思想乔托欧洲绘画之父早期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薄伽丘十日谈盛期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米开朗琪罗大卫拉斐尔圣母像马基雅维利君主论最早系统阐述资产阶级国家学说; 冲破神权政治理论桎梏。 西欧诸国代表著作英国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历史剧:消灭封建割据,实行资产阶级开明君主专制制度,巩固和平和统一。法国拉伯雷巨人传-提倡个性解放德国伊拉斯谟愚人颂讽刺教会西班牙塞万提斯堂吉坷德讽刺骑士武侠精神;教会的专横。五科学勃兴:原因:文艺复兴的深入发展。生产经验的积累,技术能力的提高。 开端:天文学领域的革命 表现:波兰哥白尼“太阳中心说”,动摇了封建神学的基础。德意志开普勒,继承和发展了哥白尼的思想。 意大利伽利略,证实了哥白尼日心说的正确性。(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者)意大利布鲁诺、英国培根提倡唯物主义的科学研究方法。六文艺复兴的作用:打破了封建神学世界观 ;思想解放。 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第二章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 第一节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背景 可能性: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发展;圈地运动(农村)。 阶级基础: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形成 思想动力:以清教为旗帜 必要性: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斯图亚特王朝)二经过 1开始:标志-新议会的召开 原因-议员提出限制王权的要求 2内战:双方是王党军-议会军(资产阶级、新贵族领导自耕农和平民) 3共和国政策:内外政策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4复辟:原因政局混乱,资产阶级与新贵族为巩固统治秩序,维护革命成果 实质-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势力的妥协 5完成:1688年“光荣革命” 原因它使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最终确立 三影响:国内:推翻了封建专制的君主制; 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国际:对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都有广泛的影响, 标志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反映了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第五节 法国大革命和法兰西第一帝国一 背景:可能性经济基础: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了一定的发展。 阶级基础:第三等级,特别是资产阶级迫切希望改变现状 思想动力:启蒙思想 必要性: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波旁王朝封建专制制度的严重阻碍二 经过 君主立宪派吉伦特派雅各宾派阶层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工商业资产阶级 中小资产阶级(民主派)权力机关制宪议会立法议会/国民公会国民公会改造, 建制度措施取消教会和贵族封建特权,动摇封建制度 进一步改造封建土地制度,农村按户分配公有土地,无偿废除“没有领主的土地”的封建义务分成小快出售逃亡贵族的土地,无条件废除贵族,地主的一切封建权利创建资本主义社会基本原则发布人权宣言,颁布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成立共和国,废除君主制,处死路易十六 经济:全面限价法令政治:惩治嫌疑犯军事:总动员令; 挽救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三 意义: 人民性-在三次起义中,人民群众显示出伟大力量,一再把革命从危机中挽救出来, 推动它进一步发展 彻底性-世界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了法国一千多年的封建制 度,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 拿破仑第一帝国 一上台背景:1热月党人统治时期:代表阶层(大资产阶级)措施 :清除雅各宾派的恐怖政策;维护共和制,希望建立资产阶级的正常统治秩序 结果 :对内不能稳定政局,对外不能抵抗外国干涉2雾月政变:1799年,拿破仑推翻热月党人统治二。措施:政治-建立帝国,中央集权 经济-财政改革,创办法兰西银行,鼓励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立法-颁布民法典等,从法律上保障新建的小农土地所有制;这些法典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规范 文教-建立公立中学和法兰西大学,鼓励科学研究和技术教育 军事-多次打败反法同盟,控制了波兰到西班牙,从荷兰到意大利的广大领土三。评价-政治,经济,立法,文教措施有利于政治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早期战争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摧毁了封建旧制度,巩固了资产阶级社会秩序,在客观上有利于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和农民的解放。 后期战争侵犯了欧洲许多国家的主权,掠夺了各国人民,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导致他的最后失败。第六节 美国的建立背景 可能性:经济基础-英属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成为经济发展主流 阶级基础-领导者资产阶级;主力军美利坚民族 思想动力-启蒙思想;民族民主意识增强。 必要性:英国殖民统治阻碍了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双方矛盾日益尖锐。经过 导火线- 开始- 第二次大陆会议- -转折- -结束 时间 1774年 时间 1775、4 独立宣言 事件萨拉托加大捷 1781 事件“波士顿倾茶事件”事件 来克星顿枪声 内容、意义 (1777年)1787年宪法:内容:规定联邦政府拥有 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巩固了国家政权。 :据三权分立学说把美国的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行政分别有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 评价:民主性-共和政体;总统和议员有选举产生;巩固了国家政权。 局限性-奴隶制的存在;种族歧视意义:国内: 性质: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 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建立了近代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 建立了相对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奠定了基础。 国际:对法国大革命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也产生了影响。第七节拉美独立运动背景 可能性:经济基础:拉丁美洲的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 群众基础:殖民地人民 思想动力:启蒙思想 有利客观条件:法国大革命;西班牙葡萄牙衰落;美国独立战争 必要性:宗主国对殖民地经济的压制和掠夺经过 时间 领导 结果 1 法属拉美 (海地) 1791年 杜桑.卢维杜尔 成为拉美第一个独立国家 2西属拉美(两个阶段,三个中心) 3葡属拉美 影响 国内:彻底推翻了西葡的封建殖民统治,建立了一系列新兴国家。 独立后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共和国。 国际:打击了西葡封建腐朽势力,配合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北美独立战争与拉美独立运动的异同:同-目的:推翻殖民统治; 思想动力:启蒙思想使民主意识增强 必要性:殖民统治阻碍了本地经济的发展 结果:推翻了殖民统治,建立的独立的共和国 性质:民族解放运动异-背景:经济 北美殖民地以资本主义经济为主;拉美是封建经济。 政治 英国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殖民统治;西、葡是封建殖民统治。 思想 北美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拉美没有形成统一的民族,只受启蒙思想影响; 过程:领导-北美资产阶级 拉美地主(土生白人) 北美有统一的领导,纲领,军队;拉美没有 结果:北美形成统一的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拉美都没有,而且实际上很快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四节 欧洲启蒙运动背景:17、18世纪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要求结束封建制度,扫除封建障碍;自然科学的发展性质:1718世纪资产阶级发动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内容: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主张 英国:霍布斯(主张):国家是通过社会契约创造的;君权民授;宗教。 洛克(主张):保护私有财产;赞成君主立宪制;主张分权(两分):立法权属于议会,行政权和外交权属于君主。 法国:伏尔泰: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通过“开明”的君主改革过渡到君主立宪制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三权分立:立法权-人民集体享有;司法-独立;行政权-君主思想核心: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意义: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卢梭:否定封建王权;“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 意义: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动员。 狄德罗:宣扬科学与理性,反对迷信和专制 影响: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批判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提供资本主义社会政治构想;思想理论准备 对法国:为法国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 对欧洲及其他地区: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等思想原则广泛传播,动摇 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激励了中国日本等国的仁人志士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异同继承:背景:资本主义的兴起或发展 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内容:都反对封建神学,追求个人自由 影响:思想解放发展:背景:启蒙-自然科学的发展核心思想:文艺-人性:启蒙-理性内容:启蒙-侧重于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还追求政治民主和权利平等,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方案影响:启蒙-还提出了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民主与法制等思想原则,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方案;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思想理论依据法令文件1689年权利法案人权宣言1791年宪法独立宣言美国1787年宪法内容议会制定宪法约束国王权利人类生而自由平等;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都是不可动摇的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不可侵犯法国为君主立宪制;有财产限制的选举制度。一切人生来是平等的,人民有权改变或废除。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大权;根据三权分立学说把国家职能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实践启蒙思想哪一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原则君主立宪的政治方案天赋人权;“人民主权”三权分立学说评价/(意义)限制了王权,君主立宪制在英国逐渐形成1揭示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2否定封建等级制度,3体现摧毁君主专制要求,是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思想武器。4只能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1限制了王权;2宪法规定有财产限制的选举制度,违反人权宣言的平等精神第一个人权宣言。具有一定民主性(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共和政体);巩固了国家政权有局限性(允许奴隶制存在;种族歧视);第三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线索:一个中心三股浪潮第一节第二次工业革命1。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可能: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 原料/资本:海外贸易,殖民掠夺 技 术:蓬勃发展的工场手工业劳 动 力:进一步推行圈地运动必要:市场 (最直接)(18世纪中,英国是最大的殖民国家)过程-起止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 标志 :大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 过程:棉纺织业采煤、冶铁 改良蒸汽机,提供了便利的动力,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发展 交通工具革新(以蒸汽为动力) 生产组织形式:工厂2工业革命的扩展: 法国-时间18世纪末19世纪初-19世纪中期阻碍因素及具体表现技术:中小企业(经营分散,新技术,新机器的发明和推广)劳动力:小农经济长期大量存在(工业劳动力缺乏) 资本:高利贷资本发达(工业资本相对缺乏) 市场:小农经济(国内市场狭小美国-时间:约与法国同时 有利因素及具体表现 政 治:国际环境优越,少受战争之害 劳动力:外国移民 技 术:同上 市 场:国内市场广阔 原 料:国内资源丰富 突出新发明:机器零部件的标准化生产 德国-阻碍因素: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3工业革命的影响:生产力:提高生产力,进入“蒸汽时代” 社会变革:对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由工场手工业进入自由资本主义阶段 推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兴起 社会阶级结构: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国际格局: 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东方从属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人口迁移:近代城市的兴起 社会经济结构: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1 马克思主义诞生背景-客观:经济前提: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 阶级前提: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理论来源: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主观:马克思、恩格斯长期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 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原因-它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意义:无产阶级进行斗争有了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开始蓬勃发展。2 第一国际的成立-条件:客观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此后,工人运动高涨并走向国际 联合 主观马、恩的研究 成立:1864年 伦敦 意义:它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3巴黎公社-背景(国际/国内): 措施(经济/政治):政权建设方面(主要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社会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触及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具有明显的无产阶级性质) 失败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处于上升阶段 意义: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第四节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1 俄国1861年改革:原因:(内)封建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劳动力、市场) (外)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措施 :人身自由 份地(赎买) 性质:沙皇实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意义:积极-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消极-大量封建残余2 美国内战 背景-西进运动:影响-印第安人遭屠杀;西部得到开发,扩大市场 实质-资本主义向西部扩展 南北经济矛盾: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都属资本主义经济)在自由劳动力、市场、原料上存在矛盾,并随着西进运动而激化。 矛盾焦点:奴隶制存废问题 (导火线)矛盾爆发的原因:林肯当选为总统(主张限制奴隶制) 经过-开始-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转折- 结束 1861年 ( 背景 内容 意义 )葛底斯堡战役 1865年 背景:内战初期,北方失利,林肯政府为了扭转战局 内容:宅地法:美国公民.10美元手续费.西部.64公顷土地5年后.私有财产。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3年起叛乱诸州的奴隶获得自由,可以参加联邦军队。 意义:如何理解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如何评价林肯? 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政治制度/自由劳动力/市场)。但没有彻底消除种族歧视。 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作出了重要贡献,受到后人尊敬。3 德意志统一:背景-必要: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很大的阻碍。(四分五裂,缺乏统一市场与竞争海 外市场) 可能:普鲁士 经济发达;强大的军事实力;民族成分单一,统一决心坚决;统治阶级实力雄厚,野心勃勃(俾斯麦“铁血政策”)过程(方式):三次王朝战争(普奥丹;普奥;普法)影响:结束了长期的分裂状态,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铺平了道路。遏制了法、奥,改变了欧洲的国际格局。继承了军国主义传统。 4。与意大利统一异同:相同背景:政治上分裂割据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过程:都有一个邦国为核心 都有一个核心人物 都采取外交和战争相结合的手段,通过至上而下道路实现 都同奥地利进行战争,最后排除法国的干扰。 影响: 统一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都保留了封建残余。 不同德是完全通过王朝战争来实现;意则还有自下而上的人民战争等 意具有民族解放运动特点。 5。日本明治维新-背景:内忧外患 倒幕运动(倒幕派)(中下级武士为主) 含义(目的):巩固新政权;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实现民族振兴,建立近代化的独立国家 措施:政治:废藩置县;(统一的市场)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 经济:大力进行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有利于农村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 军事:军事改革(征兵制,武士道精神的新式军队) 文化:推行“文明开化”政策。用西方文化改造封建文化;大力发展近代教育 成功原因-历史背景:封建专制相对薄弱;(幕藩共治) 力量对比:倒幕派掌握了较大的实力;推翻可幕府统治; 改革措施:全面、行之有效; 国际环境: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等(相对宽松) 影响:资本主义道路/摆脱民族危机/军国主义 第五节 资本主义列强在全国的扩张和争夺资本主义-1原因:必要: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需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更多的廉 列强扩张 价原料产地可能: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空前增强 2方式不同原因: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存在差异 3英国扩张:目的满足工业资产阶级的需要 方式强占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抢夺原料产地,拓展商品市场。 表现资本主义世界1背景: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大范围确立;欧美、日的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市场初步形成 2表现:列强对外扩张,世界各地建立了一系列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工业革命,交通工具的革新,便利了列强开拓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3影响 对资本主义列强:为新兴工业资产阶级攫取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廉价原料、拓展投资场所,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对亚非拉:带来深重灾难;客观上极大地冲击了殖民地和半殖地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制度,传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世界格局: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相互联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第六节 亚洲革命风暴原 因:随着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列强加紧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倾销工业品、 掠夺原材料。 性 质:反对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性质突出事件:伊朗巴布教徒起义、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和印度民族运动意 义:打击了西方殖民者和当地封建势力,表现了亚洲人民不畏强暴,要求改变 现状的决心和勇气。印度民族大起义:原因:英殖民者高压政策 (1857-1859) 经过(领导者/ 主力军/ 斗争方式) 封建王公 土兵和广大人民 武装起义 结果及意义:打击了英殖民者(改变统治策略);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英对 亚洲其他地区的侵略活动。 展现了其维护民族尊严、争取民族独立,英勇抗击殖民者的决心和勇气。第四章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第一节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 条件;政治:资本主义制度大范围确立 资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科技: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 成就:电力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化学工业的建立2 特点:科学与技术开始结合;几国同时发生;两次交叉进行3 影响-生产力:更大发展,进入“电气时代” 生产关系-垄断组织形成: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生产与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 形式:卡特尔,辛迪加(流通领域);托拉斯(最高形式) 影响:经济-促进生产的发展 外交-促使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外侵略 政治-使资本主义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阶段 社会经济结构:以轻工业为主导转向以重工业为主导国际格局:东西方差距进一步拉大;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第二节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帝国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原因帝国主义特征特征原因总体特征因素具体原因美国最迅速第一位: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国六点资本:欧洲资本涌入;政治:内战后废除奴隶制(其它)托拉斯帝国主义托拉斯是美国最盛行的垄断组织形式高速发展,但不平衡德国飞速发展,第二位政治国家统一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容克的利益与资产阶级的利益联系密切,军国主义和垄断中产阶级扩张紧密结合。市场同上资金法国的赔款资源法国的矿藏技术后起资本主义(两次工业革命)英国发展相对缓慢失去世界工厂的垄断地位资本最大殖民地,宁愿把大量资本输往国外,而不愿用于更新国内的生产设备和采用新技术。殖民帝国主义殖民地对英国的兴衰具有极大的意义。技术法国落后在美德的后面;第四位市场农民贫困和农业经营的落后高利贷帝国主义每年收取巨额利息,成了欧洲的高利贷者。技术小企业的大量存在资金普法战争资本 大量资本投在信贷领域;国外多于国内俄国迅速发展,但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农奴制改革落后:封建势力很强大;依赖外国资本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强大,沙皇又热衷于对外侵略扩张日本迅速发展政治明治维新,明治政府扶植 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日本无法通过经济手段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竞争,而更多依靠军事手段夺取殖民地,取得市场和原料产地。带有浓厚封建性的垄断集团同军阀集团相勾结,推行侵略扩张。资本甲午战争市场原料科技两次工业革命 第四节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1.亚洲的觉醒-背景 新特点:民族资本主义兴起,资产阶级或无产阶级已经或正在形成,资产阶级民族民主。意识产生。 重大事件:朝反日;中义和团和辛亥革命;印度反英;伊朗和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事件:1905-1908年 领导者/ 主力军/ 斗争方式 民族资产阶级(提拉克)人民群众 罢工+武装斗争2.非洲反帝-主要斗争方式:武装斗争和武装起义 原因:帝国主义瓜分非洲;两者矛盾激化 突出事件:埃及抗英、苏丹马赫迪反英起义、埃塞俄比亚抗意,成功。3拉美民族民主运动-原因:经济:封建大地产制 政治:考迪罗体制 思想:天主教会的影响 国际:列强的经济 和军事侵略;使拉美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红塔银行面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陪诊师考试服务态度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东莞市人工智能训练师初赛竞赛练习题及答案
- (试题)社会救助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
- 施工现场应急预案方案
- 2025年新媒体运营师中级考试预测题及实战技巧解析
- 2025年护士招聘面试预测题及应对技巧
- 北京市门头沟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一模)化学试题及答案
- 桃花姬阿胶糕课件
- 桃江眼科知识培训班课件
- 财管10-16年历年真题
- 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考试真题2022
- 2022年咖啡师资格证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
- GB/T 28288-2012足部防护足趾保护包头和防刺穿垫
- GB/T 1508-2002锰矿石全铁含量的测定重铬酸钾滴定法和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
- 行为金融学案例
- 万科集团财务管理制度手册207
- “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论治厥阴病”-课件
- 通用技术作品设计报告
- 锚杆支护技术规范正式版本
- 下一代互联网技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