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性能测试需求的获取方法综述.doc_第1页
软件性能测试需求的获取方法综述.doc_第2页
软件性能测试需求的获取方法综述.doc_第3页
软件性能测试需求的获取方法综述.doc_第4页
软件性能测试需求的获取方法综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软件性能测试需求的获取方法综述 1 做教师的主人,投入教学改革从理论上讲,计算机基础课是和数学物理一样的公共基础课,不同的是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社会需求千差万别,教学对象程度参差不齐,无法使这门课程做到一本教材、一个模式,无法使课程内容不变、教案不变、习题不变。所以,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需要教师全心的投入和不懈的努力。我的教学历程一直与计算机基础教学相关,也一直陪伴计算机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的年代。不论是“黑板加粉笔”的变革,还是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的快速渗透,都需要教师以极大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改革的整个进程中,配合学校的教改规划,进行教学体制、课程内容、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多方面的改革活动。在参与教改的实践中,我的主要工作和体会如下:1. 1做好电子教案,改革教学手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的改革势在必行。20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生源的扩大,课堂人数由原来的几十人猛增到几百人,课堂教学无法再用“黑板加粉笔”进行。在此情况下,我首先制作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电子课件并应用于教学中,该课件的使用在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中起到了促进作用,在“211工程”验收中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也得到了学校的肯定和学生的好评。之后,为了尽快推动教学手段的改革,应学校人事部门的安排,我多次为本校教师进行制作课件的培训工作,为教改尽了自己的一份责任。1999年在我校的电子课件评比中获一等奖,在教育部主持的“99CIETE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中获优秀奖。同时,我先后三次主持我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方面的教改课题,开发了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获得了校级、部级多项奖励。投入这些教改工作,尽管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是不同程度地推动了该课程教学改革的进程,同时也把自己的对课程的理解、对教学的经验体现在这些成果中,既方便了别人,也提高了自己。作为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这是一种乐趣所在。自2000年以后,多媒体设备普及到每一个课堂,电子课件的重要意义在于缓解教学内容多、学时少的矛盾。在于紧跟急速变化的形势,及时反映教材所不及的教学新内容。为此,我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教学相关资料,丰富并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二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有限的时间为学生展示更多的信息。例如,在讲计算机硬件组成的教学内容时,用多种CPU芯片的图片、微型计算机组装的过程视频、表达接口、端口等不同概念的演示等多种素材的资料作辅助,使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学生的感觉是“看不见的东西看见了,死的结构变活了,过瘾”。当然,学生的一点满意就需要教师辛勤的付出。1. 2完善教材建设,促进教学内容改革教材是学生的第一参考,教材建设也是教改的关键所在,对于快速发展的计算机科学,如何跟上时代的脚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材是至关重要的环节。2000年,面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长期缺乏实验教材的现状,我编写并出版了该课程的实验指导书。为了解决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陈旧的问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向教务处提出了关于教材建设的提案报告,后由教务处组织成立了我校计算机基础系列教材的编写委员会,我和几位老师合作首先主编了其中的一本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教材,创建了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计算机公共课教材框架,并作为北京市高等教育首届精品教材建设项目立项,2005年获得精品教材奖。其中教学内容的更新经历了从软、硬件平台的内容更新到课程内容的更新,从一般的增减内容到按教学对象的分层次规划,从突出概念和原理到突出设计和应用,从概念入手到案例驱动,把一直以来分散在各点上的更新推动到全面的内容调整,并将其落实到教材上。该系列教材的建设更新了当时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内容,完善了我校计算机公共课的教材体系,促进了教学内容的改革,推动了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进程,在校内外都收到了很好的反映。2003年由我主讲、各位同行合作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也获得了北京市精品课程。2 在实践中探索,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学是目的,教是手段。“教”的成果是要通过“学”的结果来衡量的,这就是说“教”是为“学”服务的。因此,老师不仅要管“教”,更要管“学”,其教学方法应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使学生容易学、乐于学。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探索,我所采用的几种教学方法是:21课堂教学五步曲传统的教学三部曲是“提出概念解释概念举例说明”,这对于课时少、内容多、知识新的课程是不适应的。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我逐步建立起自己的一种教学方法,即:提出问题引出概念展开知识点归纳分析。通常首先提出的是学生关注的问题,引出的是基本的概念,展开的是重要的知识点,解决的是提出的问题,归纳是为了举一反三,推广应用。例如,关于码制的知识点,问题是“你的姓名如何在计算机中存储?又如何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在打印机上打印出来?引出的概念是“二进制编码”,展开的知识点是“汉字的输入码、字型码、机内码、国标码”,解决的问题是“汉字信息数字化”,归纳出“计算机对信息的存储和处理都需要数字化”。这种五步曲的方法最主要的是问题在先,理论在后,这样针对性强,易于与学生互动,所以时常在课堂上获得掌声,也使我的课堂教学讲解自如,多次获得课堂教学奖励,并在2005年我校学生组织的“第三届我爱我”师评选中评为十佳教师。22课前课后2分钟课前两分钟作上次课的总结,并引出本次课的任务,使学生连续思维,明确任务和目标。一次课结束时,用两分钟总结本次课的内容,提出思考问题,并给出下次课要解决的问题引导,这样加强新旧内容的联系性,以旧引新、讲新复旧,使学生有全盘把握,思考空间的余地。课时很短,是否舍得这课前课后的2分钟,要看其是否有所值。学生对这种课前课后2分钟的评价是“使我们了解了因为,也明白了所以,对知识点有数、对目标也有数”。所以,我体会这课前课后2分钟是值得花费的,当然,为这4分钟所付出的代价是不同的,它需要高度的概括、完整的提炼、准确的表达,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23用案例驱动教学精心准备一个案例常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c语言程序设计的关于文件一章的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理解并接受用文件的形式更易于数据的共享,可设计的案例是:在网络教室公布一个上千人的学 生成绩数据文件,要求完成统计优良率,并输出。允许选用任何数据结构,也允许选择不及格的学生名单是打印的或者是电子文件。这个案例会使学生充分理解了文件的共享特性。当然,老师要为这个案例作足够的准备,包括数据和学生的结果。其实,教学中好的案例无处不在,有些案例只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有些是为了一个综合的应用,有的则是为了一个难点问题。但不论是为了什么,只要谈得上好的案例,就不仅要和教学内容一致,也要和教学对象相结合,这就需要教师精心的准备,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24让学生参与教学课堂首先提出问题,这是许多教师现在都注意到的方法,但是提出的问题由谁回答,这是问题是否有效的关键。为什么要提出问题?这不仅仅是为某种形式,而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我的体会是,把关键的问题让学生回答。例如,在前几年的应用软件教学中,如何用一个课时把Powerpoint的教学内容完成,在讲课前我先采用一个案例是“在一个公开招聘会上的求职报告”,要求报告内容包括:学习经历和成绩、个人成果展示、个人特长爱好、求职意向,并且,说明个人成果中有一个游戏小制作。问题是:用什么软件平台作报告?如何作报告?此时学生已经学完了文字处理和电子报表,学生在自己掌握的知识范围内寻找途径,结论是“都有严重缺陷”,所以自然引出Powerpoint的功能,并且不言而喻地说明了它与前两者的区别。随后请一名会使用Powerpoint的同学上讲台直接操作,老师只作点评和补充,说明其中的主要知识点,这节课便在快乐高效的气氛中完成了教学。3 注重能力培养,实现教学目标教育的根本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求解能力。时常有一种局限化的概念,认为能力就是技能。尤其是计算机学科,有时把操作笼统地认为就是有能力。那么,什么才是能力?我的看法是:能力应该是理性能力,面对一个新问题,能运用所有资源将其解决,这就是对问题的求解能力。对于刚走出枯燥的高考,满怀憧憬地走入全新求学之路的大一学生,这里的新问题可以只对自己是新问题,比如选择问题、排序问题、穷举问题,等等。无论是哪种问题,其解决途径都是运用储备的知识,发挥智力与经验,再加上一点个人的灵感。而这种途径就是对问题求解能力的掌握。求解是一个复杂且综合的过程,课堂教学只可能讲授求解的知识和经验,而无法表现其求解的精髓。也就是说,真正的求解能力是“教”不会,“学”不会的,只能在求解的实践中“练”会。因此,教学中培养求解能力的根本途径是引出问题,激励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如何培养能力?在程序设计课程中,我们的做法是:设计出好的大作业,在学期开始时就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自始至终都带着一个大问题来学习,随着课程的进展会发现大问题逐渐变小,并迫不及待地尝试刚想出的解决方案,到期末大问题彻底解决,大作业也告完成。这就是一个完整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以编写图形游戏为大作业的主题,其优点是:既有工程问题,也有算法问题,充满乐趣,这样的作业也可以把学生的兴趣从玩游戏转变为开发游戏,意义深远。培养能力可以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例如,课堂也是传授能力的领地,教师要善于用基本概念、基本 1 互动模式教学法及其在数字艺术教学中运用的意义当今世界发达国家非常重要的一个教育理念就是教学过程必须通过教师与学生合作来完成,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应拥有适当的活动空间。互动模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师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观摩、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的一种教学方法。这个教学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师生教学相长,相关课程之间的互动,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课程学科之间互动的教学理念。教育是科学同时也是艺术,在培养数字艺术设计人才方面,想象力、创造力和计算机技能的培养是数字艺术设计教育的永恒主题。而当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数字艺术的技术含量更高,知识更新速度也更快,因此从教学上讲,教学方法不能单单地通过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来传授知识,而是要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来学习知识。艺术是没有绝对的对和错,它本质上是一种人创造的美,而艺术创造是人类情感的表现,数字艺术是通过计算机这一新的知识来表现人类的情感。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用新知识构架专业领域,以基本艺术理念为基础强化艺术表现,用前沿的学术信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适应职业的变化。2 互动模式教学在三维设计教学中的方式我校开设的三维艺术设计课程是在学习MaYa这一三维动画软件的基础上,运用绘画艺术等相关的知识来进行艺术创作。MaYa这套软件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如绘画、摄影、电影学、建筑学、雕塑以及物理学、数学等相关知识,所以在教学实践中,突破以教师唱“主角”的“讲授型”和“单一型”的模式,更多地采用“问答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教学效果,形成立体的“互动教学模式”。21结合专业,软件与其他相关艺术课程互动Maya软件是一个“壳”,软件学习的目的是为数字艺术设计服务的,如果学生只是单独地学习软件知识,而不与其他艺术课程互动,这样的人才是不能适应数字艺术市场需求的。在欧美国家的著名设计学院对于手绘训练和计算机辅助设计都同样重视。因此,笔者认为三维软件的学习的初级阶段首先要将绘画艺术、摄影课程的知识融入到教学中。所以在教学中,针对数字艺术的学科知识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将Maya课程中的每部分内容与相关的艺术课程相关联,确定教学重点,如角色建模课程,要融入基础绘画和速写的环节、平面软件的手绘环节,如图一是一个三维人物。我们可以看出所设计的角色在用三维软件的制作过程中首先要有一定的绘画造型基础,这样才能够合理的安排人物的结构,而角色模型制作成功以后,在做人物的贴图时,一般都是采用平面软件(如Photoshop)来完成,这就要求学生不仅会使用平面软件,更需要有一定的绘画知识,这样才能自如绘制出人物的皮肤纹理、头发,等。可见三维设计课程的动手过程是需要与其他课程互动的。而从培养学生的思维来看,三维艺术作品能够打动和吸引入的地方就在于它的艺术性、社会价值性,而形成这样的三维作品的第一步就是初稿的设计,角色形象的设定。这其中,徒手作图、快速而流畅的勾画草图等能力都是体现创作者素质的重要方面,因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正是通过大量的草图比较,才能发展成为一个的优秀设计作品的。在设计方案确定之初,设计者往往需要对若干设计构思进行反复对比,不断推敲和调整,直至比较完整和满意。由此可见,整个创作过程需要设计者具有很强的草图绘制能力,这样有利于更好地捕捉创作灵感。这里的草图绘制能力体现在教学环节中相关艺术课程如速写、色彩等知识能力,而构思能力体现在三大构成等课程的学习中,主要培养学生对艺术形式的敏锐感觉,让学生在具象摹拟、实际写生的同时,懂得抽象地表现和创作构图,目的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说这些能力是学生在学习三维艺术设计的基本素质。在三维设计的教学中,将三维软件课程与其他相关艺术课程相互融合、互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力。22立足于生活,艺术设计理论与计算机技术,社会实践互动数字艺术实际是集艺术、科学为一体的综合学科,是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相交叉的边缘学科,由于具有跨学科的边缘性,因而单一的思维方式不能满足复杂的功能与审美等方面的需求。艺术来源于生活,数字艺术设计在创造艺术形式的思维过程中需要运用美学规律,但形式的最终确定还需要考虑社会需求,市场成本和技术条件的可行性,需要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艺术的共同参与。在这个创作过程中,人是作品的创造者与设计者,同时是最终的使用者,艺术作品最终对人们心灵的净化,提升作用和对社会进步起着推动作用。因而,在数字艺术教学中,有必要将先进的艺术理念与计算机技能、社会经济文化与社会需求互动。笔者认为,除了兼容计算机相关的艺术课程和知识外,还应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先进的设计理念,对生活的事物的美学规律有整体的把握和洞察力,这样才能通过设计建立一种合理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使设计成为影响生活文化的一种活动。这里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先进理念是设计成功的根本,一个没有完整理念的设计必定是没有灵魂的设计。数字艺术设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如果教学中缺少实践环节,只能是“纸上谈兵”,闭门造车是造不出好车的,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理论与实践的互动是必不可少的。在强调数字艺术设计的艺术性的同时有它的科技特性,尤其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突飞猛进应运而生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等的高新技术时刻影响着当代年轻的学生,从社会实践和市场需求的层面来讲,我们的生活方式、文化消费方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动漫、影视、广告、时装、网络等各类商业性的现代视觉文化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空间,都市社会形成了强大的大众消费文化和传媒文化。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年轻的学生更是对视觉文化的模拟充满了无法抵御的诱惑力。在教学中,合理地利用兴趣引导学生,可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可以把这些兴趣和先进的技术因势利导地转化到学生的三维设计中。例如,当今网络世界和电子游戏文化受年轻的学生的喜爱,可以说,网络游戏具有很大的市场,在教学中,将游戏中的故事题材转化为动漫的内容和主题,如图二就是游戏“星际争霸”的一个兽族造型,而游戏中的人物造型,特殊光色效果渲染及手法借用到三维设计的教学中,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表现手法和视觉语言,而且三维软的先进技术的运用也改变着学生设计的“创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从而对三维创作起到启示的作用。可见,理念与技术、市场的互动模式的建立有利 于数字艺术教学的完成。23 以学生为本,师生互动,共同探讨作为成人职业高校,互动式教学模式从师生关系上来说,区别于传统教学的灌输式与说教式教学方式,它主要以合作性和互动性为课堂教学特征,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业本领。从某种意义上讲,数字艺术的教学本质上就是一种探究,对教师而言,教学对象是活生生的、健康的人。而不是相对静止的物,教师每时每刻面对的情景都具有即时性,需要教师去解决、去探究。对学生而言,学习是一个由未知走向已知的过程,即探究的过程。教育起源于交往活动,互动包括认知、情感、实践活动的互动,互动本身就是一种交往活动。学生走进课堂不仅只带着问题,而且还带着情感、态度、需要等因素,课堂也是学生精神生长的乐园。在互动式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探索者,学习方式是发现式学习,目的是学生在艺术实践与创作中建构性地获取知识;它具有主体性、开放性、合作性、建构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在数字艺术的课堂教学中,成人学生的特点是接受能力不同、学习基础参差不齐,社会实践能力各不相同,如果教师以同样的教学进度和呆板的灌输式与说教式的授课方法宋教授这些学生,必然造成一部分学生由于跟不上教学进度而厌学,或感到枯燥无味而失去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境地,进而丧失了自信和勇气,致使教学进度无法正常进行。互动式教学法突出了“以生为本”的学生的主体地位,它的最大特点在于师生之间的合作性和互动性,即通过教师创设各种不同的课堂情境,开展活动式教学,点击学生的兴奋点,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样课堂环境可以通过实践创作的方式,比如基础绘画课程安排学生户外进行实地写生,在教学中师生共同研究,这样的寓教于境的互动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体现了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在三维创作的学习中,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从收集资料、初稿设计、形象设计及最终通过计算机完成三维动画效果等环节进行完整的艺术创作。这个教学过程是一个实践加教学的过程,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多方互动的模式来完成。教学中教师可通过“问答式”、“师生讨论式”、“社会实践”等方式进行教学,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和意见,允许学生自由讨论和争鸣,鼓励有独到见解的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的交互活动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启迪、进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分小组创作的方式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环节有效地解决学生间自身条件的差异问题,使学生之间在学习和实践中能力互补,这样互动加实践的教学模式,激活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同时,吸引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艺术实践创作,在丰富多采的教学活动中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角色,达到在差异中求同一的教学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适应社会的实践创作能力。3 结语 摘要:本文介绍了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进行教学与考证结合的教改体会和做法:考证为什么选择“全国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试”;笔者所在系首次组织参加“高新考试”失利原因的剖析;以应用设计和考证为课程目标的“目标驱动教学法”的运用,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进行改进等。关键词本文来自:计算机毕业网 :教学;考证;计算机高新考试;目标驱动教学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考证,我们选择了“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现在这个理念在高职院校已经深入人心。而要就业,就必须要有职业资格证书。故“双证书制”是高职院校必须大力推行的一种制度。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而言,为使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我们选择了参加“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注:后面简称“高新考试”)。我们做出这一选择,主要是:(1)“高新考试”的社会认知度高。“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组织实施的社会化职业技能考试,它的证书是学生日后就业非常权威的资格证书。(2)内容实用。它摒弃了那些实用价值不大的理论考试,只考实际操作,旨在测评考生掌握计算机各类实际应用技能的水平。(3)测评科学、公平。它使用智能无纸化的考试平台,考试成绩由系统自动评判。(4)试题公开、模块众多,可随时开考。考试不需要“死记硬背”,学生能根据自身的兴趣、志向去自由选择考试模块,能“趁热打铁”,这些都能促使学生乐于报名参加。2首次组织参加考证,结果令人很不满意2005年年末,我们首次组织04级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参加“高新考试”,选择的模块是“应用程序设计编制(VB平台)”。由于是首次,我们非常重视,委派了责任心强、专业能力强的教师任课。有60多学生报名参加了这次考试,但只有30多人通过,结果令人很不满意。我们没有因此而退缩,毕竟我们还有30多人通过了,说明我们的教学还是有些成效的。重要的是,我们要从失利中找出原因。在分析会上,教师们谈出了这样一些很直接的失利原因:(1)首次组织学生参加考证,没有经验,学生也很不适应。(2)考试准备不足。如有关“高新考试”的试题汇编等资料没能及时交给任课教师。(3)教学内容与考试内容不完全一致。“高新考试”中的某个单元内容我们没有讲过。经过反复分析查找,大家还得出了一些更深层次的失利原因,就是“三个不够”,即“教育理念不够新,教学方法不够多,教师水平不够高”。如:我们在教学计划的设计上、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与实际需求还未能很好接轨,教育理念还没有很好地转到以“就业为导向”上来。我们大多数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主要仍然是“以课堂为中心”的讲授,其它诸如上机、作业、测评等都是围绕讲课转的一些辅助手段。一些适合高职教育的新颖的教学方法,还没有得到普遍采用。我系计算机专业的部分教师是近几年毕业的大学生、研究生,他们中的一些人缺少在IT工作岗位上的历练,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还有待加强。我们只有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和存在问题,才能改进我们的教学工作,不断进步。3再战,我们改进了做法2006年,在05级计算机专业学生准备参加“高新考试”的时候,我们改变了做法。3.1 “攻城”要选择好突破口那时,摆在我们面前有两个选择:先考“VB”,还是先考“VFP”。我们经仔细斟酌,感到这两个考试平台都是系统较庞大、知识面较宽的。但比较而言,VFP只考与数据库有关的操作,内容较为单一。攻城,当然要选择容易突破的地方作为突破口。最终,我们选择了先参加“数据库应用(VFP)”考试。3.2教学总体设计采用“目标驱动教学法”我们把与“VFP数据库”有关的理论课、上机课、强化训练课和应用设计课统在一起,通盘考虑,教学总体上是采用“目标驱动教学法”。我们把设计“小型图书管理系统”和通过“数据库应用高新考试”作为课程的总目标。在总目标之下,设置了“表的创建”、“表的操作”、“数据库管理”、“查询”、“视图”、“报表”、“编程基础”、“表单菜单”等八个分项目标。每个分项以掌握“高新考试”规定的操作作为分目标的要求。整个教学过程用“学生成绩数据库管理系统”作为主线贯穿。采用“目标驱动式”教学法的好处是:(1)总目标和分目标的要求是非常具体、十分明晰的。(2)学生对学习内容能积极反应,反应能即时反馈。(3)教学是通过一个个小步去进行的,学生在达到一个个分目标后,能看到自己的进步,有成就感。3.3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改进教学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自行建构的,而不是通过教师的灌输获得的。因而学习过程是学习者的主动建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过程。学习必须处于真实的情景中才能有好的效果。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建立了如图1所示的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个模式具体分为学习掌握、强化与应用两个阶段。 在第一阶段,我们把每个分目标的学习分为“认知实习理论教学掌握实习”三个过程。在认知实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有组织、有目的地创设的学习情景中,依靠已有的学习经验和主观动机,自己去“发现”新的知识和操作技能。这个过程对促进学生主动思维、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很有好处的。但这种学习的效率往往不够高。故教师的引导帮助乃至课堂教学仍然是很有必要的。第二小步,是课堂理论教学过程。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的是:以具体直观的方法阐明一个范例,使学生对“个”的特征有个认识;阐明整个“类”的特征,引导学生完成由“个”的认识上升到对“类”的认识;对已学知识进行概括和总结,对学生认知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反馈和矫正。在第三小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练习,通过测评,在确认已经掌握分目标的要求后,可进入下一分目标的学习。反复进行这三个小步,就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学习。在第二阶段,我们设置了3天的强化训练和7天的应用设计。强化训练,可使学生能很好地归纳所学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各项目标所要求的操作技能。应用设计,可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水平,锻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和开发创新能力。学生经历这一过程,学习会有质的变化,领悟到更本质的东西。3.4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非常关键的由前所述,我们搞的这个教学模式,实际是在基于集体授课形式的教学方法中,揉进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些方法而形成的。我们力图用这个模式实现教学效率和效果的统一。我们感到,在这个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非常关键的,教师不仅仅是授课者,更重要的,教师还必须是组织者、引领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1)提出目标。目标不仅要具体明晰,还要做到精准,要符合“高新考试”的要求,要适合学生每个学习阶段的发展情况。(2)营造情景。因为,学习只有在真实的情景中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教师营造了一个好的学习情景,就像主持人主持了一个好的节目,能对学生产生很强的吸引力。(3)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的工作前面已经述及了。笔者在此还要说明的是,其实建构主义也并非不要课堂教学,只是它把教师的讲课也看作是一种环境的互动。因为课堂教学是一种互动,故教师课堂教学方式就应该是“启发式”,而不能是“照片宣科”。(4)及时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的主要内容是:把握学习的目标,提供正确的方法,矫正认知上的偏差,纠正操作上的错误。教师及时的指导可以使学生少走弯路。(5)组织测评。学习终究是要通过测评来检验其效果的。测评的主要作用在于,将学习成效反馈给学生和教师,使学生和教师都能及时调整学习内容、方法和进程,从而促进学习。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对每一个分目标都是要进行测评的。4结束语现在,在我系05级计算机专业学生参加的“高新数据库应用(VFP平台)”中,报名参加该项考试的有162人,通过了119人,通过率为73.5%。由成绩表可知,考生的最高分为92分,几乎每个单元都有考生获得满分。这个成绩说明,我们的教学改革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当然也要看到,尚有约四分之一的考生未能通过,今后我们仍须继续努力。文中有不当之处,请各位不吝指正。 参考文献:本文出自: 计算机毕业网1 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课题研究组. 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4 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 蔡莉, 刘梓红, 赵勇. 现代教育技术M. 北京:地质出版社,2010. 摘要:本文结合VB课程设计的实践,探讨了VB课程设计内容和形式的改革。主要介绍了我校VB课程设计内容的改革思路,以及小组模式下课程设计的组织、管理和考核方法等。关键词本文来自:计算机毕业网 :课程设计;VB;内容和形式1VB课程设计的作用VB课程设计属于VB程序设计的实践环节,一般安排在教学内容基本结束后进行,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程序设计语言的知识、扩展VB的知识、掌握利用VB编写应用程序的技巧、了解VB应用程序的编写规范和设计方法、加强学生应用VB程序设计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和考核学生对编程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应用能力。因此,如何确定VB课程设计的内容和形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下面介绍我校VB课程设计内容和形式的改革。2VB课程设计的内容VB课程设计的内容决定了课程设计的质量。虽然目前市场上有一些VB课程设计指导书1,但是这些指导书要么过于简单,达不到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要么偏难,在规定时间内无法完成课程设计任务,给课程设计评定工作带来一些困难。因此,我校以教研室为单位,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该课程教师编写VB课程设计指导书,交教研室讨论,呈教务处审阅,最后付诸实施。2.1VB课程设计的选题原则(1) 课题的综合性课题应尽可能多地覆盖VB程序设计的各个知识点,要尽可能涉及该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扩展和深化。VB在多媒体、网络、数据库方面的应用都很广泛,课题的设计应强调学生对VB课程设计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2) 课题的实用性课题要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个问题,即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以便学以致用,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课题的灵活性课题应当给学生一个创造发挥的空间,避免要求太死,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思考和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由学生根据设计指导书中的要求自己查阅资料、获取数据、确定方案、选择流程等,并要求对自己的设计做出选择、论证和评述。(4) 课题的创造性课程设计是一次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机会,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老师的任务在于引导和启发。当学生在设计中遇到问题时,应鼓励学生刻苦钻研,自己去找资料,请教业内人士,尽可能找到比较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从而培养他们敢于创新和独立思考的能力。(5) 课题的可操作性课题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应该使大部分学生在经过努力之后可以完成。课题设计得太难不利于课程设计的顺利进行;课程设计太容易,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2.2VB课程设计的内容改革为了全面训练学生应用程序设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校VB课程设计内容主要以综合性、设计性项目为主。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任选一个完成。这样使课程设计内容既具有指导性,又具有灵活性,每个学生都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课程设计内容。根据VB课程设计大纲要求和VB程序设计的重点,VB课程设计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其一,数组和函数在实际中的应用;其二,利用VB进行图形图像处理的技术;其三,利用VB操作数据库的技术。其中利用VB操作数据库的技术是重点,也是难点。下面是我校VB课程设计中有关数据库应用的参考题目和基本要求介绍,实际课程设计指导书的要求更具体。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还可以允许学生自己收集资料,自行确定课程设计题目。3VB课程设计的形式3.1小组模式的组织方法VB课程设计以培养学生系统设计与分析能力为目标。为了达到目标,必须确定合适的课程设计形式。按照大纲规定,VB课程设计只有12周时间。一般来说,一个学生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单独完成一个较复杂的中小型系统或软件,我校教师在近几年的VB课程设计教学中吸取过去的失败教训,总结归纳出一套有效的课程设计形式,即变过去的个别模式为现在的小组模式。小组模式的组织方法如下:(1) 分组选题: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计算机水平进行分组,每小组一般24人。每组由一名协调能力较强、计算机水平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本组课程设计任务的分配和课程设计过程的监督管理。各小组通过调查和讨论,确定本组课程设计课题,递交课程设计开题报告2。(2) 分组设计:1) 确定具体设计方案,建立数据库,确定表结构及表间关系,确定程序模块,并进行明确分工;2) 各人分别完成自己的设计任务;3) 程序汇总、编译和调试等;4) 根据学生特长进行分工,进一步美化界面,设计个性化的菜单和对话框等。最后打包,制作成安装盘;5) 按教师指定的格式完成课程设计报告。3.2小组模式下课程设计的保障为了使小组模式下的课程设计顺利进行,必须为学生的课程设计提供一定的保障。(1) 为学生提供方便的交流平台小组模式下的课程设计必须有方便的交流平台,当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可以随时交流。VB课程设计一般在学生机房内进行,保证一人一台电脑。学生可以通过BBS和QQ实时交流,也可以通过本校的网络教学平台进行交流。(2)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一些在课本上无法找到答案的问题,学生一般靠自学来解决,教师必须为学生的自学提供各种信息资源的获取渠道,主要包括电子文档、图书、上网、调查等。3.3小组模式下课程设计的管理(1) 课程设计的监督由于课程设计的组织形式是比较松散的,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就会得过且过,平时不和其他同学交流,对自己的任务敷衍了事,到最后抄袭他人成果,企图蒙混过关,严重影响本组课程设计的质量和进度。因此,平时对学生的监督显得尤为重要。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由组长负责管理本组同学,组长每天记录各个同学的课程设计的进展情况、讨论情况、出勤情况等,遇到不良现象及时向老师汇报,这些记录也将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考核评定的重要依据。(2) 课程设计的指导课程设计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个实践过程,在此期间教师给以适当的指导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一些难题,避免学生走弯路,而且可以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设计思想及设计方法。我校VB课程设计坚持以学生自主探讨为主、以教师理论指导为辅的原则。为此,我们在指导设计时采取代表性的问题集中讲解,个别问题单独指导的方法。教师的指导侧重引导和启发,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3.4小组模式下课程设计的考核(1) 考核内容我校VB课程设计的考核形式由三部分组成: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分别占总成绩的10%、20%和70%。自我评价部分主要让学生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和收获;小组评价主要考查该同学与其他同学的协作精神和对本组课程设计的贡献;教师评价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评定:课程设计报告的质量、程序的效果和课程设计的态度,分别占教师评价的60%、30%、10%。(2) 考核模式为了保证教师评价的客观公正,教师对学生的考核分两步进行,先分组考核,再个别考核。首先由学生分组展示课程设计报告和程序,评出优秀的课程设计报告和程序,然后有针对性地给每个小组设计5个问题,对同一组的学生进行个别考查,根据各个学生的答辩情况分别评定。3.5小组模式下课程设计的交流(1) 小组交流完成课程设计之后,每小组安排一次经验交流会。让每位同学回顾课程设计的构思,课程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课程设计的得失。交流不拘形式,各位同学畅所欲言。在此基础上,推选出本组代表到班级进行交流。(2) 班级交流安排一次班级课程设计经验交流会。各组代表介绍本组课程设计完成情况,由教师进行点评,并对本次课程设计进行综合评定。通过交流,可拓宽学生的视野,活跃同学们的思维方式,促进开放的学习理念。4结束语同样课程不同专业的课程设计会有不同的要求,同样课程同样专业不同学校也会有不同的课程设计理念。但是,不断探讨课程设计的内容和形式,提高课程设计的质量,则是每位教师必须共同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只有联系本校实际,互相借鉴,不断创新,才能使课程设计达到更好的效果,为社会培养真正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1 黄娟琴, 何钦铭. 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教材建设研究J. 计算机教育, 2010, (14).2 胡国强. 课程设计的教学探索J. 焦作大学学报,2002, (01).3 王廷山. 关于教师参与课程设计几个问题的思考J. 教育探索, 2010, (02). 摘要:本文根据作者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探讨了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实验教学法对“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实施之体会。关键词本文来自:计算机毕业网 :实验教学法;网页设计与制作;教学案例1概述“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是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中一门新兴的且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课。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应该掌握网页制作的概念、方法与技巧。为达到此要求,应改革传统的讲解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上机实践操作这一教学环节。在这个过程中,笔者采用了新的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法。下面就实验教学法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谈谈体会。2实验教学法在教学中的优点实验教学法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法,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正适合职业教育培养实践型、操作型人才的目的,并能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有利于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实验教学法的三阶段实施方案由于高职学生学习能力和实验能力参差不齐,要保证实验教学效果、教学质量是个难题,在此,笔者提出分阶段的实验教学方案,这些问题可以得到有效解决。(1) 准备阶段此阶段宜采用少量的验证式实验,以便为下阶段实验打基础。实验中学生不需抽象思维,只需按实验教材操作便可迅速掌握该应用软件的主要功能及操作方法,通过实验手段使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基本理论进行体会并理解。由于验证式实验步骤简单,每个学生都可以掌握,从而确保了所有学生都可以达到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2) 熟练阶段该阶段是在第一阶段实验的基础上再进行一些模仿性实验,实验内容较多较难,存在一定的技巧。要求学生部分掌握实验方法并能触类旁通,具有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3) 综合应用阶段该阶段是比较开放的实验教学阶段,通过前两阶段的训练,学生已经掌握了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此时,要求学生自选项目进行有创造性的实验,实验内容、步骤自行决定,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创新思维的自由空间,实验难度最大。该实验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对学生的一种全面的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训练。学生按自身能力侧重于不同阶段。这种三阶段实验教学方案既注重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又强调创新能力、自修能力的培养,体现了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当然,实验教学法的顺利实施离不开教师、学生以及实验教材等多方的通力配合。 4实验教学法实现的基本条件4.1选用合适的实验教材“网页设计与制作”是新兴的技术,目前较为看好的应用软件是网页制作三剑客,该课程内容广泛,涉及到网络知识,图像处理技术,网页设计和动画制作等方面知识。实验教学需要选择自身教学需要的好教材或参考书,对教材的要求是:内容要系统完整,组织编排要合理,能体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叙述有条理性,语言流畅易懂,便于学生的自修。对实验教程的要求是: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采用适宜的教学指导。但至今没有出现这样的教材,因此,作为教学改革,笔者正在参与“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实验教材的编写。课程中每一个实验有明确的实验目的,有具体的操作步骤,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掌握网页设计与制作软件的主要功能。4.2教学方法改变实验教学法打破传统,把学生推到实验的主体位置,它强调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形式采用导学式或讨论式,这样课堂教学就能起到对实验教学和学生自修进行安排和方法上引导的作用,并对重点、难点问题加以讨论解决,从而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因“网页设计与制作”包含了网站建设和网页设计与制作知识的各个方面,内容涉及到网页制作环境与网站建设、使用Dreamweaver制作网页、使用Dreamweaver开发Web应用程序、使用Fireworks制作Web图像、使用Flash制作网页动画等知识,单凭课堂教学法和一般的作业,很难领会网页制作技术中的概念、原理、方法和技巧,这就需要充分的实践,了解、熟悉和掌握众多优秀的网页开发工具,是建设优秀网站、掌握相关知识的重要途径。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