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ppt_第1页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ppt_第2页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ppt_第3页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ppt_第4页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代史情 汉朝 前202 220年 分为西汉和东汉 亦有以西汉与东汉的首都代指 合称两京 是继秦朝之后强盛的大一统帝国 汉代被称为 炎汉 又因皇帝姓刘而称 刘汉 公元前206年刘邦封为汉中王 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 定都长安 今西安 西汉王朝在消灭异姓王和诸吕之乱后政局趋于稳定 文景之治 后 汉武帝时期达到极盛 史称 汉武盛世 昭宣时期再次复兴 史称 昭宣中兴 公元8年 王莽篡夺政权 建立新朝 西汉结束 不久之后发生了绿林和赤眉大规模农民起义 公元23年新朝灭亡 公元25年 刘秀称帝 建立东汉 定都洛阳 开创了光武中兴和明章之治 后期发生了戚宦之争 朝政黑暗 公元184年爆发黄巾起义 东汉政府名存实亡 各地军阀割据称雄 公元220年曹丕篡汉 东汉灭亡 汉朝是和约略同时期欧洲的罗马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 西汉汉平帝时期 公元元年 全国人口达6000万左右 占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 汉朝文化统一 科技发达 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东亚文化圈建立 为华夏民族两千年的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 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和挺立千秋做出了巨大贡献 汉明帝永平年间 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成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 张衡发明了地动仪 浑天仪等 天人三问 汉武帝即位后 让各地推荐贤良文学之士 董仲舒被推举参加策问 汉武帝连续对董仲舒进行了三次策问 基本内容是天人关系问题 所以称为 天人三策 第一次策问 汉武帝问的主要是巩固统治的根本道理 第二次策问 武帝主要是问治理国家的政术 第三次策问主要是天人感应的问题 董仲舒在对策中 详细阐述了天人感应 论述了神权与君权的关系 并提出了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的建议 儒家思想在汉之前的经历 春秋时期 应运而生 战国后期 蔚然大宗 秦朝时候 遭到打击 法家思想指导下的秦王朝 15年 穷兵黩武 暴政苛刑 很快走上了灭亡之路 到了西汉 一 从 无为 到 有为 1 汉初的 无为而治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老子 无为 遵循自然的法则而不妄为 治 治理 意思是自己不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 无为而治决不是一无所为 不是什么都不做 应该是不妄为 不随意而为 不违道而为 概念阐释 什么是 无为而治 汉兴 接秦之敝 诸侯并起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凡米石五千 人相食 死者过半 高祖乃令民得卖子 就食蜀 汉 天下既定 民亡盖臧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 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 食货志 1 汉初以无为而治思想治理国家的原因 A客观 西汉初年 经济残破 百废待兴 黄老之学适应了当时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B主观 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 2 目的 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 巩固统治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 国家亡事 非遇水旱 则民人给家足 都鄙廪庾 l ny 粮仓 尽满 而府库余财 京师之钱累百巨万 贯朽而不可校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 充溢露积于外 腐败不可食 众庶街巷有马 阡陌之间成群 乘牸牝 zipin母马 者而不得会聚 后汉书 食货志 3 作用 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 人民生活安定 社会繁荣 国力日盛 2 汉武帝的 有为而治 的背景 汉武帝时 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 人民生活安定 社会繁荣 国力日盛 社会潜伏着危机 王国问题 土地兼并 匈奴为患 统治者力图加强中央集权 巩固国家统一 无为而治 思想已不适宜时代需要 经济 政治 思想文化 身临其境各抒己见 有为 靠哪家 法家 韩非子 新儒学 董仲舒 二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的提出 董仲舒 河北广川人 汉代唯心主义哲学家 儒学代表 大学问家 生活在汉文帝 景帝 汉武帝的时代 上承孔子 下启朱熹 三次应对 得到汉武帝赏识 著作 天人三策 春秋繁露 创立新儒学体系 探究 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 春秋 大一统者 天地之常经 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 人异论 百家殊方 指意不同 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法制数变 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 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 汉书 董仲舒传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 天下受命于天子 材料三 与天同者大治 与天异者大乱 董仲舒 春秋繁露 材料四 君臣 父子 夫妇之义 皆与诸阴阳之道 君为阳 臣为阴 父为阳 子为阴 夫为阳 妻为阴 王道之三纲 可求于天 春秋繁露 基义 糅合道家 法家 阴阳五行思想改造儒家思想 从而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儒学体系 1 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 2 特点 外儒内法 3 目的 加强中央集权 加强君权 维护统治秩序 4 实质 思想文化专制 5 地位 汉武帝始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6评价 积极 消极 1 加强了中央集权 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 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2 对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起了积极作用 3 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1 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 有专制作风 不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 2 带有神学迷信色彩 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而宣扬纲常伦理 董仲舒的新儒学中有哪些积极成分 哪些又是在现实生活中要扬弃的 汉武帝时国力强盛 但危机潜伏 要求加强中央集权 董仲舒的新儒学从理论上解决了汉武帝国家 大一统 的需要 符合中央集权的要求 根本原因 为什么汉武帝接受了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的建议并实施 汉武帝的积极有为 肯定董仲舒的思想 三 儒学成为正统 思想 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政治 启用儒士 教育 兴办太学和地方郡国学校教科书 儒家经典 五经 1 措施 2 结果 正统地位 文化主流 政治 经济 思想 军事 中央 实行内外朝制度 以削弱相权 地方 颁布 推恩令 解决王国问题 令郡国举荐人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