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的认知与学习过程详解==.docx_第1页
婴儿的认知与学习过程详解==.docx_第2页
婴儿的认知与学习过程详解==.docx_第3页
婴儿的认知与学习过程详解==.docx_第4页
婴儿的认知与学习过程详解==.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婴儿的认知与学习过程详解一、感知觉发展的早期争论(一)先天论和后天论1、先天论观点:很多基本的知觉能力是先天具有的。人物:如康德、笛卡儿等。2、后天论观点:婴儿刚出生的时候完全是一块白板,他们必须通过学习才能发展起感知觉能力。代表人物:威廉詹姆斯。总结:当前,人们承认儿童出生后即具有某些先天的感知觉能力,但人们也看到这种感知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后天的成熟和经验有助于其意识知觉的发展。(二)丰富化理论与分化理论1.丰富化理论感觉刺激是片断的、模糊的,必须运用已有的认知图式去增加内容,使它丰富起来。(皮亚杰,1954)简言之,认知能丰富感觉经验,已有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感觉刺激的意义。2.分化理论感觉刺激已经为个体解释相应的经验提供足够的信息,毫无经验的感知者能够从中找出区分性信息或区别性特征,从而将不同刺激区别开来,儿童发现这些区别性特征的过程就是他们的知觉能力发展的过程。(吉布森,1969)二、研究婴儿感知觉的方法(一)视觉偏好法研究者给婴儿同时呈现至少两种刺激,观察婴儿是否对其中的一个更感兴趣。(二)习惯化和去习惯化方法1、习惯化:是反复给婴儿呈现某种刺激物,使他们对它越来越熟悉,直到对该刺激物的定向反射消失的现象。2、去习惯化:在个体已对某种刺激形成习惯之后,又出现一个新的刺激,如果婴儿重新作出较强的定向反射,说明儿童已经能够辨别这两种有差别的刺激。 这种恢复了对新事件的兴趣的现象称“去习惯化”(三)诱发电位法通过记录儿童脑电波的变化推论其是否感知到新的刺激。(四)高振幅吮吸研究者让婴儿吮吸一个里面镶有电路的特殊奶嘴,通过婴儿的吮吸动作,观察他们对被感知环境的反应。三、感觉的发展感知觉是婴儿认知发展的主要内容,其发展速度最快,而且发展最早。(一)视觉的发展1、视觉集中1) 45个月的胎儿即有视觉反应能力。日本的小林登用强光照射孕妇腹部,发现胎儿闭眼睛。北京人民医院和北医大一院联合实验发现,当摄影灯突然发出强光,胎儿立即活动起来,几分钟适应后,才减弱活动。2)新生儿视觉机能调节较差。主要是视网膜细胞出生时非常不成熟。新生儿的世界有点昏暗而又模糊(helld,1993)视觉集中的发展新生儿两眼的不协调运动,如一只眼睛偏左,一只眼睛偏右,或两眼对合在一起。同时,一遇光线,眼睛就眯缝着或闭合着。约在两三周之后,两眼不协调运动就消失了,并且可以开始看到儿童对光线或物体有视觉反应,但不能长久地把视线集中在一个物体上。约从第一个月末到第二个月初起,可以看见儿童的集中的视觉活动,并且逐渐能随着移动的物体而移动自己的目光。第三个月视觉更加集中而灵活,特别是对亲近的成人的面孔的集中视觉能维持长久的时间。这时成人能用忽而隐藏忽而出现的方法来逗儿童发笑。约从第四个月起,儿童开始能对颜色有分化反应,特别是对红色的物体最能引起儿童的兴奋。约从第五六个月起,儿童开始能够注视远距离的物体,如飞机、月亮、街上行人等。2、光的觉察新生儿出生后立即觉察眼前的光亮,还能区分不同明度的光,只是敏感性远低于成人。3、视敏度视敏度:眼睛区分视觉目标的形状和微小细节的能力。新生儿:20/1502906个月:20/100一岁:已和成人相似研究方法:视觉偏爱法、视动眼球震颤法、视觉诱发电位测量法。 给儿童看的书,应该年龄越小,图和字越大4、颜色视觉:新生儿看不见彩色,黑白灰的世界从3-4个月起就能分辨彩色和非彩色。红颜色特别能引起儿童的兴奋。4-8个月的婴儿最喜欢波长较长的暖色调,如红、黄、橙色。测定方法:视觉偏爱法、记录脑电活动、去习惯化、配色法。(二)听觉的发展1、听觉在胎儿中晚期已经发生。普莱尔提出“一切幼儿刚刚生下时都耳聋” 5,6个月的胎儿即有听觉。1983年廖德爱、黄华建研究结论,出生第一天婴儿已有听觉反应。临床测试表明,83.31% 新生儿对听刺激反应较快,只有16.69% 的新生儿反应较慢。2、新生儿已具有辨别音量、长短、方向以及频率不同的声音的能力。婴儿对听觉刺激的分化能力可用定向反射习惯化来测定,即让婴儿作吸吮活动或诱导他作吸吮活动,记下他的反应节奏。 3、婴儿对声音的反应新生儿对人说话的声音极为敏感,对母亲的声音更为敏感,它更能改变新生儿的吮吸反应。 Freedman 发现新生儿对一个妇女的说话声要比对铃声作出更多、更有力的反应。 Eimas(1971):4周的婴儿能辨别“ba”和“pa”两种语音,而且对“p”和“b ”有 “类别式”的反应2 个月的婴儿可以辨别不同人的说话声以及同一个人带有不同情感的语调。例如,同样一段文章由两个人读,婴儿有不同的反应,而同一个人用生硬的、愤怒的语调,或者用愉快的、柔和的语调读,婴儿的反应也会起变化。4、应预防中耳炎,6个月3岁是中耳炎的高发期。(三)味觉和嗅觉1.味觉胎儿期3个月时味觉感受器已经发育,15周已经发育成熟。婴儿一出生就表现出明确的味觉偏爱2. 嗅觉7、8 个月的胎儿已经具有初步的嗅觉反应能力。 新生儿具有嗅觉偏爱。新生儿已能区分好几种气味。出生才1 周的婴儿已能辨别母亲和其他人的气味 麦克法兰:把两个喂奶母亲用过的胸垫分开放在婴儿头的上方,结果发现婴儿转过头来注视他们母亲用过的胸垫的次数多于注视陌生母亲用过的胸垫。 (四)触觉、温度和痛觉1、触觉:对抚摸的敏感提高婴儿对环境的反应性 2 、温度觉: 新生儿对温暖、寒冷及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 3 、痛觉 四、知觉的发展(一)整体知觉和部分知觉的发展研究结果:6岁儿童先是认识客体的个别部分,然后开始看见整体部分,但不够确定;7、8岁儿童既能看到整体又能看到部分,但不能把整体和部分结合起来,出现了“逻辑上的慢动作”;8、9岁的儿童一眼就能看到部分和整体上的关系,实现了二者的统一。(二)对色、形两维的感知1、古纳夫的研究:3 岁前是形状抽象占优势,后转入颜色抽象占优势(4 、5 岁是高峰),6 岁后形状抽象又占优势。 2 、陈立的研究:3 岁前以形状抽象占优势;4 岁是颜色抽象占优势,6 岁是同一抽象占优势 婴幼儿色、形抽象发展有三个阶段:3岁前以形状抽象占优势;4岁是颜色抽象占优势;6岁后是同一抽象占优势。结论表明儿童的色形抽象或感知受到发展成熟的影响,有年龄特征,但并不排除个体经验影响,个体差异还是存在的(三)空间知觉1、形状知觉 范茨专门用视觉偏爱的方法研究了婴儿对形状的辨别和偏爱。 1 )婴儿是带着观察复杂的模式超过简单的模式的偏爱而出生的 2)从出生几天到六个月的婴儿都对有图案的圆盘注视的时间更长 。3) 婴儿喜欢看清晰的图像,婴儿还喜欢看活动的和轮廓多的图形。4)格林堡的实验表明,不同年龄的儿童可能有一个与其发育阶段相适应的输入刺激和处理信息的最适宜水平。幼儿的形状知觉发展很快: 小班时就能辨认圆形、方形和三角形;中班时能把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大的三角形,把两个半圆拼成一个圆形;大班时还能认识椭圆形、菱形、五角形、六角形和圆柱形,并把长方形折成正方形,把正方形折成三角形。 幼儿掌握形状的次序:有易到难依次是 圆形-正方形- 三角形- 长方形- 半圆形- 梯形- 菱形- 平行四边形。 四岁是儿童形状知觉最敏感时期。 2、大小知觉儿童从2岁半到3岁判别平面图形的能力急剧发展。婴儿已具有物体形状和大小知觉的恒常性。实验研究:鲍尔的研究说明6周的婴儿已显示大小恒常性。斯拉特、马托克的实验设计:估计物体大小的能力随年龄而增长。211 岁的儿童很少低估远离他们的物体; 成人往往倾向于过高地估计远处物体的大小。仿佛他们知道距离会歪曲物体的大小,作了过度补偿,作出的判断往往大于真实的客体。 3、深度知觉深度知觉:立体知觉,是对立体物体或两个物体前后相对距离的知觉。吉布森和瓦尔特设计了的“ 视崖” 实验。 结果表明,婴儿早已有了深度知觉,但不能断定是先天的,可能是在六个月之间学会的。4、方位知觉3岁儿童已能辨别上下方位,4岁儿童已能辨别前后方位,5岁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6岁儿童已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四个方位但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辨别能力尚未发展完善。朱智贤教授认为,儿童左右概念发展经过三个阶段:5-7 岁,能比较固定的辨别自己的左右方位; 7-9 岁,初步、具体地掌握左右方位的相对性;9-11 岁,能比较灵活的、概括地掌握左右概念。 (四)时间知觉儿童感知时间有极大的困难前苏联学者沙巴林曾调查,各年级学生估计“ 一分钟” 时间的长短: 皮亚杰的实验研究: 给学龄前儿童看桌子上放着的两个机械蜗牛,实验者同时使两个蜗牛启动爬行,其中一个蜗牛爬得快,另一个蜗牛爬很慢。 黄希庭的时间知觉研究: 研究对象:58 岁的儿童。 研究结果:5岁儿童时间知觉极不准确,极不稳定; 6岁儿童时间知觉基本上与5岁儿童相似,只是对短时距知觉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有所提高;7岁儿童开始利用时间标尺,但主要利用外部时间标尺,能利用内部时间标尺的很少;8岁儿童已能主动地利用时间标尺,时间知觉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开始接近成人。方格的儿童知觉时间顺序的研究:最早感知的是一日中的早中晚,然后是知觉一周内的时序,最后是认知一年四个季节的时序。4 岁儿童对认知一日的时序仍有困难;56 岁对认知一年内的时序有困难。 五、儿童观察力的发展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一个人的观察受到系统的训练和培养,就逐渐形成为稳定的、经常的个性品质观察力。1、婴儿缺乏观察力他们对事物的知觉是不随意的、被动的、都由刺激物本身的特点所引起,缺乏目的性。对事物的知觉经常与摆弄物体的动作结合在一起。 2、幼儿是观察力初步形成时期,表现为四个方面:1 )观察的目的性 ;2 )观察的持续性 3 )观察的细致性 ;4 )观察的概括性 阿格诺索娃给幼儿看儿童溜冰的图片,冰面上只有一只手套,要求幼儿找出图中丢手套的人,实验结果发现:幼儿观察图片的时间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儿童观察力的发展趋势为:1 )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2 )从冲动性向思考性发展 ;3 )从笼统的、未分化的向精细的方向发展 ;4 )整体与部分从分离到统一 六、婴儿的信息加工能力1、婴儿的信息加工(认知过程)2信息加工能力的发展七、婴儿的注意发展1、婴儿也有注意婴儿一生下来就有注意,实质上是先天的定向反射2、婴儿注意的事物逐渐增多,范围变广婴儿喜欢看清晰的图像。让30个512周大的婴儿看一部描写爱斯基摩人家庭生活的无声彩色影片,其中有许多面部表情的待写镜头。婴儿很快被吸引住了,他们能用特制的橡皮奶头自动调节画面的清晰度。当因像模糊时,他们就移开目光。此外婴儿还喜欢看活动的和轮廓多的图形和曲线图形。八、幼儿注意的发展1、注意的稳定性提高2、注意范围的扩大3、注意的分配与转移能力的增强注意的分配:3岁幼儿自己活动时,来不及关心别人,只是自己玩耍,4岁幼儿可以和同伴一起做游戏,5-6时能参加复杂的集体游戏注意的转移:幼儿注意转移能力差,年龄越小,转移越慢。九、观察力的发展1、观察的目的性提高2、观察时间变长3、观察变得有组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