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学段竞赛.doc_第1页
山东省淄博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学段竞赛.doc_第2页
山东省淄博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学段竞赛.doc_第3页
山东省淄博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学段竞赛.doc_第4页
山东省淄博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学段竞赛.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学段竞赛高三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请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试号、座号填写在规定的位置。2答第i卷时,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把第ii卷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第i卷 选择题 (本卷共25题,每题2分,共计50分) 1.秦朝修建咸阳,运用了天体观念。把渭河比作天体的银河“天汉”,把各座宫殿比作星座, 四周有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从咸阳的修建理念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理念是( ) a神话皇权,万世一统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c借助神灵维护自己的统治 d皇位从二世三世至于千世万世,传之无穷【答案】b【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根据题干“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可知体现了皇权至上、中央集权的理念,这是中国古代秦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总体特征。其他三项都有一定道理,但从程度上看,从属于b项2.按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为成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丞相)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敕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敕三、四出”魏征拒不署敕,严辞反驳唐太宗说:“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由此可看出( ) a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 b中书省草拟的诏敕超越其部门权限 c当时唐朝已具备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d体现了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 【答案】a【解析】考点:三省六部制。本题考查唐朝中央机构的运行情况。是要经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先经过草拟-审批-执行,对皇帝和丞相的政令进行审批的只在门下省。由此可以分析魏征任职门下省。故选a。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起草诏书的情况;cd项错误,唐朝以分权得以集权,还是君主专制统治。 3.图1是古代中国某朝代中枢机构示意图(局部),这一朝代应该是( )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宋朝 【答案】d【解析】考点: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北宋时期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增设参知政事、 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另有御史台为全国最高检察机关。因此选d。4.记载:元朝的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行省长官大都由蒙古贵族担任,而且受到监察官的严格监督,行省机构实行一署多员和“集体领导”。鉴于此,你认为行省制度的推行使得( ) a中央权力过大 b地方权力过大 c中央与地方在权力上相互抵消 d地方权力受到中央制约【答案】d【解析】考点:元朝地方行政体制。从材料“行省长官大都由蒙古贵族担任,而且受到监察官的严格监督,行省机构实行一署多员和“集体领导”可以分析的出行省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央的牵制和制约,故选d。其他各项明显错误。5.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隋唐宋组成的第二帝国带开放性,相对之下,明清组成的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这里的“收敛性”具体表现在( )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废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a b c d【答案】b【解析】考点:明清统治的内敛性。根据题意,“收敛性”是明清时期的特点,各选项中第项是明朝加强文化和思想控制的措施; 第项是明初的措施,但是“内阁掌握全国军政要务”不符合史实;第项是清雍正帝时的措施;第项是明清的海禁政策,据此本题 符合明清时期的选b项。 6. 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实行避讳制度,如苏轼祖父名序,所以代人作序便改“序”为“叙”,为避清康熙帝玄烨讳,故宫玄武门改神武门。此制度旨在( )a维护皇权独尊 b倡导尊老爱幼 c强化尊卑等级 d凝聚血脉亲缘【答案】c【解析】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依据材料中“晚辈对长辈”、“臣下对皇帝”要实行避讳制度。可以看出此制度是在强化尊卑等级。故选c。a、b两项说法片面,不能全面反映此制度的目的;d项说法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故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7.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这里的“在此以后”是指( )a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c洋务运动之后 d甲午中日战争之后【答案】d【解析】考点:马关条约的签订。从“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显然体现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转变,那么“在此以后”是指签订马关条约以后,该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反映了西方列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的要求。8.近代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理“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他还说:“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陈旭麓的论证旨在说明( )a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 b袁世凯上台符合法律程序 c辛亥革命引发社会动荡 d改良更有利于社会稳定【答案】b【解析】考点: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由材料中袁世凯上台的背景可得出正确的结论。袁世凯当时是清政府的总理大臣,掌握着北洋军队,又有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所以符合材料的“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理“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这个主客观条件。加之材料中又阐述“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所以可得出a项是正确的。9. 五四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最广泛的表达民族感情的示威标志着中国现代民族主义的迅速生成”。以下各项反映了材料中说法的是(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运动规模从北京扩展到全国学生、工人、市民广泛参加 体现了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影响a b c d【答案】c【解析】考点:五四运动。根据所学1919年的五四运动的特点是,中共民主革命纲领是在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的,错误。 10.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下列政治力量中曾属近代反封建的进步力量后又被时代进步潮流迅速“新陈代谢”的有( )地主阶级抵抗派 洋务派 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a. b c d【答案】b【解析】考点:近代中国求民主反侵略的历史潮流。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新陈代谢”是指某些集团在历史上起到过进步作用但又被后者所超越,并最终推出历史舞台,结合所学知识,反对封建力量又被后来者超越的是两项,并不反对封建势力,所以答案选b。11.某历史网站上有一段文摘:“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文中缺漏的两处和动摇“树墩”的史实分别是(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中共的成立c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d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答案】c【解析】考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材料中的“砍断大树”指的是推翻清朝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辛亥革命之后,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胜利果实,希望恢复帝制,并且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这与资产阶级的主张是针锋相对、背道而驰的。因此势必要发起一场运动进行抵制,那就是新文化运动。故本题选c。12.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比欧美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优越之处在于他提出了避免“欧美强矣,其民实困”现象的纲领。下列孙中山的主张能够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b“(中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c“核定天下地价”、“土地涨价归公”d“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主张“核定天下地价”,革命胜利后因社会进步而“土地涨价归公”,由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这样,实行民生主义就可以避免欧美革命后所出现的“其民实困”的社会问题了。 13.以下是对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评价: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中国近代化的先驱;移风易俗的倡导者;有世界影响的伟人。其中评价的角度是( )a革命史观、现代化史观 b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c社会史观、全球史观 d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 【答案】d【解析】考点:史观。是革命史观,是现代化史观,是社会史观,是全球史观。14.有学者评述某部法律“对于受压制的平民来说,它不仅在书面上给予他们以安全感,而且全面保障他们反对贵族法官在刑事判决方面滥用职权。”结合所学判断这位学者所评述的法律是( )a.权利法案 b.十二铜表法 c. 美国1787年宪法 d.拿破仑法典【答案】b【解析】考点:十二铜表法。依据材料中的“在书面上给予他们以安全感”、“反对贵族法官在刑事判决方面滥用职权”,结合所学可知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的起点,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故选b。15.1787年,美国参加制宪会议的代表们,“念念不忘的是千百年来的政治传统,这一传统是从英国继承来的,始终强调妥协和折衷。”妥协的各方包括( )联邦主义者和州权主义者自由州和蓄奴州大州与小州总统、国会和法院a b c d【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1787年宪法是大州与小州,中央与地方,蓄奴州与废奴州的妥协。16.1989年,美国国会通过反亵渎国旗法,将焚烧国旗定为非法,布什政府对此表示支持。可仅仅隔了数小时,国会大厦门口就有人开始焚烧国旗。数月后,联邦最高法院宣布,反亵渎国旗法因违宪而作废,裁决书中竟然宣称:“美国国旗代表的权力之一,就是焚烧它的权利。”这说明了( )a联邦最高法院部分法官可能缺乏爱国精神b联邦最高法院拥有最高司法审查权c美国政府及国会与最高法院缺乏沟通d国会通过的法律必须通过联邦法院批准才能生效【答案】b【解析】考点:1787年宪法。a项明显错误;b项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是正确的,国会通过的法律,经过联邦法院的审核被认为违反宪法就能看出这一点;c项错误,美国实行的是三权分立的体制;d项错误,国会通过的法律并非要通过联邦法院的批准,而是审核。17.英国史一书中说:“威廉和玛丽被宣布为联合王国的国王和王后,标志着英国革命结束。在英国所有的革命中,这是使用暴力最少但收敛最好的一次。”材料中所说的“收敛”最主要体现在( )a内阁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 b使英国恢复了国王与议会的传统c奠定了英国建立君主立宪的基础 d英国的王位世袭制最终确立下来【答案】c【解析】考点:本题考查近代代议制。a不对,题干涉及的是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而18世纪前期,责任内阁制形成;b不对,光荣革命后,议会成为国家的权力中心,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d不对,光荣革命后,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下来。c符合题意。18.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的共同之处是( )理论基础是启蒙思想规定了资产阶级的国家体制是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法律总结赋予全体公民以充分选举权a b c d【答案】a【解析】考点:英国权利法案和美国1787年宪法比较。启蒙思想是在17、18世纪出现的,英国权利法案较多地尊重了英国的传统习惯,而不是以启蒙思想为基础。因此不是它们的共同点;明显错误,1787年宪法并未给黑人等平等的权利。英国权利法案和美国1787年宪法都规定了资产阶级国家体制,是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法律总结。故选a。19.如果德国的帝国议会准备通过一项不利于政府的法案,最有可能的结果是( )a. 帝国议会通过后即可生效 b. 帝国议会通过后由联邦议会批准生效 c. 联邦议会和皇帝根本不会批准,该法案无法通过 d. 经宰相批准生效【答案】d【解析】考点: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依据所学知识,1871年德国通过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任命宰相;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联邦议会的议员由各邦君主任命,实际控制了议会;帝国议会的议员由选举产生,作用很小。故不利于政府的法案,根本无法通过。故选c。20.观察下面反映中西政治体制的图示,对其异同分析最为准确的是( )a相同的是都属于民主政体,不同的是首脑称号b相同的是都体现了分权,不同的是主权的归属c相同的是都体现了集权,不同的是权力的分配d相同的是都体现了制衡,不同的是元首的权力【答案】b【解析】考点:三省六部制;三权分立的原则。图中所示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和美国三权分立的共和制,二者只是形式上相似(分权制约),但在本质上不同(封建官制、资产阶级政治体制;主权属君、主权属民)。故选b。a项是错误的,中国古代的三省六部制并不是民主政体,而是保证了皇权;c项错误,美国的三权分立是保障了民主的,并非专制集权;d项错误,中国古代的三省六部制并不能保证皇权与相权的制衡。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21.某西方学者评论说:“他们虽然有社会变革的方案,但并不期望和打算通过无产者的起义来实现社会变革。实际上,他们几乎没考虑过自己精心制作的蓝图如何才能付诸实践。”该学者评论的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 三民主义 c. 空想社会主义 d. 巴黎公社【答案】c【解析】考点:空想社会主义。从材料中“有方案、无产者、不起义、未考虑如何付诸实践”等信息可知是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描述。故选c。b是资产阶级的社会变革方案,在阶级属性上不对应;a是农民阶级的建国纲领。22.下图甲、乙所指的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两个顶点,其涉及的事件分别是( )a里昂工人起义、宪章运动 b三大工人运动的兴起、俄国十月革命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俄国二月革命 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巴黎公社【答案】d【解析】考点:解答本题要注意甲、乙两个顶点的时间断限,再结合19世纪三四十年代和六七十年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大事件,判断涉及的事件为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和巴黎公社。2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写到:在那动乱的一九一七年的四月,吓得昏头昏脑的小市民,早上起来,揉着惺忪的睡眼,推开窗户,提心吊胆地询问比他起得早的邻居:“今天城里是哪一派掌权?”正确的回答是( )a罗曼诺夫王朝 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工兵代表苏维埃 d工兵农代表苏维埃【答案】b【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十月革命的进程。从时间1917年4月判断,当时掌权的应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24.蒋介石在1937年南京失守后发表告国民书,声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城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这说明( )a国民党决定与共产党合作 b国民党决定开辟敌后战场c国民党号召全国民众奋起抗日 d国民党统治中心开始转向农村【答案】c【解析】考点:抗日战争。注意题干信息”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城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a不对,国共两党合作在南京失守之前已经实现;b不对,开辟敌后战场的是中国共产党;d不对,国民党统治中心转移至重庆等城市,因此选c。25.电影往往取材于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下列四部电影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台儿庄战役 南昌起义 重庆谈判 建党伟业a b c d【答案】a【解析】考点:电影。台儿庄战役是发生在1938年3月;南昌起义发生在1927年8月;重庆谈判发生在1945年8月;建党伟业发生在1921年,故选a。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学段竞赛高三历史试题第ii卷 非选择题 (本卷共3个大题,共计50分)26.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利弊是历代学者争论的焦点。(15分)材料一 延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柳宗元封建论材料三 知封建(分封制)之弊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1)概述材料一反应的历史现象。(2分)简要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统一后为巩固统治实行了什么制度?(2分)柳宗元对这一制度的基本态度是什么?(2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顾炎武对这两种政治制度的评价。(5分)【答案】(1)诸侯之间互相争霸,周王权威受到挑战。2随着时间的推移,血缘的纽带逐渐松弛,加之生产力的发展,诸侯国的力量逐渐强大,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则被破坏(这条2分,其他只要写出一条一分)(2)郡县制。肯定郡县制有利于秦朝的统一。(3)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一直处于不断变动之中。(1分)分封制的弊端是因为地方权利过大,郡县制的弊端是因为权力过于集中。顾炎武肯定了郡县制,虽然有弊端,不可倒退实行分封制 。(两点各2分)或者回答但一直是围绕其核心思想变化的,即加强中央区集权,抑制地方权力的膨胀;加强皇权,抑制相权。(两点各2分)【解析】考点:(1)从材料“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可以看出西周后期出现的动荡局面。原因主要从血缘关系的疏远和诸侯生产力发展,实力增强逐渐的不同周天子的节制等角度进行分析。(2)考查学生概括材料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概括商、周时代诸侯与天子关系的变化,以及该变化对西周的影响。(3)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能力,要求学生能够从柳宗元的记述中得出其对该制度的评价。(4)考查学生对顾炎武观点的理解,要求学生能够从史料中得出结论;第四问考查学生概括史料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将材料观点与所学知识结合并概括出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变化趋势。27.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纵观古今中外,人们创造了多元化的政治文明。阅读下列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8分)视角一:政治体制 图一 图二(1)图二所示文件规定中国实行什么样的政治体制?(2分)这种政治体制与图一的政治体制有何相似性和本质区别?(4分)视角二:选举光荣革命后,法律规定,农村地区议员必须有年收入600英镑以上的地产,城市议员年收入必须在300英镑以上。1832年改革法案规定,取消人口不满2000人的56个“衰败地区”议席,另外31个人口在2000至4000之间的选区分别减少一个议席,空出的143个席位中,65个给了新兴大工业城市。1867年改革法案再次对议席分配作了调整,取消了46个“衰败选区”,空出的52个议席分给了大城市和较大的郡。法案还降低了选民财产资格,它规定,在城市中凡拥有单独住宅的房主(不论其价值多少)和每年缴纳房租10镑以上的房客,只要在选区内居住一年以上都有选举权;在各郡,每年交纳地租12镑以上租佃者和每年收入5镑以上的土地所有者都有选举权。1918年法案中,授予了年满30岁的妇女以选举权。1928年,又将妇女选举权的年龄限制降为21岁,成年公民普选权终于真正得以实现。 摘编自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等资料(2)根据视角二的材料,概述英国选举制度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4分)视角三:监察宋代明确规定,未经两任县令者不得任御史之职,按规定,御史有“闻风弹人”之权,每月必须向上奏事一次,称“月课”,上任后百日必须弹人,否则就要罢黜为外官或受罚俸处分,名为“辱台钱”。(3)视角三中宋代对担任监察官员的资格有何要求(不得照抄原文)?(2分)根据你的理解,“月课”、“辱台钱”可能会产生什么不良后果?(2分)【答案】(1) 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或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2分) 相似性:分权、制约与平衡。( 2分)区别:三省六部制是为了加强中央的统治力量与皇权,维护封建专制制度;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为了限制专制独裁,维护民主共和制度。(2分)(2)变化:选举的范围不断扩大,最终实现普选;选举的资格不断降低(财产限制降低直至取消,妇女取得选举权,年龄限制降低);新兴工业城市越来越多的选举权(答出两点即4分)原因:工业革命进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人口向工业城市集中,工业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增强;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人民群众要求普选权的益高(答出两点即4分)(3)资格要求: 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或从政经验)(2分)不良后果:往往会导致御史滥用职权(2分)【解析】考点:(1)从图示就可以看出这是说的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是维护专制皇权的重要制度,是封建主义性质的,临时约法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宪法性文件。(2)从光荣革命以后,英国选举制度不断完善。开始有财产限制,后来取消;妇女也有了选举权;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席位。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推动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另外,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人民群众要求普选权的斗争日益高涨也是重要原因。(3)要注意“未经两任县令者不得任”“每月必须向上奏事一次”“上任后百日必须弹人”等关键信息,在归纳材料意思时注意灵活变通,不能照抄原文。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