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元好问【金】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诗句写了深藏于重重新绿之中的、尚未开放而仅仅是“数点红”的海棠蓓蕾。诗人忠告它“爱惜芳心”,不要轻易地吐蕾。那么,诗人为什么要如此深情地忠告?也许,诗人想到了,如果一旦开放,几场风雨之后,花就会很快坠落、凋零,“林花谢了太匆匆”,为了它的不至于很快谢落,为了它的长久,诗人宁愿红蕾深藏。也许,诗人想得更深,认为真正的“芳心”是不应该轻易吐露的,像桃李那样在春风中追逐、嬉闹,只是一种炫耀,一种浅薄的表现。诗人不希望像“桃李卖阳艳”,希望“慎勿作桃李”(李白赠韦侍御黄裳)。总之,诗句虽然用语平易,却意味醇厚,耐人咀嚼,留给我们很多的思考。诗人曾经说过:“动可以周万物而济天下,静可以崇高节而抗浮云。”(新斋赋)诗人作此诗时已入暮年,时金已灭亡,他回到了自已的故乡,抱定了“今是中原一布衣”(为邓人作诗)、“衰年那与世相关”(已卯端阳日感怀)的态度,过着遗民生活,他自觉已无能周济天下,于是只能坚守自已节操,独善其身。诗句也许从一个侧面,借未开之海棠,寄托了自已的这种心态。萧瑟的冬天刚过,在料峭的春寒里,嫩绿的小草、热情的红杏已争相绽放。桃花微涨着粉脸,梨花轻吐着芬芳,杨柳则轻闲地梳理着柔风,一派明媚而又烂漫的春光,让人又是欢喜又是惋惜。多情的诗人于是感叹“桃花谢了太匆匆”,长恨“水流花谢两无情”,回味“客散酒醒深夜后”,手把“红烛赏残花”。但元好问的这首咏花小诗,却将他流连的目光,落在了“深藏”于“重重”“新绿”和尚未绽放的海棠蓓蕾上,可谓出人意料。 许多姹紫嫣红的花树都是冲动而缺乏耐性的,它们往往在绿叶还没有长出,春天刚一闪现的时候,就急忙地冲出来,用色彩和芳香喧闹着、玩耍着、争竞着,只是这热闹毕竟短暂,一场宵雨、几阵寒风过后,它们就无可奈何地纷纷坠落、凋零了。 与其它花相比,海棠乃是寂寞之物,从初春伊始,海棠树虽已是枝繁叶茂了,但却因没有花,它将在层层叠叠的浓荫中度过无人折弄的安宁时光,它会被许多人遗忘,被许多眼睛所忽略。而诗人却分外有心,为这小小的花蕾而沉思驻足,在他心里,这些藏在枝叶深处的花蕾,就是萌动的胎儿、就是即将破茧而出的蚕蛹,就是情窦初开的少女,她们躲藏在枝叶间,好奇而害怕地窥探世界,向往着长大,向往着成熟。 或许,诗人的绮思还远不止于此,这时的桃红李白在春光里正开得轰轰烈烈,晓风过去,地上凭添了一层缤纷而绚烂的落英,这凄迷的的景象,深深地打动了诗人,联想到眼前的海棠,这几抹胭脂也似的轻红,自然也会很快地绽放,娇媚的微笑也会丰盈而动人,然而,它不一样也将渐渐凋零,消陨在万紫千红的春天里吗? 这该是怎样的春花和秋月?又是怎样的花开和花落啊? 诗人不禁在为桃李太早的冲动感到惋惜,同时又为海棠的沉稳而庆幸了。面对将开的海棠花蕾,诗人深情地叮咛着、殷殷地嘱咐着:“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读元问好的这首小诗,不由得让我想起席慕蓉笔下的荷了:“在这些荷叶间,要出水面到某一个高度才肯打开的叶子才能多吸收阳光,这才是好叶子。那些很小的时候就打开的叶子,实在令人心疼。颜色原来是嫩绿的,但在低矮的角落得不到阳光的命运之下,终于逐渐变得苍黄,细细的根株和叶片,与另外那些长得高大健壮粗厚肥润的叶子比较,像是侏儒又像是浮萍,甚至还不如浮萍的青翠。” 我想,在人生的境界里,恐怕也会有这种差别吧。 太早的眩耀,太急切的追求,虽然可以在眼前给我们一种陶醉的幻境,但没根基的陶醉,毕竟只是短促的幻境而已。这样的眩耀短暂而肤浅,花凋谢,人消散,曲终了,灿烂之日,人众如云,繁华过后,陌不相识。 终于明白,原来元好问在真挚朴素、简单明嘹的诗中,蕴含了人生的大悲哀与大彻悟。题红叶诗的前两句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妙在只责问流水太急,诉说深宫太闲,并不明写怨情,而怨情自见。一个少女长期被幽闭在深宫之中,有时会有流年侯水、光阴易逝、青春虚度、红颜暗老之恨,有时也会有深宫无事、岁月难遣、闲愁似海、度日如年之苦。这两句诗,以流水之急与深宫之闲形成对比,就不着痕迹、若即若离地托出了这种看似矛盾而又交织为一的双重苦恨。诗的后两句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运笔更委婉含蓄。它妙在曲折传意,托物寄情,不从正面写自己的处境和心情,不直说自己久与人间隔离和渴望回到人间,而用折射手法,从侧面下笔,只对一片随波而去的红叶致以殷勤的祝告。这里,题诗人对身受幽囚的愤懑、对自由生活的憧憬以及她的冲破樊笼的强烈意愿,一切尽在不言之中了。山中【注释】滞:滞留。长时间留在他乡,不能回家。将归:宋玉九辩:“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将归”有二解:一、将归之人;二、将尽之岁。况属(zh):适值,恰好。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一:“况,犹正也,适也。与况且之本义异。”修订本辞源“属”字条下引左传“下臣不幸,属当戎行,无所逃隐”释“属”为“适值,恰好”。高风:指秋风。 【译文】长江好似已经滞流,在为我不停地伤悲,万里远游之人,思念着早日回归。更何况秋风风寒,傍晚暮气沉沉;更难耐深山重重,黄叶在漫山飘飞。 【赏析】这是一首抒写旅愁归思的诗,大概作于王勃被废斥后在巴蜀作客期间。诗的前半首是一联对句。诗人以“万里”对“长江”,是从地理概念上写远在异乡、归路迢迢的处境;以“将归”对“已滞”,是从时间概念上写客旅久滞、思归未归的状况。两句中的“悲”和“念”二字,则是用来点出因上述境况而产生的感慨和意愿。诗的后半首,即景点染,用眼前“高风晚”、“黄叶飞”的深秋景色,进一步烘托出这个“悲”和“念”的心情。首句“长江悲已滞”,在字面上也许应解释为因长期滞留在长江边而悲叹。可以参证的有他的羁游饯别诗中的“游子倦江干”及别人四首之四中的“雾色笼江际”、“何为久留滞”诸句。但如果与下面“万里”句合看,可能诗人还想到长江万里、路途遥远而引起羁旅之悲。这首诗的题目是山中,也可能是诗人在山上望到长江而起兴,是以日夜滚滚东流的江水来对照自己长期滞留的旅况而产生悲思。与这句诗相似的有杜甫成都府诗中的名句“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这里,“长江”与“已滞”以及“大江”与“游子”、“客心”的关系,诗人自己可以有各种联想,也任读者作各种联想。在一定范围内,理解可以因人而异,即所谓“诗无达诂”。次句“万里念将归”,似出自宋玉九辩“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句,而九辩的“送将归”,至少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为送别将归之人;一为送别将尽之岁。至于这句诗里的“将归”,如果从前面提到的羁游饯别、别人四首以及王子安文集中另外一些客中送别的诗看,可以采前一解释;如果从本诗后半首的内容看,也可以取后一解释。但联系本句中的“念”字,则以解释为思归之念较好,也就是说,这句的“将归”和上句的“已滞”一样,都指望远怀乡之人,即诗人自己。但另有一说,把上句的“已滞”看作在异乡的客子之“悲”,把这句的“将归”看作万里外的家人之“念”,似也可通。这又是一个“诗无达诂”的例子。三四两句“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写诗人在山中望见的实景,也含有从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遥落而变衰”两句化出的意境。就整首诗来说,这两句所写之景是对一二两句所写之情起衬映作用的,而又有以景喻情的成分。这里,秋风萧瑟、黄叶飘零的景象,既用来衬映旅思乡愁,也可以说是用来比拟诗人的萧瑟心境、飘零旅况。当然,这个比拟是若即若离的。同时,把“山山黄叶飞”这样一个纯景色描写的句子安排在篇末,在写法上又是以景结情。南宋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这首诗的结句就有宕出远神、耐人寻味之妙。诗歌在艺术上常常是抒情与写景两相结合、交织成篇的。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作诗本乎情、景。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这首诗,前半抒情,后半写景。但诗人在山中、江边望见的高风送秋、黄叶纷飞之景,正是产生久客之悲、思归之念的触媒;而他登山临水之际又不能不是以我观物,执笔运思之时也不能不是缘情写景,因此,后半首所写之景又必然以前半首所怀之情为胚胎。诗中的情与景是互相作用、彼此渗透、融合为一的。前半首的久客思归之情,正因深秋景色的点染而加浓了它的悲怆色彩;后半首的风吹叶落之景,也因旅思乡情的注入而加强了它的感染力量。王勃还有一首羁春诗:“客心千里倦,春事一朝归。还伤北园里,重见落花飞。”诗的韵脚与这首山中诗完全相同,抒写的也是羁旅之思,只是一首写于暮春,一首写于晚秋,季节不同,用来衬托情意的景物就有“落花飞”与“黄叶飞”之异。两诗参读,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诗人的感情并领会诗笔的运用和变化。城东早春【译文】柳树刚冒出绿芽,也许没有似锦的鲜花美丽,可是诗人看到这幅景象却非常欣喜,因为他发现春天来到了。如果等到满园春色,大家都出门看花,那不是太迟了吗?【赏析】: 上联可结合诗题来理解。首句是诗人在城东游赏时对所见早春景色的赞美。意思是说,为诗家所喜爱的清新景色,正在这早春之中;也就是说,这清新的早春景色,最能激发诗家的诗情。“新春”就是早春。“诗家”是诗人的统称,并不仅指作者自己。一个“清”字很值得玩味。这里不仅指早春景色本身的清新可喜,也兼指这种景色刚刚开始显露出来,还没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环境也很清幽。第二句紧接首句,是对早春景色的具体描写。早春时,柳叶新萌,其色嫩黄,称为“柳眼”。“才”字“半”字,都是暗示“早”。如果只笼统地写柳叶初生,虽也是写“早春”,但总觉淡而无味。诗人抓住了“半未匀”这种境界,使人仿佛见到绿枝上刚刚露出的几颗嫩黄的柳眼,那么清新悦人。这不仅突出了“早”字,而且把早春之柳的风姿写得十分逼真。生动的笔触蕴含着作者多少欢悦和赞美之情。早春时节,天气寒冷,百花尚未绽开,唯柳枝新叶,冲寒而出,最富有生机,最早为人们带来春天的消息。写新柳,正是抓住了早春景色的特征。 上面已将早春之神写出,如再作具体描绘,必成赘疣。下联用“若待”两字一转,改从对面着笔,用芳春的秾丽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上林”即上林苑,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建于秦代,汉武帝时加以扩充,为汉宫苑。诗中用来代指京城长安。繁花似锦,写景色的秾艳已极;游人如云,写环境之喧嚷若市。然而这种景色人人尽知,已无新鲜之感。此与上联,正好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反衬出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 此诗纳清极、秾极之景于一篇,格调极轻快。诗篇特从“诗家”的眼光来写,又寓有理趣,也可以把它看作一种创作见解:即诗人必须感觉锐敏,努力发现新的东西,写出新的境界,不能人云亦云,老是重复那些已经熟滥的旧套。 【单字赏析】: “才”字“半”字,都是暗示“早”。如果只笼统地写柳叶初生,虽也是写“早春”,但总觉淡而无味。 【与春有关的名句】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红酒评鉴考试题及答案
- 荔城市工匠评选活动方案
- 自助洗衣活动方案
- 海洋经济考试题及答案
- 贵族分类考试题及答案
- 估算法考试题及答案
- 幼儿园教学教案设计:安全过斑马线
- 钢琴作品考试题及答案
- 市场营销活动效果评估分析框架
- 公益投入参与行为承诺书5篇
- 自动化模具制造行业可行性分析报告
- 房颤心电图课件
- 工地拌和站试验室培训课件建筑土木工程
- 2024年卫生院“健康促进医院”创建工作总结样本(3篇)
- 副总经理招聘面试题与参考回答(某大型集团公司)2025年
- 餐饮4D管理培训资料
- 国庆节磨豆腐活动方案
- 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全册
- 峥嵘岁月 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 必修 音乐鉴赏
- 《用户体验设计导论》
- 税务法律服务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三年行业发展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