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墙施工过程分析.docx_第1页
幕墙施工过程分析.docx_第2页
幕墙施工过程分析.docx_第3页
幕墙施工过程分析.docx_第4页
幕墙施工过程分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结构及拉索的施工总体方案1.1. 结构总体施工方案1) 安装钢桁架、焊接索头连接耳板;2) 搭设支架;3) 安装拉索和索夹;4) 张拉索网,拧紧索夹;5) 安装玻璃面板。1.2. 拉索施工总体方案拉索现场施工包括:安装拉索和张拉拉索。1) 安装拉索(1) 先安装竖向索,再安装横向索和索夹;(2) 安装索后,即刻预紧拉索;(3) 按照索体上的索夹标记,安装索夹。2) 张拉拉索(1) 张拉时机:单根拉索安装后即可张拉;所有拉索张拉完成后安装玻璃面板。(2) 张拉方法:分批次张拉,同批次内拉索同步分级张拉;所有拉索均一端张拉,且一次张拉到位。(3) 张拉顺序:A. 先张拉竖向索,后张拉横向索;B. 对于竖向索,从两侧向中间对称张拉;C. 对于横向索,从高端向低端依次张拉。(4) 同批次分级张拉程序:分四级张拉:预紧30%60%90%105%,其中考虑到预应力锚固损失和预应力松弛损失,最后一级超张拉至105%。(5) 张拉控制原则:以控制索力为主。2. 拉索张拉方法2.1. 具体张拉顺序A. 拉索编号根据张拉顺序,将拉索编号如下图所示:图1-1 竖索编号及张拉批次图图1-2 横索编号及张拉批次图B.张拉批次竖向索表 11幕墙竖向索张拉顺序张拉顺序竖向索编号拉索根数第一批次1,152第二批次2,142第三批次3,132第四批次4,122第五批次5,112第六批次6,102第七批次7,92第八批次82注:竖向索的编号见上图8-3。水平索表 12幕墙水平索张拉顺序张拉顺序竖向索编号拉索根数第一批次1,22第二批次3,42第三批次5,62注:水平索索的编号见上图8-3。1) 同批次张拉程序:2) 分四级张拉:预紧30%60%90%105%,其中考虑到预应力锚固损失和预应力松弛损失,最后一级超张拉至105%。3) 张拉控制原则:实行力、形双控,以控制索力为主。4) 主动张拉点:每根拉索均一端张拉。竖向索的张拉点(即拉索调节端)设置在地面上;横向索的张拉点位于一侧的组合柱上。5) 张拉时支座条件:张拉时,钢梁和组合柱的支座条件达到设计要求。6) 张拉过程分析:模拟张拉过程,进行施工全过程力学分析,预控在先。2.2. 主动张拉索的施工张拉力根据钢结构总体施工方案和拉索张拉顺序,以关键施工阶段索力满足设计要求为目标,进行了详细的拉索张拉过程分析,确定每根拉索的理论施工张拉力,见下表。为弥补短期的锚固预应力损失和长期的松弛预应力损失,实际张拉时在理论施工张拉力的基础上超张拉5。拉索初始预应力状态如下表所示:表 1-3拉索张拉端设计预拉力拉索编号理论施工张拉力(kN)实际施工张拉力(kN)VS1,15249.2261.72,14236.9248.73,13175.2184.04,12114.9120.65,1194.799.46,1092.697.27,989.293.7887.291.6HS19.520.53. 施工过程分析3.1. 分析模型分析模型结构构成:水平索、竖向索、水平钢桁架、预应力混凝土梁、混凝土框架柱。1)边界约束条件:A.楼面和地面对顶部混凝土梁、混凝土柱均为固定全约束;B.楼面对竖向索为铰接约束。C、第五层和第八层梁对支撑桁架的约束为弹性连接,楼板设为刚性连接2)分析软件: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程序Midas(8.0.0版),考虑结构具有几何非线性,计算中考虑几何大变形。2)单元类型:梁柱构件采用梁单元,拉索采用仅受拉的索单元,拉索预应力用降温法模拟。 3)材料特性:拉索弹性模量为1.35105MPa,泊松比为0.3,温度膨胀系数为1.610-5。4)荷载条件:根据施工过程考虑结构自重和预应力,钢构件的重力密度为7.85103kg/m3。玻璃及构件重力标准值:Gk=25.6X24+100=714.4N/m2。图1-3 分析模型本工程共有竖向索、水平索,根据分析张拉过程分为二个阶段,1)第一阶段张拉:张拉竖向索,顺序由两侧向中间,每批次同时张拉两根竖向索。2)第二阶段张拉,张拉水平索,顺序由下部到上部,每批次同时张拉两根水平索。3.2. 第一阶段张拉张拉竖向索,顺序由两侧向中间,每次同时张拉两根竖向索。此过程张拉点位于第二层。各张拉批次完成后竖索索力图图1-4 第一批竖索张拉完成后索力图(KN)图1-5 第二批竖索张拉完成后索力图(KN)图1-6 第三批竖索张拉完成后索力图(KN)图1-7 第四批竖索张拉完成后索力图(KN)图1-8 第五批竖索张拉完成后索力图(KN)图1-9 第六批竖索张拉完成后索力图(KN)图1-10 第七批竖索张拉完成后索力图(KN)图1-11 第八批竖索张拉完成后索力图(KN)图1-12 张拉过程中梁最大等效应力图(Mpa)图1-13 张拉过程中混凝土梁最大竖向变形(mm)3.3. 第二阶段张拉张拉水平索,顺序由下部到上部,每批次张拉两根水平索。此过程的张拉点位于一侧混凝土梁上。图1-14 张拉横索1、2后水平索索力图(KN)图1-15 张拉横索3、4后水平索索力图(KN)图1-16 张拉横索5、6后水平索索力图(KN)图1-17 张拉过程中水平桁架最大等效应力图(MPa)3.4. 张拉结果分析在整个张拉过程中,拉索拉力变化和结构位移应力变化如下表所示:表1-4 竖索张拉过程中索力变化(KN)张拉顺序:两侧向中间批次索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设计索力加玻璃后索力一1249.2 248.1 247.7 247.4 247.3 247.2 247.1 247.1 247.1 229.2 15249.2 248.1 247.7 247.4 247.3 247.2 247.1 247.1 247.1 229.2 二2236.9 235.4 234.8 234.5 234.2 233.9 233.8 233.7 215.7 14236.9 235.4 234.8 234.5 234.2 233.9 233.8 233.7 215.7 三3175.3 174.0 173.4 172.8 172.2 171.9 171.9 153.7 13175.2 174.0 173.4 172.8 172.2 171.9 171.9 153.7 四4114.9 113.9 112.9 111.9 111.5 111.5 92.8 12114.9 113.9 112.9 111.9 111.5 111.5 92.8 五594.7 93.2 91.8 91.1 91.2 72.1 1194.7 93.2 91.8 91.1 91.2 72.1 六692.6 90.3 89.3 89.3 70.2 1092.6 90.3 89.3 89.3 70.2 七789.2 87.6 87.6 68.6 989.2 87.6 87.6 68.6 八887.2 87.2 68.2 *注:表格中下划线粗体的索力即为张拉过程的拉索理论施工张拉力。表1-5 横索张拉过程中索力变化(KN)张拉顺序:由下向上批次索号一二三设计索力加玻璃后索力一119.5 19.5 19.5 19.5 19.5 219.5 19.5 19.5 19.5 19.5 二319.5 19.5 19.5 19.5 419.5 19.5 19.5 19.5 三519.5 19.5 19.5 619.5 19.5 19.5 4. 结论从上面分析结果图中可见:1)考虑到索张拉与混凝土结构之间的相互影响,对张拉顺序采取了一定的控制。总体上满足对称张拉的要求,对于竖索从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