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重庆经济运行分析与2004年展望.doc_第1页
2003年重庆经济运行分析与2004年展望.doc_第2页
2003年重庆经济运行分析与2004年展望.doc_第3页
2003年重庆经济运行分析与2004年展望.doc_第4页
2003年重庆经济运行分析与2004年展望.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3年重庆经济运行分析与2004年展望一、2003年重庆经济运行分析及全年预测(一)2003年1-10月重庆经济运行基本情况2003年,世界经济平缓增长,全国经济加速发展。在持续强劲增长的投资需求、平稳增长的消费需求以及出口恢复性大幅增长的拉动下,重庆经济面对国际上伊拉克战争和国内“非典”疫情的两大冲击,在经济增长制约因素有所显现的情况下,总体运行态势良好,呈现出持续、快速、平稳增长的特征,三次产业协调发展,速度效益同步提升,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市经济进入扩张期的平稳增长阶段。1-10月,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779.47亿元,同比增长11.1%,增幅比去年同期高0.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9%,第二产业增长15.3%,第三产业增长9.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51.58亿元,增长28.1%,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现676.12亿元,增长9.1%,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22.1(1-9月数)。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实现162.21亿元,增长32.1%,财政支出259.68亿元,增长19.3%,金融机构存款余额比年初增长17.4%,贷款余额增长幅度达19.8%,快于存款余额增幅2.4个百分点。 (二)经济运行特点分析1、 经济运行处于扩张阶段,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各项指标全面向好。自2000年起我市经济进入新一轮运行周期以来,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三峡库区移民、扩大内需等一系列政策作用下, 2001年、2002年全市经济加速发展,到今年持续11%以上的高增长速度,预计今年全年将创本轮经济回升以来的新高。虽然伊拉克战争和“非典”疫情有所影响,但总体上没有改变我市经济周期运行的基本格局和总体趋势。这与经济总量的快速扩张惯性、充足的产业供给能力以及内需的强劲拉动有直接关系。根据重庆市宏观经济预警系统运行和综合分析判断,我市经济仍然处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周期波动第五次周期的扩张期之中,目前运行于平稳的快速增长阶段。各项指标快速向好,GDP 增幅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投资快速增长,增幅同比提高4.4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同比提高20.4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同比增长32.1%,财政支出增幅下降到19.3%;银行贷款增幅由去年同期的9.9%提高到19.8%。图3:重庆宏观经济预警系统景气动向观测图图4:重庆市宏观经济预警信号图2、 投资拉动全市经济增长势头强劲,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有减弱趋势。在市政环保、八小时重庆等重大工程的推动下,今年1-10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而消费自本轮经济回升以来就一直增长乏力,加上“非典”的影响,今年增长情况仍不理想,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幅与去年持平。外贸出口在去年较低的基础上,今年实现了恢复性的大幅增长,1-10月比去年同期增长50.1%个百分点。从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投资继续保持了对经济增长的强劲拉动势头,1-10月总投资的贡献达到91.84%。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势头有减弱的趋势,总消费对1-10月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为40.65%,而区域净出口仍然负拉动32.49%。社会投资启动初显成效。在中央投资出现下降(同比下降10.2%)以及地方财政支出增长减缓的同时,地方投资1-10月完成747.32亿元,同比增长36.2%,社会投资跟进显现,呈现进一步增长的态势,其中港澳台、外商及其他投资分别增长71.2%、35%和69.1%。从一升一降中可以看出,我市企业在拉动投资增长中的地位逐渐增强,投资扩张动因显示出逐渐由政策性推动向市场自发扩张转变的趋势。表1:20022003年1-9月三大需求对GDP的贡献率比较表年 月国内生产总值总投资总消费净出口2002年1-10月100164.2345.42-109.642003年1-10月10091.8440.65-32.49 注:上表贡献率为名义贡献率。表2:20022003年1-9月三大需求对GDP的贡献度比较表年 月国内生产总值总投资总消费净出口2002年1-10月10.316.924.68-11.292003年1-10月11.110.194.51-3.61注:上表贡献度为名义贡献度。3、工业经济强势增长,工业重型化特征十分明显。工业继续保持进入扩张期以来的强势增长,各项指标再创新高。1-10月全市工业增加值增幅为16.2%,继续保持1999年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回升期以来的较高增长态势。新产品产值实现314.9亿元,同比增长37.9%,远高于同期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连续保持了14个月高于同期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的态势。1-9月利润总额达到53.09亿元,同比增长96.8%,大幅度超过2003年全年的利润总额40.8亿元。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22.1,继上年达到109后再创历史新高。全市工业企业的总资产贡献率达9.3%,人均劳动生产率达到51559元,工业企业亏损面下降到33.1,同比下降5.5个百分点,均是近年来的最好水平。工业重型化特征明显。在投资拉动主导经济增长的作用下,在积极财政政策和西部大开发重大项目实施带动下,我市工业进一步向重化工业化发展。今年以来重工业增长速度一直快于轻工业,1-10月,规模以上重工业增加值增幅为23.4%,快于轻工业增幅6.3个百分点,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与资本资料工业净产值之比)逐步下降,重工业比重上升到64.55%,轻重工业发展速度差距明显。 表3:近年来重庆轻重工业增加值比重表 %年份199819992000200120022003年9月轻工业比重38.8034.6336.0838.0736.2535.45重工业比重61.2065.3763.9261.9363.7564.554、市场与物价基本平稳,居民消费升温。2003年以来,我市消费品市场仍然呈现平稳增长态势。110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6.1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1%,比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市场物价波澜不惊,110月,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0.6。今年以来居民消费升温趋势明显,住宅、汽车、通讯等消费大幅增长。今年前10个月,商品房销售面积578.2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2.6%,销售额达到97.67亿元,增长52.6%,其中个人购房占绝大部分比例。1-10月我市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累计达到5950.89元,同比增长12.8%,比上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高于人均消费收入11.7%的增幅,改变了过去收入增幅一直高于支出增幅的局面(去年同期分别为12.5%和11.5%)。5、 政收支状况改善,贷款增长速度出现快于存款增长速度的势头。经济持续增长对财政的贡献作用逐步显现。今年以来,全市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同比增长32.1%,财政支出增幅则下降了20.7个百分点。10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为3310.95亿元,比年初增长17.4%,而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比年初增长19.8%,改变了长期以来我市贷款增幅低于存款增幅的局面。 (三)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的现象和问题1、速度效益型增长特征明显:增长速度快于全国及有关地区,但效益水平相差较大。在本轮经济增长周期中我市GDP的增长率一直高于全国水平,工业总产值也保持了快速增长,但经济效益水平却较低,与经济的高速增长不协调。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虽呈逐年递增态势,但与部分同类城市相比差距很大。近年来我市经济增长的效益好转既有素质提高、内涵增长的原因,更有速度大幅增长、规模扩张的作用,质量效益型经济增长之路还很长。(见表4)表4:重庆市与全国经济增长与效益表年份19992000200120022003重庆市GDP增长率(%)7.68.59.010.311.1(1-10月)全国GDP增长率(%)7.18.07.38.08.5(1-9月)重庆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67.787.195.2109.8122.1(1-9月)全国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99.3117.8122.1129.5141.7(1-9月)2、消费品市场低速徘徊,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待提升本抡经济进入扩张期以来,我市消费品市场一直不温不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始终低于同期GDP的增长率,在1.2个百分点的狭窄范围内波动。与总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强劲拉动相比,总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偏低(见表5)。表5:重庆市社零总额增长率及总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年份2000200120022003(1-10月)社零总额增长率(%)7.98.79.19.1总消费贡献份额(%)53.4445.1250.2440.65 “九五”以来我市第三产业投资的力度逐渐增大,第三产业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比重呈大幅上升的趋势;然而第三产业的发展一直较为缓慢,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逐年下降的态势(见图)。以2002年为例,第三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总投资的比重为78.4%,第二产业为19.7%,但两者对GDP的贡献度分别为44.91%和45.88%。第三产业投资的快速增长并未带动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待提升。注:贡献份额数据以前一年为基期测算而得,2003年为1-10月数据3、经济结构矛盾值得重视我市经济的“二元”结构十分明显。支柱产业较为单一。更新改造投资不足,产品的技术含量(比重)也比较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模小。非国有经济近年来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国有经济比重偏高。三大经济区经济发展协调难度较大,区域发展依然不平衡,“都市发达经济圈”发展迅速,领跑全市经济高速发展;“渝西经济走廊”正逐步形成一个城市(镇)与产业的密集绵延带,呈现较好发展态势;“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虽然近年来发展较快,但与其他两个经济区相比落后很多,发展后劲需要引起重视。4、经济高增长与低就业的矛盾依然突出2000年以来我市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期,经济增长速度逐步提高,但失业率不降反升,我市面临的就业压力逐步加大,一方面,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再就业仍旧困难重重;另一方面,每年新增就业人口又较多,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就是一个体现。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本应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但我市第三产业发展缓慢,还不能很好地履行创造大量就业岗位的职能。 5、 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有待提升。从三大需求对经济的贡献情况看,区域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直是负拉动,而且区域净出口存在的缺口越来越大,其中隐含的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全市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在逐步减弱。表6、直辖以来重庆三大需求及GDP数据表年份GDP投资消费净出口总量(亿元)增长率()总量(亿元)增长率()总量(亿元)增长率()总量(亿元)增长率()19971350.1011.0536.5117.2827.1510.4-13.5619981429.268.4599.0618.5862.155.6-31.9519991479.717.6592.584.1924.149.7-37.0120001597.538.5690.5812.8994.397.3-87.4420011769.779.0819.0817.91078.066.6-127.3720022020.3810.3990.0520.11228.898.6-198.56注:1、资料来源:重庆市统计局和重庆统计年鉴2、绝对值为当年价,增长率为可比价3、净出口包括区域贸易表7、三大需求对重庆经济增长贡献测算表(%)年份GDP投资消费净出口1997年10056.0559.55-15.601998年10083.3541.76-25.121999年10022.3277.89-0.212000年10060.2853.44-13.712001年10082.7745.12-27.892002年10087.8450.24-38.08注:1、数据来源:市统计局和各年重庆统计年鉴2、按90不变价测算3、净出口包括区域贸易6、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增强。我市经济运行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的态势,但各种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也逐渐显现出来。电力紧张的状况时而出现,用电高峰期常依靠分地区分时段拉闸限电来保证急需电力的供给,对我市当前和未来的经济发展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制约。部分区县的水资源缺乏对城镇建设和产业的发展的影响也随着经济快速增长而逐渐显现出来。交通运输领域基础设施的欠缺也成为我市未来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近期原材料价格上涨,18月全国生产资料价格指数达到7.1%,其中8月份上涨9.6%,造成相关产品成本上升,挤压了相关企业的利润空间。(四)2003年全年指标预测综合分析1-10月全市经济发展态势,结合重庆市经济信息中心有关经济模型测算,我们认为:2003年全年全市经济将继续运行于周期波动扩张期的平稳增长阶段,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国内生产总值将完成2240亿元左右,预计增长11%,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36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972亿元,增长15.5%,其中工业将继续支撑经济增长,实现增加值780亿元,增长18.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31亿元,增长9.1%。投资仍然保持强势增长的势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45亿元,增长25%左右;消费平稳增长,社零总额完成834亿元,增长9.3%,出口较上年有大幅度上升,完成15.16亿美元,增长39%。具体指标预测见附表。二、2004年重庆经济运行趋势展望(一)2004年重庆经济运行的环境与因素分析1、 世界经济环境预期趋好。2003年国际环境发生的局部战争并未影响国际知名组织对世界经济逐步复苏的预期。美国企业经济学家协会公布的最新经济预测显示,今年下半年和明年美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将高于原先的估计,有可能出现近四年来最大增速。今年三季度美国经济增长达7.2%,是1984年以来最高水平,不仅标志着美国经济已经彻底走出衰退的阴影,而且对世界经济的未来走势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预计今年美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将达2.6%,明年将大幅度提高到4.3%。联合国公布的报告预测,2003年的世界经济增长将从2002年的2%上升到2.2%。世界银行发表的2004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04年世界经济增长可望提高到3%。世界经济出现好的发展迹象。2、 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逐渐加快,但贸易壁垒日益严重。随着国际间投资往来、经济合作逐渐频繁,现代企业特别是大型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使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逐渐加快,我国外部环境越来越有利于自身经济的发展。但我国在产品出口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非关税壁垒越来越多,如目前影响最大的是反倾销和技术贸易壁垒。如2003年我市生丝出口受到印度的反倾销影响,出口量增长但出口价格下降。我国加入WTO时间较短,应对非关税壁垒的能力有限,因此在产品出口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3、 国际投资看好中国,制造业逐渐向中国转移。据最新世界经济论坛2002-2003年全球竞争力报告的结论,与2001年相比,2002年我国竞争力上升了6位,从第39位升至第33位,这得益于国内投资环境的改善以及中国本土巨大的市场规模。美国科尔尼国际咨询公司的问卷调查显示,外商直接投资的信心指数,中国第一次超过美国达到1.99,位居世界第一,国际投资纷纷看好国内。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和国际形势的发展,世界制造业已开始向中国转移,我国极有可能发展成为全世界的加工中心,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世界制造业向中国转移对机械制造业为主的重庆装备业的发展来说是难得的历史机遇,非常有利于重庆工业企业吸引资金于引进技术,有利于重庆工业加快发展。4、 全国经济处于扩张期。从全国经济环境看,去年以来国内投资需求呈现持续高速增长态势;同时,住房、汽车、通信、旅游等新兴消费热点开始形成,这与出口高增长结合,使经济增长明显加速,我国经济开始摆脱前期连续多年的调整型增长格局,开始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为我市创造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最近的研究表明:中国经济正运行于新一轮快速增长周期的初段,目前尚未出现过热现象。国家信息中心的最新研究认为,今年全国经济增长预计为8.3%,明年可达到8.5%。中国社会科学院计量经济与数量经济研究所研究预计2003年全年经济增长将保持在8.3%到8.5%之间,2004年全国经济增长将继续保持上升势头。5、 国家有可能持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但货币政策和其他宏观调控政策有趋紧的迹象。我国经济持续回升,目前进入快速增长的阶段,国家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功不可没,但我国的经济增长并未因为局部行业的投资过热倾向而导致整体经济增长过热,我国经济仍保持了良好的势头,逐渐转暖。在新的增长形势下,预计国家将会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但是会调整政策着力点,促进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针对目前经济运行环境日趋复杂,运行状况更加多变,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控制措施,如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强房地产信用贷款管理、降低出口退税率、清查取缔重复性的园区建设等,国家的货币政策及其他宏观调控政策有趋紧的迹象。6、 国家高度重视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同时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国家对传统的老工业基地的发展越来越重视,更多的机构关注老工业基地转型的问题,温总理三次亲赴东北了解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情况,反映出国家解决老工业基地问题的决心,视老工业基地改造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地位几近相同,在今后的宏观调控政策措施上势必对老工业基地作出倾斜。重庆作为六大传统的老工业基地之一,有可能获得西部大开发与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双重发展机遇。7、 重庆经济的自主运行机制进一步形成。根据经济周期运行的分析表明,我市济正处于第五轮周期运行扩张期,目前运行于平稳快速增长阶段。从供给能力看,我市经济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形成了充足的产业供给能力;从需求看,在积极财政政策和扩大内需的政策指导下,投资和消费共同拉动经济增长,投资增势强劲,消费正在逐步升温;另外,近年来我市的改革和构建工业“三大基础”的工作已经逐步出现成效,经济增长的自主运行机制进一步形成。(二)2004年重庆经济增长多方案测算综合上述有关因素分析并结合重庆市经济信息中心有关模型测算,我们认为,在世界经济和全国经济加快发展的大背景下,2004年重庆经济将在周期运行的扩张期平稳运行,仍处于上升阶段,总体上保持较快增长的发展态势,增长速度预计与2002年基本持平,运行质量会进一步提高,投资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消费增长逐渐升温,出口仍将保持较高增长势头。从政府调控经济的角度,综合考虑经济发展中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特别是充分考虑缓解就业压力、调整经济结构、协调经济社会发展等政策目标需要,我们对2004年重庆经济发展测算了高、中、低三组方案, GDP增长速度分别为11%,10%,9%(详见附表)。1、低方案:GDP增长9% 若世界经济环境较2003年没有明显好转,积极的财政政策力度明显减弱,重庆争取到的建设国债减少,重庆经济发展面临的能源、运输、原材料等制约因素进一步增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有所下降,消费需求在2003年基础上进一步下降。预计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比上年下降2个百分点,没能实现经济增长率的连续提升。对外贸易保持33亿美元左右,进口增幅为32%,出口增幅为38.5%,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为101左右。这一方案的特点是经济仍处于较快的运行阶段,但有调整空间,如充分利用这一调整期有利于改善投资和经济增长质量,但经济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物价继续低位运行,就业压力和企业经营压力更加突出。 2、中方案:GDP增长10% 世界经济环境继续向好,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2004年保持一定的国债建设规模,中央继续支持西部大开发。重庆老工业基地改造得到支持,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外商投资和社会投资继续保持较高增长,在有关政策作用下消费逐步升温。在此情形下,预计2004年重庆经济总体运行态势良好,经济增长将保持较快的速度,投资、消费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第一产业平稳发展,二三产业快速增长,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4%;第二产业增长速度快于GDP3.8个百分点,达到13.8%,其中全口径工业增加值增长14.3%左右;第三产业增速与2003年基本持平,为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快速增长,达到2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达到9.4%左右,服务性消费大幅回升。出口增幅达到42%左右。强劲增长的内需将使进口总额增长3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6%左右,涨幅比2003年扩大1个百分点。企业经济效益将继续改善。 这一方案的特点是兼顾经济增长的速度与经济增长的质量。在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同时,较好保持了宏观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经济景气回升的持续性。 3、高方案:GDP增长11% 高方案与中方案相比,要求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快于2003年,国家政策更加宽松,重庆在西部大开发和老工业基地改造中得到国家的较大支持,重庆争取到的国债建设规模比2003年有较大增加,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近30%高速增长的同时,由于经济景气提高,收入增加较快和消费者预期改善,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达到10%以上,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率达到2.5%。在第二产业快速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一、三产业发展速度加快,其中第三产业增幅达到10%。此外,出口增速47%。经济高增长使进口资源的需求大幅上升,进口增幅高达39%。 这一方案的特点是经济景气短期内明显上升,投资需求带动消费需求有所启动,多数经济资源得到较充分利用,经济总量增长较快,但要高度重视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同时,有关条件的争取和具备对政府工作的难度较大,水、电、运输、原材料等资源约束压力也较大。综合起来看,我们认为2004年全市经济将可能向高方案运行,但是从政府制定经济发展目标的角度考虑,倾向于争取实施中方案。这是在现有资源和体制条件下,主要依靠扩大内需,积极利用有利条件,有利于进一步延展我市经济运行的扩张期。三、 宏观经济调控思路的建议建议今后一段时期全市宏观经济调控的总体思路是:抓住经济扩张期的有利时机,加大改革创新和结构调整的力度,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缓解经济增长约束,夯实经济长期持续扩张的基础,争取全市经济进入一个具有较长扩张期的长周期运行。(一)运用经济周期运行规律,缓解经济增长约束,尽量延迟收缩期的到来。目前我市经济运行于扩张期已经45个月,部分运行指标已有趋热的迹象。要利用经济周期运行规律,尽量延长我市经济在扩张期的运行时间,一方面要增强经济增长的动力,千方百计促进投资增长,保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强力拉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启动社会投资,促进民间资本投向产业领域。同时提高投资利用率,避免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另一方面,要关注经济运行中部分领域趋热的苗头,如对运输和电力趋紧、钢材涨价等方面采取措施,缓解对经济发展的约束,促进全市经济在扩张期持续运行。第三,要关注经济保持长期扩张的因素和制约,如体制和制度因素、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企业和区域经济结构的合理化与高级化、劳动力素质和失业问题等,为全市经济长期快速增长创造条件。(二)抓住老工业基地改造和世界制造业转移的机遇,振兴重庆制造业,促进全市经济的发展。目前国家高度重视全国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和发展问题,老工业基地改造将是国家实施的与西部大开发一样重要的战略决策,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重庆是全国著名的老工业基地,要抓住这次机遇,千方百计争取到国家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政策和待遇,这是关系到重庆经济发展的一个战略问题。此外,世界制造业正在向中国转移,国内制造业也有逐步西移的趋势,这对作为制造业重镇的重庆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我们要研究和把握国际制造业战略转移的有关情况和态势,尽快拿出措施,积极争取主动,加大引进外资力度,发展和振兴全市制造业,争取成为国际制造业转移到中国的重点地区之一。(三)加大力度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就业带动能力,扩大就业。针对第三产业长期低迷的态势,研究制定振兴全市第三产业的发展规划,振兴第三产业的发展。近期要重视和关注“非典”重袭的情况,早做准备,防止“非典”再次冲击餐饮业、旅游业、商贸流通等服务业,培育汽车、住宅、旅游等消费热点,延伸消费链,提高服务性消费的比重,刺激消费的增长,逐步提升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提高第三产业就业带动能力,缓解就业矛盾。(四)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增强融资能力。继续深入贯彻市政府关于重庆市十五期间投融资体制改革工作意见的通知精神,认真完成各项投融资改革工作任务,加快市场化进程。继续壮大政府投资主体,增强融资能力,在政府投资项目中发挥骨干和主导作用。逐步壮大民间资本,放宽民间资本市场准入领域,尤其是基础设施领域,允许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的建设和经营。不断创新融资方式,加快培育资本市场,努力扩大融资规模。(五)加大国企改革力度,加速国有资产重组。强化政府职能转变的作用,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推进市场化进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提升国有企业经营能力,改善国有企业整体素质。加快盘活国有资产,加速国有资产重组,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对已停产停工的国有企业及早进行破产安置,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培育国有企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六)加快城镇化步伐,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促进共同发展。加快城镇建设规划布局,以组团式结构完善大、中、小城市的城市功能,发挥中心城市的集聚作用,如万州、涪陵、黔江等地区的发展集聚作用,以产业化为支撑,提高贫困地区经济增长水平。克服以往重工轻农、优先发展城市经济的思想,加速农村小城镇建设,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农村劳动力流动与转移。以农业产业化发展为契机,积累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合理利用资源,促进城镇化快速发展。(七)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加快工业化进程,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提升我市经济结构。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采取措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品,提高高新产品比重,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企业。壮大非国有经济的发展,继续提升民营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在政策上给予民营企业更多的支持,如赋予民营企业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以及资金、税收方面的政策,完善民营企业造血能力,提高竞争能力。(八)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是我市经济发展的大问题,也是增加内需的关键,两千万农村人口的全面小康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今年上半年受到“非典”的影响,全年农民增收受阻。要以十个百万工程的建设为重点,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积极培植特色农业产业带;尽快启动实施百强镇特色产业发展项目,形成农村城镇化的产业支撑;合理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增加回乡农民就业机会;有效组织农民进行劳务输出,多方面促进农民增收。212003年2004年重庆市主要国民经济指标预测指 标 名 称单位2002年2003年预测2004年预测值实际值增长率%预测值增长率%低方案增长率%中方案增长率%高方案增长率%1.国内生产总值亿元1971.110.3224011.025069.0253210.0255811.0 # 第一产业亿元315.784.13363.53593.13603.43623.8 第二产业亿元827.5513.897215.5111512.5112513.8113815.2 # 工业增加值亿元650.9313.878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