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前启后高瞻远瞩_评_中国译学大辞典_.pdf_第1页
承前启后高瞻远瞩_评_中国译学大辞典_.pdf_第2页
承前启后高瞻远瞩_评_中国译学大辞典_.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收稿日期 2010 03 27 作者简介 陈飘平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编辑 学术方向 翻译研究和词典编撰 上海翻译Shanghai Journal of Translators2010 No 3 承前启后 高瞻远瞩 评 中国译学大辞典 陈飘平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上海 200083 摘要 目前译学研究发展迅速 随着语言学转向和文化转向 大量新术语不断涌现 而目前为数不多的译学词典对这些 术语并未重视 中国译学大辞典 以方梦之先生的 一体三环 理论为原则 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全面收录 了目前译界所使用的新术语 并对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作了积极的探讨 显示出高度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它的出版将对 国内的译学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中国译学大辞典 译界 译学术语 中图分类号 H 059 文献标识码 E 文章编号 1672 9358 2010 03 0075 03 翻译活动历史悠久 西方有 罗塞塔牌 中国 在周朝就有 象胥 一职 翻译研究也伴随着翻译 活动从未间断 西方于公元前 10 年前后就有了古罗 马对古希腊文献翻译的研究 而中国在公元 3 世纪 的佛经翻译时期也有了翻译研究 长期的翻译研究产生了大量的翻译术语 并且 伴随着近年国际学术交流的日渐频繁 越来越多的 新术语被引入 随着近年来翻译研究的日渐活跃 已经有不少学校设置了翻译专业 2006 年初 教育 部首次批准三所大学设立本科翻译专业 截至 2008 年已有 13 所院校加入了本科翻译专业的行列 转 引自肖维青 梅德明 2008 35 翻译作为一门学 科 其建设已经日渐受重视 因此也需要一整套术语 来描述其研究对象 目的 方法 规律 定理的基本概 念 译学术语是翻译系统的代表 翻译术语的介绍 不仅仅对翻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翻译教学的 重要性也日渐凸显 但目前国内译界的译学术语建 设并不乐观 中国翻译 2009 年 3 月刊中 回顾 反思和前瞻 翻译学学科理论系统构建高层论坛 综述 指出 我国的翻译界对研究中引用的外来术 语及其产生的背景了解不够 在概念术语的使用方 面比较混乱 而从另一方面看 目前国内图书市 场上该类工具书不多 研究者可参阅的资源很少 为 数不多的几本工具书又缺陷明显 主要缺陷有 1 翻译是一门跨学科的科学 尤其是近年来 翻译研究与语言学 文化 社会学 心理学 哲学等领 域交叉 产生了大量术语 这些术语在目前的同类工 具书中很多未被收录 2 现有翻译类工具书介绍主要以中国传统翻 译理论为主 对国外翻译理论术语的介绍甚少 中 国译论历史悠久 对翻译研究很有指导意义 但是中 国传统译论的缺点也不容忽视 中国传统译论 是 在自身翻译实践基础上得出的经验总结 其阐述形 式多为有感而发 以个人经验以偏概全一般现象和 本质 总体上体现为直觉 主观 整体的一般点评和 形式散点 朱瑜 2008 15 中国传统译论带有很 强的人文色彩 但是缺乏西方译论的缜密逻辑论证 和研究方法 3 对于翻译的趋势缺乏新的启示 翻译研究 在经历了语言学转向和文化转向后会在哪些新领域 有新的突破 目前的同类工具书中未能体现 对此 笔者在求学期间就深有感触 对新遇到的 翻译术语不甚了解 又没有相关书籍可查找 只能从 众多著作和期刊中梳理 而作为学生 视野有限 难 免以偏概全 后来终于看到方梦之编纂的 译学辞 典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这本辞典在当时 看来可谓比较综合全面的介绍了当时正在使用的译 学术语 对笔者的学习大有帮助 然而几年过去了 这本辞典也渐渐暴露出一些类似于其他翻译辞典的 不足 庆幸的是 方梦之重新组织全国近百名翻译 专家和学者 历时五年 在 译学辞典 的基础上 克 服了上述现存译学辞典的主要缺陷 做了大量的增 改工作 重新编纂了这本 中国译学大辞典 该辞典正文从内容上可分为三个板块 分类词 目 译学著作和译学人物 分类词目部分主要收录 翻译术语 涵盖译学概念 翻译技巧 翻译方法等领 域 对术语的产生 背景 发展 现状以及影响都做了 详细介绍 译学著作部分介绍中西翻译研究中有影 57 响力的学术著作 译学人物部分介绍了中外翻译理 论研究和实践中有影响力的翻译家和学者 介绍了 他们的生平 成就以及主要翻译观和主张 另外在 附录中还有 中国翻译要事年表 中外翻译研究书 目 中外翻译期刊和组织 等实用内容 该辞典的编写历时五年 在编写的过程中得到 了国内外译界学者的大力支持 在编写初期 林煌 天和杨自俭担任顾问 对编写大纲 组织专家 选定 要目都给予了大量的帮助 编委由全国各高校的知 名学者组成 主要编写人员有 贺显斌 现代译论 王宏印 传统译论及其相关部分 黄国文 语篇分 析及功能翻译理论 张美芳 语篇分析及功能翻译 理论 陈宏薇 符号学与翻译 曾利沙 认知学科 语用学与翻译 郭建中 文化与翻译 王克非 语 料库与翻译 穆雷 口译教学 杨晓荣 翻译教 学 杨承淑 口译及台湾书目补充 佘亦斌 译论 百部 贺爱军 译学百论中的国内人物部分 谭载 喜 译学百论中的国外人物部分 易曾权 书目汇 编 等 该辞典汇集了全国译界学者在各领域的最 新研究成果 全面反映了国内译学研究的现状 视野 开阔 系统性强 其内容主要有以下特点 1 所收条目数量多 涵盖面广 该辞典收录条 目 1900 余条 涵盖翻译概念 翻译技巧 翻译理论 翻译史 翻译著作 翻译人物等各领域 涉及翻译研 究各方面 是目前国内最齐全的译学辞典之一 2 科学性 翻译是一门跨学科的科学 这已经 是译学领域已经达成的共识 因而翻译研究也相应 的是跨学科的研究 王东风曾指出 既然翻译是 杂合 这杂合之中就不仅仅只有语言杂合 那么探讨 这种行为和存在的翻译活动研究也必定是一种杂 合 一种必定会超越语言的杂合 王东风 2007 6 而方梦之则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 将翻译中的各 要素按其之间的关系细分 并将它们之间的联系精 辟地概括为 一体三环 一体 就是译学本体 紧靠着本体的是内环 一环 这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语言学及其分 支学科构筑起来的 它的意义在于使翻译研究从感 性走到理性 从经验走向科学 内环之外是中环 二环 是七八十年代由哲学 思维科学 心理 学 信息论 交际学 符号学等相关学科开辟和发展 起来的 它的意义在于使译学研究从静态走向动态 从单一的语言学科走向多学科的交叉研究 向综合 性学科过渡 中环 二环 之外又有外环 三 环 这就是文化 翻译的文化研究是 90 年代兴 旺起来的 它的意义在于把翻译研究跟政治 经济 社会 意识形态等全面地联系起来 从而使翻译研究 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多学科 多层次 多角度 全方位 的综合研究 今后 译学仍将在 一体三环 的格局 内运行 该辞典的内容编排正体现了 一体三环 的翻 译观 在词目的收录和论述上 该辞典都以 一体三 环 理论为指导思想 汲取了大量语言学 哲学 信 息论 交际学 符号学 心理学 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 成果 全面地展现了目前译学研究各领域的发展 3 时代性 随着大量翻译理论的逐渐引入 目 前国内译学研究已不局限于传统的经验式研究 目 的论 认知论 关联理论等新理论为翻译研究打开了 新的局面 另外翻译视角也从原来的单一视角转为 语言学 文学 社会 文化 政治 女性等多视角 这 些转变带来的新术语 本辞典也系统地收录 翻译 本辞典 读者可以明显感觉到新时代国内译学研究 的新面貌 4 前瞻性 该辞典还对今后的翻译领域和趋 势做了探讨 翻译研究在经历了语言学转向和文化 转向后 关于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当今学术讨论的 热点 从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 翻译研究从社会学 心理学 传播交际 戏剧表演 文学批评 后殖民研究 和女性研究等其他学科输入概念模式或者方法论 为翻译问题带来新视角 张莹 2007 20 在这本辞 典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将翻译与上述学科紧密相 连 在很多领域中都提出了建设性观点 不仅如此 对于一些较新的翻译领域 本辞典也广泛涉及 比 如 随着现代媒体的发展 影视作品对人们的生活影 响日益加深 影视字幕作品的翻译日益受到重视 但 是目前国内译界对该领域的研究不深 影视字幕翻 译的独特性未得到充分认识 该辞典就简明扼要的 分析了影视字幕翻译与其他素材翻译的不同 指出 口译和笔译中语篇方式没有变化 不存在口语和 书面语间的转换 而字幕翻译则经历从口语到书面 语 确切地说是文字 的转换 所以字幕翻译中的 原文本是影视作品中的话语 当然也包括屏幕中出 现的有必要向译文读者解释的文字 字幕译文是将 话语译成书面语 这个过程本身就会丢失信息 再加 上时间 空间等方面的制约 就更难保证原文信息完 整地传递到译文中 在此分析基础上 该辞典还介 绍了影视翻译的要点 相信作者在这些翻译新领域 的探索会给翻译研究者带来新的启示 翻阅该辞典还可以明显感受到的是 该辞典中 67 翻译与语言学结合的内容占了相对较大的比重 方 梦之在该辞典的前言中也说 语言学是翻译研究依 赖最甚的学科 翻译研究中的大量术语来自语言学 各分支 可见方梦之对于翻译研究的新趋势有他 自己的见解 即翻译研究在经历了文化转向后 又将 回归语言学 当然这种观点是有争议的 但是争议 未必是坏事 通过学术讨论 大家也能渐渐弄清翻译 研究的新趋势 5 继承性 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 翻译研究 都有着很长的历史 西方翻译由最先的 翻译单 位 等基本概念的研究 到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 再 到如今由语言学转向和文化转向带来的新概念 中 国翻译研究有佛经翻译时期的 八备 说 到严复的 信达雅 翻译标准 再到当代学者的 三美 信达 切 等理论 这些在翻译史上有过深远影响的概念 和理论 这本辞典都做了介绍 该辞典中的词条表 面上孤立 实际上却隐藏着清晰的脉络 读者能够 在这些词目中感受到译学的发展历史和走向 6 检索方便 为方便读者了解各词条之间的 关联 对目前译学术语的总体构架有宏观的了解 本 辞典正文按词条之间的联系编排 另外 为方便读 者检索 附录中还附音序索引 读者查阅更加方便 当然 翻译研究历史悠久 覆盖面广 影响因素 多 因此虽有众多学者的精心努力 该辞典难免仍有 缺憾 主要有以下两点 1 对于一些概念术语的介绍借鉴了后现代的 拼贴式写作技巧 一些问题未展开 有些词条的解释 略显简单 从而降低了其指导意义 2 辞典虽体现了翻译研究的语言学转向和文 化转向 但是其内容多为西方学者的成果介绍 本国 学者的研究成果介绍相对较少 显得不够全面 但是尽管如此 该辞典脉络清晰 全面地展现了 中国译学的研究历史 现状和发展趋势 她将为广大 读者提供综合性的介绍 为广大翻译研究者和译学 师生提供宏观上的综览 是目前国内译界不可多得 的研究力作 她的出版将对译学研究的进程起到积 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肖维青 梅德明 系统研究翻译专业建设的力作 我国翻译专业建设 问题与对策 评介 J 中国翻 译 2008 5 35 42 2 张莹 翻译学科世纪末转向 评斯奈尔 霍恩比 的新书 翻 译 研 究 的 转 向 新 范 式 还 是 新 视 角 J 中国翻译 2007 6 19 23 3 回顾 反思和前瞻 翻译学学科理论系统构建高 层论坛综述 J 中国翻译 2009 3 41 43 4 王东风 功能语言学和后解构主义时代的翻译研究 J 中国翻译 2007 3 6 9 5 朱瑜 中国传统译论的哲学思辨 J 中国翻译 2008 1 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 12 15 本刊启示 本刊今年第 1 期莫运国的 翻译和合说的哲学思考 系抄自钱纪芳博士论文 在网上公开发布 和合翻 译观照下的服装文字语言翻译 第三章的学术赝品 莫文 从结构到文字略作改动 如此大面积的 明目 张胆的剽窃行为实属罕见 事发后 莫运国赴钱纪芳博士处当面道歉 也向编辑部作了检讨 认错态度比较 诚恳 但是 早知今日 何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