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大丰高级中学2015年人民版历史高一暑假自主复习作业十七 政治文明与经济文明历程检测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列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是( )a君主专制 b中央集权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解析】b。秦始皇顺应国家政治制度从君主制向专制集权制演变的趋势,适应专制皇权和统一国家的需要,逐步形成了系统的封建中央集权制。表现为皇权至上,中央政府直接对皇帝负责,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b项正确。2. 分析下面表格中有关察举制与科举制的相关内容,不能得出的结论是()察举制科举制品德、学问、议政能力“以文取士”长官举荐自由报考“人、门兼美”“取士不问家世”a由强调门第到取消门第限制 b由地方推荐到考试选拔c由注重整体素质到注重知识才能 d由世袭制到任期制 【解析】d。察举制“人、门兼美”,科举制“取士不问家世”,由此可知察举制注重人品和门第,而科举制不再注重世袭、门第,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察举制由地方长官举荐,科举制自由报考,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察举制选拔官员标准为“品德、学问、议政能力”多项素质,而科举制“以文取士”,主要以知识为标准,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并未涉及官员的任期,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到: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危害不包括( )a.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 b.巨额赔款,加重人民负担c.中国逐渐沦为经济附庸 d.列强加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解析】d。材料中的三次战争是指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这三次战争都使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巨额赔款都加重了人民负担,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经济附庸,a、b、c三项均正确;列强加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 4. 太平天国运动中的下列活动或主张,符合当时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是( )a推翻清王朝,建立太平天国 b颁布天朝田亩制度c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 d建立“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解析】c。解答此题,首先必须明确当时世界历史发展趋势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建立民主政治制度。由此可知,只有c项符合题干的要求。5历史地图是反映人类历史时期自然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状况及其变化的地图。从图1到图2的变化,表述正确的是()a革命中心:从北方到南方b政权性质:从抗日民主政权到工农民主政权c革命性质:从国内革命战争到民族解放战争d军队名称:从国民革命军到工农红军 【解析】c。由材料内容可知,图一为农村革命根据地,图二为敌后抗日根据地,革命中心从南方转移到北方,故a项错误;政权性质从工农民主政权到抗日民主政权,故b项错误;革命性质从国内革命战争到民族解放战争,故c项正确;军队名称从工农红军到国民革命军,故d项错误。6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之动态书影落款是:民国三十四年八月二十八日至九月卅日。动态完整详细地记录了毛泽东等在渝期间的主要活动。它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打倒列强,除军阀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d.争取和平,实现民主【解析】d。民国三十四年是1945年,8月28日至9月30日是国共两党重庆谈判商谈和平建国的日子,c项正确;a项是孙中山的政治纲领,b项是国民大革命时期的主题,c项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主题,均与题干时间不符。7有学者认为,在英国政治体制中“它既是一个由立法机构任命的行政体,又是一个可以消灭立法机构的行政体”。这里的“它”行使() a立法权 b司法权 c行政权 d监察权 【解析】c。英国下议院为立法机构,拥有立法权,下议院议员由选举产生,不能直接解散议会,故a项错误;司法权由各级法院行使,上议院为最高司法机构,上议院议员一般由世袭产生,无权解散议会,故b项错误;首相一般为议会下议院多数党领袖,拥有行政权,可以解散议会,故c项正确;英国的监察权由议会行使,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后,由首相呈请国王解散议会,与材料观点不符,故d项错误。8.1917年11月7日晚,阿芙乐号巡洋舰发出了进攻冬宫的信号。从世界体系演变的角度看,十月革命胜利的主要意义体现在( )a.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b.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c.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d.给现代化道路探索提供了新案例【解析】a。注意限制语“世界体系演变的角度”。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a项正确;b、c、d三项均与题干要求不符。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陆续发生了朝鲜战争、柏林危机、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等国际冲突,其共同背景是( )a亚欧对抗力量失衡 b不结盟运动兴起c美苏冷战对峙格局 d雅尔塔体系逐步瓦解【解析】c。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属于“冷战”, 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虽然属于热战,但都与美苏“冷战”有关,被称为“冷战中的热战”,c项符合题意。10. 如果要给下面漫画选择一个主题,最贴切的是()a生态危机威胁人类生存 b东欧巨变与苏联解体c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解析】d。材料内容体现的是美式民主在其他国家不能推广,与生态危机威胁人类生存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与多极化趋势无关,故c项错误;由于材料可以看出,美国试图将他的这种美式民主嫁接到世界的众多国家,但均以失败而告终,显示了美国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干预其他国家的政治,故d项正确。11“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日殴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材料主要表明()a家庭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 b自然经济受到了明显冲击c重农抑商的观念有所淡化 d社会生产中出现雇佣关系 【解析】a。依据材料“乡村纺织,以织助耕,所出布匹,日以万计”可知家庭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能体现自然经济的衰落表现,而且是以织助耕,不能体现自然经济受到明显冲击,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商业和农业关系的叙述,故c项错误;虽然布匹产量较大,但是材料中没有体现雇佣关系,故d项错误12明朝中期,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成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这反映了( )a民营丝织业的兴盛 b官营丝织业的行省c民营制瓷业的形成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形成【解析】a。考查学生对题干材料的分析能力,关键在于对“比屋”“比户”的理解,说明从事纺织事业的家庭比比皆是。1319世纪70年代前后出现的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房等企业( ) a都出现在中国东南沿海 b都是私人建立的近代企业c都属于外国人出资建立的 d说明工业文明战胜了自然经济【解析】b。材料中的企业主要出现在中国东南沿海,都是私人建立的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当时工业文明刚刚起步,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故a、c、d说法错误。14. 1,3,5中国传统饮食十分丰富。19世纪中后期, 在沿海主要城市开始出现西餐,吃西餐成为当时有钱人的一种时尚。这主要是因为( )a伴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吃西餐成为资产阶级的生活追求 b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开放,西方文化随之传入c西方殖民者涌入中国,实行同化政策 d对中国人来说西餐比中餐更具吸引力【解析】b。吃西餐成为当时有钱人的一种时尚主要是近代以来西方文化的传入。西餐作为一种饮食文化是不分阶级属性的,排除a;c、d表述明显错误。15从下面两幅图片中可以看出()a环境污染逐渐减轻 b人们生活节奏加快c社会革新速度缓慢 d英国人口迅速增加【解析】b。结合两组图片,机械设备增多,工厂规模逐渐扩大,环境污染逐渐加重,故a项错误;从图片一的出行方式步行、乘坐马车到图片二的出行方式乘坐电车、汽车,可知处形成做工具速度加快,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故b项正确;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社会革新速度逐渐加快,故c项错误;从局部地区的人口多少变化不能断定全国人口迅速增加,故d项错误。161978年11月24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十八户农民秘密按下了十八个手印,它揭开了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小岗村村民此举目的是( )a.冲破旧的经营管理体制 b.打破不合理的统购派购制度 c.改变单一的所有制形式 d.寻求奔小康的途径【解析】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前,高度集中的农村经营管理体制,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小岗村村民此举目的是为了冲破旧的经营管理体制。17.1937 年5 月24 日,罗斯福在向国会提交关于最低工资、最高工时立法的咨文中说:“我们知道,当我们工人的一大部分还没有就业的时候,超时工作和低水平的工资是不能提高国民收入的。”下列措施中最能体现罗斯福上述思想的是( )a加强社会保障措施,为老人、残疾人、失业者和儿童提供社会保障b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c推行“以工代赈”,建立专门政府机构,兴办公共工程d调整农业政策,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解析】b。 据题干罗斯福主张限制延长劳动时间,提高工人工资,这反映在新政措施中是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故选b。18.苏俄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变到新经济政策,其主要的社会根源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遭到农民的坚决反对 b列宁建设社会主义理论的转变c苏俄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实际 d社会主义革命任务的完成【解析】c。战争结束后,农民迫切需要苏维埃政权在经济上帮助他们,要求城市供给他们布匹、鞋子、钉子、犁和其他工业品,要求改善生活。可是,当时苏联的工业并不能满足这些要求。连年的战祸同样使工业衰败不堪。当时苏俄社会生产力极为低下,实行共产主义政策必须转变。19. 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工农业产品价格存在严重的“剪刀差”(工农业产品交换时,工业品价格高于价值、农产品价格低于价值所出现的差额),苏联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为工业化积累资金 b限制农村私有制的发展c保证社会主义公有制 d维护计划经济体制【解析】a。20世纪30年代,苏联为了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由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正确答案为a。20. 下图形象地反映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本质内涵。据此判断,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本质内涵是()a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b使世界经济实现了体系化制度化c是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d是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解析】c。结合图片信息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实质是将美元和黄金直接挂钩,建立美元的霸主地位,故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21题20分,22题20分,共40分)21妥协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唯一摆脱困境(人们彼此妨害)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材料二近代史上法德两国成为一对宿敌。然而,1958年,德国总理阿登纳却前往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家中进行了一次私人会谈。会谈中,戴高乐向阿登纳说:德国是法国在欧洲唯一的伙伴。材料三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政治斗争中强势的一方从来不懂得妥协退让,即便是对内部的改良力量也压制打压,直到那些疥癣之疾发展成为心腹之患,逼得在朝与在野的双方兵戎相见。以至于有人说我们的历史上只有成功的改朝换代,却鲜有成功的改良鼎新,国人可以向暴力屈服,却拙于制度创新。卢伟懂得妥协很重要(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与古罗马是如何实践伊壁鸠鲁的主张的。近代欧美国家政治生活中继承了妥协传统,请以17世纪晚期的英国和18世纪晚期的美国史实为例加以说明。(6分)(2)材料二描述的是什么历史现象?这个现象的发展趋势如何?后来给世界政治格局带来了什么影响?(6分)(3)概括材料三的观点。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史实说明。(8分)(4)根据上述材料,你能得出哪些启示?(2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所给信息“相互妥协”回顾所学知识古代希腊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方式主要是梭伦、克里斯提尼进行的民主改革,材料信息“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可回顾知识找到其各机制(公民大会、陪审法庭)轮流坐庄、抽签选举的民主运作的方式反映了各种力量的妥协。古罗马:解释权在贵族手中的习惯法促发平民与贵族的斗争,在十二铜表法颁布后,缓解了他们之间的矛盾,表现出了相互之间的妥协;罗马法的不断完善(或万民法)就是各种力量调和的结果。英国:光荣革命不流血的政变之后通过权利法案来缓解和解决贵族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这是他们相互妥协的结果。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的妥协。第(2)问,第一小问现象,根据材料二中信息“近代史上法德两国成为一对宿敌”、“会谈中,戴高乐向阿登纳说:德国是法国在欧洲唯一的伙伴”可知是法德和解。第二小问趋势,法德和解体现了欧洲走向联合的趋势。第三小问影响,欧洲的联合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第(3)问,第一小问观点,根据材料三中信息“强势的一方从来不懂得妥协退让”可看到中国缺乏妥协传统;“即便是对内部的改良力量也压制打压,直到那些疥癣之疾发展成为心腹之患,逼得在朝与在野的双方兵戎相见”可看到政治斗争中强势的一方打压改革力量,导致矛盾激化;“国人可以向暴力屈服,却拙于制度创新”中国不善于制度创新。第二小问说明,考生选取赞同或不赞同观点结合所学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史实进行论述,赞同可结合国民大革命、国共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史实说明,不赞同可结合国共两次合作、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史实说明。(4)结合材料的引文“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然后从政治妥协的手段、作用等角度分析即可。【答案】(1)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方式是民主改革(梭伦、克利斯提尼);民主运作的方式反映了各种力量的妥协。古罗马:十二铜表法是贵族和平民妥协的结果;罗马法的不断完善(或万民法)就是各种力量调和的结果。英国:光荣革命、权利法案是贵族与资产阶级妥协的结果。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的妥协。(2)现象:法德和解。趋势:欧洲走向联合。影响:冲击了两极格局。(3)观点:中国缺乏妥协传统;政治斗争中强势的一方打压改革力量,导致矛盾激化;中国不善于制度创新。第一种观点:赞同:国民大革命采用暴力革命形式;国共十年对峙;抗战期间国共虽有合作,但也充满斗争;抗战胜利后,内战全面爆发。第二种观点:不赞同:国共两党进行了两次合作;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进行了重庆谈判,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4)启示:妥协是政治斗争常用的手段;妥协是走向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径;在国际事务中妥协也是实现利益的重要手段;要善于进行制度创新。22.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世界经济跌宕起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华商、日商纱厂资本分配及变化表(单位:国币万元)年份华商日商实数比重实数比重1921948227591967115219311525185671085114031936172946442196151501丁昶贤中国近代机器棉纺织工业设备、资本、产值的统计和估量(1)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华商、日商发展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材料二 19191933年美国农业经济各项指数表福克纳美国经济史(下册)商务印书馆1989版(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农业经济发展变化的趋势及其成因。(6分)材料三 所谓国家干预经济,一般说来,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利用国家权力,对一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趋向,施以直接或间接的控制及影响。其表现方式可有多种类型,可以采取经济的手段,也可以采取行政的手段,甚至外交、军事等政治方面的措施以达到事先预定的目的。朱荫贵国家干预经济与中日近代化(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三国在20世纪30年代“干预经济”的结局。(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趋势,根据材料一中华商和日商资本实数逐年增加,华商增加数量有限,日商增长数量较大,华商资本缓慢发展,日商资本迅速发展,根据华商和日商资本所占比重变化,可知华商比重下降,日商比重上升;第二小问原因,结合19211936年期间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相关时代背景分析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趋势,观察材料二图表信息根据19211929年期间美国农业工人工资与农产品价格呈平稳状态分析其20年代发展趋势,根据19291932年期间农业工人工资和农产品急剧下降分析其30年代发展趋势;第二小问成因,结合材料中农业财产税日益增高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以及20年代30年代美国的时代背景分析即可。第(3)问,中国方面,结合必修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政府时期的民族工业状况作答即可;日本方面,结合必修二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面对逆境 第8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课稿2 沪教版五四制
- 西安社区笔试题型及答案
- 农行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 3.1 方程说课稿初中数学沪科版2024七年级上册-沪科版2024
- 1.1 从自然数到有理数说课稿初中数学浙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浙教版2024
- 2024年江门市消防救援支队政府专职消防员招聘笔试真题
- 大洋生物地理学-洞察及研究
- 5.2.1人类的起源说课稿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 物流保险法规分析-洞察及研究
- 8固体也热胀冷缩吗(教学设计)-科学四年级上册人教鄂教版
- 2025年少先队大队委笔试试卷及答案
- 证券业反洗钱培训课件
- GJB3165A-2020航空承力件用高温合金热轧和锻制棒材规范
- 2025年执业药师考试题库大全-附答案
- 退换货方案及措施
- 2025年食药监局考试题库
- 密室逃脱消防应急预案
- 伟星PPR培训课件
- 2025年协作机器人产业发展蓝皮书-高工咨询
- 《2024中国低空物流发展报告》
- 医院禁烟控烟管理制度大全(10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