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浙江专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考前10天冲刺练 第8天.doc_第1页
【步步高】(浙江专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考前10天冲刺练 第8天.doc_第2页
【步步高】(浙江专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考前10天冲刺练 第8天.doc_第3页
【步步高】(浙江专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考前10天冲刺练 第8天.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步步高】(浙江专用)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考前10天冲刺练 第8天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虽有中共体多国部队及南非和中非政府军的“阻击”,中非反政府武装依然势成骑虎,节节胜利,反映出其领导人卓越的领导能力。b媒体普遍认为,中俄关系已经进入成熟发展期,不会因为国际社会某些人、某些事而发生任何改变,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牢不可破的。c在传达上级文件的会议上,与会代表鞭辟入里地学习,吃透了精神,明确了任务,统一了思想,对今后的工作也有了具体的规划。d中伊两国石油公司领导人正式签署了100亿美元的石油进出口合同,双方都表示,无论国际形势怎样变化,都将信守这一君子协定。答案ba项,势成骑虎:骑在老虎背上,要下来而下不来。比喻事情中途遇到困难,但迫于形势,想停止也停止不了。本处应该用“势如破竹”。b项,牢不可破:异常坚固,不可摧毁,多用于抽象事物。c项,鞭辟入里:鞭打触及到了衣服的最里层。形容作学问扎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不能修饰“学习”。d项,君子协定:指不经过书面上共同签字,只以口头上承诺或交换函件而订立的协定。属理解错误。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市环保局通过实施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污染综合整治,市区二环以内已基本杜绝了现场搅拌混凝土的违规现象,大气环境质量逐年提高。b毗卢寺始建于唐天宝年间,由于历史原因,使得曾经名震一方的它现仅存释迦殿、毗卢殿等寥寥几栋建筑,其原貌究竟如何也成了一个谜。c美联社报道说,2 500多名专家历时6年撰写的这份获得了一致通过的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对全球升温后果作了迄今为止最全面的科学阐述。d从最初态度强硬到“真诚道歉”,“不善忏悔”的苹果公司为何又主动向中国“展示顺从”?各媒体都将这罕见的一幕归结为中国有庞大的市场。答案ca项,中途易辙。在“市区二环”前加“使得”。b项,滥用介词“由于”导致缺少主语,删去“由于”或“使得”。d项,成分残缺,应为“将出现这罕见一幕的原因归结为”。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我现在和朋友漫步着的灞河长堤,依旧是那道老堤,但却已经“面目全非”了。_,_,_;_,_;_。 河边原来的沙滩,也是奇花异草连片相间 水边长着密不透风的野生苇子,有水鸟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凫游 河堤内外种植着各种花草树木 栅栏围护的木板小桥通到水边 其中不乏颇为稀罕的品种 这儿已经被改造被装点成公园了a bc d答案d能恰切承接上文“却已经面目全非”,故在首句。排除b、c两项;根据最后两个标点,排除a项。4根据下面文段的内容,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5分) 就像世间所有美好事物一样,网络也有两面性: _。常见的情形是,在虚拟空间聊得火热,见面之后却没有多少话,虚拟的热情和现实的冷漠,形成了有趣的对比。过去,到了年节,人们走亲访友,其乐融融;而今一部手机,一部电脑,一条短信,四处群发,不知是真情祝福,还是假意应付。方便是方便, _。答:_解析第一句3分,应根据下文的内容概括出网络的优势和不足;第二句2分,与“方便则方便”呼应,应为转折关系,写出网络交流的缺憾。句意连贯即可。共5分,意思对即可。答案在虚拟空间拉近人们之间距离的同时,也在现实世界减少了人们之间的直接交流 但缺少了一点可以感知的温度,淡化了抱拳、鞠躬之间所包含的浓浓情谊 5.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所写句子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阅读季羡林的文章,好像是在古老大宅里翘首倾听长者诉说沧桑的往事;答:_解析例句形式为“阅读的,好像是在”。例句中暗含比喻的修辞手法,而且题干中已经明确要求要用此修辞手法,内容是读知名作家的文章后的感受。答案阅读张爱玲的书籍,好像是在繁华尘世中随意聆听才女细数琐碎的忧伤;阅读沈从文的小说,好像是在湘西大地上自由欣赏文人描绘淳朴的民俗;阅读林清玄的散文,好像是在禅院静室中虚席倾听智者侃谈生活的智慧。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19分)吴江两节妇传清戴名世吴江两节妇者,农家女也。姓许氏,家城西之石里村,长适张文达,次适周志达。岁乙酉,大清兵南下,公卿皆薙发迎降,浸寻及于吴江。文达固以负贩为生,至是从明之一二遗臣起事,荷戈为小卒,战败不屈死。其家不知其存亡,使志达往侦之,亦被执,令薙发,不从,遂见杀。是时长年二十九,次年十九,相与号泣,备寻其夫尸。会溽暑,尸积城下者累累,皆糜烂不可辨识,乃已。长既丧其夫,又无舅姑,其兄欲迎之归,谢曰:“吾夫虽死,然此固夫家也,义不可以归宁母氏。”次事其姑甚谨,姑怜而欲嫁之,涕泣被面谢曰:“新妇所以不死者,将代吾夫以事其母,讵可失节他适?”久之,姑得疾,且危,赖妇以存者又七年。及姑濒死,诀曰:“我死,依尔姊居。”既丧,家财归于周氏子弟,遂依姊以居;各处一室,各奉其夫之主而祀之。两人固农家女,善治田,共种田三亩以自给;舍旁有隙地,度可容两棺,为生圹以待死。吴俗多淫祠,好佛,妇人贫无依者,多为尼。有一老尼,教两人剃发以从其教。长曰:“不可!妇人之发,奈何与男子同去之?”次曰:“吾夫以不薙发死,而吾反薙之,何以见吾夫于地下?”岁甲戌,长年八十,次年七十,尚躬耕如曩时。乡之人悲之,请闻于有司,以旌其门。两人泣且谢曰:“吾姊妹不幸遭多难,廉耻自爱,何旌之有也?且又无后,将旌之以为谁荣乎?”乡之人卒不能强也。赞曰:吾尝读顺治实录记载,知大兵之初入关也,淄川人孙之獬即上表归诚,且言其家妇女俱已效国装。之獬在明时官列于九卿而江淮之间一介之士里巷之氓以不肯效国装死者头颅僵仆相望于道而不悔也。呜呼!彼孙氏之妇女,视许氏二女何如哉?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长适张文达,次适周志达 适:出嫁。b义不可以归宁母氏 义:道义。c涕泣被面谢曰 被面:掩面。d请闻于有司,以旌其门 旌:表彰。答案b义:名词作状语,从道义上讲,按照道义。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皆糜烂不可辨识,乃已今其智乃反不能及b吾夫虽死,然此固夫家也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c共种田三亩以自给秦亦不以城予赵d何旌之有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答案dd.都是助词,是提宾的标志。a.副词,前为“于是,就”,后为“竟然”。b语气助词,前表判断,后表语气停顿。c.前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后介词,“拿,用”。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所描述的许氏两姐妹,不仅具有传统意义上的甘愿为自己的丈夫守节的思想,而且也具有继承丈夫的反清之志所表现出来的民族气节。b由于天气炎热,许多堆积在城墙下的尸体都糜烂了,许氏两姐妹最终因无法辨认出各自丈夫的尸体只好返回,但是她们的哥哥或婆婆都有劝她们改嫁的想法。c清兵南下的时候,明朝的那些高官都剃发而降;当投降之风逐渐蔓延至吴江的时候,许氏两姐妹以及他们的丈夫都奔赴抗击清兵的前线。d许氏两姐妹的丈夫都是由于拒绝剃发,也就是不与清朝统治者合作,最终被清军处死;与淄川人孙之獬及其家人的做法相比,他们的气节是值得肯定的。答案ab.“都有劝她们改嫁的想法”不正确。c.“都奔赴抗击清兵的前线”说法不正确。d.“都是由于拒绝剃发”“最终被清军处死”说法不正确,大姐的丈夫是因为参战,战败不屈而亡。9用“ / ”给文中画横波浪线句子断句。(3分)之 獬 在 明 时 官 列 于 九 卿 而 江 淮 之 间 一 介 之 士 里 巷 之 氓 以 不 肯 效 国 装 死 者 头 颅 僵 仆 相 望 于 道 而 不 悔 也答案之獬在明时/官列于九卿/而江淮之间一介之士/里巷之氓/以不肯效国装死者/头颅僵仆/相望于道而不悔也。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久之,姑得疾,且危,赖妇以存者又七年。(3分)译文: _(2)吴俗多淫祠,好佛,妇人贫无依者,多为尼。(4分)译文: _答案(1)多年之后,婆婆生了病,并且很危急,全靠媳妇照料又活了七年。(2)吴地有滥建祠庙的风俗,崇尚佛教,贫穷且没有依靠的妇女大多出家做了尼姑。【参考译文】吴江两位节妇(旧指坚守节操,丈夫死后不再改嫁的妇女),都是农家女。姓许,家住城西的石里村,姐姐嫁给了张文达,妹妹嫁给了周志达。乙酉岁(顺治二年1645),大清兵南下,所向披靡,守城将领都剪发投降,清兵很快到了吴江。张文达本来以做生意为生,这时跟着明朝几个大臣起兵,扛起兵器做了一员兵卒,战败不屈而死。他的家人不知他的生死,就让周志达去打听他的情况,周志达也被捉住了,清兵让他剪发,他不听从,于是被杀了。这时姐姐二十九岁,妹妹十九岁,得知丈夫被杀的消息,姐妹俩一起大哭,准备去找寻他们丈夫的尸体。正值天气潮热,城下堆积了很多尸体,都已经糜烂,无法辨识面目,于是只能作罢。姐姐死了丈夫以后,又没有公婆,她的哥哥想把她接回娘家,姐姐谢绝说:“我丈夫虽然死了,但是我永远都是夫家的人,按道义是不可以回到娘家的。”妹妹非常尽心地侍奉婆婆,婆婆同情她想让她改嫁,她掩面而泣,拒绝说:“我活下来的原因,就是要代替我的丈夫侍奉他的母亲,怎么可以失节另嫁他人呢?”多年以后,婆婆生了病,并且很危急,全靠媳妇照料又活了七年。等到婆婆快死的时候,跟她告别说:“我死了以后,你就去和你姐姐住在一起吧。”给婆婆办完丧事以后,家财都给了周家的子弟,妹妹就去和姐姐住在了一起;各自住一间屋子,各自供奉着自己丈夫的灵位为之祷告。姐妹俩本是农家女,善于种田,一起种了三亩地来维持自己的生活;房子旁边有块空地,估计可以放得下两口棺材,准备好墓穴等死。吴地有滥建祠庙的风俗,崇尚佛教,贫穷且没有依靠的妇女大多出家做了尼姑。有一位老尼姑,想让这姐妹俩削发为尼。姐姐说:“不可以,女人的头发,怎么可以像男人一样剪去呢?”妹妹说:“我的丈夫因为不肯剃发才死的,如果我剃了发,还有什么脸面去地下见我的丈夫呢?”甲戌年(康熙三十三年1694),姐姐八十岁,妹妹七十岁,还在像以前一样耕作。乡里的人怜悯她们,就请求官府,在她们的门前挂上匾额来表彰她们。两人哭着拒绝说:“我们姐妹俩不幸遭遇了很多灾难,守节知耻而爱惜自身,有什么值得表扬的呢?况且我们又没有后代,这样的表彰又能给谁带来荣耀呢?”乡里人最终也不能勉强她们。我的评价是:我曾经读过顺治实录中记载,知道清兵刚刚入关时,淄川人孙之獬就上表投降,并且说他们家的妇人都已经仿效满族装束。孙之獬在明朝时,官职显赫,但是江淮之间一个卑微的士人,乡间的老百姓,因为不肯仿效满族装束而死去的人们,横尸遍野,却不后悔。哎呀,孙之獬家的那些妇人们,又怎么和许家的两姐妹相比呢?三、古代诗歌阅读(7分)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 蒋兴祖女 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 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 飞鸿过也,万结愁肠无昼夜。 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注】雄州:今河北雄县。蒋兴祖女:宜兴(属江苏)人。父蒋兴祖,靖康时阳武令,金人入侵时死于国难。其女被金兵掳去,北行途中作词题于雄州驿。(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辘辘车声如水去”是怎样表达感情的?(3分)答:_ (2)本词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在抒情方式上侧重点不同,请以“月照孤村三两家”和“万结愁肠无昼夜”为例作简要分析。(4分) 答:_解析(1)此题两问。第一问要结合注释和原诗作答,第二问要点明该句诗运用的手法及表达的思想感情。上片既写词人被掳北去,朝行暮宿,途中所经之地,荒凉破败,满目凄凉的北方惨象;下片以飞鸿反衬,离家乡越来越远,欲归不得的愁苦。整首词表达了作者国破家亡以及难以归乡的苦痛之情。“辘辘车声如水去”运用比喻的手法抒情,把不停前行的囚车声比作不断的流水声,用渐渐远去的车声表达了作者离故乡越来越远、再也无法返回的痛苦心情。(2)此题考生须明白抒情方式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分析诗歌,前四句为借景抒情,后四句为直接抒情。“月照孤村三两家”是借景抒情,描绘了一幅只有三两户人家的荒村景象,不仅揭示了金兵烧杀掳掠造成的惨象,更衬托出作者被掳离乡、身陷异地那种无比悲苦的心境;“万结愁肠无昼夜”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