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红烛情___孙安成事迹材料.doc_第1页
大山深处红烛情___孙安成事迹材料.doc_第2页
大山深处红烛情___孙安成事迹材料.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山深处红烛情记千阳县高崖镇普社小学校长孙安成同志先进事迹 信息发布:高崖镇 |时间:2013-06-19 | 浏览:3066次 他生活清贫,却被孩子们称作最富有的人;他工作平凡,却拥有桃李满天下的快乐;他远离城市,却把文明和进步不断传播;他独自一人,却能在寂寞中找到人生的快乐。他是谁?他就是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千阳县高崖乡普社小学校长孙安成老师。1976年,17岁的孙安成受聘成为千阳县普社 乡一位民办教师。从那时起,他辗转深山10多所小学一干就是35年。如今,52岁的孙安成风华略逝,两鬓间的白发也是依稀可见,但他对35年来的清贫与寂寞只说了一个字“值!”。“升起红旗,更加坚定我们的信念” 凭着对党的信念,对人民教育事业的忠诚,孙安成老师无论在哪所学校,他都要自己亲眼看到五星红旗在自己耕耘的土地上飘扬,因为看到飘扬的五星红旗的时候,在寂寞中他有了依靠,在寒冷中有了温暖,在疲惫中就有了力量。在红崖寺小学任教的时候,全校只有十几名学生和他一位老师,五间简陋的校舍,刚一到这里,他没有报怨条件的艰苦,因为他想到,只要是党的信任,孩子的需要,既使再苦再累,也是他最大的幸福。于是他一个人整理校舍,铲草拉土,用自己双手,整理出了一百多平方米的操场,然后他带领着这十几个孩子,来到山林中,挑选砍伐出一棵最高最结实的树做旗杆,自己掏钱,赶到四十多公里外的县城,买了一面国旗,于是,山间第一面国旗在他嘶哑和孩子们稚嫩的国歌声中升起来了,伴随着山间浓浓的晨雾,沾染着田野杂草的芳香,迎着喷薄而出的朝阳,舞动在尘封了几百年的大山乡村的上空。这一切,吸引了周围村民的观看,当他们好奇冲动之后,更是对孙安成老师无限的期盼和感激,因为他们也从这面国旗上看到一颗赤子之心的忠诚,更看到了后代子孙的希望,体会了党和人民对山村的温暖与关怀。在这次国旗下讲话的时候,孙安成老师动情的说:升起红旗,就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念。这一切,被宝鸡日报以整版新闻图片刊登,题名为只有一个老师的学校。“我要先有一桶水” 35年前,刚刚走上讲台的孙安成记住了老校长一句话:要给学生一碗水,当老师的就得先有一桶水。于是他开始发奋学习,从党的政治理论到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从文化课基础知识到各科教材的基本教法、从教育学、心理学、国内外教育理念到教师的普通话、口语表达、体音美基本技能等等,只要是对教书有用的东西,孙安成老师都要深钻细研、学习消化。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个风风雨雨,简陋的学校办公室,空旷的田野地头,都是他勤学不缀的汗水和身影,卧室的墙上,到处贴满了他摘抄的教学习题和理论文章,节假日即使走进田地,他边锄地边思考关于教学的理论知识及如何为学生上好课,有时他和妻子一齐下锄劳作,妻子已经锄到十米多远,而他脑海里还沉浸在学习中,忘记了手中的农活就这样的生活光景,充实着一颗博大的爱心,提高着一颗高尚的灵魂,超越着一颗执著的信念。因为在他做老师的理念中,总有老校长留下的那句宝贵的人生铭言,“要给学生一碗水当老师的就得先有一桶水”。而更为可贵的是,这种忘我地学习,他从未间断地坚持了35年。35年来,他用坏了50多支钢笔,写完了200多个本子,记下了上千万字的学习笔记,撰写的农村小学调查报告等论文获市、县奖励,所带的学科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全乡第一,自身也逐步成长为教育教学、学校管理的多面手和学生心目中的百事通。 “建设学校就是建设我的家” 爱岗敬业最好的诠释莫过于以岗为家、忘我工作。孙安成老师正是35年如一日吃住在校、从不离岗,而最令人感动的则是新校舍建设的那段日子。 从2009年初开始,整整一年时间里,为了做好新校舍建设项目申报立项,为了做到地质勘探和图纸设计精确无误,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双合格,孙安成老师常常怀揣着干粮,到市县为项目建设准备而奔波,城市的陌生,人情的冷暖,他备受他人的拒绝与白眼,有时他连人家的大门都进不了,被人家不耐烦的打发了;有时为了省钱,他像一个流浪汉徘徊逗留在街头车站。就这样他奔走呼号,终于争取到了一个灾后援建项目,新校舍终于动工了。在材料准备好,要对90砖进行质检,当时老板没有进行质检就准备施工,孙安成老师让其拿出质检报告,老板说:原来的普砖已做了质检,没必要再做质检了,说完老板开车就要走人,孙安成老师站在车前告诉老板,你今天不进行质检就别离开学校,工地就不能施工,只得停工,老板只好请人装好砖送到质检部门质检。有一次在施工现场孙老师不小心歪了脚,疼痛难忍,同事都劝他回家休息,他却依然坚守施工现场,依然按时给学生上课,依然细致地监督施工环节。发现学校宿办楼二层墙体砖不符合质量要求时,他当即责成施工方拆除重建。教学楼进行屋面现浇,他又同工地人员一起干到深夜。一位民工不解地问他:学校又不是你的家,干嘛这样认真?他说道:“建设新学校就是建设我的家,房子盖好了我才能安心给娃娃上课。”在孙安成老师无缝隙地监督下,普社小学新的宿办楼、教学楼按期完工,工程质量一次通过验收。而这一年多时间里,孙安成老师自己没休过一天假、没吃过一顿饱饭、没睡过一次安稳觉、也没耽误过学生一堂课。 “我已愧对老人,但绝不能愧对学生” 孙安成老师把教学育人作为自己的天职和责任,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个山区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2009年,老母亲因一场重病生命垂危,当时孙安成担任普社小学校长,学校离家不到10里,完全有条件回家侍候老人,但由于学校正在搞建设,孙安成老师只回家呆了一个晚上,就匆匆返校了。直到全乡质量检测结束,家里人捎话说母亲病危,他才抽出时间回家,可当他回到家中时,母亲已去世了。望着母亲的遗像,不怕磨难的他愧疚的泪如雨下,不停地责骂自己愧对老人。然而,当料理完丧事返回学校时,他又显现出更加旺盛的精力和斗志,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并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在新校址平整土地、整理操场、修建花坛。作为一校之长,孙安成老师时时处处在用爱心帮助别人,也关心体贴着每一位学生。在红崖寺小学任教,三个年级,二十三名学生,二十八门课程,校长、老师、炊事员多种角色一个人干,一个人咋能吃得消呢?何况映入眼帘的境况更叫他心寒的要命,一张办公桌上放着一盏煤油灯和两个墨水瓶,一个不大的土炕上大小洞有四、五个,紧挨办公室的一间低矮房子便是灶房,初看倒象是一个牛棚,墙全是用土坯垒成,一个土门,一个土窗,里面黑洞洞的,灶具也十分简陋,吃水要到七、八里以外的深沟里挑,烧水的柴要到大山里去背。一到夏季,就连做饭的水也很困难,早上五点钟起床就到深沟里去挑水,挑来的水要沉淀好几个小时才能做饭。刹那间,他难受极了,既埋怨组织、埋怨领导、又怨自己命苦,恰恰就让自己遇上了这个差使。心灰意冷时,孩子们你喊“老师”,他喊“老师”,一阵杂乱而又热情地叫喊赶走了他心中的落寞,二十多双渴求知识的目光增强了他留下来的决心。为了这群孩子,他找到村干部商量给学校架电,村干部告诉他:“现在村上超支,根本拿不出钱来解决学校的用电,要是有钱学校早就架上了电,何必等到现在呢?你调来一二年就调走了,何必呢?前几位教师都点着煤油灯过来了,为什么你不行?” 面对村干部的冷面孔,他不厌其烦地恳求,并利用课余时间筹集资金,准备材料。几经周折,电通了,而自己半年的积蓄也光了,村民一声声的赞叹,孩子活蹦乱跳,高兴地说:学校有电了,我们学习方便多了。 当学校二十多名学生,居住分散,特别是一年级学生刘荣、陈荣娟上学往返五、六里路,遇到雨雪天气,早上吃饭更困难,回家也不安全,怎么办呢?他就做饭时多做一点,与他们一起吃,下午放学后,再送他们回家,家长过意不去就给他送来了鸡蛋、菜,以表谢意。为了改善办学条件,孙安成老师常常牺牲节假日,组织带领学生搞勤工俭学,在一人一校的红崖寺初小时,学校规模小,经费困难,就连最基本的开支都无法保证,他就带领学生星期天上山打山楂、打刺槐籽,捡核桃、挖药材,搞些小秋收等,为学校增加收入600多元,解决了学校经费困难的问题,又为学校添制了图书、体育器械。 在白庙小学任教时,这里群山环绕,山大沟深,人烟稀少,到冬天寒风凛冽,气温零下十几度,幼小的孩子难以忍受,辍学严重,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于是孙安成老师把他上初中学到的烧木炭技术拿出来,带领另外一名老师和学生上山砍柴、烧木炭,每天砍柴往返七八次,一天下来累的腰酸腿痛,虽然累了点,他心里却很踏实,不管天气怎么变化,孙安成老师白天黑夜一人守在炭窑上,苦苦熬过了七、八个昼夜,终于烧出了一窑窑木炭,解决了师生取暖问题,使学生安下心在校学习。在普社、柳沟任教,孙安成老师多次到贫困学生李翠平、刘艳、李炳华等家中家访,这三名学生困难,几次辍学,孙安成老师多方给予帮助,又一次李翠平等三名学生因交不上学费、书费辍学,他就到这三名学生家中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孙安成老师来到学生李翠平家中,为了能让学生李翠平重返校园,他就与家长交谈,该家长说什么“我的孩子想念就念,不念也由我们,我无钱给娃交学费、书费,你就别费口舌了,”他好心说服并为这三名学生无偿交纳学费、书费,使他们重新回到学校学习。三十多年来,受到他资助的学生十多名,其中有的考上大学,现已走上工作岗位,成为国家干部;有的在农村成为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他们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工作着。在普社小学任教,他冬季天天坚持为寄宿的学生教学烧炕,晚上临睡前,还要把学生宿舍检查一遍,有的学生被子掉下来,他给学生盖在身上,有的学生被子蹬掉了他轻轻地给盖好,然后放心地离开,自己准备休息,一年四季坚持不断,在安装锅炉后请人要花钱,又不安全,为了给学校节省资金,孙安成老师又连续三个多月起早贪黑为师生烧锅炉;有一年冬天,学校教师吴乃仓晚上2点生病,他冒着凌冽的寒风,踩着一尺多厚的积雪,往返乡医院与学校之间,呼叫医生,医生起床后,他返回学校,将吴老师掺扶到医院,陪同医生购药输液,一直熬到凌晨6点,他返回学校又继续给学生上课。有时晚上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