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不饱和聚酯树脂生产与市场分析及展望.docx_第1页
我国不饱和聚酯树脂生产与市场分析及展望.docx_第2页
我国不饱和聚酯树脂生产与市场分析及展望.docx_第3页
我国不饱和聚酯树脂生产与市场分析及展望.docx_第4页
我国不饱和聚酯树脂生产与市场分析及展望.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不饱和聚酯树脂生产与市场分析及展望摘 要:综述了我国不饱和聚酯树脂产销量,研发能力及市场情况。 迄今不饱和聚酯树脂(UPR)仍是热固性树脂中用量最大的,也是玻璃钢(FRP)制品生产中用得最多的基体树脂,热塑性树脂在玻璃钢上的应用处于发展阶段,然现量尚少。 UPR生产工艺简便,原料易得,耐化学腐蚀、力学性能、电性能等性能优良,尤其是其可常温常压固化,一具有良好的土艺性能,故而广泛用于作为生产FRP、工艺品、人造石、纽扣、涂料等的基本原材料。1 中国大陆UPR产销量概况 表1为近年来我国大陆UPR产销量的简单概况。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UPR的产销量一直攀升。19962003市场消费量增长了300,一同进入世界前列,诚可喜,亦有忧。 据美国CFA(复合材料制造商协会)称:2002年美国UPR产量79万t,出口4万t;又据日本资料新闻称:日本国2003年产量为18万t。其他国家或地区消费量均在中、美、日之下。2003年中国大陆UPR产量逾72万t,胶衣树脂1.1万t,进口13.758万t,出口660 t,实际用量逾85万t。可见就UPR的生产与消费一而言,我国与美国已在伯仲之间惟品种与质量尚不能同日而语。2 技术源流多元化 从上世纪50年代引进捷克UPR配方,并自行研发以来,对我国UPR发展影响最大的是,1966年国家建筑材料工业部斥资13万英磅引进英国SCOTT BADER公司年产500 t能力的生产线。此项目系成套引进,拥有64个配方与完整的生产工艺,奠定了我国UPR的基础,为上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我国玻璃钢工业的蓬勃发展创造了功不可没的物质条件。直到37年后的今天,许多当年的牌号还在国内广为生产与应用。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引进了一系列UPR项目,先后有如下一些公司: 1)国联合钢铁公司SILMAR树脂分部; 2)日本三井东压株式公社; 3)英国LYN-CIM公司; 4)意大利ALUSSU ISSE公司; 5)美国REICHHOLD公司; 6)日本DIC公司; 7)德国BASF公司; 8)荷兰DSM公司; 9)芬兰NEST公司; 10)武田药品公司; 11)日本昭和高分子化合物公司; 12)日本日立化成公司; 13)日本三菱树脂公司二 14)中国台湾省上纬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15)中国台湾省意达公司; 16)中国台湾省晋伟公司; 17)中国台湾省长兴化学工业公司; 18)中国台湾省联成化学公司; 19)中国台湾省英铭化工公司; 20)美国ASHLAND公司; 21)中国台湾省国精化学公司。3 自行研发的能力长足进步 上世纪90年代我国开发的UPR品种有: 1)乙烯基酯树脂; 2)二甲苯树脂; 3)芳醇树脂; 4)双环戊二烯(DCPD)树脂; 5)原子灰专用树脂; 6)选进胶衣树脂; 7)人造石树脂; 8)纽扣树脂; 9)工艺品树脂; 10)涂料用树脂; 11)缠绕、拉挤、RTM及造船等用树脂; 12)气干、自流平外用胶衣系列; 13)对苯型树脂; 近4年来开发的UPR品种有: 1)辐射固化胶衣树脂; 2)高热变形温度树脂; 3)氧指数45以上的阻燃性树脂; 4)砸不裂的模具胶衣树脂; 5)高硬度、高光洁度、耐溶剂胶衣树脂。 上述品种中,有的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低压成型用的“结晶型UPR”,英国SCOTTBADER公司有,我国尚未面市。4 UPR企业的发展趋势 国内一些UPR企业正向规模化、集团化发展,向质量效益型过渡,已开始注意三废处理。上世纪一位英国专家电询我国UPR生产情况。我在传真上写我国有UPR生产企业200余家。他又来电问,我是否多写了个“0”,我回电称没错,并写了英文数字。 据我会今年2月份统计,2003年实际UPR年产量万t以上的企业达24家,年生产能力(按邻苯型UPR计)过5万t的有6家,其中年产能力8万t以上的有3家。 据台湾省强化塑胶(RP)协会1996年资料,当时芬兰NEST与台湾省长兴化学公司(ETENALCO,LTD)的UPR的年生产能力为7.5万t,并列世界第7名。目前,长兴化学公司年产能已达12万吨t。现在一些大型UPR生产企业纷纷在潜在市场地设生产厂,向规模化,集团化生产。如江苏亚邦涂料股分有限公司的公司所在地常州目前产能是8.5万t/年;今年4月底设在福建漳州的分公司(产能5.5万t/年)投产;设在天津的分公司(产能3.5万t/年)将于今年下半年投产。届时公司总产能将超过17.5万t/年,可望进入世界前5名。 规模化生产有利于稳定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一些生产规模较小、产品无技术特色与市场优势的企业则渐趋式微;生产规模不大而产品有其技术特色的企业则按照质量效益型的价值规律健康发展,在市场上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与优势,如同我国的玻璃纤维工业一样。5 产品市场多元化5.1 国际市场 迄今我国UPR国际市场销售量甚小,与产量极不相称。5.1.1 进 口 以近6年为例,从1997年进口65万t发展到2002年进口14.9万t,增长了120,其中历年均以台湾省进口量为最。如2002年即从台湾省进口12.4万t,占当年进口的83%,据分析,台湾省本土UPR产量的1/2以上出口大陆。2003年进口总量略有下滑,达13.8万t,其中台湾省进口11.3万t,仍占80%。但台商在大陆所设UPR工厂同年产量之和达4万余吨。5.1.2 出 口 从1997年到2002年,我国UPR出口量一直在30004000t徘徊(2000年曾达5007t)。2003年出口量达7660 t,主要是江苏两家企业向越南出口船用树脂,基本上各占一半。5.2 国内市场 与美国等发达国家迥异,目前我国UPR的非增强类的市场量已大于增强类,大致比例如下: a.非增强类占60%,其中:工艺品占34%;纽扣占24%;人造大理石/玛瑙占19%;家俱、乐器占10%;原子灰占5%;其他(锚固剂、电器浇铸、环氧树脂增韧剂等)占8 b.增强类(玻璃钢用)占40%,其中:手糊(含喷射)占63%;纤维缠绕占23%;SMC、BMC占11%;拉挤占2%;其他(RTM、连续板材等)占1。6 困扰行业向高层次发展的主要障碍 如同国内诸多行业一样,当今我国UPR从业者众、产量大,尽管市场有相当大的容量,然购买水平低,UPR业者往往屈从于众多低层次的需求。 现在许多UPR生产企业都拥有不同类型树脂的生产配方与工艺:邻苯、间苯、对苯、乙烯基酯、双酚A .,但产销量最大、占90%以上的仍是邻苯型树。2003年乙烯基酯树脂的用量仅64余吨。以常用的191树脂为例,不少厂家不加紫外线吸收剂以降低成本,导致树脂发黄、耐候性降低,影响玻璃钢产品的寿命。市场上充斥的所谓“改性树脂”其实是将原配方中的某些成分换为价格低的代用品,这是市场的低层次需求所致。山东省某树脂厂售出的UPR的浇铸体拉伸强度仅30MPa,着实令人吃惊。 显然,技术已不再是UPR行业前进的拦路虎,关键是要建立正常的市场规范,讲求诚信,走出低质量、低价位恶性竞争的怪圈。这有赖于整个社会合市场经济趋势的健康发展,有赖于广大UPR业者的自身素质。7 UPR市场需求预测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经济发展的一块热土,UPR的国内市场消费量已基本上与历来UPR生产、消费大国相当。 2004年美国复合材料产量达到创记录的177万t,国内树脂(下同)销售量81.1万t;2001年由于9.11事件的影响,UPR销售量降至71.96万t;2002年生产79万t,国内销售量75万t。 预计2004年我国U PR产量及消费量将相当于美国1985年的水平(94万t,可查记录的最高水平)。 由于美国UPR市场上,增强类(FRP)占70,而非增强类仅30%;而中国大陆非增强类占60%,增强类占40%,因而中国UPR市场消费量超过美国势在必然。 1995年以来,我国UPR市场消费量平均增长21,属超常规增长(也和我国统计工作中多有未及有关)。除玻璃钢市场外,颇多得力于非增强类树脂用量的大幅度增长。2000年较上年增长34%,为最高峰,近两年则下滑到812%,这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 预计我国UPR消费量2005年将达100万t,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