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热点问题及研究前沿ppt课件.ppt_第1页
中国古代史热点问题及研究前沿ppt课件.ppt_第2页
中国古代史热点问题及研究前沿ppt课件.ppt_第3页
中国古代史热点问题及研究前沿ppt课件.ppt_第4页
中国古代史热点问题及研究前沿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史热点问题及研究前沿 1 内容提要 中国古代历史的特点中国古代经济制度的特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特点中国古代历史若干具体问题讨论 2 一 中国古代历史的特点 中国历史从来没有真正打破血缘关系的纽带君权神授宗教与王权的关系专制 集权与官僚体制经济特征 单一的农耕经济为主体商业活动 重农抑商城市的形成 3 广东省2010年高考文综试题 在中国古代 家国一体 的社会中 忠孝观念源远流长 其源头是A 宗法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答案 A 4 许倬云 中国历史特质 许倬云观世变 广西师大出版社2008年版 我用三个层面来讨论中国文化 这个中国文化是广义的文化 包括吃饭穿衣 观念以及组织 第一个层面的特征是 精耕细作的农业 这是一种小农经营作为基础的农业经济 第二个层面是以家族为本的社会网络 第三个部分是儒家的思想方式 我特别标为是以仁为本的思想方式 5 二 中国古代经济制度的特点 关于中国的封建制与封建社会关于资本主义萌芽 6 一 关于中国的封建与封建社会 周公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 盖三代以前 诸侯分有土地 天子不得而私 故以封建为公 秦汉之后 土地属之天子 一封建便多私心 故以郡县为公 清 雍正 7 8 9 2009年广东省高考试题 B卷 封建社会 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 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A 王位继承制度B 分封制度C 三公九卿制度D 郡县制度答案 B解析 西周实行分封制 封建亲戚 以藩屏周 意思是将宗族姻亲等分派到各地 广建子国 拱卫王室 材料中的 封建 是 分封建制 封邦建国 的意思 因此文章的主题可能是分封制度 10 西方的 封建 含义 Feudalism在使用上有三种不同的意指1 概括西欧在罗马覆亡以后 大约公元5 8世纪 文艺复兴以前 大约公元13 15世纪 中间七八百年 在西欧出现的一套政治制度和由这套政治制度所模塑出来的社会架构 乃至在这社会架构中组合的经济 生产和分配 组织系统 与中国古文献所呈现出来的西周封建时代有很多类似之处 11 西方的 封建 含义 2 马克思唯物经济史观 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人类历史的推进 主要动力和决定因素在于人在物质世界的生产活动 经济 经济 生产方式和生产组织 决定社会架构 阶级 社会架构规范政治组织 阶级利益决定政治特权 由此演生受其操纵 为其影响的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 生活习惯 社会风俗 宗教信仰 学术思想 文学艺术等 12 根据马克思的学理 欧洲中古封建社会的基层是封建领主权割裂的土地和农业生产者对割裂土地的依附 这和中国中古前期的庄园制度和中古后期 或近代初期 的地主经济有很多类似之处 13 3 代表一切古老 过时 落后的东西 在20世纪的中国 封建代表过去一切坏的 需要打倒的东西 包括独裁专制的政府 腐化无能的官僚主义 自高自大的士大夫习气 乃至妇女的贞操观念等 14 费正清 美国与中国 中国社会并没有组成任何可以称之为封建制度的体制 除非是可能在公元前221年以前 封建这个词也许仍然是个贬斥的字眼 但这个西方术语用于中国 价值很小 例如 封建主义这个词就其用于中世纪的欧洲和日本来说 所包含的主要特点是同土地密不可分 中世纪的农奴是束缚在土地上的 他自己既不能离开也不能出卖土地 而中国农民则无论在法律上和事实上都可自由出卖或购进土地 他的奴役地位是多种环境施加压力的结果 而并非由一种类似欧洲封建制度的法定制度所产生 如果封建这个词要保持其原先用于欧洲制度和其他制度的正确意义 那么 在中国的一般情况下 这个词是不会有多大意义的 15 参考论文 1 黄敏兰 从中西 封建 概念的差异看对 封建 的误解 J 探索与争鸣 2007 03 2 侯建新 封建主义 概念错位的原委及应对 J 历史教学 2006 01 3 侯建新 封建主义 概念辨析 J 中国社会科学 2005 06 4 李根蟠 封建 名实析义 评冯天瑜 封建 考论 J 史学理论研究 2007 02 5 冯天瑜 樊良树 关于 封建 概念的对话 J 社会科学论坛 学术评论卷 2007 04 6 叶茂 封建 新辨 关于近年来中国秦汉以后是否属于 封建社会 争论的述评 J 河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02 7 黄敏兰 中国究竟有没有 封建社会 驳潘顺利 中国中古社会形态就是封建社会 说 J 探索与争鸣 2008 01 8 日知 封建主义 问题 论FEUDALISM百年来的误译 J 世界历史 1991 06 9 冯天瑜 封建 概念辨析 J 社会科学战线 2006 05 10 李根蟠 中国 封建 概念的演变和 封建地主制 理论的形成 J 历史研究 2004 03 16 一 关于封建制与封建社会的讨论 2 关于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中国古代历史的上下限 远古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传统分期法 进一步分为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17 简单的分期法 前帝国时代 帝国时代 前帝国时代 公元前221年以前 史前时期 夏 商 周帝国时代 公元前221年 公元1911年或公元1840年 1 秦汉时期 公元前221 公元220 2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220 581 3 隋唐五代时期 581 960 4 宋辽金元时期 960 1368 5 明清时期 1368 1911或1840 帝国时代的基本特征 A 大一统与中央集权B 君主专制C 官僚制D 王朝更迭 18 二 关于资本主义萌芽问题 战国时期 各诸侯国竞相改革成为时代风潮 推动这一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 铁器B 个体小农的出现C 百家争鸣的影响D 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 2010年东莞市初中历史中考题 19 资本主义因素 傅筑夫先生著 20 许倬云 汉代农业 中文版序言 战国至汉初 中国经济发展 在城市化与商品化两项动力的配合下 出现了相当发达的工商业 史记 货殖列传 中的富商大贾及 游侠列传 中的民间社区领袖 都不是一般农业社会所能出现 如果循此方向开展 中国的经济基础未尝不可能以城市生产业为主体 此后历史将可能完全不同 21 22 23 24 25 26 27 三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关于专制的含义及界定中央集权出现的原因学界对于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的争论 28 2010年东莞市初中历史中考试题 毛泽东有诗云 劝君少骂秦始皇 百代犹行秦法政 秦法政 不包括A 分封制B 中央集权制C 郡县制D 皇帝制 29 一 关于专制的含义 朱汉国 王斯德主编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解读 北师大出版社2002年版 专制 这个概念在词源上并不清楚 在比较语言学和历史比较研究上也很不严密 而且使用混乱 争执不休 容易产生误解 对中学历史教学 更容易起误导作用 30 二 中央集权出现的原因 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 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 和时而润泽大地 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 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 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 农业形态的官僚体系 而纷扰的战国能为秦所统一 无疑的 它们也是幕后的重要功臣 按理说来 有一个最好坐落于上游的中央集权 又有威望动员所有的资源 也能指挥有关的人众 才可以在黄河经常的威胁之下 给予应有的安全 当周王不能达成这种任务时 环境上即产生极大的压力 务使中枢权力再度出现 所以中国的团结出于自然力量的驱使 黄仁宇 中国大历史 31 治水社会 美卡尔 魏特夫著 32 三 关于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的争鸣 有关专制 despotism 的学术争鸣侯旭东 中国古代专制说的知识考古 近代史研究 2008年第4期黄敏兰 质疑 中国古代专制说 依据何在 近代史研究 2009年第6期万昌华 一场偏离了基点的 知识考古 史学月刊 2009年第9期 33 侯旭东 中国古代专制说的知识考古 专制 一词很早见于中国文献 但其含义几乎都是指大臣或太后 外戚 宦官等掌管应属于君主的职权 并非用来描述君主 更不是一种政治体制 在清末救亡图存的斗争年代 以 专制政体 与 专制君主 说作为批判的武器无可厚非 但随后未经认真充分研究 便将这种观点作为定论引入学术界 则遗害不浅 这不仅妨碍对帝国体制的把握 也暗中应和了西方人对中国的歪曲 无意间为西方的 东方学 做了不少添砖加瓦之事 34 黄敏兰 质疑 中国古代专制说 依据何在 侯 接受 中国专制说 的中国学者是西方文化殖民的帮手 导致中国人的自我东方化和自我矮化黄 中国近代的确遭受过西方列强的领土殖民 当然也会伴随着文化的殖民 这种活动早在明末就已开始 即便到后来也与领土殖民的活动相对疏离 所起的积极作用也不容忽视 传教士开启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大门 给中国带来西方新知识 新文化 客观上起到了改造中国传统社会和传播现代文明的作用 35 黄敏兰 质疑 中国古代专制说 依据何在 钱穆反对中国专制说的某些结论性观点 1 中国古代有民众参政的民主机制2 相权制约皇权3 皇权受监察制和封驳制的制约4 民众有权反抗暴君黄 1 钱认为从汉代察举制到隋唐科举制 定为人民参加政治惟一的正途 但参加考试的士人进入官场后 已不能代表民众 2 中国皇帝还有更重要的 非制度化的权力 谏官对皇帝的监察也非常有限3 对于大臣的封驳权 皇帝有各种手段抗拒4 中国传统政治理论的重点并非孟子的理论 而是君尊臣卑和皇帝家天下论 36 四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的若干问题 关于儒家思想的若干问题科学与宗教 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史 37 一 儒家思想 1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的儒家思想 1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是否是董仲舒一人造成的 2 是否从此禁绝了儒家之外的诸子百家 3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的儒家思想和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是否相同 38 春秋公羊传 隐公元年条说 何言乎王正月 大一统也 春秋大一统者 天地之常经 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 百家殊方 指意不同 是以上无以持一统 法制数变 下不知所守 董仲舒诸不在六艺之科 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 董仲舒 39 2 是否禁绝了诸子百家 史记 龟策列传 今上 武帝 即位 博开艺能之路 悉延百端之学 通一伎之士 咸得自效 绝伦超奇者为右 无所阿私 汉家自有制度 本以霸王道杂之 奈何纯用德教 用周政乎 汉宣帝 40 3 和先秦儒家思想是否相同 论语 是大思想家孔子的语录 宋代宰相赵普有 半部论语治天下 之说 孔子思想的核心主张是A 仁 和 礼 B 因材施教 C 为政以德 D 有教无类 2010年东莞市初中历史中考题 41 一 儒家思想 2 儒家思想的精华3 儒家思想 儒教 42 二 科学技术与宗教 1 如何把握衡量中国古代科技水平的尺度 近代中国科技成就落后于西方 是否在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中找到原因 2 科技与宗教的关系 初知科学 远离宗教 深知科学 皈依宗教 43 弗兰西斯 培根 我们应当观察各种发明的威力 效能与后果 最显著的例子便是印刷术 火药和指南针 这三种发明都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全部面貌和状态 第一种在知识传播的文献方面 第二种在战争上 第三种在航海上 并且随着这些发明的利用又引起了无数的变迁 由此看来 世界上没有一个帝国 没有一个教派 没有一个星宿 比这三种发明对于人类发生过更大的力量与影响了 44 古代中国没有发展理性科学的原因 第一 各科目都只局限在一个范围 甚至数学 除了实用的计算和用于天文之外 并没有再应用于其他方面 第二 中国的知识分子从事科学活动的 大部分在政府中任职 他们有自己的任务 没有余力和时间注意到其他方面 第三 中国的科学也没有和工艺结合 两者之间没有回馈的作用 比较起来 英国皇家学会的人员和当时的工艺人员 亦即工匠 则有相当密切的联系 这一特别的现象 恐怕是后来英国产生工业革命的一个相当重要因素 许倬云 中国古代文化的特质 45 五 中国古代史上的若干具体问题 关于教材的一些问题关于曹操墓的一些说法 46 关于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的一些问题 第三课华夏之祖1 传说与历史2 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47 1 有关传说与史实 有巢氏 构木为巢 以避群害 燧人氏 钻燧取火 以化腥臊 教民熟食 伏羲氏 作结绳而为网罟 以佃为渔 神农氏 因天之时 分地之利 制耒耜 教民农耕 48 神农氏的有关记载 易 系辞 神农氏作 斫木为耜 揉木为耒 耒耜之利 以教天下 白虎通 古之人皆食禽兽肉 至于神农 人民众多 禽兽不足 于是神农因天之时 分地之利 制耒耜 教民农耕 49 2 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史记 封禅书 黄帝采首阳山之铜 铸鼎于荆山之下 吕氏春秋 黄帝又命伶伦与荣将铸十二钟以和五音 易 系辞 黄帝 尧 舜垂衣裳而天下治 木为舟 剡木为楫 舟楫之利 以济不通 服牛乘马 引重致远 以利天下 古史考 黄帝作车 引重致远 50 2 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黄帝是一个部落名号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黄帝后裔组成新的部落联盟 成为具有地缘关系的共同体 国家雏形形成 51 2 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夏朝的历史是传说还是史实 如何界定国家的概念 如何把握国家产生或形成的阶段性与全过程 52 关于国家内容的几种说法 国体是国家的内容 国家的本质 根本体制是国家的主要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