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上海新历史课本的认识.doc_第1页
对上海新历史课本的认识.doc_第2页
对上海新历史课本的认识.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上海新历史课本的几点认识梅林中学 曹钟声如何评价和使用历史教科书是历史教师一直面对的一个难题。最近有关上海新版历史教科书的争议就反映了人们的这种困惑。上海历史课本及试题因其灵活新颖而为人们称道。然而,新学期正式启用的新版上海历史课本却引起了人们莫大的争议,掀起了不大不小的波澜,本身会成为一个历史事件。引起争论的内容是什么呢?纽约时报刊发的毛去了哪里?中国修改历史教科书报道说:上海的新版历史教科书“聚焦于叙述经济增长,创新,外贸,政治安定,尊重多元化文化及社会和谐等,摩根银行,比尔盖茨,纽约证券交易所,航天飞机,日本子弹头列车都予强调;相对的,曾被视为历史转折点的的 法国大革命与布尔什维克革命,不再受到重视,毛泽东,长征,列强欺凌中国,南京大屠杀等史实只在初中历史课讲授”。这样概况起来争议焦点一是内容上的增减,二是编写形式上的变化。下面谈谈我的几点认识。一;新版上海教科书淡化毛泽东,长征,殖民侵略,革命,战争。是对传统课本历史内容的积极修正 长期以来人们片面的强调历史学科意识形态的功能,强调历史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历史被简化为一部政治史,阶级斗争史。最为典型的是中国古代史成为了农民起义的历史,中国近代史成为五次反侵略战争的苦难史,中国现代史成为两条路线斗争史。在历史课本中我们看到的或是你死我活,或是硝烟弥漫,无法看到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变化。至于说到历史人物,在历史舞台上看到的只是少数几个风流人物在指点江山,而人民群众则成为政治斗争,阶级斗争的工具,这不能说不是历史教学的悲哀。 新时期以来这种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政治历史包括重大的历史事件,重要的历史人物仍然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大事件,大人物,大线索仍然是历史课本的基本内容。上海新版历史教科书减少了这些方面的内容,而增加人类在思想文化,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叙述,正是对历史本来面貌还原的一种尝试,这样人们对历史的认识才能更加全面丰富。二;新版上海历史课本有关当代内容的增加体现了历史教学的时代性传统历史课本片面强调历史教学的历史性,偏重古代历史,近代历史的叙述,而忽视现代,当代历史的叙述。好象历史只是在讲述前天,昨天的故事,而于今天更于明天无关,从而造成了学生于历史的距离感,陌生感而失去了学习历史的兴趣。新版上海历史课本增加了全球化,社会和谐,盖茨,天空飞船,日本子弹列车等许多富有时代特征的元素,这正是对传统课本内容的弥补,符合新课程的基本理理论即坚持基础性又显示时代性,贴近现实,贴近学生。因为历史是历史学习的出发点而不是终点,学习历史最终是要面对现实,走向未来。历史教学正是引导学生了解昨天,理解今天和预测明天。三;新版上海历史课本在编写形式上的变化体现了创新精神新版上海历史课本在编写形式上有二点显著变化。一是初中和高中,高中各年级教学内容有所区别,有所侧重。二是课程内容以人类文明史为线索和架构。我认为这恰好是对传统历史课本编写缺限的校正体现了创新精神。传统的历史课本采用历史知识初中,高中循环反复的方式,造成了初中,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大同小异,这既违反了人们的认知规律,也是教育资源的浪费。造成了学生对历史学习缺乏兴趣。历史教学似乎每天都在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新版上海历史课本编写形式的变化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论,在体系的构建上既注意初中和高中课程的衔接又避免了简单的重复。呈现了教学内容的层次性,递近性。传统的历史课本侧重历史知识的记忆,以至于学生把历史学习等于死记硬背从而对历史学习畏难害怕,敬而远之。记忆是历史学习的条件但不是全部,也不是目的。历史教学的更高层次是引导学生对历史的感悟,汲取历史智慧。历史教学要学生的学习创造条件,开拓空间而不是人为的增加困难而拒人门外。四;一个重要的启示-观念更新的重要造成对上海新版历史课本争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认识,判断事物的标准,观念不同。我认为对新版上海历史课本非议的观点存二个误区。一是用旧的标准看新的事物。把新课本与旧的课本比较,发现了新课本与旧课本的不同,就得出了新课本矫枉过正。离经叛道的结论。而忘记了历史是发展变化的。人们对历史的认识也是发展变化的,历史课本的也应该与时僵变化的,有变化才有活力,有变化才有进步。二是用代替单一性多样性。人们习惯于大一统,单元化。用一个标准衡量事物。千篇一律,忽视事物的多样性。从而把特点看成缺点。历史本身是丰富多彩的,而历史课本为什么不能各俱特色,各显千秋呢?中国之大,人口之多,地区之不同为什么不能选择适合自己的课本呢?俗话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盛开春满院”。世界的美丽在于它的多样性。新的课程理念主张课程呈现形式的多样化,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多种选择。当初,万历十五年出版时不被许多人接受,然而时至今日,它的写作形式不是受到广泛的欢迎,认为历史也是可以这样写的吗?长期以来历史书籍包括历史课本以其枯燥无味而令人望而生畏。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