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测试 人民版必修1.doc_第1页
高中历史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测试 人民版必修1.doc_第2页
高中历史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测试 人民版必修1.doc_第3页
高中历史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测试 人民版必修1.doc_第4页
高中历史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测试 人民版必修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欧洲的局势很是严重我们的政策是不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美国政府应用科学尽力缓和局势。”与材料直接相关的措施是()a提出“杜鲁门主义” b推行马歇尔计划c组建北约 d成立经互会2某西方学者明确指出:“马歇尔计划对冷战的激化和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负有更为直接的责任。”这主要是因为该计划的实施()a标志着战后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b使战后两大阵营的对峙完全激化c加强了西欧与美国的政治经济联系d导致美苏由同盟关系转为对抗关系3某条约有如下内容:“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据此判断该条约是()a北大西洋公约 b华沙条约c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d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4右图是某一纪念馆的徽章。在下列各项史实中,该馆不可能涉及的是()a马歇尔计划b德国统一c北约的建立d柏林墙的修筑5冷战期间,既体现了美苏对抗的紧张和激烈,又体现了他们成功运用自我控制机制,在战争边缘上寻求妥协的事件是()北约和华约的建立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柏林危机a b c d6美国学者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a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c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d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7“1961年,柏林墙建立;1989年,柏林墙倒塌。28年间,柏林墙隔绝了东西柏林,分割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也制造了不少骨肉分离的人间悲剧。柏林墙倒塌已经20多年,但一切反思,也许才刚刚开始。”下列对柏林墙的相关反思不符合史实的是()a柏林墙是美苏“冷战”的标志性建筑b柏林墙的倒塌推动了世界的多极化趋势c柏林墙的修建有效防止了西方势力入侵东德d柏林墙的修建暴露了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弊端8“进入(20世纪)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b日本与西欧联合起来反对美国称霸c欧盟的成立导致了美国的衰落d西欧、日本在经济上已经能够与美国抗衡91961年9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条“艰苦的道路”就是()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多边外交” d独立、自主、非集团化101971年,为扭转外贸逆差,尼克松政府宣布了“新经济政策”,决定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和暂停用美元兑换黄金。立即遭到日本和西欧共同市场的强烈反对,在联合抗美的形势下,美国被迫同意美元贬值和取消进口附加税。西欧共同市场国家还采取了种种反对美资控制的措施。对上述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最准确的表述是()a西欧、日本联合抵制美国的经济控制b西方国家之间的经济摩擦加剧c日本、西欧、美国开始展开激烈的市场竞争d日本、西欧、美国经济三足鼎立11“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苏联青年人都是出生于卫国战争之后,他们被告知自幼生活在无比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之下,当长为青年人之后又被告知生活在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中。但最发达的社会制度却无法提供足够的生活用品;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里,从来没有机会真正表达自己的意愿;官僚的子女拥有无可比拟的机会,而普通人家的子女在社会的下层挣扎,连改善命运的机会也极其渺茫”上述材料表明()军备竞赛加剧了苏联的经济负担当时的苏联政治经济危机严重信仰丧失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腐败”问题困扰着苏联社会a b c d12美国总统奥巴马曾说:“中国却没等待,实施经济改革。德国、印度也没有等待。这些国家没有原地踏步,也不想成为次要国家。”这表明()a一超多强的格局被打破 b美国已沦为次要国家c新的国际格局已经确立 d多极化趋势正在加强13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罗伯特佩普说:“美国处于前所未有的衰退之中,在21世纪头十年,美国的相对实力不断下降,而中国的相对实力却一直在增强。单极秩序正在变得过时,其他国家正在崛起为可以与美国实力抗衡的力量,美国正在失去大部分的战略自由。”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a中国将取代美国建立单极世界b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趋势增强c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是由其国家实力决定的d世界政治多极化源于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14“911”事件后,美国布什政府将“911”恐怖袭击归结为是伊斯兰激进分子对美国代表的“自由民主”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仇恨;继阿富汗战争后,美国绕过联合国又悍然发动了伊拉克战争,推翻了萨达姆政权,企图将伊拉克改造成“民主样板”,向中东其他国家推广。这说明()a以美国为首的单极世界已经形成b“美式民主”可以有效化解伊斯兰激进分子的仇美情绪c霸权主义仍然是世界和平最主要的威胁d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已经形成152011年3月19日晚巴黎峰会上,欧盟及美国等与会各方决定对利比亚进行军事干预;其后,英法美等国出动战机、巡航导弹对利比亚政府军地面军事目标进行轰炸。以上材料表明了()a联合国在当今世界的作用越来越弱b当今世界并不太平,缓和与动荡并存c平等协商,国际合作解决国际争端d美国强权政治完全操纵国际政治格局二、非选择题(第16题18分,第17题22分,共40分)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冷战风云材料二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伴随苏联的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多极化进程加快。这一重大变化,使得世界出现许多新情况:大国关系在重新调整,出现了缓和的趋势;一些过去被两极格局掩盖的矛盾,如地区冲突、民族和宗教问题等开始暴露出来。请回答:(1)材料一中“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运用所学知识各举一例论证该观点。(4分)(2)材料二中图一形成的原因有哪些?结合材料二的两幅图片,指出二战后欧洲发展的特点。(6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冷战结束的标志,并简要概括冷战后国际形势的基本状况。(4分)(4)结合材料二、三,分析材料三中“世界多极化进程加快”的原因有哪些?(4分)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材料二几个世纪以来,“欧洲合众国”一直是欧洲人魂牵梦绕的向往2009年11月19日首位“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的诞生,使欧洲一体化发展到一个新高度,实现了欧洲历史乃至人类政治文明的一个飞跃。材料三我愿意非常明确地表明,我反对给中国共产党以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接纳中国共产党进入联合国。1960年尼克松发表的谈话材料四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7.5亿人民的参加,是不可能有稳定和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1971年尼克松的讲话材料五针对2003年美国攻打伊拉克一事,有人画了以下两幅漫画:材料六进入新世纪以来,面对全球化和恐怖主义等诸多新问题,美国不得不重视多边合作,以便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新挑战。尤其是近几年来,美国陷入了经济危机,信贷紧缩、股市动荡、企业破产、经济衰退,加上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美国也面临着极大的困难。(1)二战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有哪些?(3分)(2)有人说“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的诞生只不过是欧洲政治家所进行的一场政治游戏”,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4分)(3)20世纪70年代与60年代相比,美国对华政策有了怎样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讲话前后美国采取了哪些“主动行动”与中国政府接触?这样做的原因有哪些?结果怎样?(6分)(4)材料五中的两幅漫画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请简要分析出现这两种历史现象的原因。(5分)(5)有人依据材料六的现象判断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后美国时代,你怎样认识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4分)答案专题检测(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b从材料可知,相关的措施是美国在西欧实行的经济上的措施。a项是美国的政治政策,不符合题意;c项是军事政策;d项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针对美国马歇尔计划的经济上的对策,也不符合题意。2c马歇尔计划是二战后美国对欧洲及其盟友的经济援助计划,a、b、d三项不符合史实。3b1949年,美英等国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它是一个反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军事政治组织,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重要行动,由材料中“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等可以判断这个组织是“北约”;与之相对应的是华沙条约组织,因此材料中“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就是b项。4b“the cold war”指的是“冷战”,a、c、d三项都是“冷战”的体现。5b古巴导弹危机中美苏虽然激烈对抗但最终以苏联拆除安装在古巴的导弹收场,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柏林危机中西方阵营以空运的方式解决问题,最终双方避免了战争,这两个事件都是典型的“在战争边缘上寻求妥协的事件”。6d“长时期的和平”应该理解为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而方式是不采用武力,所以此题应该选择d。7c本题属于否定型选择题,考查学生逆向思维能力。一道柏林墙的修建不能阻止外来势力的入侵,其反思应集中在大国争霸给德国人民带来的人为灾难上。8d由材料可知,西欧和日本崛起后,它们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美国霸主地位受到冲击。a项不是主要原因,b、c两项说法本身不对,故选d项。9d在美苏两大阵营对峙的冷战时期,南斯拉夫采取了不结盟的政策,即不同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结盟,实行独立、自主、非集团化的外交政策。10d材料体现了美国、西欧、日本三国之间的经济斗争,说明形成了三足鼎立局面。11b本题实则考查了苏联解体的原因。根据所学,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出现了社会动荡、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人民生活水平逐步下降的危机局面。而腐败又导致苏联社会危机不断加剧。从材料中可以了解到信仰丧失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青年人对现实丧失了信心,对腐败问题深恶痛绝。据此本题选b项。12d材料表明,中国、德国、印度等国家正在日益崛起,这反映出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加强。a、b、c三项结论不符合史实。13a当今世界格局暂时呈现“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的特点,这“一超”指的是美国。题中信息只是指出了美国实力的相对下降,多极化趋势加强,中国的相对实力在加强,但中国并没有取代美国。14c题干主要叙述美国不顾联合国和国际舆论而发动战争,并且推广美式“民主”,只能 说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威胁了世界和平。15b本题考查当今世界政治格局。a项说法明显错误;c项说法与本材料不符;d项说法错误,世界正朝多极化方向发展,美国强权政治完全操纵国际政治格局是错误的。本题选b项,材料说明了当今世界并不太平,缓和与动荡并存。16(1)欧洲冷战:柏林墙的建立;亚洲热战:朝鲜战争。(2)西欧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抗衡美苏提升国际地位的需要;法德和解是关键;马歇尔计划的客观作用。特点:逐渐走向联合;逐渐由经济联合走向经济政治联合。(3)苏联解体。总体趋势走向缓和,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4)世界区域经济发展;苏联解体。17(1)欧洲联合、日本崛起、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不结盟运动兴起和美苏自身力量削弱。(2)在欧洲一体化的过程中,欧盟各国的分歧和矛盾仍然存在,“欧洲合众国”的形成仍任重道远;但是欧洲一体化的趋势不可逆转,“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虽然还不能起到支配整个欧盟的作用,但是他们的出现无疑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3)变化:美国由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孤立及军事上封锁中国转变为承认中国。主动行动: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原因: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结果:中美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