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鉴赏初探》导学案——李谊.doc_第1页
《古代诗词鉴赏初探》导学案——李谊.doc_第2页
《古代诗词鉴赏初探》导学案——李谊.doc_第3页
《古代诗词鉴赏初探》导学案——李谊.doc_第4页
《古代诗词鉴赏初探》导学案——李谊.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漳州立人学校分层导学案(初中部)设计者: 李谊 授课者: 课题:古代诗词赏析技法初探 第 1 课时 第 周( 年 月 日)初步掌握古诗词赏析的一般技巧。 初步掌握古诗词赏析的一般技巧。 初步掌握古诗词赏析的一般技巧。:自主学习、分层导学: 一课时 1.回顾并梳理古代诗词赏析的一般技法: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2.运用其基本思路自主鉴赏古代诗词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 1. 回顾上几节课的古代诗词鉴赏思路。如诗词内容、写法和语言特色、思想感情。导入儿时背下的诗词像一个大冰山,入了肚子,随年龄的增大,它会慢慢融化。一融化,可就是大财富。郭沫若语引出课题大标题腹有诗书气自华中考常见题型展示:意象、意境、赏析词句、描写画面、思想感情等。解读一首诗词,要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大致理解诗意,在此基础上,大致按照以下思路鉴赏诗词: 一、写什么? 二、怎样写? 三、为什么这样写?通过微课讲解三步骤思路:一、写什么? 把握诗词形象,整体感知诗词内容。1.把握意象:意象是指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它渗透了作者的审美意识和人格情趣。一般说来,在创作时,诗人都会借助客观事物来抒情言志,化客观事物为意象。2.体会意境:意境是诗人借助于多种艺术手法而创造出来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物我同感的一种美好的艺术境界。它是由一个个意象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是抽象的,需概括的。如“萧瑟凄凉”“清新自然”“雄浑壮阔”等。范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二、怎样写?品析表达技巧、诗词语言。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等。3.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衬托(烘托)、象征、对比、动静结合、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范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可怜白发生! 诗词语言品析:关注动词:动词的锤炼是古诗词炼字的主要内容。如杜甫“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一个“割”字形象地描绘出泰山高耸陡峭的特点,用字极富神韵。关注修饰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 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入人心。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增强情感的作用。范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颜色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烘托心情。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与“绿”道出了感叹时光匆匆,春时易逝的这份“着了色的思绪”。三、为什么这样写?总体把握古诗词的主旨,体悟思想感情。 一般方法提示:找诗眼,定基调 知作者,明主题 品语言,悟感情范例: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中哪个字或词最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其简要分析。“亡国恨(恨)”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学生运用思路自主品析渔家傲秋思渔家傲 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备用材料:渔家傲秋思是由范仲淹创作,是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市)时写的一首抒怀词。整首词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上片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下片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范仲淹的渔家傲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可谓大手笔。从词史上说,此词沉雄开阔的意境和苍凉悲壮的气概,对苏轼、辛弃疾等也有影响。词的上阕侧重写景。秋来风景异,雁去无留意,是借雁去衡阳回雁峰的典故,来反映人在塞外的思归之情。思归不是因为厌弃边塞生活,不顾国家安危。而是边防凄厉的号角声以及周遭的狼嗥风啸声,令人心寒。更奈何日落千嶂,长烟锁山,孤城紧闭,此情此景甚是令人怀念故乡的温馨。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一个长期戍边的老将,惦念亲人和家乡也是很自然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此句写得最成功,仅10个字便勾勒出一派壮阔苍茫的边塞黄昏景致。写景是为了抒情。因此下阕一开头就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浊酒,本是乳白色的米酒,这里也暗喻心情重浊。因为思归又不能归以致心情重浊。“归无计”,是说没有两全其美的可能性。正在这矛盾的心绪下,远方羌笛悠悠,搅得征夫们难以入梦,不能不苦思着万里之遥的家乡,而家乡的亲人可能也在盼望白发人。“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10个字扣人心弦,写出了深沉忧国爱国的复杂感情。这首渔家傲不是令人消沉斗志之词,它真实地表现了戍边将士思念故乡,而更热爱祖国,矢志保卫祖国的真情。范仲淹曾在岳阳楼记一文中,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词中的白发老将军,正是这种崇高精神的生动写照。黄蓼园说它“读之凛凛有生气”,倒是深得其旨趣。“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只此两句便抵得上那首有名的敕勒歌,虽然彼此取材不同。伟大的诗人杜甫曾写过“孤城早闭门”的佳句,但气势的雄浑似不及范词。那是人烟稀少的边塞,光秃的山峰重重叠叠,上空飘浮着一缕缕的青烟,悲壮的号角和着杂乱的边声在四野回荡。太阳还没有收起它金色的余晖,远远望去,山腰里一座孤零零的城池早已把城门关闭。这就像一幅中世纪边塞景象的艺术摄影。一幅野性十足的边塞图画。“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这样的“边塞情绪”,往往当人物置身特定场景之后,自然流露出来;此时才明白,长烟落日的边塞,对于生命个体而言,并不仅仅是“戍边苦”,还会产生极大的心理满足。词是范仲淹守边愿望和复杂心态的真实袒露。词中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和词人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同时还表现出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在有着浓郁思乡情绪的将士们的眼中,塞外之景色失去了宽广的气魄、欢愉的气氛,画面上笼罩着一种旷远雄浑、苍凉悲壮的气氛。在边塞熬白黑发,滴尽思乡泪,却又不能抛开国事不顾,将士们的心理是矛盾复杂的。范仲淹虽然守边颇见成效,然而,当时在北宋与西夏的军事力量对比上,北宋处于下风,只能保持守势。范仲淹守边的全部功绩都体现在“能够维持住守势”这样一个局面上,时而还有疲于奔命之感。这对有远大政治志向的范仲淹来说肯定是不能满足的,但又是十分无奈的。所以,体现在词中的格调就不会是昂扬慷慨的。此前,很少有人用词来写边塞生活。唐代韦应物的调笑虽有“边草无穷日暮”之句,但没有展开,且缺少真实的生活基础。所以,这首词实际上是边塞词的首创。上片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首句指出“塞下”这一地域性的特点,并以“异”字领起全篇,为下片怀乡思归之情埋下了伏线。“衡阳雁去”是“塞下秋来”的客观现实,“无留意”虽然是北雁南飞的具体表现,但更重要的是这三个字来自戍边将士的内心,它衬托出雁去而人却不得去的情感。以下十七字通过“边声”“角起”“千嶂”“孤城”等具有特征性的事物,把边地的荒凉景象描绘得有声有色。首句中的“异”字通过这十七个宇得到了具体的发挥。下片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前两句含有三层意思:“浊酒一杯”扑不灭思乡情切;长期戍边而破敌无功;所以产生“归无计”的慨叹。接下去,“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再次用声色加以点染并略加顿挫,此时心情,较黄昏落日之时更加令人难堪。“人不寐”三字绾上结下,其中既有白发“将军”,又有落泪“征夫”。“不寐”又紧密地把上景下情联系在一起。“羌管悠悠”是“不寐”时之所闻;“霜满地”是“不寐”时之所见。内情外景达到了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中考真题对应:1.下面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B )(生解说,师引导)A.这首词的上片描写词人身临目见的景物,下片直接抒发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的不满。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揭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C.“衡阳雁去无留意”意思是衡阳的大雁毫无留恋地纷纷飞离了。烘托出悲凉的气氛。D.全词意境豪放、壮阔,形象鲜明、生动。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怎样的景致?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烘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参考答案:此句形象地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景象,一片萧条孤寂的塞外景致跃然纸上(写什么,2分),烘托了作者和戍边战士们忧国思乡的抑郁悲凉心境(为什么这样写,1分)。自主品析李清照武陵春,回答下面问题。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1.本课为本人教学理念和对“真语文”的理解的具体呈现,注重课堂上师生对话的即时生成性和有效性。2.课题为何有“初探”之意呢?因为本人对古代诗词的教学研究尚浅,故只是一般肤浅的认知,望能通过进一步学习,以期延展诗词鉴赏课的成果性。3.古代诗词是文艺瑰宝。用此种“分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