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doc_第1页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doc_第2页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doc_第3页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doc_第4页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第二节 遗传的基本规律一 基因的分离定律(3课时)一、教学目的:1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D:掌握)(二)教学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三)教学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四)教学用具:挂图、课件(五)教学方法:观察分析、对比、讨论、讲述、提问(六)教学设计:本小节为3课时,其中,第一课时讲授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队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第二课时讲授对分离现象的解释,进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第三课时讲授基因型和表现型,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以及基因分离定律的例题分析。第二节 遗传的基本规律n 一 基因的分离规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n 1.一对(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n 2.对分离/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n 3.测交试验n 4.基因分离/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n 5.基因型和表现型n 6.基因分离/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n 7.两定律的例题分析计算n 8.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n 9.两定律的比较第二节 遗传的基本规律n 阅读课本有关内容,找出以下概念,并加以比较n 一、基本概念: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纯合子、杂合子、等位基因、表现型、基因型、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共显性n 二、区分概念:n 杂交、回交、正交、反交、自交、测交、父本、母本n 三、遗传图解中常用符号:n P亲本;母本;父本;杂交;自交;F1杂种子一代;F2杂种第二代n 阅读课本有关内容,找出以下概念,并加以比较n 阅读课本关于豌豆杂交试验的有关内容,回答:n 1.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那么,基因在传种接代中有什么样的传递规律?遗传学的奠基人是谁?n 2.研究遗传规律的基本方法是什么?n 3.孟德尔选用的实验材料是什么?为什么选用它?n 一、基因的分离规律n 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n (1)试验过程n 研究特点:试验材料选用自花传粉的豌豆n 分析研究方法从一对相对性状入手n 运用数学方法统计学方法(2)试验结果无论正交反交,F1只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F2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接近于3:1(高茎:矮茎)n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n 思考: 什么是基因?基因位于何处?n 显性基因用什么字母表示?n 什么是等位基因?基因在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分布有何特点?n 生殖细胞中基因是成单存在的,受精卵中呢?原因?n 习题反馈:n 1.性状分离是指( )。A.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B.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基因的分离C.等位基因的分离 D.杂种后代表现出相对性状的不同类型2.研究基因传递规律主要是通过下列哪项的遗传来推知的?( )A.染色体;B.DNA;C.基因;D.性状3.许多纯种高茎豌豆自花传粉而生成的后代很可能有A.100%高茎;B.25%高茎;C.50%高茎;D.25%矮茎4.在正常情况下,T和t这一对基因会成对存在于( )A.合子;B.配子;C.次级精母细胞;D.卵细胞5.等位基因的分离可能发生在A.DNA复制时;B.有丝分裂后期;C.减数第一次分裂;D.减数第二次分离n 3.测交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n 思考:为什么要进行测交试验?n 测交是怎样进行的?n 按孟德尔的解释,杂种子一代Dd能产生几种配子?数量比如何?n 测交的遗传图解该怎样写?n 通过测交,如果预期的结果和实践结果一致,则假说可以上升为真理,由此得出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试验结果假说试验验证验证结果与假说推论结果一致假说上升为真理,若二者不一致时,否定假说n 4.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n 思考:什么是等位基因?它包括哪两个要点?n 分离定律的实质是什么?n 基因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是什么?n 注: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和染色体同处于平行关系,在杂合子(F1)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n 5.基因型和表现型n 思考: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n 生物体在整个发育过程中,除受到内在因素基因的控制外,还受什么影响?n 注:n 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n 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只有在外界环境相同的条件下,表现型才相同n 总结:分离定律是指杂合子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n 扩展应用:应用分离定律,根据亲、子二代的表现型可推知基因型。如课本习题三.2n 解题思路:1.首先确定显性性状(第1小题);n 2.先确定隐性性状的基因型,其必定是纯合体如皱粒rrn 3.得出答案n 习题:1、正常人的褐眼(A)对蓝眼(a)为显性,一个蓝眼男子和一个其母是蓝眼的褐眼女子结婚。从理论上分析,他们生蓝眼孩子的概率是多少?2、一头黑毛母牛A和一头黑毛公牛B交配,生出一只棕毛的雄牛C(黑毛和棕毛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请回答下列问题:n (1)该遗传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什么?棕毛牛C的基因型是什么?;n (2)要确定某头黑牛的基因型,在遗传学上常采用什么方法?n (3)若A与B再交配繁殖,生出一只黑毛雄牛的概率是多少?n 6.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n (1)在农业育种中的应用n 根据分离定律知道杂交的F2开始出现性状分离,其中隐性性状个体能稳定遗传。显性性状中的部分个体在下一代出现性状分离。因此,目前生产上有效的方法是,年年选用适宜的品种,杂交这种杂种优势(优良性状)的利用只局限在第一代;n 小麦的某些抗病性状,多数由显性基因控制的。很多小麦都是杂种,你怎样得到能稳定遗传,即不发生性状分离的纯种抗病小麦?n 如果所要选育的作物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的,则F1不会表现出来,这样的作物能丢掉吗?为什么?n 基因型为Dd的个体,连续自交两代,杂合子在后代中所占比例是多少?如果自交三代、四代n代呢?n (2)在人类遗传病中的应用n 例:人类的白化病,机洋白头。因缺乏黑色素,所以皮肤白色,头发黄色,虹膜带红色(血管颜色),畏光,它是隐性遗传病,由隐性基因a控制,正常人由正常基因A控制。n 思考: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孩子,表现正常的概率是多少?患白化病的概率是多少?n 7.基因分离定律的例题分析n 例1(以因求果题):解题思路:由亲代基因型双亲配子型及其概率子代基因型及其概率子代表现型及其概率n 例2(由果推因题):解题思路: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双亲的交配方式双亲的基因型n 判断显隐性的方法:n 无物生有是隐性;有有生无是显性n 习题:n 1.杂合体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已有16株为高茎,第17株还是高茎的可能性是( )n A.0; B.25%; C.75%; D.100%n 2.一对正常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孩子,问:n (1)这对夫妇生一个白化病孩子的概率为:n (2)这对夫妇生一个白化病男孩的概率为:n (3)这对夫妇所生男孩是白化病的概率为:(八)教学意见和建议一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课时)一、教学目的: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C:理解)2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C:理解)(二)教学重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3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三)教学难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四)教学用具:挂图、课件(五)教学方法:观察分析、对比、讨论、讲述、提问(六)教学设计:本小节为2课时,其中,第一课时讲授孟德尔的两对性状的遗传试验,以及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第二课时讲授对自由组合现象的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以及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6.2.2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n 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n 1.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n (1)阅读课本相关的试验过程,思考:n 两对相对性状指的是哪两对?为什么?n 无论正交反交,F1的表现型是什么?n F1自交,F2出现几种表现型?比例是什么?是出现新的表现型(重组型)?n F1代为什么只有黄圆一种性状?F2代为什么会出现绿圆和黄皱两种新性状?其实质是什么呢?n 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n (1)阅读孟德尔对此现象的解释,思考:n 如果就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分析,则圆:皱和黄:绿分别是多少?说明了什么?n 根据一对相对性状的分析结果,结合两对性状一起分析的结果,那么这两个结果有何关系?n (3:1)(3:1)=9:3:3:1n F1产生的配子是几种?F2有多少种组合方式,基因型是多少种?(板书例题)n 习题:n 课本P32,旁栏题:用白色扁形果实(基因型是WwDd)的南瓜自交,其基因型和表现型各有多少种?能否培育出只有一种显性性状的南瓜?你能推算出具有一种显性性状的南瓜出现的概率是多少吗?n 总结:n 1、F1代减数分裂产生四种配子:YR、Yr、Yr、yr,比例为1:1:1:1;F2代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n 问:如果是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的三对等位基因YyRrDd,F1产生多少种配子?n 2、如果基因型为AaBb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能产生多少种配子?如果是一个卵原细胞呢?分别具体是哪几种?n 习题:豌豆的高茎(T)对矮茎(t)是显性;圆粒(R)对皱粒(r)是显性,进行四组杂交组合实验,结果如下:亲代表现型子代表现型高茎圆粒高茎皱粒矮茎圆粒矮茎皱粒高茎圆粒矮茎皱粒66707369矮茎圆粒高茎皱粒123000矮茎圆粒高茎皱粒818000高茎皱粒矮茎圆粒 9910410496n (1)写出每组杂交组合亲本的基因型;(2)写出第四组合的遗传图解n 3.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n 问:为了验证孟德尔的基因自由组合假说,应采取什么方法?n 注:这是从理论上推导预期结果,即按孟德尔的假说,F1能产生YR、Yr、yR、yr四种配子,它们数目相等,而隐性纯合子只产生yr一种配子,故测交后代有4种表现型。n 问:遗传图解该怎样表示?n 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n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n 问:为什么一定是非同源染色体呢?如果在同一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能否自由n 组合呢?如图:哪些基因能自由组n 合?哪些不能?为什么?n 5.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n (1)在育种中,有目的地把不同亲本的优良基因组合在一起,创造出对人类有益的新品种。n 例:在水稻中,有芒(A)对无芒(a)是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是显性。有两个不同品种的水稻,一个品种无芒、不抗病,一个品种有芒、抗病。如何培育出无芒、抗病的优良品种?并作出遗传图解,说明能稳定遗传的优良性状的概率?n (2)在医学上,分析家系中两种遗传病同时发病的情况,为遗传病的预测诊断提供理论依据。n 例:课本旁栏思考题(用分枝法计算)n 6.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总结如下:相对性状对数(等位基因对数)F1的配子种类F1配子可能的组合数F2表现型数目F2表现型分离比F2基因型数目F2基因型分离比遗传定律1214121(3:1)131(1:2:1)1分离定律2224222(3:1)232(1:2:1)2自由组合定律3234323(3:1)333(1:2:1)3n2n4n2n(3:1)n3n(1:2:1)nn 小结:孟德尔通过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总结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实质是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由于等位基因都要随同源染色体分开,因此,它们每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n 在实践中,我们用杂交育种的方法,让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所控制的优良性状重组,以培养我们需要的良种,其理论基础就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n 注: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则不能自由组合,它们在遗传过程中遵循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n 习题:甜豌豆的紫花对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其显性基因决定花色的过程如图所示:n (1)从图解可见,紫花植株必须同时具有( )和( )基因;n (2)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个体,其表现型分别是什么?n (3)AaBbAaBb的子代中,紫花植株与白花植株的比例为多少?n 6.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n 问:孟德尔为什么选择豌豆作试验材料?n 原因(1)正确选用了豌豆作为试验材料;n 问:什么叫单因素研究法?n 就是像孟德尔这样,先针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其他几对性状暂不予考虑。在弄清楚了一对相对性状的传递情况后,再研究两对、三对。n 原因(2)采用了单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n 孟德尔在8年的试验中积累了大量的数据,经数学统计法处理为3高:1矮,使其试验结果更真实地反映了生物遗传的实质n 原因(3)运用数学统计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n 孟德尔有严谨正确的科学方法,如“试验结果假说试验验证验证结果与假说推论结果一致假说上升为真理”。n 原因(4)科学地设计了试验的程序。n 7.作业:n 1.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是显性,红花(C)对白花(c)是显性。推算亲本DdCcDdCc杂交后,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以及它们各自的数量比。n 2.课本P34.简答题2n 3.课本P34.填表题,并作出第三组组合的遗传图解(七)教学意见和建议三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2课时)一、教学目的:1染色体类型及人类染色体组型分析(C:理解)2性别决定的方式(C:理解)3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C:理解)(二)教学重点1XY型性别决定2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三)教学难点1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四)教学用具:挂图、多媒体教学设备(五)教学方法:观察分析、对比、讨论、讲述、提问(六)教学设计:6.3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n 一、性别决定n 阅读课本的内容,思考:n 男性和女性的染色体有多少条?都相同吗?n 人的性别由什么决定?n 生男生女是由母亲决定的,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n 人的性别决定属于哪种类型呢?n 什么叫伴性遗传?n 对照课本红绿色盲检查图,检查自己是否患色盲?n 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有哪些基因型和表现型?有几种婚配方式?色盲遗传的特点呢?n 一、性别决定n 1.人类染色体组型分析,就是根据人的一个体细胞中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及染色体上着丝粒位置进行配对、分组和排列而形成的图象。n 不同的生物有不同数目、不同形态和不同大小的染色体。在人类两种性别的体细胞染色体组型中发现,有相同的染色体,也有不同的染色体。n 可见,人类的性别与性染色体的组合方式有着明显而直接的关系。n 比较人类的染色体组型,找出其差异之处。n 一、性别决定6.3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n 一、性别决定n 1.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n 在男性和女性中都相同,与性别没有关系,这些染色体叫做常染色体,如人的1-22号染色体;另一类是在男性和女性中不同的染色体,与性别有关,这样的染色体叫做性染色体,如X染色体和Y染色体。所以,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n 如图所示的就是人类性别的决定图n 思考:为什么人类的性别比总是接近于1:1?n 人的性别决定属于哪种类型呢?6.3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n 一、性别决定n 2. 性别决定类型有两种:XY型和ZW型6.3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n 二、伴性遗传n 1. 伴性遗传的概念n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某些性状表现,与性别相关联的特殊遗传现象。n 2.人类红绿色盲伴性遗传的原理经科学家研究发现,红绿色盲基因为隐性基因(b),与之相对应的等位基因(B)为正常基因,它们只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由于过于短小而没有这种基因。在写色觉基因时,为了与常染色体的基因相区别,一定要写出性染色体,再在右上角标明基因型。如XBXb、XbY.n3.人类红绿色盲伴性遗传的特点(X隐):(1)男性患者大大多于女性;(2)男性患者的子女往往是正常的,所以代与代之间有明显的不连续(隔代遗传);(3)男性患者的女儿虽然是正常的,但可生下有病的外孙来(交叉遗传)。n4. 伴性遗传的种类:5. 小结(如上图):n6. 习题n1、在下列遗传系谱中,能肯定只能是由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决定的性状遗传的是( )n2、人类色盲是伴性遗传病,而蓝眼睛是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两个褐眼色觉正常人婚配,生了一个蓝眼睛色盲的儿子,那么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 )A.AaXBY和AAXBXb ;B. AaXBY和AaXBXb; C. AaXBY和AaXBXB ;D. aaXbY和AaXBXbn3、下面是某家族的一种遗传病系谱图,请回答:(1)该病属于( )性遗传病,其致病基因在( )染色体上。(2)10是杂合体的概率是多少?(3)如果8和 10婚配,出生病孩的概率是多少?n4、血友病致病的隐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某男孩为血友病患者,但他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都不是患者。血友病基因在这个家族中传递的顺序是( )A.外祖父母亲男孩;B.外祖母母亲男孩 C.祖父父亲男孩; D.祖母父亲男孩n5.下列4例遗传病系谱图中,肯定不是红绿色盲遗传方式的是( )n7. 作业:n1、课后习题n2、一课三练P20.1-7,P23.31-33(七)课后总结:6.4.1 生物的变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教学目的:1染色体类型及人类染色体组型分析(C:理解)2性别决定的方式(C:理解)3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C:理解)(二)教学重点1XY型性别决定2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三)教学难点1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四)教学用具:挂图、多媒体教学设备(五)教学方法:观察分析、对比、讨论、讲述、提问(六)教学设计:一、基因突变阅读课本的内容,思考:1.变异分为哪两大类?可遗传变异有哪几种来源?2.籽粒饱满的种子与普通种子相比,太空椒与普通青椒相比,性状有明显差异,原因是什么?3.把籽粒大而饱满的种子种下去长不出同样好的种子,却是普通种子;把肥大的太空椒种下去却可结出肥大的青椒原因是什么?4.通过美容手术,纹成弯弯的柳叶眉,这种柳叶眉能遗传吗?6.3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一、基因突变1、基因突变的概念阅读课本“基因突变的概念”小节内容,回答:(1)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红细胞与正常红细胞相比有什么不同?(2)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是什么?1、基因突变的概念镰刀型贫血症是一种异常血红蛋白病。一旦缺氧,患者红细胞变成长镰刀型,血液粘性增加,引起红细胞堆积,导致各器官血流的阻塞。而出现脾脏肿大,四肢的骨骼、关节疼痛,血尿和肾功能衰竭等症状,病重时,红细胞受机械损伤而破裂产生溶血现象,引起严重贫血而造成死亡。镰刀型贫血症病因图解:一、基因突变1、基因突变的概念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的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染色体的某一个位点上基因的改变,基因突变使一个基因变成它的等位基因,且通常会引起一定的表现型变化。2、基因突变的原因: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改变3、意义: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是生物进化的内因,没有变异就没有进化。4、基因突变的特点阅读“基因突变的特点” 小节内容,概括其主要特点?(1)普遍性(区分自然突变和诱发突变)(2)随机性(可在体细胞或生殖细胞任何时期进行)(3)稀有性(在自然状态下,突变频率很低)(4)多害性(大多数突变对生物体有害,少数有利)(5)不定向性(一个基因可向不同方向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5、人工诱变在育种上的应用阅读课本内容,思考:(1)诱发突变和自然突变有什么不同?(2)人工诱变的概念?(3)人工诱变常用的方法有哪些?(4)诱变育种有哪些优点?6、习题1.下列现象中属于可遗传的变异是( ) A.玉米由于水肥充足而长得穗大粒足; B.人因晒太阳而皮肤黝黑; C.无籽番茄没有种子;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2.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 ) A.基因重组;B.染色体数目变异;C.基因突变3.基因型为AaBbCc的植物个体,若进行无性生殖一般情况下能产生( )种类型的后代,若采取自花传粉,能产生( )种表现型后代,这些后代中是否产生了新的基因?由此可见,( )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是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之一。既然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而基因重组是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么,什么叫基因重组?基因重组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基因重组的意义呢?请阅读课本关于基因重组的相关内容,找出答案。基因重组是指生物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注意:基因重组只是生物个体的基因型发生了改变,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新的基因组合,而基因本身的结构没有改变。而基因突变是基因分子结构的改变。7.基因重组的根本原因重组产生的根本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由于基因的自由组合;二是由于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由于交叉互换。问:为什么说“基因重组是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之一”?8.基因重组的意义: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生物进化具有重要意义9.习题:1.一对夫妇所生子女中,也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来自( B )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环境影响;D.染色体变异2.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分别是 , ,和 。3.DNA分子中发生的 的增添、 的改变,而引起的 的改变叫基因突变。4.下列能产生新基因的变异是( D )。 A.基因重组;B.染色体变异;C.基因互换;D.基因突变(七)总结:6.4.2 生物的变异染色体变异一、教学目的:1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四种类型(B:识记)2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概念(B:识记)3单倍体和多倍体的特点,形成原因极其在育种上的意义(B:识记)4人工诱导多倍体在育种上的应用及成就(B:识记)(二)教学重点1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2多倍体育种原理及在育种上的应用(三)教学难点1多倍体育种原理及在育种上的应用(四)教学用具:挂图、多媒体教学设备(五)教学方法:观察分析、对比、讨论、讲述、提问(六)教学设计:6.4.2 染色体变异复习: 可遗传的变异主要有几个来源? 基因突变导致生物变异的原因是什么? 什么叫基因?它与染色体的关系是什么?我们说:每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及染色体形态是稳定的,从而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性。当自然条件和人为条件发生改变时,染色体的结构或数目会不会发生改变呢?阅读课本本节内容,思考以上问题。1、染色体变异的概念在自然条件和人为条件改变的情况下,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和染色体数目的增减导致生物性状的变异。根据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化,染色体变异可分为 和 两类。2、染色体结构的变异(阅读课本)问:“猫叫综合症”的症状是什么?是怎样引起的?它属于哪种染色体变异?问:染色体结构变异有哪四种类型?注: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严重的可以造成死亡。比如当两个同源染色体相同部分都缺失时,某些基因就不存在,这就会造成死亡。3、染色体数目的变异问:染色体数目变异分几类?(1)细胞内的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如人类有一种叫21三体综合症的遗传病,患者比正常人多一条染色体,即21号染色体是三条,其症状是智力低下,身体发育缓慢;再如,人类的另一遗传病叫性腺发育不良,患者比正常人少了一条X染色体,外观表现为女性,但性腺发育不良,没有生育能力。(2)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3、染色体数目的变异(1)染色体组阅读课本,对照果蝇的染色体图,思考:果蝇体细胞有几个染色体?几对同源染色体?其中几对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什么叫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雄果蝇产生精子时必须进行减数分裂,精子里有哪几条染色体?几种精子?两种精子中染色体数相等吗?分别是多少个?各是什么?雌果蝇呢?对一个精子而言,染色体形态大小相同吗?为什么?归纳:像果蝇这样,二倍体生物配子里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问:果蝇、玉米、人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分别有多少条染色体?(2)二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叫做二倍体。如人、果蝇、玉米,几乎全部动物和过半数的高等植物都是二倍体。注意:我们以前研究的生物基本都是二倍体,用2N表示染色体数目,2表示2个染色体组,N表示一个染色体组含有的染色体数目。习题:1. 上图是果蝇的染色体图解,其中、X、Y为染色体代号,据图回答:(1)图中代号为 的是性染色体,该果蝇的性别是 。(2)细胞中有 对同源染色体。(3)细胞中有 个染色体组。(4)常染色体是 。(5)一个染色体组所包含的染色体是 。 (3)多倍体的概念及其形成的原因阅读课本,找出二倍体、三倍体、多倍体的概念思考:多倍体产生的原因?4、人工诱导多倍体在育种上的应用(1)多倍体植株的特点由于染色体数目的增多,多倍体植株一般表现为茎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有所增加。(2)方法和原理问: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是什么?用秋水仙素处理能够获得多倍体的原理是什么?(3)应用(1)三倍体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