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doc_第1页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doc_第2页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doc_第3页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一、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 语 文3,课时:1课时4,学生准备:(1) 搜集关于西湖四季的图片及诗文。(2) 查找作者及写作的背景资料(文字、图片等)。(3) 用心自读,结合工具书自主批注,标出质疑点及探究点。二、 教学课题1、了解作者、作品相关内容。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受艺术境界及作者的情趣。3 深入了解本文写景的特点白描手法。4、批注(质疑式、感悟式等)关键语句,培养学生的古文鉴赏、评价能力。三、 教材分析湖心亭看雪是一篇寄情山水抒写自己情趣的古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体会语言独特的白描手法。激发学生的灵感,陶冶情趣,丰富文化积累。【教学重点】文言实虚词积累及白描手法。【教学难点】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探究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师准备】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西湖”的相关图片材料,结合图片联想相关的诗文。在百度文库/view/6cad7d10cc7931b765ce15d0.html搜集张岱的相关资料。并积累写雪景的诗文与之进行比较。四、 教学方法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大雪三天后西湖的奇景与游湖人的雅趣。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内容通俗易懂,借助工具书 自主学习即可了解文章大意,对于文中的文言词:具、桡、是、惟、焉、更、莫、强等词可在小组内合作探究,并结合以前的古文学习进行文言词整合。教师适时加以强化训练与总结。关于本文作者的情趣,在了解张岱的相关资料后,以朗读为契机,集体读、男女同学PK读,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语句翻译和赏析。围绕“痴把握作者的情趣!拓展提升环节以“比较阅读赏析”为主,结合主题学习丛书,利用批注阅读感悟本文的特色。总之文言文的教学:诵读是前提,品读是关键,悟读是提升。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在课堂扮好“导演的角色。五、 教学过程环 节 师 生 活 动设计意图课前学习1、搜集资料,感知作者。 2、把握字词,积累运用。了解写作背景,疏通文字障碍。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题:(2分钟)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杭州西湖,历来是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对春天的西湖/bbs/UploadFile/2008-7/20087612491930548.jpg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夏季的曲院风荷令人浮想联翩,/bbs/UploadFile/2008-7/20087612491930548.jpg不禁吟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秋天的西湖也毫不逊色,/UpFile/UpAttachment/2008-12/2008122202446.jpg杨万里在秋山中赞道“只言山色秋萧索,绣出西湖三四峰。”而这个冬季,西湖又是一番什么精致?今天就跟随一位叫张岱的作家走进湖心亭,欣赏冰天雪地,天人合一的西湖奇景。板书课题:湖心亭看雪。多媒体展示:(2分钟) 1湖心亭简介. 2明确学习目标 3了解作者及作品(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0分钟)本文是一篇如诗如画的美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结合课下注解,疏通文意,标出存在质疑的地方,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就字词的音义学生质疑互答,重点是:更,强的音义;及“一童子烧酒炉正沸”的停顿及意思。)重点检测:(让每小组中成员都有参与学习展示的机会。)多媒体展示:1、注音并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人鸟声俱绝( ) (2)是日 ( )(5)拥毳衣炉火( ) (6)雾凇沆砀 ( )(7)焉得更有此人( ) (8)莫说相公痴( )(在对字词的音义把握基础上,我们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再读课文。)2、根据原文内容回答问题:(1)文中写看雪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的句子是: 。(2)文章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和游湖人的。(这篇山水小品文,文字朴素清新,不加修饰,但仍有值得大家品析欣赏的地方,)(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四人小组进行比拼,看看谁的探究能力强。(课件展示)(10分钟)1、找出文中写雪景的句子,说说在语言上与以往的写景散文春济南的冬天有何不同,说说看?(补充) 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为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黑线在白底上勾勒物像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白描手法用于写景、写人的范例:(抽象、概括) A、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B、 “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鲁迅故乡中的杨二嫂(你能用白描手法写一段文字吗,试试看。)2、文章既然写“看雪”,为何近一半篇幅写人?3、作者划一叶小舟,前往湖心亭,文中“何字”充分展示了作者高洁的情怀和不随流俗的 生活方式?4、最后引用舟子的话作结,有何作用?(小组之间质疑的地方可相互交流)【精讲精炼】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湖中人鸟声俱绝( ) (2)拥毳衣炉火( )(3)与余舟一芥( ) (4)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1)概括画线部分的内容_。这一部分采用了_和_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2)量词“痕、点、芥、粒”的作用是_ 。 3、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有一句与“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意境相同,是“ ”。 (四)【达标检测】(课件展示)v 1下列斜体字含义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v A上下一白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v B上下一白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v C是日更定 是金陵人v D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及郡下,诣太守v 2 湖心亭看雪选自_,作者_,是时期的散文大家,著有、等书。v 3读到“,”我们就不由得想到了“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诗句,读到“”一句,我们就发出了“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感慨(五)【能力提升】(课件展示)v 1、知音难寻,而作者却在湖心亭巧遇知音,真是一大幸事。你能替作者写出两联“知音”“知己” 的古诗文,抒发一下当时的情感吗?请注明作者和出处。v 2、写出含有下列斜体字意思相同的成语。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湖中人鸟声俱绝。 童子烧酒炉正沸。_3、读对联,要注意揣摩其中的寓意。下边是某人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题写的两副对联,请写出此人具体有哪些兴趣爱好。A:品韵方晓丝竹雅 执毫始觉草篆神 B:和二弦撷取生旦净 调七彩寄情梅竹松 (六)课堂小结:一山一水一圣人,一亭一湖一痴人。寄情山水,聊发志趣。不失一种雅趣:唐有刘禹锡“陋室不陋”,宋有周敦颐“爱莲”之说,今有明清痴人张岱醉心于“湖心亭”,借景抒怀,一切景语皆情语。同学们让我们走进万籁俱寂的冬季,抒发自己沉寂已久的心语,彰显个人情趣,描绘多彩人生。(七)【课后作业】(课件展示)1、整理并掌握本文中的重点实、虚词,背诵课文。2、 试着用白描手法描写你的同桌或者你熟悉的景物。3 搜集关于“西湖”及“雪景”的诗文,办一期“感受冬季”手抄报。作者、作品简 介(3分钟)1、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批注资料;2、分享资料:【百科名片】/view/6507.html?tp=0_11【百度图片】1./mini/shopstation/SHOP/detail.asp?table=%C1%AC%BB%B7%BB%AD&id=1392325 2./movie/data/19810/posters.html由学生查找的资料入手,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点燃课堂学习的激情走近祥子(1分钟)“他拉着黄包车,跑遍北平城;又拉着黄包车,跑遍全球”【百度知道】梗概/question/32815079.html?si=1v结合预习批注,请请用以下方式对祥子略作评价:v 我认为祥子是个 的人,因为 初步认知主人公“祥 子”形象 何不同,说说看?课件展示:(补充) 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为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黑线在白底上勾勒物像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白描手法用于写景、写人的范例:(抽象、概括) A、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B、 “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鲁迅故乡中的杨二嫂(你能用白描手法写一段文字吗,试试看。)2、文章既然写“看雪”,为何近一半篇幅写人?3、作者划一叶小舟,前往湖心亭,文中“何字”充分展示了作者高洁的情怀和不随流俗的 生活方式?4、最后引用舟子的话作结,有何作用?(小组之间质疑的地方可相互交流)【精讲精炼】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湖中人鸟声俱绝( ) (2)拥毳衣炉火( )(3)与余舟一芥( ) (4)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1)概括画线部分的内容_。这一部分采用了_和_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2)量词“痕、点、芥、粒”的作用是_ 。 3、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有一句与“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意境相同,是“ ”。 (四)【达标检测】(课件展示)(3分钟)v 1下列斜体字含义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v A上下一白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v B上下一白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v C是日更定 是金陵人v D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及郡下,诣太守v 2 湖心亭看雪选自_,作者_,是时期的散文大家,著有、等书。v 3读到“,”我们就不由得想到了“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诗句,读到“”一句,我们就发出了“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感慨。(五)【能力提升】(课件展示)v 1、知音难寻,而作者却在湖心亭巧遇知音,真是一大幸事。你能替作者写出两联“知音”“知己” 的古诗文,抒发一下当时的情感吗?请注明作者和出处。v 2、写出含有下列斜体字意思相同的成语。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湖中人鸟声俱绝。 童子烧酒炉正沸。_3、读对联,要注意揣摩其中的寓意。下边是某人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题写的两副对联,请写出此人具体有哪些兴趣爱好。A:品韵方晓丝竹雅 执毫始觉草篆神 B:和二弦撷取生旦净 调七彩寄情梅竹松 (六)课堂小结:一山一水一圣人,一亭一湖一痴人。寄情山水,聊发志趣。不失一种雅趣:唐有刘禹锡“陋室不陋”,宋有周敦颐“爱莲”之说,今有明清痴人张岱醉心于“湖心亭”,借景抒怀,一切景语皆情语。同学们让我们走进万籁俱寂的冬季,抒发自己沉寂已久的心语,彰显个人情趣,描绘多彩人生。(七)【课后作业】(课件展示)1、 整理并掌握本文中的重点实、虚词,背诵课文。2、 试着用白描手法描写你的同桌或者你熟悉的景物。3 、搜集关于“西湖”及“雪景”的诗文,办一期“感受冬季”手抄报。4 、完成主题学习丛书关于写景文章的批注摘抄。(八)教学反思:本文篇幅短小,语言简练,在诵读上难度不大。学生在对本文重点文言实词“更、强、白”的字音把握上欠准确,但文章内容整体把握较好,尤其是关于“雾凇沆砀”的学科(物理)衔接上,学生很自然联想到“凝华”现象。体现了语文跨学科的特点。此外拓展提升环节,学生的积累运用能力得到提升,对作者的情趣有深刻体味。寄情山水与激情朗读,同样不失人生的一种情趣,愿我们的学生与我们的老师在自己的生活中能保持自己的本色,活得真实、真诚,随缘而行!教师个人介绍:省份: 山东省 学校: 临朐县寺头初中 姓名: 刘元华职称: 中学二级 电话: 0536-36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