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单元练测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1页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单元练测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2页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单元练测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3页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单元练测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4页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单元练测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单元练测建 议 用 时实 际 用 时设 定 分 值实 际 得 分1 5 0 分 钟 1 5 0 分9第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给予 配给 家给人足 自给自足b.笨拙 茁壮 相形见绌 咄咄逼人c.冠军 桂冠 怒发冲冠 冠冕堂皇d.编辑 逻辑 挨户缉查 缉拿归案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自诩 礼尚往来 至高无尚 节外生枝b.国粹 瞬息万变 残羹冷灸 稍纵即逝c.承载 大海捞针 躁动不安 消磨光阴d.罪蘖 历史渊源 简而言之 归根结蒂3.下列词语填入各句恰当的一项是( ) 信息通信技术的进步,知识的传播以空前的速度,几乎无时空阻隔地迅速扩散。长久以来,露天早点摊卫生差、质量差、影响环境等问题一直 着这里的居民。他 惯了,现在遇上个严肃的领导,觉得浑身不舒服。a.由于 干扰 轻松 b.因为 困扰 轻松c.因为 干扰 轻浮 d.由于 困扰 轻浮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有的父母习惯在饭桌上表扬或批评孩子,一边吃饭,一边轻描淡写地说几句,显得不够重视,孩子也没听进去,效果自然会差一些。b.他们常年在恶劣的环境中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尽管如此,他们从未退缩过,仍然坚苦卓绝地奋斗着,并乐此不疲。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c.微笑像和煦的春风,微笑像温暖的阳光,它蕴含着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使人世间所有的烦恼都涣然冰释。d.今天我们提倡的创新,并不是要抛开先哲时贤的成果另起炉灶,而是要站在前辈的肩膀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并努力超越前人。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看完那部电视剧后,除了荧屏上活跃着的那些人物给我留下的印象之外,我仿佛还感到了一个没有出场的人物,那就是作者自己。b.工厂实行了生产责任制以后,效率有了显著的提高,每月废品由原先一千只下降到一百只,废品率下降了九倍。c.各级财政部门要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特别是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管理上,要做到心中有数,全盘考虑,周密安排。d.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培养人才的工作,另一方面要把现有的中年知识分子用好,把他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唐代刘禹锡有句话:“境生于象外。”“境”是对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之“境”才能体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很逼真、很完美。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意味的世界。陶渊明有两句诗说得好:“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上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仅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所以,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有意境,也不是任何好的艺术作品都有深远的意境。清代王夫之就比较过杜甫的诗和王维的诗。他认为杜甫诗的特点是“即物深致,无细不章”,有人写诗就怕写不逼真,杜甫则太逼真了。而王维诗则能取之象外,所以他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中国艺术的这种意境,它给人的美感,实际上包含了一种人生感、历史感。康德曾经说过,有一种美的东西,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种惆怅。意境就是如此,这是一种最高的美感。当然这不等于说西方艺术没有意境,西方艺术中也有这样的作品,例如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它不仅唱出了俄罗斯民族的苦难,而且唱出了人类共同的苦难,所以它引起了全世界听众的共鸣。(摘编自叶朗说意境,有改动)6.下列关于“意境”和“意象”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的内涵解释为“情景交融”,可见从近代开始人们就把“意境”和“意象”混为一谈了。b.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所有艺术作品都要情景交融,创造意象,因而并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能够具有意境。c.所谓“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意味着有意境的艺术作品跟有意象的艺术作品比较起来,在数量上总是处于劣势。d.“道”是宇宙的本体和生命。意象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十分有限,而意境则是对有限的意象的突破,所以意境能够体现“道”。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西方古代艺术家的旨趣是要在作品中重现世界上的具体物象,所以古希腊雕塑家认为把人体刻画得极其逼真、十分漂亮才是美。b.中国古代艺术和西方古代艺术不同,中国艺术家要突破有限的对象,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意境中,抒发他们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c.陶渊明的两句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明他已经认识到身处一个有意味的世界,并且正处在辨析、体验这种意味之中。d.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之所以能够引起全世界听众的共鸣,是因为它唱出了人们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深刻体验和感受。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园林的审美价值,在于让人通过它们感受到更大空间的美,所以游览者往往能够产生一种对于整个人生或历史的感受和领悟。b.从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有区别这一点来看,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往往有两种意味,而其中涉及整个人生的意味才是最美的。c.王夫之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他显然是根据中国传统美学来评价杜甫和王维的,如果让西方艺术家来评判,结论可能恰恰相反。d.康德所说的“一种惆怅”,表明他作为西方人也感觉到了一种与意象有很大不同的“美的东西”。这种东西其实就是中国人所说的“意境”。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申甫传汪 琬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辨。为童子时,尝系鼠媐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道人乃耳语甫曰:“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不愿也。”道人遂去。 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来河南山东间,无所得。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道人濒行,投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战甚具。甫遂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 已而瘗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遂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而会武经略满桂败殁于安定门外。满桂者,故大同总兵官,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愍帝方倚重之。既败,京师震恐。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众缒城出,未至芦沟桥,众窜亡略尽。甫亲搏战,中飞矢数十,遂见杀。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死者。距甫死数日,刘公复八路出师,趋遵化,独率麾下营娘娘山,遇伏发,督将士殊死战,逾一昼夜,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 (选自尧峰文钞卷三十四,有删改)【注】媐():嬉戏。瘗():埋藏。窭():贫穷。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人濒行 濒:临近b.客州人刘翁廷传所 客:寄居c.遽薄京师 薄:逼近d.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卒:步兵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童子亦欲学之乎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b.遂言甫于朝 当其欣于所遇c.金公以御史为参军 以勇气闻于诸侯d.听其召募 其皆出于此乎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申甫失败原因的一组是( )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 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 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权贵人俱不习兵 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 诸路援兵不至a. b.c. 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甫小时候曾路遇一位道人,道人通过狸鼠的游戏向申甫展示了八阵图的神奇,并打算传授给他。但由于年幼无知,申甫不愿意学习。b.申甫学佛不成而改学道人所传兵书。颍州大侠刘廷传的数百门客虽然喜欢谈论兵法,却都赶不上申甫,申甫因此得到了刘廷传的赏识。c.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d.在满桂兵败、朝廷遭遇危难之时,申甫亲自带兵上阵杀敌,身中数十箭,为国捐躯,最后却没有得到朝廷公正的待遇,令人叹惋。第卷(非选择题,共114分)四、(24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每小题4分)(1)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 (2)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 (3)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 14.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12分,每小题6分)天津桥春望(晚唐)雍陶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花。【注】天津桥:当时东都洛阳著名的景点。上阳:宫名,上元年间,唐高宗下令修建,位于天津桥北。(1)请简要分析“望”在诗中的作用。 (2)这首诗在写景抒情方面有何特点?请写出你认为最突出的一点,并作简要分析。_ 五、(12分,每小题4分)15.仿照下列画线句子,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使上下文结构相同,内容相关。撷取春光里最美的一束花, ,捡拾秋风里最红的几片叶, ,编织成生命的风铃,让幸福快乐永远伴随着你。16.请根据上文的内容补写出相应的句子。我们都应当冷静地审视自身,踏踏实实地找出自己与和谐社会的距离。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献出一片真情和责任,和谐社会就距离我们很近,如果 , ,和谐社会就距离我们遥远无期。17.假如你荣获了全国中学生“圣陶杯”作文比赛一等奖,有人向你祝贺,请根据不同语体的要求,作出谦虚、上进的回答。(1)使人感到亲切而易于接受的日常口语语体: (2)庄重、严肃的正规书面语体: 六、(18分)本题为选做题,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芦 苇那些草从黑色的泥地里长出来,它们和地下的根一样,也是一节一节的,它们有着竹子一样修长的叶子,但是我的祖先却叫它们芦苇。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父亲告诉我,芦苇到秋天的时候,就开一大团一大团的白花,冬天的时候死去,第二年春天再活过来;而竹子不开花,竹子一开花就永远地死去了,再活不过来。我的故乡遍布这种叫芦苇的植物,它们成片成片地生长在村庄的周围,跟着一条叫蒲苇河的河流曲折蜿蜒,长成一大片茂密的芦苇荡。这些植物的年纪比我祖父还大,我的祖先还没有来的时候它们就已经在这儿长了,一年死一次,一年生一次。它们把根深深地扎进黑色的泥土里,向四周肆意扩展,你拿一把铁锨随便找个地方挖下去,都会切着它们纤细的根。父亲犁地的时候就常常翻出来一两棵脆脆的白生生的苇根,那可是一块种了多少年的熟地啊。它们藏在地下,一有机会,就伸出尖尖的头来,并且趁你不留神的工夫就迅速地长成一棵挺拔的芦苇。这些根在土里就像千万只鸟在空中一样任意飞翔,占领着空间和泥土,织成一张巨大的网。我们整个的蒲苇桥村庄就坐落在这张大网上。这里到处都长满了芦苇和蒲草,我们的村庄就是以它命名的。父亲说,我们实际上都是蒲苇桥一棵一棵活着的芦苇,根像芦苇一样深深地扎在大地上,我们永远离不开这黑色的泥土。父亲说这些话的时候,我还只是一个懵懂的少年,但是我隐约地觉出父亲是一位乡村哲学家,除他之外,我还没听谁说过人是一棵芦苇。地面是一个界点,芦苇在两个空间里生活。根向底下使劲扩展,死死地抓住泥土;茎则直直向上,抢占着地上的位置。芦苇是一种特殊的植物,它一节一节地长着,就像我们一次长途的旅行,总要走一走歇一歇一样。每歇一次,它就挑起一把叶子做绿伞。我觉得芦苇更像一个人,抑或是人在冥冥之中学了芦苇。但人和芦苇是不一样的。一位哲人说,“人是能思想的苇草”,会思想是人比芦苇高明的地方。但会思想也使许多人长得歪了,不能像芦苇一样正直地生长。人群中有歪心邪术之人,但谁见过一棵弯着生长的芦苇?芦苇一路直直地长下去,慢慢高过我们的头顶,我拨开苇丛走进去,后面的芦苇复又合拢,苇荡把我淹没了。这些细细的苇叶组织成了翠绿的空间。它们像一叶叶小舟,又像一队队纤柔的少女,这让我想起古老的歌谣:“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些长腿细腰的美人儿可就是我二十年中夜夜梦见的伊人?我顺手捋过一支细长的苇节,做成清脆的苇笛,这是芦苇的情歌,汩汩流淌,滋润着幸福的胸膛。我看见母亲的羊群走进了苇荡,苇荡里马上就绽开了洁白的花朵。苇荡里偶尔会有一小片芦苇稀疏的地方,这儿长满了丰茂的野草,有水稗子草,芨芨草,开白花的野荞麦和许许多多不知名的野草,母亲的羊群就在这儿吃草,神秘而又浪漫。这让我想起我的先人,他们一拨一拨地走进苇荡,最后睡在苇荡里滋养着芦苇,不知道我的身体能生出多少棵挺拔的芦苇?18.第三段中画线的“这些根在土里就像千万只鸟在空中一样任意飞翔,占领着空间和泥土,织成一张巨大的网”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芦苇什么样的特点?(4分)_19.“我觉得芦苇更像一个人,抑或是人在冥冥之中学了芦苇。但人和芦苇是不一样的”一句,前面说“芦苇更像一个人”,后面又说“人和芦苇是不一样的”,前后的说法是否矛盾?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4分)_20.作者在写芦苇时写出了它哪些方面的特征?联系全文,试分条表述。(4分)_21.请以“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芦苇浅谈文章象征手法的运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赏析短文。(6分)_(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羊皮筏子划过的岁月安福学在兰州穿城而过的古老黄河上,现代大都市的喧嚣中还保留着一幅令人心醉神迷的古老图画,它像是远古的图腾,又像是奶奶娓娓讲述的故事。这就是至今还保留在黄河上游地区的古老渡河工具羊皮筏子。而在黄河波涛上奋力挥动着船桨的筏子客们,他们那浓烈的西部口音、发达的高原胸肌,还有黑里透红的粗糙脸膛,都会在乘坐过羊皮筏子的人们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那博大、雄浑,甚至还有几分原始的画面,总会复去还来地令人心荡神摇。除了老中青年的男性外,偶尔也会有中青年女性,操持着筏子客这古老的营生。在靖远的黄河岸边,我就曾遇到过一位漂亮的黄河女筏子客。这个双颊上有如盛开着艳丽桃花的黄河妹子,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豆蔻年华和青春梦想,浸泡在爷爷那只能熏醉长天和落日的老酒壶里。她高举着桨橹,把三村六寨里的过河人渡过来又渡过去,她的眼神里,柔情与野性并存,装束中,古朴与时尚同在。乘坐在她驾驭的羊皮筏子上,你的心中会泛起许多联想与遐思:这片土地真费人啊,费男人也费女人,这个费就是过快地消磨人的青春;这条黄河也养人啊,养男人也养女人,这个养就是滋润与调养人的精神。在兰州穿城而过的黄河上,尽管早已有yamaha快艇劈波斩浪,尽管游弋着各种豪华游轮,可这里的羊皮筏子仍不知疲倦地上演着古老的童谣。老爷爷那背负着半个世纪人间沧桑的双肩,把一代又一代黄河人对生命的渴望与执着,都划向那令人情牵魂绕的黄河岸上。羊皮筏子上的西北妹子,也曾羡慕都市少女的红唇短裙,曾眼热贵妇人在出租车里的高谈阔论,可她们至多也就是一声叹息。羊皮筏子上的哥哥只要望见晴空里的太阳停留在崖畔上,看到老辈人眯起昏昏的睡眼,一对有情人就又出现在黄河滩头或筏子上。正是这一代又一代的筏子客们,把现代都市边的风景一次又一次地摇向远古,把昨天荡气回肠的花儿调一遍又一遍地唱给未来。这羊皮筏子上生生不息的古老岁月哟,伴着一泻千里的大黄河,牵着多梦多歌的季节,春种秋收,把所有的情爱与希冀都溶入永恒的老河口。不知疲倦的高原风也和他们一起辛劳,而他们共同忙碌的结果,就是想把苦日子扔进河里让它流走;黄黄的一河高原雪水冲刷着黄黄的一山黄土,黄黄的一串老日子装点着这一道黄黄的风景线。爷爷的爷爷年轻时就划着这筏子运走了村里人的笑声;奶奶的奶奶年少时就乘着这筏子送走了山里人的叹息。霓虹闪烁的都市里,官场、商场、情场,也许正上演着金戈铁马的战事;西部的天空下,旱塬、戈壁、窑洞,也许正吟唱着古老的情诗与歌谣;而额头长满褶皱的筏子客只管吸着几代人传下来的水烟锅子,凭着一身胆气和汗水,把原本平平淡淡的光阴,划出像平川上那一朵朵牡丹花一样光鲜的日月。倒在筏子上的这把喝醉了几辈人的老酒壶还是那么古色古香,筏子客正是从这把酒壶里品出了活人的滋味;挥动在水面上这只劈波斩浪的旧船桨,放筏人正是从这桨声中听惯了风声水声和男女对歌的花儿声。他们对这个世界别无所求,就这样生生不息地放筏在滔滔黄水之上,打从天上来,又划向天边去,让这现代都市边的远古风景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就这么田园牧歌般地悠然着,就这么波峰浪谷之间里颠簸着,就这么平淡从容地划过春秋,又送走冬夏18.文章第段开头说“现代大都市的喧嚣中还保留着一幅令人心醉神迷的古老图画”,请说说这幅图画为什么令人心醉神迷。(4分) _19.联系全文,谈谈第段中“可她们至多也就是一声叹息”这句话的含意和作用。(4分)_20.文章多处写到了“酒壶”“水烟锅子”“船桨”,这些意象有何共同点?作者写这些意象的用意是什么?(4分)_ 21.在传统文明不断受到现代文明冲击的今天,面对羊皮筏子这种古老、传统的运输工具,有人在渴望它的改变,有人在期待它的延续。对此,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6分) 七、作文(60分)22.在我们的生活中,令我们感动的事有很多很多。有时是一种声音,有时是一种色彩,有时是一种状态,有时是一种场景生活中你一定经历、体验过许多令你感动的事情。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以叙述经历,抒发感受;可以发表议论,评述世态;等等。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答案与解析1.a(都读j。)2.c(a项“至高无尚”的“尚”应为“上”。b项“残羹冷灸”的“灸”应为“炙”。d项“罪蘖”的“蘖”应为“孽”。)3.d(由于:表示原因或理由,有介词性质,后可跟名词形成介宾短语作原因状语。因为:连词,表示原因或理由。句主要表示原因或理由,没有连词的作用,所以用“由于”比较好。困扰:围困并搅扰。干扰:扰乱、打扰。轻浮:言语举动随便,不严肃不庄重。轻松:不感到有负担;不紧张。据前后语境及词语搭配情况判断答案应为d。)4.c(a项,“轻描淡写”原指绘画时用浅颜色轻轻描绘。后形容叙述或处理事情时着力不多、轻轻带过或不加重视。合语境。b项,“乐此不疲”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不觉得疲倦。合语境。c项,“涣然冰释”是形容嫌隙、疑虑、误会等一下子完全消除。在这里用来指“烦恼”,搭配不当。d项,“另起炉灶”比喻重新做起或另立门户,另搞一套。合语境。)5.d(a.赘余造成结构混乱。b.下降不能用倍数表示。c.去掉介词结构“对上”中的“上”。)6.b(从文章内容看,该句前后构不成因果关系。)7.a(文中原句是:“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非常完美”不等于“十分漂亮”,而是与具体物象几乎完全吻合。)8.c(“结论可能恰恰相反”错,西方艺术的评价观与中国传统美学的评价观是相同的,都是重视物象,所以得出的结论应该是一致的。)9.d(卒:通“猝”,仓促。)10.c(a.代词,代“八阵图”/助词,放在时间副词后,凑足音节,无实义。b.介词,向/介词,对。c.介词,凭借(的身份)/介词,凭借。d.代词,代申甫/语气副词,大概。)11.b(是说权贵们不懂用兵。是申甫死后的情况。)12.c(应是被皇帝召见后,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然后被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事件有时间的先后。)13.(1)申甫到了嵩山,又碰到了原先(或“以前”)年幼时遇见的道士,请求学习他的兵法,用对待老师的礼节侍奉他。(2)申甫多次凭借他的兵法拜谒(或“拜见”)许多高官大臣,经常不被听从、信任(或“相信”)。(3)于是权贵们争相责怪申甫,又讥讽刘之纶、金声不懂鉴察人(或“不了解人”“不会用人”)。参考译文:申甫传汪 琬申甫是云南人,崇尚侠义并且有口才。孩童时,常常在道路上拴着老鼠嬉戏。有个道人经过这里,教申甫做游戏。就让他捡拾道路旁的瓦石,在地上按四方设置,投放老鼠在中间,老鼠多次逃亡不能出来。不久引诱野猫到来,野猫想从中获取老鼠,也终究不能进入,野猫、老鼠相互抵抗了很长时间。道人于是悄悄告诉申甫说:“这就是所说的八阵图,你也想学它吗?”申甫当时还是小孩,不懂得他的话,立即回答说:“不愿意。”道人于是离开了。明朝天启初年,申甫正在学习佛学,在河南山东间往来,没有学到东西。申甫到了嵩山,又碰到了原先(或“以前”)年幼时遇见的道士,请求学习他的兵法,用对待老师的礼节侍奉他。道人临走时,把一卷书抛给他,就急速告别离开了,不知去向。打开看那本书,都是古代的兵法,并且车战解说得非常完备。申甫就留在山中,学习了一年多,不再学习佛学了。不久将那本书埋藏在嵩山下,出游到颍州,寄居在州人刘廷传家里。刘翁是原来颍州的大侠客,门下宾客有数百人,都喜欢谈论兵法,然而没有一个人赶得上申甫的。刘翁出资让申甫到京师。申甫多次凭借他的兵法拜谒许多高官大臣,经常不被听从、信任。愍帝即位,北兵从大安口入侵,很快逼近京师,京师九门都在白天关闭着。在这时庶吉士刘之纶、金声知道事情紧急,于是向朝廷举荐申甫。愍帝召见(他)到偏殿,用温和恳切的诏谕慰劳(他),申甫感动而泣,在殿墀下叩头,大声说:“臣不才,愿意用死来报效。”于是立刻任命刘公做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凭借御史的身份做参军,而申甫做了京营副总兵,然而没有把兵权给申甫,听凭他自己招募士兵。过了三日,招募的士兵稍微聚集,率领的都是市中不懂得用兵器的穷人的子弟,但申甫所传授的本领,又是战车方面的,仓促不能做成。就选择日子部署那些士兵,没有时间演练。在当时,有权势的人都不学习兵法,(那些人)和刘公、金公的(意见)多次不一致,又嫉妒申甫出身平民却被提拔任用,(他们)谋划先把当前的大敌击退,就日夜传下兵符,督促申甫决战,然而恰巧武经略满桂在安定门外被打败战死。满桂是原来大同总兵官,出名的良将,因为救援赶到京师,愍帝正倚仗看重他。满桂已经战败,京师震惊害怕。申甫没有办法,痛哭,在夜间带领自己的部众用绳索从城墙上出来,还没有到芦沟桥,部众就逃跑了大部分。申甫亲自奋力战斗,被数十支飞箭射中,最终被杀。于是权贵们争相责怪申甫,又讥讽刘之纶、金声不懂鉴察人(或“不了解人”“不会用人”)。等到逃亡的士兵被带领回来时,竟然没有人理会申甫的死亡。在申甫死后数日,刘公又带领八路军队出师,奔向遵化,独自率领部下在娘娘山扎营,遭遇埋伏发生战斗,督促将士殊死战斗,经过一昼夜,各路援兵不到,也战死了。14(1)结构上“望”贯穿始终,头两句描写作者见到的天津桥畔的美好春景,后两句转入远眺。全诗通过“望”,写出了诗人目睹宫阙残破的景象,委婉地抒发了诗人难以言说的抚今思昔、昔盛今衰的深沉感慨,显得含而不露,淡而有韵。(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的一、二两句,诗人先描绘出一幅津桥春日图,明媚绮丽,引人入胜;三、四两句转写宫殿紧闭、宫苑寂寥,前后映衬,对照鲜明。从这种对比中,诗人很自然地感受到自然界的春天岁岁重来,而大唐帝国的盛世却一去不复返了,于是油然而生吊古伤今之情。15.示例:采摘夏夜里最亮的数颗星 掬起冬晨里最纯的半捧雪16.示例:个个都计较一己私利 看重那点名利和得失17.示例:(1)嗨,没什么,学无止境,以后还需努力才行。(2)谢谢鼓励,我还有许多不足,还得继续努力。(一)18.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芦苇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或生命力的顽强)。19.不矛盾。说“芦苇更像一个人”,是因为它生长的方式与人类有相似的地方;说“人和芦苇是不一样的”,是因为芦苇不会拐弯抹角,只会一直向上生长,而人却会有歪心邪术。20.顽强的生命力;正直顽强的品质;纤弱美丽的身姿;谦和宽容的性格。21 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芦苇 浅谈文章象征手法的运用象征就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使后者得到强烈的表现。善于运用象征手法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运用“芦苇”这一特殊形象来象征故乡祖祖辈辈的父老乡亲那种不择地域、倔强生存、迅速繁衍的生命状态,并对这种生命状态进行讴歌。文章抓住芦苇恶劣的生长环境、坚韧有节的外在形态、不择地域迅速繁衍生生不息的特点,运用朴素自然而又亲切温和的语言,来表达对故乡人民的不怕环境艰难、努力拼搏上进、代代繁衍不息的芦苇精神的崇高赞美之情。人与芦苇有相似之处,但是人与芦苇又是不同的。人既像芦苇一样“永远离不开这黑色的泥土”,“一节一节地长着”,但是人更容易思想“长得歪了,不能像芦苇一样正直地生长”。在细语中揭示出人类灵魂深处的短处来。(二)18.博大、雄浑,甚至还有几分原始。它与现代大都市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让人感到一种难得的纯净与原始的美。19.她们偶尔羡慕城里人的富裕生活,感叹自己身处僻陋的乡村,有过片刻的消沉;但更多的是消沉后的积极和从容,想通过自己的辛劳和忙碌让苦日子一去不复返。这句话写出了西北妹子真实的心理,赞扬了筏子客淳朴本分的生命状态。20.古老。与羊皮筏子这一古老的营生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