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案设计(6).doc_第1页
教学方案设计(6).doc_第2页
教学方案设计(6).doc_第3页
教学方案设计(6).doc_第4页
教学方案设计(6).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方案设计(高中第三册)第3课 中国当代诗四首教学目的1 初步感知中国当代诗歌物中见情、情景交融、意味隽永、质朴晓畅等特点。2 理解诗中蕴含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诗中意象运用的特点。3 初步学会欣赏诗歌的情感美、节奏美、含蓄美、意境美。4 学习借鉴诗歌思维和语言技巧。教学重点1 理解诗中的意象组合,体会诗中包孕的思想感情。2 把握诗中蕴含和象征的社会内容。3 感受诗中思维灵感和语言美趣。4 认识诗歌的抒情特点,积累诗歌欣赏方法。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采用“诵读感悟铺设跳板联想想象理性升华”的鉴赏训练方法组织教学。把诵读这一方法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理性升华”,主要引导学生学习欣赏诗歌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学习总结几条欣赏方法,如朗诵感悟法、知识铺垫法、设身处地联想法、联系背景法、归纳总结法、驰骋想象法、语言品味法等。2采用研究评析欣赏法组织教学。推荐参考资料,上图书馆寻找资料,上网搜寻资料,撰写欣赏文章,开当代诗歌欣赏交流会。3采用当代诗艺欣赏讲座法教学。教师精心准备讲稿,以课本所选四首诗为主,兼及当代其他诗作,介绍新诗审美特点和鉴赏方法。然后组织学生开展当代诗歌朗诵会。(上述三法,可根据学生基础情况选用。基础好,学校资料丰富、设备先进或附近查找资料方便的可选用2;基础中等的,可选用1、3。也可以综合运用3种方法,钩连起课内课外。)媒体设计1制作多媒体课件,重点在诗的意象理解上作一点适当的画面,把诗意转换为画意,在联想处提供一点思路,借以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2运用文学讲座法,最好事先设计好提纲及思考题,制作成待用软盘,以便在媒体上展示,直观地辅助教学,增强教学效果。3根据诗的内容选择适当的音乐,制作配乐朗诵录音带。教学时数课内教读两课时,课外练习由学生自定。教学步骤方案一 两课时诵读品味法第一课时一 导语设计同学们,非常感谢同学为我们带来了一盘丰盛的课前快餐!我们深为同学的介绍而感动,更为代的诗作的精彩而神往。同学们可能最喜欢的是中国古典诗歌,因为它的凝练、它的隽永、它的神韵,是经历了多少年的沉淀的精华;但,这不是中华诗歌宝库的全部。一批锦绣满腹、才华横溢的新一代诗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吸纳着几千年诗意的营养,感受着新时代的清新气息,创作了一大批新时代的华章,装点了中国以及世界诗坛的盛装。欣赏这些诗。我们会得到另一种美的熏陶,另一种情的感染,另一种文化的营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欣赏一组当代探索诗歌。 【我有一项常规训练活动,即每节课前,由一名学生负责介绍(欣赏性的)一首诗歌,全体学生竞赛背诵。意在不断地增加学生的优秀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设计这个导语,目的有三个。一是对课前诗歌介绍予以评价,鼓励学生保持兴趣,提高欣赏水平;二是巧妙地把古代诗歌与现当代诗歌联系起来,明确它们之间的借鉴和发展的关系,引起对新诗的阅读兴趣;三是以尽量优美的语言感染学生,引发学生对美的渴望,激发起强烈的学习欲望,奠定顺利进行教学的基础。】二 解题今天我们先欣赏被评论界称之为新中国“先锋派”或曰“第三代”诗人代表者之一的女诗人舒婷的诗作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1952年生,原名龚佩瑜,又名龚舒婷,福建泉州人。初中毕业后到农村插队落户,开始写诗。1972年回城当工人。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以其沉重的历史积淀,表达了一种希望光明的痛苦和挚情,从中可以体会到诗人对祖国的深情和挚爱。三 研习课文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1)教师范读(配乐)。要求学生静静地感受,听出诗歌中回荡着的感情因子,进入诗歌所创设的氛围境界。【先把学生带进诗的氛围,初感诗的美味,为进一步学习欣赏奠定基础。如果教者确实感到自己不能很好地诵读出应有的诗味,可以用放录音代替,或请诵读水平高的学生朗读。】(2)学生自由诵读。【趁着学生才有的感受尚在,让学生直接再次感受,这是文学欣赏的必要步骤,避开抛开刚营设好的氛围而由老师大讲特讲的弊病。】(3)学生单独朗读,师生评价。在这个步骤中紧扣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落实字词教学,引出下一个教学环节。【避开生硬地孤立地教字词的弊病,使教学环节衔接紧密,水乳交融。】(4)诗歌内容与形式总理。学生先用一句话谈谈感受,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这首诗“运用平凡而富有特征的意象,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我与祖国的血肉联系”。诗人借鉴运用了苏联诗人沃兹涅先斯基戈雅的圆周式句法,借以强化对祖国挚爱的深度。【先由学生体悟,暗示自主求知意识;然后巧加点拨,引导学生学会充分利用信息资料;最后老师向宽拓展,把学生眼界打开。】2。具体研习,落实重点,突破难点。(1)诗歌要靠意象的组合来创造意境,从而达到抒情的目的。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蕴含和象征了哪些社会内容?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边讨论。点拨:意象是诗歌中主观情理与客观事物凝聚一体的艺术形象。意境是整体,意象是部分。这首诗为了抒发对祖国的一种深情,把数百年的历史浓缩在四组意象群之中。这四组意象群是“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泥上的驳船”;“贫困”、“悲哀”、“希望”、“飞天袖间”的“花朵”;“簇新的理想”、“蛛网”、“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泪眼的笑窝”、“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迷惘”“深思”“沸腾”的诗人、“伤痕累累”“富饶”“荣光”“自由”的祖国。第一组意象以委婉曲折的笔触,回溯祖国数百年来的贫困落后,表达对祖国长期处于这种状态的深沉悲痛心情;第二组意象表现人民在贫穷落后面前没有失望,但希望仍很渺茫;第三组意象描绘祖国到了历史转折时期,已经走在了新生的起跑线上。第四组意象再次强调“我”与祖国的关系,倾吐献身祖国的热望。【这一环节既是突出重点,也是欣赏的关键。简要点出“意象”这一概念,但不阐发,而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帮助理解,体现精要好懂实用的要求。在引导、点拨中渗透分节概括这一能力训练点,一法多用,一石两鸟。】(2)这首诗在运用意象上有什么特点?点拨:在平凡中发现美,而给人一种新颖、独创的美感。 意象群体通过递进组合,既表现祖国从苦难到新生的发展历程,又表达诗人及青年一代从迷惘到深思到沸腾的心灵情感历程。 设身处地,物我合一,把“我”融入事物之中,与诗歌所抒之情密切吻合。【引导学生在感性体悟的基础上学习抽象概括、提炼总结,学习运用比较思维方法。】 (3)说说对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理解。点拨:用好中间设问,如怎样理解第一节意象的作用?怎样理解诗人表达的痛苦之情?这痛苦与爱国有着怎样的关系?对“我”该作怎样的理解?怎样理解第三节诗中意象厚重的历史含义和作用?怎样理解第四节对未来的构想?把握住诗人是借对历史的回顾,表现对祖国落后的悲伤、对祖国人民的歌颂、对疯狂时代的反思、对祖国美好未来的憧憬之情,这种情是无比深厚的,是理性思索后的深情,具有振聋发聩的美感力量。【这一环节意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意,把握诗的意境,感受诗的思想美、情感美。中间的几个问题对熟悉历史的人来说并不难,但对学生来说可能比较陌生,需要简要点拨历史背景,从而告诫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必须有足够的知识背景,也总结出一般欣赏方法。提这几个问题,有搭桥铺路的作用,一步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落实情感美、意境美教学重点。】(4)诵读全诗。【再次强化感受。】3欣赏品味 (1)体会圆周句式的表达效果。点拨:圆周句式是重复同类型的句子或词语的一种修辞方法,它把十分完整的语言单位的几个部分,按圆周形进行连续排列,组成在意义和音调方面和谐统一的整体。【落实节奏美教学重点。】(2)诗中的象征和比喻的运用。点拨;(详见备教资料)【落实语言美教学重点。】 4课堂训练(1)概括各诗节的大意。(2)说说对“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的理解。【这两个题目前者进一步落实概括能力训练,后者抓住具体句子进行具体理解表述训练。】5 课堂小结。(1)学生回忆总结本节课所用到的诗歌欣赏方法。(见“教学设想”部分)【总结学习方法,养成积累习惯。】(2)这首诗于平常中发人所未见,抒深沉浓烈爱国之情,选择奇特的形象,突破时空限制,扑捉瞬间感受,思维表现了别具一格的新颖性。诗歌物中见情,情景交融,意味隽永,质朴晓畅,给人一多方面的美感享受和思想启迪。同学们可以在课外读一读舒婷的双桅船。 【强化教学目标1。】四 布置作业 1熟读背诵这首诗。2课外找相关读物阅读,有兴趣的同学学写一篇赏析文章(可以就整体谈,也可以从某一角度谈)。五齐声诵读全诗。(下课。)【把感受推向高潮。】附:课堂板书设计 过去现在将来水车 飞天 希望 胚芽 迷惘 深思 沸腾我矿灯 花朵 渺茫 笑涡 新 (思想历程)稻穗 贫穷 起跑线 生 富饶 荣光 自由祖国路基 落后 黎明 (祝愿)驳船祖 国 历 程 【用这个板书串起诗的意象,帮助理解意境。】第二课时一导语设计著名杂文家、诗人邵燕祥写过这样一段话:“自然界里不能没有花。没有花的地方是荒原,是沙漠。人间不能没有诗,诗歌是人的生命的花朵。”“让我们作诗的知己吧!让无数珍贵的生命的花朵,带着灵魂的闪光、思想的色泽、感情的汁液,融入我们的生命,使我们的精神世界永不成为沙漠和荒原吧!”我们怎样作诗的知己呢?前面已经有了一些经验,现在再通过欣赏中国当代“第三代”诗人的另一位代表梁小斌的我热爱秋天的风光,向诗的知己迈进一大步吧。【用暗示、形象的方法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奠定教学成功的基础。】二解题梁小斌,生于1955年,山东荣城人。曾下乡插队落户,后当工人。1979年开始诗歌创作。这首诗诗题开宗明义,直抒对秋天风光的热爱,而诗的内容则包含了一种深沉的哲理思索,能引发读者广泛联想。三,研习课文1 整体把握,理清思路。学生自由诵读,尽量体会把握诗的思路和感情。然后集体朗诵。再议一议思路。(注意抓住“秋天像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这一抒情主旋律勾连全诗。)【尽量让学生自己涵泳体会,尽量熟悉诗句,先留下整体印象,这是欣赏诗歌的关键。】2 理解内容,初感意象。教师引导学生边读边总结每一节诗的大意。第一节写诗人感受到了“秋天”(点出“意象”)的悠久和深沉;第二节写秋天陪伴、沐浴着“我”(意象)走向成熟;第三节回应第一节,同时启开第四节,秋天的深沉启发了“我”的思想;第四节写“思想的一部分;第五节回应开头,反复咏唱。全诗一唱三叹,螺旋上升,铸就优美昂扬的意境。【引导学生不离开诗句理解大意,避免硬灌和架空分析的弊病,体现主体精神,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3 具体研习,突出重点、难点。采取学生思索提问,老师点拨引导,师生相互讨论的方法进行。可提下列问题:(1)怎样理解“比人类更古老的风光”?(2)如何理解“被太阳翻晒过的河流在我身躯上流淌”?(3)怎样理解第二节诗的思维流程?(难点)(4)怎样理解“秋天像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5)怎样理解全诗的思维流程和情感?【本过程着重点拨思维方法,打开学生联想想象的思路,由此理解诗句中的关键处,进而理解全诗意境。学生可能还有理解上的其他难关,应动员学生尽量提出来,予以讨论。】4 欣赏品味(1)品味诗歌中反复手法运用的特点以及所产生的艺术效果。点拨:反复中有变化,意思上有递进。形成一种绵绵咏唱,深情讴歌的旋律美、情感美、境界美。【意在让学生充分感受诗人用艺术技巧表达出的感情因素,领悟诗歌美的魅力。】(2)品味诗歌中为表现对“秋天的风光”的“热爱”而选用词语创造意象的技巧。点拨:选用词语绚丽优美,如:歌唱、流淌、辉煌、金光、优美、收获等等。创造意象清新活泼而不乏厚重,如:深沉的被太阳翻晒过的河流,在河流沐浴、洗礼下成熟的我。这些意象的组合形成浓情如酒、思绪如波的意境。【意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诗人创造的意象,进而领悟意境。】5 课堂训练(1)根据诗的内容说说“秋天”、“河流”、“我”三者之间的关系。根据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展开联想想象,说说“辉煌的屋顶”、“优美的思想”可能指什么。(2)说说对这首诗的主题的理解,并谈谈“秋天的风光”寄予了诗人怎样的理想。【这个练习是对诗歌意境理解的深化,是对学生理解力感悟力的培养和强化。】6 课堂小结(1)集体诵读全诗。【强化诵读,加深印象,也体现诗歌教学的基本要求。】(2)本节课我们从攻克诗句难点入手,学习欣赏诗歌的意象,达到理解诗歌主题意境的目的,得到了美的熏陶。以后,我们可以用这种思维方法去欣赏诗歌。为了帮助大家在诗歌欣赏方面能有更大的收获,我介绍一本书,同学们可以课后看看:诗歌美学理论与实践(江柳著)。 【归纳学习方法,作迁移拓展引导。】五 布置作业1背诵这首诗。2有基础的同学写一点对这首诗的欣赏文字。附:板书设计秋天河流我古老 深沉 歌唱 成长 成熟悠久 生命力 启示 希望【在分析诗歌意象和思维流程时,写出关键词,帮助理解意象间的关系,揭示诗歌的主题意境。】方案二 比较赏析阅读法 同时阅读前两首诗,引导学生寻找异同点,在比较阅读中达到理解欣赏的目标。教师可以作一些点拨,介绍“第三代”诗人的特点,以帮助寻找共同点;点拨学生思路,从感情基调、表现手法、情感表现的异同等方面加以比较,强化学生对诗意的理解。方案三 当代诗歌研究课 印发对“第三代”诗人的研究材料(重点是对课本所选几首师的分析欣赏材料)和资料索引,指导学生查资料,作研究,写文章。然后,组织一次当代诗歌作品欣赏研讨会。选评一批优秀文章,结集印行,送刊物发表。在指导中,加强研究方法辅导,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信息媒体,初尝作课题研究的甜头。附:备教资料 卡片七八十年代之交,朦胧诗进入诗坛,对传统的诗歌创作方法和艺术规范造成了强烈的冲击。舒婷、顾城、梁小斌等一批新诗人,创作了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远和近、中国,我的钥匙丢了等诗作,无论从认知方式,还是在情感方式以及在表达方式方面都做了新的探索,引起了有关“三个崛起”的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并最终再诗坛上确立了自身独特的审美方式。即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