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案例分析--三亚.ppt_第1页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案例分析--三亚.ppt_第2页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案例分析--三亚.ppt_第3页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案例分析--三亚.ppt_第4页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案例分析--三亚.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亚市绿地规划案例分析 LOGO 1 2 3 4 三亚市简介 市域绿地系统空间结构 城区绿地 绿道规划 LOGO 1 三亚市简介 三亚北靠高山 南临大海 地势自北向南逐渐倾斜 形成一个狭长状的多角形 境内海岸线258 65公里 有大小港湾19个 有大小岛屿40个 主要岛屿10个 三亚拥有两百万平方公里的南海 自己的海岸线长度是209公里 管辖的海域面积5000平方公里 三亚市区三面环山 北有抱坡岭 东有大会岭 虎豹岭和海拔393米的高岭 狗岭 南有南边岭 形成环抱之势 山岭绵延起伏 层次分明 同时 山脉的延伸将市区分成若干青山围成的空间 为城市不同地区提供了各具特色的空间景观环境 三亚面临南海 海湾较多 处于市区的大东海 小东海 三亚湾与市民生活的关系最为密切 三亚市区坐落在一种幽美的以山 海 河为特点的自然环境之中 城市的建设注意城市与自然景观环境 生态环境的协调关系 山 海 河 城 巧妙组合 构成了三亚市区独特的环境特色 1 三亚市简介 市域 三亚市行政辖区范围 总面积1919 6平方公里 规划总人口95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约71万人 三亚地处低纬度 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 年平均气温25 7 C 年平均降水量1347 5MM 素有 天然温室 之称 中心城区 中心城区西起海坡 东至田独和榆林湾 北接绕城高速公路 面积约188平方公里 规划城市建设用地74 7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规模50万人 活动人口 包括常住人口和当量旅游人口 总量约65万人 LOGO 2 市域绿地系统空间结构 规划结构 三带 多廊 山海环楔 绿地空间结构 三带 沿海生态景观带与两道环状山体绿带 北部与中部 多廊 水系廊道 山体廊道水系廊道 藤桥河生态廊道 宁远河生态廊道和三亚河生态廊道 山体廊道 四条纵向山体廊道 南山及北侧山体 鸟古岭及北侧山体 两王岭 鹿回头岭 火岭 南边岭 狗岭 海螺岭 南定岭 虎头岭 海棠湾西侧山体 LOGO 2 市域绿地系统空间结构 三亚市将滨海岸线分为自然生态岸线 风景旅游岸线 城镇生活岸线 港口和军事岸线 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 构成三亚市独具特色的沿海生态景观带 LOGO 2 市域绿地系统空间结构 风景旅游岸线小东海 大东海 三亚湾海坡段等作为以休闲度假为主的风景旅游岸线 严格保护沿线生态环境及景观风貌 防止开发建设和旅游活动对岸线造成污染 破坏及其他不良影响 自然生态岸线包括鹿回头半岛南端 崖洲湾保港 梅山沿线等 禁止任何开发性建设 维持自然状态 维系地区生态系统稳定性 LOGO 2 市域绿地系统空间结构 军事岸线榆林湾口保留现有军港岸线 严格管控周边建设 不得影响军事功能 加强生态培育 切实保护海洋资源多样性 城镇生活岸线三亚湾老城区段为城市生活性岸线 保障其公共性与开放性 整体风格需体现热带海滨景观特色 考虑市民生活休闲需求 可适当融入城市公园特征 强化植物遮阴效果 结合实际游赏线路 设置座椅 长廊等休憩服务设施 LOGO 2 市域绿地系统空间结构 中部山体绿带 全市农业尤其种植业发展的集中区域 中心城区的生态保护屏障 对于水源涵养起到重要作用 是维系地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障区域 亦为中部防风与旅游的重要地带 北部山体绿带 以低山丘陵为主 构筑起三亚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生态支撑屏障 也是河流水系上游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域 同时还是陆域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 同时亦是三亚市旅游观光地区 LOGO 2 市域绿地系统空间结构 山体廊道 水系廊道 水系廊道 宁远河生态廊道贯穿中部与北部山体绿地地带 连接东南的人口密集区和沿海生态景观带 与沿河景观地带构成了一条主要的景观轴线 宁藤桥河生态廊道连接北部与沿海绿带 三亚河生态廊道连接中部与沿海绿带 为沿海的人口集聚区提供更多地景观选择 山体廊道 四条纵向山体廊道 南山及北侧山体 鸟古岭及北侧山体 两王岭 鹿回头岭 火岭 南边岭 狗岭 海螺岭 南定岭 虎头岭 海棠湾西侧山体 贯穿连接主要景观与绿地带 LOGO 3 城区绿地 山环海拥严格保护并有效利用外围山林地 形成生态防护的绿色屏障 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格局 强化海洋生态环境和海岸线自然景观保护 严格控制自然岸线的人工干预 保全岸线生态与景观资源的完整性和异质性 水串多珠形成由河流水系及沿岸绿带所构成的网络化绿色开敞空间骨架 结合绿道建设串联山体 公园绿地 充分展示旅游城市的独特休闲氛围和舒适的空间环境 构建蓝绿交融的生态廊道 绿廊渗透利用连续的绿地空间以及景观道路沿线绿带加强滨海与滨河地区联系与渗透 强化中心城区绿地网络化结构 引导旅游空间向城区扩展 LOGO 3 城区绿地 街旁绿地在老城区结合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 见缝插绿 结合市政建设 旧城改造 拆除危棚简屋和违章建筑等进行小型街旁绿地建设 增加绿地面积 提升老城区景观形象 改善城市老区居民游憩生活环境 在城市新区中 重点在城市景观道路交叉口处 景观生态河道重要节点地段和景观绿化步道入口处等能有效提高城市形象的门户地段进行街旁绿地的规划建设 使街旁绿地的建设与城市绿色网络的骨架有机融合 丰富和提升城市整体绿色景观形象 防护绿地包含高速公路 铁路沿线防护绿地 高压走廊安全隔离绿地 城市卫生防护隔离绿地 滨海 滨河防护带 是城市安全的天然防护带 生产绿地鸭仔塘苗圃和田独苗圃两个 为城市及居民提供更加丰富的景观与娱乐的选择 综合公园 专类公园 带状公园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地 同时美化城市 提升城市形象 LOGO 3 城区绿地 树种规划城市绿化基调树种 充分体现当地植被特色 反映城市风格及作为城市景观重要标志的应用树种 树种为椰子 高山榕 小叶榕 酸豆 凤凰木 印度紫檀 三角梅 城市绿化骨干树种 是城市各类型绿地中的重点绿化树种 具有景观价值优良 在本地适应面广 抗逆性强 易栽植 使用数量大 出现频率较高 有发展潜力等特点 树种为非洲楝 垂叶榕 印度橡胶榕 芒果 柳叶榕 雨树 小叶榄仁 大叶榄仁 大花紫薇 火焰木 美丽异木棉 木棉 大叶榕 红花羊蹄甲 双翼豆 琼崖海棠 鸡蛋花等 高山榕 椰子树 小叶榕 雨树 大叶榕 琼崖海棠 LOGO 4 绿道规划 根据绿道所处位置和目标功能的差异 分为生态型 郊野型和都市型三种类型 生态型绿道主要位于北部郊野地带 重点对动植物栖息地进行保护 创建 连接和管理 来维护 培育和保障生物多样性 同时提供自然科考以及野外徒步旅行 郊野型绿道主要为与城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