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美学——雕塑家罗丹.doc_第1页
艺术美学——雕塑家罗丹.doc_第2页
艺术美学——雕塑家罗丹.doc_第3页
艺术美学——雕塑家罗丹.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雕塑家罗丹(郭晓斌)谈起艺术家,也许你会联想到好多中外文明的著名人物,但说起雕塑家,我们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那位大师奥古斯特罗丹。他是欧洲雕塑史上继米开朗琪罗之后最具世界性影响的雕塑大师。是古典主义雕塑的最后一位大师,同时又为现代主义雕塑开启了新的道路。他有很多作品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思想者、巴尔扎克、地狱之门、吻等。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罗丹在没有成名时的生活是怎样的,大家都知道他是一名法国人,于1840年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基督教家庭。另外,他的父亲是一名警务信使,母亲是穷苦的平民妇女。罗丹从小喜爱美术,其它功课却很糟糕。在姐姐玛丽的支持下,失望的父亲不得不同意把他送进巴黎美术工艺学校。罗丹进美术工艺学校学习,在这里他遇到了启蒙老师勒考克。勒考克是一个普通的美术教员,但他一开始就鼓励罗丹忠实于真正的艺术感觉,而不要按照学院派的教条去循规蹈矩。也许正是这种教导影响了罗丹的一生。在此期间,由于买不起油画颜料,罗丹转到了雕塑班,并从此爱上了雕塑。在渡过三年艰苦而勤奋的学习时间后,罗丹踌躇满志,准备投考巴黎美术学院。但罗丹落选了。第二年依然落选。第三年,一个老迈的主持人在罗丹的名字旁边干脆写上:“此生毫无才能,继续报考,纯系浪费。”就这样,未来的欧洲雕刻巨匠,竟被巴黎美术学院永远拒之门外。这对渴望成为雕塑家的年轻的罗丹,是一个沉重打击。不紧如此,两年之后,罗丹心爱的姐姐因病去世。罗丹的精神在这双重打击下彻底崩溃了,他毅然走上姐姐的路,当了一名修道士。但是创造欲望使罗丹陷入内心的矛盾和痛苦。修道院院长看出了他的心思。他创造条件让罗丹有机会去画画和雕刻。当他看到罗丹确有才气后,就劝说罗丹去继续其雕塑事业,“用艺术为上帝服务”,这样鼓励罗丹。罗丹很用心地在修道院为埃玛尔院长做了一件雕像,这件雕像显示出当时罗丹已经具备当一个雕塑家的洞察力、技巧。 如此,罗丹又在勒考克的帮助和支持下,开始了边工作边自学的奋斗生涯。雇不起模特儿,他就请一个塌鼻的乞丐毕比给他当模特儿。乞丐的丑陋使罗丹看到了在其被磨损的脸上,有着人类所共有的愁苦和凄凉,同时他也想到了那位终生辛苦劳作而孤独的雕塑大师米开朗基罗。从而在罗丹的眼中生活的美丑和艺术的美丑有了不同意义。他创作时注意光在作品表面的表现,将其所要展现的思想内涵容入到作品中去,使雕塑艺术成为一种强有力的语言,人们在思想上所感受的内容要远远超过视觉感受。这一艺术思想正是大师米开朗基罗在晚年苦苦追求,而经过三百多年后第一次在罗丹的塌鼻男人得以成熟展现,并贯穿其一生,成为它们的灵魂和魅力的源泉。从这些来看,罗丹的幼年及后来学习期间的生活是很艰辛的,想必这样的生活经历与其后期的奋斗是有大影响的。每天天不亮他就起床,先到一个业余画家的家里对着实物画几个小时的素描,接着又急忙赶去上学。晚上从学校回来,还要去博物馆。当时博物馆里有一个专画人体的学习班。他在那里要画上两个小时。除此之外,他还要抽空到图书馆、博物馆,观摩学习古代的雕塑作品。罗丹是在争分夺秒地学习和工作,他说:“为了使我的工作不停顿,哪怕是一秒钟,我每天要工作14个小时。”也就是说,罗丹后来的伟大成就,更多的是得益于他的勤奋好学。 罗丹很善于向别人学习,有一天,他正在雕刻植物,唯独对叶片左看右看总是不顺眼;雕了修,修和雕,反反复复老是不尽如人意。这时有一个叫康士坦的工匠在旁边看着,忍不住说:“罗丹你不要老是用一个方法雕,这样看起来叶子是平的,不生动。你让叶子尖突出来对准你,这样就显得富有气韵了。”罗丹得到了很大的启发,照着康士坦说的话去做,果然,植物的叶子就显得灵活生动了。纵观罗丹的经历,这正应证了我国的一句古语,“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罗丹对雕塑,对他的理想投入了深厚的感情,况且他有这样的才能。1900年奥古斯特罗丹在巴黎举办作品展,确立他作为一个雕塑家的声誉。他的主要贡献在于恢复西方雕塑对人类的理解和对精神世界的表现,被认为是雕刻史上最伟大的肖像雕塑家罗丹不仅是一位雕塑大师,同时又是一位伟大的老师。他的学生或者助手,哪怕是仅仅有过交往,都在艺术上深受罗丹的影响。但罗丹作为先生从不在艺术观点上束缚学生们,因此他的学生都能成熟为自己的独特风格而脱颖而出。他们学习的是罗丹的创造精神,所以其中出类拔萃者甚多,有些日后与老师齐名。罗丹的一生是被人攻击和嘲讽、同时亦为人理解和支持的一生。但他始终以一种伟大的人格正确地面对这一切。罗丹一生攀登,并终于登上米开朗基罗之后的又一高峰。罗丹坚信:“艺术即感情”。他的全部作品都证明了这一观念,都深刻揭示了人类的丰富情感。思想者将深刻的精神内涵与完整的人物塑造融于一体,体现了罗丹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这是一个强劲而富有内力,成熟而又深刻的形象。那生命感强烈的躯体,在一种极为痛苦状的思考中剧烈地收缩着,紧皱的眉头,托腮的手臂,低俯的躯干,弯曲的下肢,似乎人体的一切细节都被一种无形的压力所驱动,紧紧地向内聚拢和团缩,仿佛他凝重而深刻的思考是整个身体的力量使然。罗丹认为深刻的思想是靠富有生命活力的人体来表现的,所以,他的人体雕塑不仅展示人体的刚健之美,而且蕴藉着深刻与永恒的精神。巴尔扎克是罗丹的最后一座伟大雕像。这件雕塑是罗丹在1891年接受的法国文学家协会主席的定件。为了创作这件雕塑,罗丹亲自到巴尔扎克的出生地进行了考察,还找来了同巴尔扎克形象相似的模特,并根据他们作了17座10尺高的巴尔扎克像。但罗丹对这些作品都不满意,他拖延了交件的时间,又经过近两年的时间,塑出了二十多座巴尔扎克像,最后将巴尔扎克的形象确定下来。在这件最后完成的雕塑中,巴尔扎克穿着邋遢的睡衣式的长袍,头发蓬散,好像雄狮一般。他的表面凹凸不平,但在这样的表面上却产生了富有感情色彩的光影变化。巴尔扎克套在长袖之中的双臂低垂着,没有手。罗丹曾精心塑造了巴尔扎克的手,但由于他作的手太出色,有些喧宾夺主,因此罗丹毫不犹豫地将那一双手砍掉了。罗丹摒弃了古典主义的美学原则,没有去修复雕塑上那经过砍凿的“伤口”而就此将巴尔扎克的雕像定型。以此而论,罗丹是最杰出的浪漫主义雕刻大师。然而,他的伟大,还在于他的深刻思想:他没有浪漫派中容易见到的那些弊病,如肤浅的热情,空洞的夸张,虚假的内涵。他偏爱悲壮的主题,善于从残破中发掘出力与美。这使他的艺术既动人之情,又启人之思。由此观之,罗丹又超越了浪漫主义,超越了门户派别,超越了时代和区域。他同情底层劳动人民,热爱自己的祖国,将其毕生投入到对艺术执着追求和人生种种痛苦的苦苦思索中去。他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创作了一种全新的艺术手法。他的作品所体现出的思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