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说明书目录第一部分 总则3第一章 镇域概况3一、地理位置3二、自然条件3三、资源条件3四、历史沿革5五、行政区划5六、社会经济概况5七、城镇概况7第二章 镇域发展条件分析8一、发展优势条件分析8二、发展劣势条件分析8三、发展机遇条件分析8第三章 资源环境约束条件分析9一、土地资源9二、水资源9三、其他资源9第四章 上位规划及相关规划评价9一、江津市城镇体系规划9二、江津区新农村总体规划9三、江津区城市总体规划9四、江津市中山古镇保护规划9五、江津市中山镇旅游发展规划9六、总结9第五章 总则9一、规划背景9二、规划指导思想10三、规划原则10四、规划依据10五、规划重点10六、规划期限11七、规划范围11第二部分 镇域总体规划11第六章 发展定位、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11一、发展定位11二、发展目标11三、发展战略13第七章 镇村体系规划13一、人口预测13二、城镇化水平13三、镇村体系规划14第八章 镇域产业发展规划14一、产业发展现状14二、产业发展分区14三、产业发展重点15四、镇域旅游规划15第九章 镇域土地利用规划16一、土地利用现状16二、土地利用规划16第十章 农村居民点发展规划16一、规划原则16二、社会服务设施规划17三、农村集中居民点规划17第十一章 镇域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利用规划17一、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17二、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18三、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利用18四、矿产资源的保护与利用19五、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与利用19第十二章 镇域综合交通规划19一、现状概况19二、规划原则19三、道路交通规划19四、交通设施规划19第十三章 镇域公用工程设施规划20一、给水工程规划20二、排水工程规划20三、供电工程规划20四、电信工程规划20五、邮电、广播20六、环卫设施规划20第十四章 镇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21一、用地现状21二、用地规划21第十五章 镇域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1第三部分 镇区建设规划22第十六章 镇区性质与规模22一、城镇概况22二、规划原则22三、城镇性质及规模22第十七章 镇区总体规划22一、镇区用地评价22二、镇区规划范围22三、城镇空间结构23四、城镇建设用地布局23第十八章 镇区风貌设计24一、风貌现状24二、风貌规划24第十九章 镇区道路交通规划24一、对外交通规划24二、城镇道路规划24第二十章 镇区市政设施规划25一、给水工程规划25二、排水工程规划25三、供电工程规划26四、通信工程规划26五、供气工程规划26六、管线综合工程27第二十一章 生态环境保护与绿地系统规划27一、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7二、绿地系统规划28第二十二章 镇区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9一、现状概况29二、综合防灾规划29三、城镇消防规划29第二十三章 镇区环境影响评价30一、环境现状30二、环境影响评价30第四部分 规划实施30第二十四章 镇区近期建设规划30一、近期建设基本任务30二、近期建设安排30三、近期发展方向31四、近期建设重点31第二十五章 规划实施政策保障与措施31一、政策保障和措施31二、附则31江津区中山镇总体规划说明书第一部分 总则第一章 镇域概况一、地理位置中山镇位于重庆市江津区南部,地处渝、川、黔三省(市)交界处。地理位置为东经10621150-1062540,北纬282230-284328。北距江津城区56公里,重庆市中区97公里,东距綦江县城约50公里,南距贵州习水90公里,西距四川泸州市区120公里。全镇幅员面积1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299亩,镇域森林面积达15万亩。二、自然条件中山镇镇域内地形南高北低,从南向北延伸,海拔高度为2651442米起伏,姆猪垴山脉、朝天嘴山脉、插旗山山脉为境内三大主要山脉,同属大娄山北坡余脉,绵延千里,横贯南北,中间夹两沟,自然景观及其优美。茶坝河、浑水河两大主要河流发源于贵州,潺潺不息,奔流其间,滋润着古镇大地。肥沃的土壤,湿润的空气,适宜的气候条件,孕育了大量珍稀动植物资源。地处云贵高原岑山余脉尾部的中山镇,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1400毫米左右,平均日照1218.1小时,年平均气温16.5,无霜期山上为260天左右,山下约300天。据相关统计资料分析,中山镇常年平均气温16.6。气温月季变化为410月均高于全年平均值,夏季平均气温变化不大,均保持在24以上。在海拔300米以下的茶坝河沿岸,年平均气温在18以上,在海拔600米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6.5,上升到1000米以上地区年平均气温13.7。全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较足,无霜期长。气候特点为:冬暖、春早、夏热、温度高,云雾多,日照相对较少,秋多绵雨,冬短夏长,盛夏连晴高温多伏旱,常有大风,暴雨偶有冰雹,旱涝显著;冬季阴多寡照,常有冬旱,山上多阵雪,积雪期有时可达月余。三、资源条件中山镇镇域内物产丰富,境内拥有森林面积达1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0%,绿色覆盖率达98%,是针叶阔叶林混生的典型地带。在1500多种植物中,有以桫椤、银杏、楠木等为代表的20余种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在上百种动物中,有以豹、猴、金鸡、白鹭、毒蛇为主的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几十种。1、土壤中山镇境内土壤都属III2向斜低山棕紫泥亚区。棕紫泥土土上系侏罗纪蓬莱组沙页岩等风化物发育而成,有冷沙土、石骨子、沙泥土、大土泥土等四个土种,三个变种。土壤以棕紫泥和红棕紫泥为主,因切割前受中山水作用,冲剧淋溶大,故土壤多黄化,呈酸性。其坡多疲薄,夏湿冬板,宜种小麦、玉米、洋芋、红苕、黄豆。2、林业资源中山镇现有林地面积为128874亩(其中二类调查面积为116538亩,退耕还林面积12336亩)在128874亩林地中,天然林为12963亩,速生丰产林为68322亩。镇境内林木茂密,林业资源十分丰富。有成片的松、杉、柏用材林及大量楠木、樟树、银杏等珍贵林木炭林主要为杂灌木和青杠、楒栗;经济林主要有柑桔、桃、李、梨、杏、枇杷、油桐、棕树、等。竹类品种有慈竹、楠竹、苦竹、水竹、罗汉竹等,品种繁多,资源丰富,为编制家具、农具及建材等重要原料。野生灌木有桑、刺梨、羊食子等。野生植物主要有桫椤、银花、半夏、麦冬、香附、淡竹叶、野葛、黄连等各种珍惜植物和草木药材,并有名目繁多的各种野生菌类。3、矿产资源矿产资源以膨润土和瓷石矿为主,尤其是处在地表的铝基膨润土,属自然改型矿石,优质易采,是国内少见的矿石类型。4、水利资源镇境内有笋溪河、飞龙河,茶坝河及多处溪流,落差较大,极具小水电开发潜能。先后于1968年、1970年、1971年建成三合、高洞、牛心石三座水力发电站,现装机为590KM。从2003年起在飞龙河先后有12座电站动工修建,装机容量近万KM。镇境内的笋溪河、飞龙河、茶坝河属长江水系,径流年际受降水影响较大,11月至次年4月为枯水月份,水量小,平稳,占全年径流总量的30%,5至10月为洪水期,径流起伏变化大,占全年径流总量的70%,其充足的水源和天然落差使其可供利用的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有利于小水电的开发和建设。5、旅游资源中山古镇旅游资源丰富,且独具地域特色。境内自然景观资源、历史文物景观资源丰富,自然资源主要以原始森林、瀑布、高山峡谷为主,历史文物资源主要以中山古镇、古庄园、古遗迹为主。5.1重点保护历史文化遗址清溪县城遗址址。据江津县乡土志记载,清康熙年间,云南王吴三桂三世孙吴世番,在狮子坝设立清溪县,历时三年。县城朝门、围墙残坯被彻底销毁于解放初期,至今在原址上还能见到一对两米高的石狮和遍地瓦砾,据传当年县官所穿朝服,仍流存于本镇民间。江家码头遗址。以江姓命名的古镇船运码头,全长约500米。当年,古镇商贾云集,物流丰富,水运繁荣,码头停靠大小船只数十艘,大船吨位达30多吨,以船为家以船为生的不计其数。至今,码头昔日百舸争流,万头攒动的景象已不存在,能看见的就只有“太平石”三字石刻和几个系船的石孔了。斑竹滩船闸遗址。昔日笋河第一闸,今日人称解开中山古镇繁荣史的金钥匙,当年古镇每艘到达长江的船只,沿途需经斑竹滩、晒狗石(嘉平)、两岔河(两岔)、响虱子(夹滩上游)、铁匠滩(夹滩下游)五处木板堰闸。每到笋溪河水淹至“太平石”时,便开闸行船。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将木板堰改成石堰,至今闸箱和拦水坝保存完好,虽然功能尚存,但也不行船了。5.2特色历史文化遗址 古镇老街。中山古镇老街沿笋溪河而建,全长1586米,有铺面453间。现保存完好1132米,铺面307间。整街共分八节:即江家码头、观音阁、万寿宫、水巷子、一人巷、卷洞桥、月亮坝、盐店头。整条街道以青石铺设,街面3至5米宽,建筑为穿逗式木结构,中为骑廊式过街亭建筑,整条老街雨不湿鞋、日不能晒、冬暖夏凉。还保留了老茶馆、老酒馆、老药房、老槽房、剃头铺、打铁铺、针绣坊等传统作坊。民居建筑专家、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考察评价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最具民族特色的山地民居古建筑群。 古庄园。中山古镇是端庄质朴的民居、古庄园的集中地。镇内著名古庄园有龙塘庄园、枣子坪庄园、白鹤林庄园、朱家嘴庄园、两河口庄园、沙榜上庄园、斑竹林庄园、四面厅庄园、瓦屋头庄园、贺家庄园、赵家坝庄园、大地坝庄园、塘口头庄园等四十几处。 古寺庙。有双峰寺、圆通寺、清溪寺、观音寺、白岩寺、平安寺、太平寺、古佛寺、大佛亭、老鹰窝、大佛岩、佛寿岩、显龙庙、新庙子、朝天马(庙)、常乐庙、黑神庙、歇马台、玉皇观等二十余处,但大多数已被破坏,双峰寺、玉皇观最为著名,至今保存完好。 古寨。有朝天嘴古寨、大岩山古寨、塘口古寨、沙王庙古寨四处。 古桥。有大桥滩石跳蹬、桂家滩石跳蹬、高滩子石跳蹬、两角口石跳蹬、卷洞桥、大桥、高生桥等古桥十余处。 石牌刻。有“清溪龙洞题名”(南宋绍兴辛未年)、“横梁洞题刻”(乾隆十九年)、“观音岩题刻”(乾隆三十五年)、“大顺桥六棱修路碑”(嘉庆四年)、“水位题记”(道光十四年)、“禁止捕鱼碑”(道光十六年)、“三合场题刻”(光绪壬辰年)、“木帮公罚碑”(光绪十三年)、“禁卖发水米碑”(光绪二十五年)、“吴蜀均沾”、“醒酒石”(清)、“迷津广济”(清)、“乐处行”、双峰寺“无名碑”、“碑界立议”(嘉庆二年)、“立案镌碑”(光绪十六年)以及歇马台、玉皇观等处碑刻数十块。 古墓。有枇杷岩、高升桥、两角口、太平寺汉墓四处,双峰寺、两河口、楠木枰、大地坝历代古墓群四处,牯牛背悬棺一处,古镇内还有无数星罗棋布的历代古墓。5.3名俗文化特色中山古镇至今仍保存着婚丧嫁娶、传统节庆、民间工艺、檐灯楹联等古朴的民风民俗,古镇码头文化、移民文化、宗教文化、楹联文化、巴人文化和行帮文化历史久远。传承至今的民俗文化活动有川剧座唱、婚俗表演、打道琴、庙会、灯戏、赛龙舟、烧火龙、唱山歌、漂河灯、打铁水、爬杆杆、舞狮子、舞龙灯、千米长宴等。溪水悠悠、小桥流水、石板跌宕的古民居,无不映现出古镇恬淡、宁静、平和、与世无争的气氛,对广大游客都有着强烈的吸引力。5.4其他景观资源“爱情天梯”的概况及国内外媒体的报道。刘国江,男,现年71岁;妻子:徐朝清,现年81岁。两人相濡以沫,相亲相爱,隐居深山数十载,开凿爱情天梯6000余级,演绎了一段人间旷世奇缘,爱情故事憾天动地。从2002年开始,国内外众多媒体先后予以宣传报道,在国内外引起极大轰动,有韩国国家电视台,中央电视台新闻三十分、夕阳红、讲述、家庭等栏目组;重庆、四川、北京、河北、上海、陕西、福建、江苏、湖北等十多家电视台和栏目组。二00六年,“七夕情人节”刘国江应江苏电视台邀请出席“爱的盛典”大型演出晚会,十一月被中央电视台、中国妇女报、岳阳市政府等单位及社会大众,评为全国十大精典爱情故事,2007年入选“感动重庆十大人物”。十里峡谷画廊。 位于中山古镇南部15公里外的峡谷,是6500万年以前由于喜马拉雅山的造山运动,地壳变迁形成的侏罗纪大裂谷,呈南北走向。山体为丹霞地貌,在林溪相间中,溪、瀑、滩、崖、石、洞浑然天成,幽、险、雄、壮、秀集于一身,风光秀丽,景色十分迷人。石天井世外桃源。位于古镇西北,属大圆洞国家森林公园区,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四周县崖绝壁,中间有数百亩平坦开阔的土地,巨大的山体托起一片人间仙境,大自然造就了牯牛背、朝天马、石天井、大圆洞、仙鹅抱蛋、何氏悬棺等奇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镇内名山。金鸡台、母猪垴、朝天嘴、插旗山、乱山、朝天马、土地岩、牯牛背、插垴弯、红石坎、寒坡岭、楠木坪、埃山等几十座,其中红石坎最高山峰海拔达1442米。名石。跳墩、团石堡、螺蛳石、梭滩石、关门石、棺材石、马儿石、和尚石、鞭打石、船石、席子石、三条石、泥鳅石、乌龟石、螃蟹石、猪嘴石、蛤蟆石、旋网石、活宝石、晒金石等上百块。动种。有以豹、猴、金鸡、白鹭、毒蛇为主的动物上百种。树木。有以桫椤、银杏、罗汉松、楠木、铁杉、红椿、杉木、丝粟、水红、古柏等为主的植物数十种。有以天麻、杜仲、黄莲、枝子、伏苓、厚朴、白菊等为主的中药材几十种,以及油桐、棕片、香油、板炭、蓝淀和大量木制、竹编、藤编工艺品。河流。笋溪河为古镇主要河流,从贵州省寨坝至古镇、四面山水口寺至古镇、四面山龙潭湖至古镇、嘉乐黑神庙至古镇、嘉乐浑水塘至古镇五大支流水系纵贯全境,形成笋溪河的源头,东西两岸发源于岩缝峰谷中的大小溪泉几十条。其间,形成以高洞瀑布、马尿岩瀑布、上龙格子瀑布、下龙格子瀑布、弯头瀑布、高岩塘瀑布等为主的瀑布数十挂,天然湖泊十余个,并形成无数浅滩。在山和沟谷纵横交错间,溪、瀑、滩天然形成,上下承接,互相映衬,点缀成无数美景,令你神往。四、历史沿革中山镇历史悠久,早在四千多年前就有人类居住,据江津市级文物保护点南宋清溪龙洞题名碑刻记载,三合场有可考历史为856年。清初年间,江津县属地编为笋溪、杜市、思善三里,中山属笋溪里。清康熙33年,这里就设有行政办事机构,即笋里十二都,无数现存的岩墓(又称蛮子洞,据史学家考证为汉墓)更证明其历史之亘古。1892年张东岩王元和书刻的“三合场”大字题刻可佐证其由原老场、龙洞场、马桑垭三个场合并而成。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实行保甲制,全县设15个区,17个乡镇,嘉乐乡属二区(区署驻蔡家岗),将原6个团划为几个保,每个保设联保办事处,嘉乐乡划分为三合、太和、紫云三个联保办事处。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调整行政区划,全县设二、三两个行政区,5个指导区,共设68个乡镇,三合乡划分为三合、太和、紫云3个乡,仍属二区管辖。解放初期建为三合人民公社,1982年改建中山人民公社,1993年与常乐乡合建中山镇,2001年又与嘉乐乡合建为现在的中山镇,2004年5月,四面山镇高滩村并入,现辖6个行政村和一个社区居委会,人口近2.9万人,面积156平方公里。五、行政区划2007年底,中山镇镇域辖6农村行政村和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总户数9538户,总人口28112人,其中农业人口24888人。六、社会经济概况1、工业由于中山镇主要以旅游为主,再加上用地条件相对较差,工业并不发达。现状镇域内无大型工业,多为小型水电站,其次还有一个砖厂和一个泡竹厂。2、农业中山镇是一个旅游大镇,但同时亦是一个农业大镇,镇域内用地条件虽不是太好,但勤劳的中山人无论是在平坝、山地或是高山上都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一个又一个的奇迹,种植的种类涉及水稻、玉米、小麦、油菜、洋芋、红苕、黄豆等众多品种。养殖业方面主要以瘦肉型猪养殖,水产养殖为主。其他还涉及花卉、水果、中药材、苎麻、蜜蜂等多种产业。3、基础设施3.1公路交通中山镇道路交通相对较好,镇域范围内公路基本达到村村通公路,道路总长度163.2千米,其中四级水泥路5千米;四级泥石路138.45千米。现有35.98千米公路正在建设中,正在实施50.82公里的公路油化,建设标准为四级沥青路面。现状镇域道路一览表名称起止点长度红线宽度(米)路面材料面积(平方米)起止车行人行小计游中公路游渡河大桥中山场5000四级水泥化傅公路龙洞桥傅家四公里10220四级沥青表处中斑公路中山场常乐村斑竹园18600四级泥石中自公路中山场太和村大石庙子16400四级泥石难太公路常乐村南窑头太平寺电站5600四级泥石桥沙公路常乐村桥头上常乐村沙田3620四级泥石两滩公路两河口龙塘村滩滩上4800四级泥石太双公路太和三岔路白鹤村双峰寺5730四级泥石双沙公路白鹤村双峰寺常乐村沙湾头3800四级泥石桐黑公路白鹤村桐子沟桥白鹤村黑神庙4070四级泥石灯古公路太和村灯杆堡太和村古佛寺3330四级泥石三蒲公路太和村三岔路四合村蒲扇大丘5930四级泥石太麻公路太和场上场口麻汤沟2700四级泥石古石公路太和村古佛寺太和村石天井3000四级泥石白鹤公路白鹤林太和村思栗树5500四级泥石太福公路太和场下场口白鹤村河坝头3200四级泥石塘口公路太和村南安门太和村塘口头1000四级泥石湾观公路白鹤村湾头白鹤村观音寺1000四级泥石石烂公路四合村石流滩桥头四合村烂沟头6880四级泥石烂观公路四合村烂沟头四合村观音岩与蔡家凤仪村公路连接4200四级泥石观曹公路四合村观音岩四合村曹家沟4000四级泥石1鱼桥公路鱼塆村办公楼鱼塆村天星桥10000四级泥石黄龚公路鱼塆村黄桷树鱼塆村龚家台1000四级泥石小湾公路鱼塆村小湾头鱼塆村大土湾1500四级泥石拐桂公路常乐村两河口拐拐上桂家滩电站1880四级泥石大夏公路常乐村大塘常乐村夏坝电站1490四级泥石合计1384503.2供水中山镇供水分为两个层次,一是镇域,一是镇区。镇域各村主要是分散供水,以一家一户或者几家集中供水为主,水源主要以山泉水、地下水为主,由于中山镇生态环境相对较好,除少数地方外,大部分地方,水质能保证用水安全性。镇区采用集中供水,水源位置在四合村新桥水库,水量保证率100%,水质达标。现状供水普及率城镇居民的80%,生活用水量每天44吨,生产用水量每天6吨,总用量每天50吨。水厂制水能力每天生产水800吨。分布在中山镇河嘴上,占地面积2亩3分4,供水方式自流。镇区现状输(配)水管网状况:管网走向是由北向西、输水管网管径114厘米(直径),配水管网直径为150厘米,老街输配水管网直径为64厘米。3.3排水污水镇域内各村基本无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畜禽粪便随处都是,环境较差。镇区现状无污水处理设施,现状道路排水无任何排水措施,也无健全的排水管网体系。居民院落内人畜粪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就近排入河流,污水未经处理,对环境造成很大影响;有待合理规划排水体系。雨水镇区无雨水管道,雨水都是沿道路流,下雨天,雨水混杂着垃圾、泥土等四处流,严重影响环境卫生。3.4电力镇域本区内供电由菜家镇相关供电设施供电,镇域内农村电网基本完成,农村供电基本稳定,但由于中山地处山地,地广人稀,部分农村居民由于居住太远,用电的安全性不是很高。镇区镇区部分线路线径细,安全距离不足;部分线路供电半径长、线路损耗大、供电可靠性不高。部分架空线安装不规范,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3.5电讯现有一初邮政所和电信所,电话装机容量1900门,电话装机量为1412门。电讯设备较陈旧,线路老化,其线路架设不规范,不能满足村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求。4、文教卫生4.1学校建设 中山镇现有幼儿园16所小学7所,基础教育设施配置不够完善,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详情见下表。中山镇教育设施统计表(幼儿园)名称位置建筑面积(m2)占地面积(m2)班数学生人数教师人数入学率(%)服务区域嘉乐中心园太和场上42810323136392塘口幼儿班太和村96110145185双峰幼儿班白鹤村借用小学115182天井幼儿班太和村42 50117185幼儿班太和村租用民房129188吴家台幼儿班太和村144180110180中心幼儿园中心班百正桥街(中山小学内)70903110380街村龙顶岩口幼儿班滩滩上用小学的教室119170龙塘村龙塘幼儿班荒冬坝用小学的教室150180龙塘村高洞幼儿班高洞坝租用民房110170高洞村渔塆幼儿班赵家坝租用民房113170渔塘村大桥院幼儿班大桥院租用民房113170川洞村川洞幼儿班黄泥田用小学的教室113170川洞村常乐幼儿班常乐社区用小学的教室142180常乐村生田幼儿班生田村租用民房116170生田村桐林幼儿班桐林村租用民房110170桐林村牛岩幼儿班团坟岗用小学的教室122180川洞村中山镇教育设施统计表(小学)名称位置建筑面积(m2)占地面积(m2)班数学生人数教师人数入学率(%)服务区域中山中心校中山场上34455410176540100中山镇中山四合小学中山四合村5459322192100中山四合村中山龙塘小学中山龙塘村61142372392100中山龙塘村中山岩口学校中山龙塘村4397282431100中山龙塘村嘉乐学校白鹤村301919588188344191塘口小学太和村6952200235397小学太和村1984101115195双丰小学白鹤村2192067117194吴家台小学太和村31710381131804.2医疗卫生 镇域内各村除少数村有卫生设施外,其余村基本无医疗设施,且现有的医疗卫生设施都存在质量低,镇区有一所卫生院,总建筑面积1604平方米,占地面积250平方米。七、城镇概况中山镇在2002年被批准为重庆市历史文化名镇,2004年被评为重庆楹联之镇,2005年11月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区位关系中山镇位于重庆市江津区南部,地处渝、川、黔三省(市)交界处。地理位置为东经10621150-1062540,北纬282230-284328。北距江津城区56公里,重庆市中区97公里,东距綦江县城约50公里,南距贵州习水90公里,西距四川泸州市区120公里。古镇融于渝川黔生态旅游金三角,系大娄山余脉,境内有国家级大圆洞森林公园,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四面山的北大门,紧邻佛宝国家风景区和四川福宝古镇。2、布局特点位于长江边,由于受地形影响呈带状组团布局,东西长约5160米,南北宽650米左右。3、用地条件分析镇建造在笋溪河边的狭长地段,地势南高北低,坡度较陡,东西被数条冲沟和陡岩切割,起伏不平,建设用地条件较差, 黄海高程在201316米之间。4、工业仓储工业:镇区基本无工业生产,镇区现状企业多为水利发电企业,也无相应的工业仓储用地。仓储:没有专用的仓储用地,只有三个粮食储备仓库。5、居住居住建筑分布均匀。建筑基本上为低层建筑,建筑质量与环境较差。居住用地面积152.6公顷,占现状用地的42.37%。6、公建行政办公用地及小学、幼儿园等主要公共设施布局分散,镇政府办公楼紧靠滨江路,办公楼前占地面积为6000多平方米的市民广场,形成了镇区的中心。主要医院是中心卫生院。镇区有小学1所,幼儿园2所。7、市政 市政设施及不完善,中山镇目前没有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水管,有待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使之充分发挥其作用。第二章 镇域发展条件分析一、发展优势条件分析1、区位优势。中山镇地处江津区南部,东与蔡家镇、柏林镇毗邻,西与四川合江县接壤,北靠永兴镇、蔡家镇,南与四面山镇相接,区位优势明显。2、交通优势。中山镇位于江津区南端,地理位置优越,镇域内有省道106线从东边穿境而过,与邻乡镇均有便利的公路交通并网,村村已通公路,进出十分方便,对促进交通,发展经济有利。3、自然气候条件好。中山镇气候温和,雨量充足,日照强,土地肥沃,宜种范围广,有利农、林、副全面发展,农副产品丰富、能源充足。4、设施完备。城镇功能比较齐全,历史悠久,市场繁荣,基础设施完备。5、旅游资源丰富。镇域内历史遗迹、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丰富,有利于发展旅游产业。历史遗迹有石刻、寺庙等;自然景观有瀑布、爱情天梯、峡谷风光、原始森林等;人文景观有中山古镇、古庄园等,景观开发价值大。二、发展劣势条件分析1、镇域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较差。除中心镇区外,镇域内其他村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配套不完善,特别是文化娱乐设施、医疗保健设施及教育设施,部分村即使有相关设施,但也存在档次低,设施不配套等问题较为突出。2、村镇等级不明确,需整合。现状镇域内村数量多,等级不明确,中心村作用不明显,规划整合各村资源,增加中心村的建设投入力度,加强城镇、中心村的辐射带动作用。3、缺少主导产业、特色产业。中山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特别是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产业仍以传统型农业产业为主,收益小,效益差,缺少主导产业,特色产业;中山镇的旅游开发相对滞后,除了镇区古镇老街部分之外,镇域内其他旅游资源基本还处于未被开发的处女地,资源闲置浪费现象较普遍;且旅游开发略显单一,当前仅是对古镇老街部分有部分开发,历史资源同自然景观资源的联合开发联系较少。4、高山移民压力大。中山镇自然资源丰富、景观条件好,相对高差也大,目前仍有部分村民居住在海波高度超过1000米的山上,其生产条件、居住环境、交通条件、配套设施等都较差,人均收入水平也较低;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移民安置压力较大。5、城镇规模较小,集聚效益差。现状用地布局较为混乱;市政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不配套;城镇区中心形象有待于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尚需进一步完善。规划宜加强城镇区的建设,扩大中心城镇的规模,完善配套设施,加强中心城镇的集聚、辐射力。6、古镇保护力度不够。中山古镇历史街区保存相对完整,但由于近年来,旅游开发力度的加强,在历史街区开办小餐馆的现象较为普遍,餐馆的设施不配套,其本身就对历史街区的古建筑产生了一定的破坏作用,这对古镇的保护增加了难度。其次是历史街区周边的开发过度,且建筑风貌与历史街区风貌不协调,改造难度较大。三、发展机遇条件分析1、中央关于发展农村的政策,将推动农村及小城镇的建设。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全面分析了形势和任务,认为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系统回顾总结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进一步统一全党全社会认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2、扩大内需,对于发展旅游的积极带动作用十分明显。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处于一个低谷,中央政府为推动国内经济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为扩大内需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和增加了大量的投资,而随着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加大,特别是交通设施的建设加快,地区之间的时空距离将大大缩短,就从客观上增加了居民外出旅游的机会,而随着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加大,也便于旅游景区相关设施的完善配套,对于提高旅游景区的综合竞争力和舒适度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3、多年发展旅游业,对产业发展的深思将有助于在新时期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中山镇多年来,坚持发展旅游业,不管是在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旅游策划、宣传、旅游景点的建设等各方面,都积累了很多先进的、成功的经验,这对于新的时期,发展旅游产业的促进、带动作用十分明显。第三章 资源环境约束条件分析一、土地资源江津区中山镇地处江津区南部,全镇大部分地区都处于山地,超过一半地区处于高山,全镇土地资源较少,全镇耕地面积仅为2.64万亩,人均耕地不足一亩;且大部分耕地都地处中高山上较为贫瘠的山区。土地资源的紧缺已经制约了中山镇的发展,未来中山镇的发展必须走资源节约、集约发展的模式。二、水资源境内水资源由地表水、过境水和地下水三大部分组成。地表水主要由降雨形成,中山镇镇域属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降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1400毫米左右;过境水主要指镇域内的飞龙河、笋溪河,河流水量受季节、雨水的影响较大,水资源相对一般;镇域内地下水资源丰富,但由于受资金及技术的影响,较少开采地下水。总体来说,中山镇水资源相对丰富,能基本满足中山镇的发展需要。三、其他资源中山镇全镇资源丰富,特别是旅游资源、森林资源极其丰富,但由于交通不便,这些资源没有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很多旅游资源还基本处于未被开发的处女地,开发潜力巨大。第四章 上位规划及相关规划评价一、江津市城镇体系规划规划期限为20032020年;确定中山镇为江津区内的一般镇,属第三等级,规划至2020年城镇人口的规模为0.53.0万人,作为区域城镇体系结构的基础,连接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纽带;主要依托旅游资源发展旅游服务业。二、江津区新农村总体规划规划期限为20072020年,规划中山镇共12个村,其中常乐村、嘉乐村、双峰村等三个为中心村,人口2500人;其中渔塘村、龙塘村、岩口村、桐林村、太和村、塘口村、四合村、高洞村、斑竹村为基层村,人口1500人。三、江津区城市总体规划规划期限为20072020年;确定中山镇为江津区内的一般镇,属第三等级,规划至2020年城镇人口的规模为0.42.0万人,作为区域城镇体系结构的基础,连接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纽带;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0.3-1.0平方公里;主要依托旅游资源发展以旅游服务业为主的特色小城镇;处于江津区的南部生态经济发展区。四、江津市中山古镇保护规划规划期限:20022020年;规划目标:保护历史文化名镇传统风貌,延续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精神;处理好传统街区与小城镇新区发展的风貌协调问题,科学整合,使其相得益彰;推进南部山区旅游业和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南部山区物质和精神文明程度。五、江津市中山镇旅游发展规划规划期限:20052020年;发展总目标:力争在规划期内把中山镇建设成为全国著名的以传统民居、庄园、寺庙等人文景观和森林、瀑布、溪流等自然生态景观为主要特色风景旅游区。使中山成为重庆市的旅游大镇,旅游业成为中山镇国民经济最具活力的新增长点,成长为中山的强力支柱产业和兴镇富民的主体经济。六、总结从以上几个规划中不难看出,各规划对中山镇的定位基本一致,对中山镇的发展定位起到了较好的引领作用,但也存在自相矛盾之处,比如在人口规模上就不一致,体系规划中确定城镇人口为0.53万人,而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城镇人口为0.42万人。再者规划同实施的差距,如:江津区新农村总体规划中确定中山镇共12个村,其中其中常乐村、嘉乐村、双峰村等三个为中心村,人口2500人;其余村为基层村,人口1500人;经过村镇合并后,当前中山镇仅6个村。第五章 总则一、规划背景2007年年初,胡锦涛总书记为重庆未来发展提出了“314”总体战略部署,为重庆的发展“定向导航”。战略部署中特别提出重庆应努力加快建设成为城乡统筹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重庆直辖10周年前夕,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准重庆成为城乡统筹改革试验区,这是中央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和加快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部署。同时也使重庆破解城乡统筹难题有了重要政策保障。重庆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加快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将重庆调整为“一圈两翼”三大板块,即“小时经济圈”和渝东北、渝东南“两翼”。“一圈两翼”的提出,为江津区的城市及小城镇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为了全面推进江津区的城镇建设,深入贯彻“314”战略部署和重庆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根据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一小时经济圈的决定,围绕重庆市提出“一圈两翼”城市战略结构,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本区域内城镇化进程为奋斗目标:即必须编制适应各镇实际镇情的城镇总体规划,对未来城镇发展水平、农村合理分布、等级配置、功能分工作出调控和引导。受中山镇人民政府的委托,特编制江津区中山镇总体规划。二、规划指导思想小城镇是我国城镇体系的基础,是连接城市与乡村的桥梁,城乡一体化的纽带,小城镇的传递发散作用有利于促进农村产业化。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本次中山镇规划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以区域经济发展的观点科学规划、合理布置基础设施、完善村镇体系,准确定位、正确定向,全面指导中山镇城镇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实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完善城镇发展功能。以城镇建设带动农村经济的产业化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加速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强经济发展与集城建设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强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优化城镇环境,把中山镇建设成产业发展、社会进步、经济繁荣的江津区南部现代化小城镇。三、规划原则1、区域综合原则应考虑本镇在更高一个层次(市、区)的地位与作用。规划目标的确定,既要考虑本镇自然、社会经济条件,还要考虑市、区及邻近地区发展与合理分工。协调周边城镇的发展,实现区域范围内中心镇、中心村、基层村的有机结合。2、共赢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控制环境污染,增加城镇绿地,注重城镇景观,建立与城镇和人口发展相适应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共赢。3、节约用地原则遵循“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在城镇发展中,努力提高土地的使用价值,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合理配置城镇空间资源,优化城镇用地结构,综合布置各项建设,促进人口的合理分布。4、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原则。规划目标应从长远看,建设从近期入手,远近期结合,分期实施原则。四、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村庄和集镇建设管理条例5、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6、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建规2002218号)7、重庆市小城镇规划编制技术规定(试行)8、重庆市小城镇消防规划编制技术规定9、重庆市农村康居工程建设技术导则(试行)10、江津区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11、江津区新农村总体规划(20072020年)12、江津市中山镇旅游发展规划(20052020年)13、江津市中山古镇保护规划(20022020年)14、江津区中山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15、国家和地方其他法规、标准,及甲方收集的相关资料16、中山镇地质灾害评价报告。五、规划重点1、根据江津区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科学合理地进行镇域总体规划,预测城镇发展规模,明确城镇性质,确立中山镇社会经济发展目标。2、充分考虑山地地形对城镇建设的影响,做好防灾规划,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严格按照区水利、地质等部门对该地区的评价、要求等进行用地规划布局。3、遵照城镇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地形,科学安排城镇发展方向及用地形态、功能布局等。深入研究现状用地条件,运用生态学原理,营造山水相融的城镇生态环境。4、以道路网络为城镇骨架,优先发展城镇基础设施,完善道路交通网络,建立便捷的交通系统,改善投资环境,增强经济辐射能力。5、强调近期建设规划,做到近、远期不同阶段有机结合,滚动有序发展。6、加强以教育、文化、体育、卫生为主要内容的城镇公共设施建设,丰富居民生活内容,改善和提高居民生活条件和质量。7、突出中山旅游重镇的地位,充分利用中山古镇历史遗迹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合理组织,有序开发,可持续的发展旅游产业,使旅游产业成为中山镇新的经济增长点。六、规划期限根据江津区经济发展战略和中山镇社会经济十一五规划等目标,本次规划年限确定为:20082020年;其中:近期为2008年2013年;远期为2014年2020年。七、规划范围本次拟规划按镇域总体规划和镇区建设规划两个层次划分。镇域指中山镇行政辖区,含现状6个村、1个社区居委会,幅员面积150平方公里。 镇区规划范围指中山镇城镇规划控制范围,城镇规划区主要沿笋溪河两岸沿线展开,具体范围为:南至鱼塆村公共服务中心,北到游渡河游客接待中心,东西两侧以山体为界,规划控制用地174.62公顷,城镇规划用地69.67公顷。第二部分 镇域总体规划第六章 发展定位、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一、发展定位逐步把中山镇建设成为江津区南部产业发达、经济发展、环境优美、竞争力强、富有现代气息的以古建筑、街道为主要特色,提供休闲娱乐、游览观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二、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1.1产业发展发展战略为“优化第一产业集中化、规模化,旅游产业规范模化”。优化发展第一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1.2基本农田保护遵循“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合理配置镇域空间资源、保护耕地,确保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1.3生态环境保护构建人与自然协调的生态环境,优先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加强山体、水体保护,加强农村面源污染的治理,完善城镇的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加快镇域范围内矿山开采后的植被修复,塑造优美的城镇环境。1.4科技文化教育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科技为先导,教育为基础,确保各类科技文化教育用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在规划远期普及高中教育,高中职业教育。积极开展职业培训,提高劳务输出人员素质。完善城镇、村各级文化设施的建设,把中山镇建设成为一个文化繁荣的小城镇。2、经济社会发展规划2.1城镇建设目标加强城镇自身建设,使城镇空间拓展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建设同步进行,创造良好城镇形象。2.2产业结构调整目标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较大进展,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高。优化一、二、三产业的比例,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有较大的提高,实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中山镇的主导产业为以发展旅游产业、现代农业、中药材。2.3经济发展规划发展定位: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中山总体发展性质定位为:绿色生态屏障,特色生态农业区,渝川黔旅游“金三角”的黄金旅游带。紧紧抓住中山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契机,打古镇特色旅游品牌,建成江津旅游重镇,打造江津蜚声中外旅游胜地的序幕,突出旅游经济发展主体,带动农业和农村工作及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努力实现贫困山区脱贫目标。发展重点:抓住江津建设蜚声中外旅游胜地的机遇,以四面山和渝川黔旅游“金三角”为依托,以古镇老街为支撑点,以发展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为重点,大力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加快交通、电力、水利、通信等建设为基础,改善发展条件,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施赶超战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新生力量。2.4分阶段目标到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4800万元,年均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非农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800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4500元,城乡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基本得到遏制,森林覆盖率达60%。2020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在2010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全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达到 11000元,基本形成城乡统筹发展新机制和现代经济社会结构,全镇旅游从业率达到40%,特色经济基本形成,全镇经济协调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节约型社会成效显著,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法制基本健全,镇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显著提高,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健全,人民生活富裕幸福,社会文明和谐。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 3.1以古镇保护与开发为重点,加快旅游产业发展 “十一五”期间,全镇按照“交通围绕旅游先行、农业围绕旅游调整、村镇围绕旅游建设、商业围绕旅游搞活、文化围绕旅游开发”的基本思路,突出发展以旅游经济,举全镇之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抓住江津建设蜚声中外旅游胜地的发展机遇,扎实工作,重点围绕古镇的保护与开发,推动旅游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俄语职业考试题及答案
- 消费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中文五级考试试题及答案
- 少儿朗读测试题及答案
- java逻辑运算面试题及答案
- 诸城科目四考试试题及答案
- 事业单位面试考试试题及答案
- 公路考试题库及答案
- 联合利华销售面试题及答案
- 杭州社工考试题及答案
- 垃圾中转站运营管理投标方案
- 终身学习的课件
- 样品不合格分析及改良流程图
- 黄土湿陷性计算模板(自带计算公式)
- 供应商评价表模板
- 云南省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病理组织的脱水改
- 安徽万合佳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产6000吨胍基乙酸、28500吨二甲酸钾、5000吨三甲胺乙内酯及三甲胺乙内酯盐酸盐、15000吨复合制剂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网络传播概论》考试复习题库(重点160题)
- 西安市出租汽车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实施细则(试行)
- 三体系(全条款)内部审核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