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嘉肴》教学设计 (2).doc_第1页
《虽有嘉肴》教学设计 (2).doc_第2页
《虽有嘉肴》教学设计 (2).doc_第3页
《虽有嘉肴》教学设计 (2).doc_第4页
《虽有嘉肴》教学设计 (2).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虽有嘉肴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最终背诵课;2识记文学常识、重点文言词语意思;3、翻译课文,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古文世说新语两则和论语十二章,对文言文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与认识,也初步掌握了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这为学习本课起到了铺垫的作用。但七年级学生毕竟刚开始接触古文,所以学好此文,积累重点文言词句,为今后的古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是很重要的。重点难点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教学活动课前预习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礼记的有关知识。 明确: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2. 读课文至少2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3. 借助注解和工具书,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生词。课前准备利用课间:一组负责:在本组展示区抄写原文,标注重点读音; 二组负责:在本组展示区抄写原文,标注朗读节奏; 三组负责:“虽有佳肴不知其善也。”的讲解及解决大家的质疑。 四组负责:“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的讲解及解决大家的质疑。 五组负责:“知不足然后能自强也。”的讲解及解决大家的质疑。 六组负责:“故曰其此之谓乎?”的讲解及解决大家的质疑。巧妙导入 激发兴趣古人常读的四书五经指的是哪些书? 明确:“四书”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导入中自然转入文学常识,勾画课下注释,完成导学案第1题。课文节选自。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写于战国晚期。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活动的论著。(采用提问问题的方式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思考,既巩固旧知,又联系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齐读目标,明确任务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最终背诵课;2识记文学常识、重点文言词语意思;3、翻译课文,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让学生勾画目标中的重点词语,明确这节课的努力方向,做到有的放矢)读中学1、一读课文,读准字音,并用红笔圈出你不认识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完成导学案第2题。给下列横线的字注音嘉肴( )弗食( )旨( )自强( )教学相长( )兑命( )学学半( )2、.二读课文,读准停顿,尝试用“/”标出句子的停顿,并能流畅地朗读课文。 3、找同学读课文,互提建议。老师传授朗读技巧。 声音洪亮 读准字音 读对节奏 读出韵味4、.三读课文,读出韵味。(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反复的朗读中,学生会对文章有大致的了解,为下一环节的翻译奠定基础。)译中学1、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大家共同解决。完成导学案第3小题,试着背写,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义,组内互查。嘉肴:( )旨:( )至道:( )是故:( )困:( ) 自反:( )自强:( )兑命:( )学学半:( )(文言词语有很多特殊的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要学会分类积累文言词。)2、各小组展示本组负责的句子,其他同学质疑,没有疑问后,整理导学案上的相关题目。a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b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c.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d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日:“学学半。”其此之谓乎?3、翻译的基础上,再读课文,充分理解课文。(文言文有几种特殊句式:判断句、倒装句(状语后置和宾语前置)、省略句等。“其此之谓乎”一句属于倒装句中的宾语前置,正确语序应是“其之谓此乎”,这也是古文中的一种固定句式“此之谓也”,通常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吧。)”悟中学1、: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合作探究:文章开头为什么从“虽有佳肴”写起?(了解类比推理的方法)(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这种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叫做“类比推理”。)忆中学1、总结全文,梳理知识2、比赛背诵。3、完成当堂检测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弗食,不知其旨也(不) B弗学,不知其善也(益处,好处)C教然后知困(不通,理解不清) D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自立,自强)2下列哪句中没有通假字( ) A兑命曰:“学学半。” B尊君在不? C吾日三省吾身。 D吾十有五而志于学。3. 本文的中心句是 (各自完成,然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