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数码摄影学堂)摄影技巧.doc_第1页
(富士数码摄影学堂)摄影技巧.doc_第2页
(富士数码摄影学堂)摄影技巧.doc_第3页
(富士数码摄影学堂)摄影技巧.doc_第4页
(富士数码摄影学堂)摄影技巧.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引:Tom Xu经常对苏老师、丁老师、刘老师说,教教我们这些想玩摄影的人构图啊、用光啊什么的吧。3位老师面面相觑:这似乎无从说起啊?选在2006年开设这样一门课程,自然有它的道理:2005年国内的数码相机销量已经超越了500万台,在各种场合使用胶片相机的用户越来越少。为了让众多数码相机用户能够学习到一些基础的摄影知识,提升照片的表现力,微电脑世界与富士胶片公司决定在2006年全年开设富士数码摄影学堂栏目,邀请有丰富摄影经验的老发烧友为读者讲解数码相机的使用技巧,并有针对性地开设风光摄影和人像摄影这两个普通用户最常接触的题材,希望通过一年的连载,让广大读者的拍摄水平有实质性的提高,并且留下更多的精美照片以分享。本栏目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通过大量的示意图和实拍照片来表达所讲内容,2006年全年由3位老师来讲课,苏老师负责基础知识部分,丁老师和刘老师分别负责风光和人像摄影部份。目前我们编辑部内已经有一位老同学报名了微电脑世界杂志的副总编Tom Xu同学,这位同学摄影基础较差,领悟能力也一般,如果通过认真的学习,连他都能够拍到令人满意的照片那么我们摄影学堂的教学成果就算是令人满意了。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读懂我们的课程,我们还在PCWorld中国网上提供了一个在线版的数码摄影字典,地址是/21079,如果你对文章中任何术语名词感到陌生,就请到字典中查阅相应的解释和说明。在文章中,第一次出现的术语和名词,我们也会用加粗字体标出。废话少说,第一课现在开始:Tom Xu经常对苏老师、丁老师、刘老师说,教教我们这些想玩摄影的人构图啊、用光啊什么的吧。3位老师面面相觑:这似乎无从说起啊?学东西务必循序渐进,在学习构图、用光之前,至少还有3个关卡要过,稳定相机、准确对焦、正确曝光。这3个关卡看似容易,实际上却是拍摄经验和功力的集中体现,而且这不仅仅是犯不犯错误的问题,还要尽量做到完美,就像学驾驶起步停车一样,新手老手一下就能看出差距。虽然晃动状态下拍出来的模糊照片中也有精品,但这不是初学者应该模仿的对象,我们首先要学会如何把照片拍清晰。毕竟绝大多数人评价照片好坏的第一标准,仍然看照片是否清楚,尤其是放大了之后看。照片不清楚主要可能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相机没拿稳,另一个是焦点没对准,这一课我们先来讲如何稳定你的相机,以下就是稳定相机的4个要点:提高快门速度相信初学者绝大多数时间都是手持相机进行拍照,因此你必须了解什么情况下快门速度是足够的,能够拍出清楚的照片。按照摄影教材上的说法,如果你拍摄时所用的快门速度高于镜头焦距数值的倒数,那就是安全的,应该能够得到清楚的照片。对于小的卡片式数码相机来说,通常镜头的焦距都在28mm到120mm之间(等效于35mm相机视角),这就意味着你在广角端用1/30s的快门速度、长焦端用1/125s的快门速度,就可以保证画面的稳定不抖动。如果你使用的是大变焦比数码相机,如富士FinePix S9500,长焦端焦距达到300mm,那么相应的安全快门速度就应该达到1/300s。如果你不愿意去计算安全快门到底是多少,那么也可以听相机的安排:大多数数码相机(非单反)都会在快门速度不足的时候在LCD屏幕上显示“抖动提示”的图标,大致的样子如图1,如果你在拍摄时发现LCD屏幕上出现了图中红圈内形状的图标(一般显示在屏幕左上或右上角),你就要小心注意了,按下快门你可能会得到一张模糊不清的照片。通常在天气晴朗户外白天、照明充足的舞台,光线强度足够,快门速度也都能保证,而清晨和傍晚、阴雨天气、阴影下、夜晚灯光环境下的街道、普通光线照明的室内,光线一般都不足以让相机在安全快门下拍摄。这个时候,你就需要想一些办法来提高快门速度,常见的办法不外乎有两种:使用闪光灯、提高相机的感光度。你可以在相机机身上找到闪电形状的闪光灯控制按钮(图2),通过按下这个按钮,你可以让闪光灯关闭、打开或者自动,不过要记住闪光灯只能够照亮有限距离内的人或者景物,有效距离通常只有3m到5m,所以如果你打算在球场看台上拍摄场地中央的某个人,劝你还是绝了这个念头吧。调整感光度也能够提高快门速度,不过范围同样有限。ISO100、200、400都是最常见和常用的。感光度数值增大1倍,同样光线环境下的快门速度也能够加快1级,富士第五代超级CCD可以达到ISO 800甚至ISO1600,对提高快门速度非常有效。不过对于数码相机来说,感光度越高,画面色彩变得暗淡,噪声颗粒也随处可见,甚至影响主体。与闪光灯的效果不同,提高感光度对整个环境下的所有景物都有效,不论远近。如果你还不能熟练地使用闪光灯和调整感光度,那么可以将相机切换到全自动模式,如图3中红圈所示,将相机的模式拨盘拨至这一挡,相机就会根据现场光线的情况自动提升感光度或者打开闪光灯,以保证你拍出来的照片足够清晰。提高手持稳定性有些时候,你拍摄的地点光线较暗,而你又不打算使用闪光灯(或者距离太远闪光灯照不到),也不愿意牺牲成像品质来提升感光度,那么就得想办法提高手持的稳定性了。首先你要勤于锻炼身体,没事端着哑铃保持手臂前伸,大概3个月下来相信就算你拿着再重的相机,手也不会哆嗦了。我认识一个练射击的MM,据她自己说她能够手持15s拍摄,实在是令人惊讶。其次要注意拍照时姿势。如果你没练过马步,那么最好找一个可以依靠的地方,将身体贴在固定的物体上,尤其是在半蹲的时候。如果你要从比较低的角度拍摄,最好坐下或者趴下,蹲着的时候稳定性是很差的,心疼衣服的话,下次拍之前换上件比较耐脏、结实的、便宜的衣服即可。无论你使用的是否是单反相机,将相机拿到眼前用取景器拍照都会比胳膊平伸将相机放在胸前拍照更稳定,如果光线较弱,你就要将相机贴近眼睛,双臂紧贴身体,身体靠稳依托物,屏住呼吸,轻轻按下快门钮。经过长时间的练习,你会发现你能够以1/4s的快门速度在广角端拍摄,或者1/30s的快门速度在长焦端拍摄,怎么样,很有成就感吧?使用三脚架及其他辅助手段虽然你成功地做到了1/4s快门速度不抖,但总有你也端不住的时候,比如你需要2s、10s甚至5min的长时间曝光,你就必须借助一些装备来完成,而三脚架就是其中最常见的。我不打算向你推荐具体的三脚架产品,也不打算一步一步教你如何使用三脚架,相信你看到它就会明白它的用法。除了三脚架外,你还可以就地取材,使用一些其他东西来帮助你稳定相机:用一个塑料袋装一些沙子或豆子,然后包起来按压成你所需要的形状,然后把相机摁在上面放稳,你取好景,并将相机调整至自拍状态,等待快门自己释放即可。其实不用塑料袋,随便找一个能放稳相机的地方也能行,比如桌子、窗台、地面等等,只不过调整相机的俯仰角度不方便而已。防抖技术在一些场合,你需要保持拍摄时的机动性,于是就没有时间和机会架起三脚架来拍摄,这个时候另外一种技术就能够帮助你防抖技术。简单说来,防抖技术就是通过一组浮动悬浮状态的组件,来实时校正和抵消你拍摄时相机的抖动。如果这组浮动组件位于镜头内,是一组镜片,那么这就是一支防抖镜头;如果浮动组件位于成像元件处,那么这就是一台机身防抖的数码相机(参见图4);如果防抖组件位于你的手臂,那么恭喜你,你就是传说中的“防抖基本靠手”!对于防抖镜头来说,通常能够让你在低于安全快门2到3挡的速度下拍出清晰的照片,尼康最新推出的一只大变焦比镜头AF-S DX VR Zoom Nikkor ED 18200mm F3.55.6G (IF),就号称具备4挡快门速度的防抖能力。机身防抖技术原理很容易理解,而且这种技术能够配合任何镜头来实现防抖功能,看起来更加诱人。与镜头防抖相比,机身防抖更加有利于在广角端的防抖效果。而富士在S9500等机型上提供了自然防抖模式,通过提高等效感光度获取清晰图像,相对光学防抖更可以降低被摄体移动造成模糊的概率。怎么样?第一课下来,你应该能把相机端稳了,但这并不能保证照片就一定清晰,有的时候你相机端得很稳,可是仍然拍不出清晰的照片,这并不是人品问题哦,恐怕就是对焦有问题了,下一课我们将学习如何准确对焦。引:我们的数码摄影学堂又上课了,欢迎各位同学回来!上一堂课我们讲过,要拍出基本过关的图片,至少要做到3点:稳定相机、准确对焦和正确曝光。这堂课,我们就来讲如何做到准确的对焦。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一些有关对焦的基本概念:在中学的物理课本上,我们都学过凸透镜成像的一些基本原理,以及物距、像距等概念和计算方式,我们不需要去复习这些课程,只需要理解不同距离的景物,所成的清晰的像距离透镜中心也是不同的即可。而对焦,就是通过调整镜头或者其他组件,使之能够将一定距离的景物在感光元件上清晰地成像。对焦通常都是通过镜头某些透镜(组)的微幅移动来实现的,有些时候也可能是移动整个镜头或者是成像元件。对焦和变焦许多新用户搞不清楚对焦(Focus)和变焦(Zoom)的区别,经常混为一谈,而许多相机的镜头上也都有这么两个环,一个负责对焦,一个负责变焦(如图1)。对焦的概念我们上面已经介绍了,而变焦,则是通过较大幅度地改变镜头内各个透镜(组)的相对位置(即改变焦距,简称变焦),来实现拉近或者推远被摄物体的效果,或者说,改变成像的视角。在负责变焦的那个环旁边,一般都有相应的焦距信息,例如28mm、50mm、85mm等等字样;在负责对焦的那个环旁边,有时候会有距离信息(单反相机居多),例如0.5m、1m、3m等等。有关变焦镜头、不同焦距的应用,我们会在今后的人像和风光摄影课程中详细为大家介绍。自动对焦与手动对焦在一些功能比较丰富的数码相机上,会具备自动对焦(AF)和手动对焦(MF)两种模式,例如富士FinePix S9500,其对焦模式的的切换开关就在机身左侧的镜头筒后方(如图2)。图中的自动对焦还有AF-S和AF-C的区别,分别是指单次自动对焦和连续自动对焦,前者常用于静态物体的拍摄,后者多用于追踪动态物体。在大部分情况下,自动对焦都是比较快速和精确的,它是通过反差相位检测的原理来实现对焦的,具体的原理解释起来需要N页,这也不是我们初级班需要学习的内容,我们只需要了解到什么情况下自动对焦可以使用即可(下文有详细介绍)。而当自动对焦系统不能很好地工作时,比如无法自动对焦、自动对焦速度过慢无法跟上拍摄、对焦结果可能不正确等等情况下,我们需要手动对焦,即转动那个对焦环,并通过取景器或者LCD屏幕来检查是否能够清晰地表达你想表现的内容。自动对焦的工作条件并不是所有情况下,自动对焦能够顺利进行,以下几种情况自动对焦可能就无法搞定:1. 高速运动的物体。由于自动对焦是通过检测被摄物体的反差来实现的,所以如果在检测过程中被摄物体离开了原有的位置,那么检测速度较慢的自动对焦系统就可能跟不上从而无法对焦,尤其是在物体的运动方向与你相对时。对于非单反的数码相机来说,普通办公室内人的步伐或许还能跟得上,但是运动场上的健儿、路边的汽车移动的速度就难以跟上了。专业级的数码单反相机能够完成这些任务,其自动对焦的速度、预测物体运动的计算能力和对焦点数目保证了高速移动物体也能够被自动对焦系统捕捉下来。2. 超出对焦距离范围所有的镜头都有这样一个参数:最近对焦距离,它意味着比这个距离更近的物体,无论你如何努力地去对焦,都无济于事,镜头内负责对焦的镜片(组)移动范围就这么大。通常焦距越长,这个对焦距离就越远,例如单反相机上常用的70-200mm/F2.8镜头,一般最近对焦距离都在1.5m开外。小数码相机的最近对焦距离要近得多,这是因为其镜头实际物理焦距较小,广角端只有6mm左右,例如富士FinePix S9500在广角端就可以对镜片前1cm的物体进行对焦,你可以将一个螺丝钉拍得撑满屏幕!要注意的是,如果你想拍摄较近距离的物体(也就是传说中的微距摄影),可能需要打开相机的微距拍摄模式(或者镜头上的微距模式开关),图2中蓝圈内的按钮即为微距模式按钮。一些相机还具备更加强悍的超级微距模式,在不同的模式下,最近对焦距离是各不相同的,如表(富士S9500)所示。3. 环境光线太暗自动对焦在太昏暗的环境下也是无法工作的,试想一下,我们的肉眼都快看不清楚东西时,需要捕捉光线并转变为电子信号进行分析运算的系统如何能够正常工作?在这种环境下,自动对焦速度会变得很慢甚至无法对焦,或者是对焦结果不正确。一些相机具备辅助对焦灯的功能,它会在光线较暗时主动打开照明光源来照亮被摄物体,不过灯的亮度有限,照射距离一般只有数米,对远处的景物没有作用。4. 被摄物体反差太低时不时我会听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的相机对着白墙无法自动对焦呀?我一般都会回答:“这是正常的,对着红墙、绿墙、黑墙也是这样。”“那怎么办呀?”“在墙上写上不对焦我就砸了你,然后再试试,应该就行了。”“*&$%#”说正经的:相机对着白墙无法自动对焦,是因为白墙是纯色物体,没有反差,自动对焦系统检测不到任何轮廓信号,于是就无法工作。给我们的启示是:请尽量对着有反差、高反差的物体进行对焦,例如人的眼睛、白纸黑字等,这样自动对焦系统才能够工作的好。5.不要一下将快门按到底基本上所有的自动对焦相机都是这样设计的:将快门钮轻轻按下行程的一半,此时相机镜头开始咔咔作响或者只动不怎么响,取景器或LCD屏幕上的物体开始远近挪动,清晰的范围也在不断变化,最后伴随着一下提示音或者闪动,对焦就完成了。此时你可以继续往下按快门,按到底之后相机就会开始拍摄。如果你一上来用力就将快门按到了底,那很有可能自动对焦还没来得及工作,你就强迫相机进行拍摄了,最终得到的很可能是一张模糊不清的废片。怎么样?了解到自动对焦系统的命门所在了吧?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尽量避开上述几种情况,在自动对焦系统能够良好工作的情况下进行拍摄,这样获得清晰照片的几率就会很高。下面我们在来讲讲拍摄时有关对焦的一些技巧。选择自动对焦点对于一些功能强大的数码相机来说,自动对焦点的数目通常比较多。例如富士FinePix S9500,当你按下图2中那个圆形的按钮后,就可以进行对焦区域的移动,你可以通过机身背后的十字键把对焦点挪动到你想要得任何位置,这样你就能够更加自由地进行拍摄。如果相机的功能没这么强,对焦点就那么可怜的几个,而且不能自由移动,怎么办?看下面:先对焦,后构图通常情况下,相机默认的自动对焦区域都是画面的正中间,在熟悉相机之后,你可能还会使用位于画面中心之外的几个对焦点,但这仍然无法满足所有拍摄的需求。有时候根据你的构图需要(构图?不是说先讲对焦吗?OK,暂时先忘掉这句话),你需要将被拍摄的目标放在画面左上角,这个时候你可以将目标先放在画面中央,半按快门对焦成功后别松开快门,保持半按状态并心地转动相机至所需的构图效果,然后完全按下快门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大光圈的镜头配合数码单反相机拍摄时,这样的操作可能造成焦点偏移,而由于大光圈镜头景深很浅,可能会造成被摄物体脱离清晰区域。景深?这又是什么概念?别着急,往下看。景深,景深?景深简单来说,就是成像清晰的范围,由于不同距离的物体所成的像不在同一个平面上,因此我们将某个距离的物体对焦清晰了,其他距离的物体就会变得模糊。最为清晰的那个点前后还有一段距离,也能够比较清晰地成像,这个距离范围就叫景深。如图4,这两个模特前后有一定的距离差,在大光圈镜头浅景深的情况下,前面的模特清楚,后面的模特就在景深之外了。而图5种两个模特与我的距离相似,因此都是清楚的。景深和以下几个方面有关:镜头焦距、光圈大小、对焦距离;焦距越短、光圈越小、对焦距离越远,景深就越大。有关景深的进一步说明以及控制景深的意义和技巧,在我们后面的人像和风光摄影课程中也会详细介绍。为什么要控制曝光?大家或许经常听到“曝光”这个名词,比如某某产品虚假宣传被315晚会曝光等等,故名思义曝光就是指原本在暗处的东西被拿到明处被人看到、亮出来。我们也都知道相机里面的胶卷如果没有冲洗就被拉出来,胶卷就会被曝光,原来拍好的照片就会毁掉。我们在数码摄影中所要研究的正确曝光,就是如何让相机正确地记录被摄物体的明暗细节,准确还原出被摄物体的视觉效果。人的眼睛在原理上与相机和镜头是非常相似的,大部分时间我们都能够清晰准确地看清楚周围的事物,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我们的眼睛能够自动调节对环境光线的感知程度。然而对于相机来说,它所能够记录和包容的明暗范围是远远小于眼睛的,人的眼睛可以在亮度差别达到100000:1的巨大反差场景中看清楚所有明暗细节,而绝大多数数码相机之能够记录下不足1000:1的反差场景。你坐在室内,可以通过肉眼看到室外阳光照射下的景物,也能同时看清楚屋内阴影下的物体,相机则远远做不到。于是,你(或者说相机)必须有所取舍,选取你想表现的部分,来进行正确曝光。如何判断曝光是否正确?基本上所有的数码相机都具备一个功能:曝光直方图显示。大多数通过LCD屏幕取景的数码相机,还能够实时地在屏幕上显示当前取景范围的直方图。直方图是一个以亮度值为横坐标、像素数量为纵坐标的区域,如图1中右上角的部分。横坐标最左边亮度值为0,表示最暗;最右边亮度值为255,表示最亮。我们列出同样场景下曝光过度、曝光正确和曝光不足的三张照片,以及它们的直方图(色阶)。从中可以看出,如果大部分像素集中在亮度较高的区域,并且有部分内容显然溢出于最大亮度值之外,那么这张照片就是曝光过度了。如果大部分像素位于亮度值很小的区域,并且有部分内容丢失在坐标原点左侧,那么就是曝光不足。如果所有的象素点都位于亮度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两端没有溢出的,那么这张照片曝光就基本正确了。但是请注意,这仅仅是基本正确而以,相机的自动曝光功能就是干这个用的。图1: 曝光值偏差示意图 何谓曝光补偿?或许你听说过,在相机上有一种功能叫做曝光补偿。这是干什么用的呢?这是因为:相机的自动曝光功能(或者说测量光线强度的功能,简称测光),是将各种明暗不同的被摄物体当作灰色来进行测量的,它的任务是将画面中所指定区域的物体还原为中等程度的灰色(又名中性灰、18%灰),无论你相机镜头对准的是一堆蜂窝煤,还是一个雪人,如果任凭相机去自动曝光,拍出来的都会是灰色。如何把蜂窝煤拍成黑色?如何把雪人拍成白色?这就要靠一个口诀:白加黑减。这4个字的前3个字是一种感冒药的名字,相信你不会记错把?具体的做法是:如果你拍摄的主体是黑色(或深色),那么你需要减少曝光量,如果你拍摄的主体是白色(或浅色),那么你需要增加曝光量。白加黑减原则,还可以进一步进行推广:在较为阴暗的环境下,为了表现出阴暗的气氛,我们可以将阴暗场景看作是深色的环境,于是拍摄时需要减少曝光,反之亦然。通过直方图,我们也可以形象地了解白加黑减的意义:上面我们讲过让所有的像素点都包含进最亮和最暗的区间之内,只能算是曝光基本正确,但是像素点最集中的那个尖峰,到底应该在什么位置?以黑色为主的场景,和以白色为主的场景,倘若尖峰的位置相同,都位于坐标轴的中央(即亮度值127附近),那显然是无法还原物体色调的。我们进行曝光补偿,就是要让这个尖峰向正确的方向移动,让白色的物体为主的照片直方图尖峰出现在最大亮度附近,让黑色物体为主的照片直方图尖峰出现在最小亮度附近。至于深灰、中灰、浅灰色为主的场景,直方图尖峰所在的位置,相信你能够举一反三吧?如何调整曝光补偿?如图2,在大多数数码相机机身上,都会有一个方型图标的按钮,按钮内部被一条对角线分割为黑白两个区域,分别标着+、-的符号,这个按钮就是曝光补偿按钮(如小红圈内所示)。以富士FinePix S9500为例,按住这个按钮,再同时拨动下方大红圈内的拨轮,就能够进行曝光补偿了。拨动的同时,在相机的LCD屏幕上会有补偿幅度的提示,通常步幅为1/3EV,每拨动一下会增加或者减小1/3EV的曝光值。通常数码相机所提供的曝光补偿范围在2EV之间,如果需要更多的补偿幅度,可以通过相机的全手动曝光模式进行换算并手动设置。图2:通过相机上的曝光补偿按钮,用户可以轻松设置曝光量逆光拍摄如何进行补偿?终于回到文章开头Tom Xu所遇到的问题了。刘老师说逆光拍摄需要加曝光,这是为什么呢?回头想想刚才所讲的白加黑减原理,逆光场景下背景很亮,主体却处在较为阴暗的区域,按照相机对光线的测量方式,它一定会把背景还原为灰色,而更暗的主体(如人脸)自然就变成深灰甚至黑色了,这时候如果你进行加曝光的补偿(幅度可以逐步增加,慢慢试验,此后就会有经验了),就可以将画面整体增亮,虽然背景变的更加晃眼,但至少主体的亮度是有保证的。我们再来举一个相反的例子:在茂密树丛中,某一片枝叶正好被太阳照到,非常鲜亮,而树丛的其他树木枝叶并没有这样的光线眷顾,那么我们如何进行曝光补偿?这正与逆光拍摄相反,你需要减曝光,而且减的幅度会相当的大,甚至会超出2EV。这样的场景,通常拍出来的照片都会很漂亮,因为大片的暗部区域中的局部亮光是很引人注目的,主题能够得到很好的突出,如图3。图3: 如果要突出暗背景下的物体,也需要减曝光曝光值传统相机控制曝光的主要途径有两个:一个是调节快门速度,另一个调整光圈大小。数码相机上增加了第三种途径:调整感光度。其实传统相机也能够通过更换胶卷来改变感光度,只是没有数码相机那样随心所欲而已。我们使用最多的控制曝光的途径仍然是快门速度和光圈,前者是指相机快门打开的时间,时间越长通光量就越大,时间增加一倍通,光量也增加一倍。光圈则是镜头内通光口径与焦距值的比值,光圈值的标注方式为:1:1.4、1:2.0、1:2.8、1:4.0、1:5.6等等。通常我们都把前面的“1:”略去,而只标1.4、2.0、2.8等等,其实1.4的光圈要大于2.0,2.0又大于2.8。由于通光量的与口径的平方成正比(圆的面积与直径平方成正比),于是1.4光圈的通光量恰好是2.0的二倍,2.0光圈又是2.8光圈通光量的二倍。曝光值(Exposure Value),也就是由快门和光圈共同决定的一个数值,快门速度恒定,光圈每增大一档(2.8到2.0即为一档),曝光值就增加一倍,通常又叫做+1EV。同样道理,固定光圈不变,调整快门速度,也能起到调整曝光值的目的。如果反向同时等幅调整快门和光圈,就能够保持曝光量不变。如何正确曝光,我们已经基本讲明白了。不过,曝光正确的照片并不一定就是好照片,摄影这门学问,那是相当的深,其实就测光本身,还有多种方式可供选择,例如矩阵测光、中央重点测光、点测光等等,这属于进阶内容,我们以后再讲。现在我们需要做得就是练好基本功,多拍多看,俗话说拍片过万张,曝光如有神。到后面丁老师的风光摄影和刘老师的人像课程中,更多的控制曝光的技巧将会被进一步介绍,敬请期待。什么是构图?构图,就是对于画面的处理和安排,解决画面上各个因素的内在联系和空间关系,将其有机地组织在一个画面中,形成一个整体的过程。对于摄影师来说,他需要决定照片边框之内都出现哪些内容。此外,寻找一个好的角度来表现这些内容,也是构图的使命。构图属于一种表现形式。构图其实没有什么固定的规则,但是存在很多技巧,也有不少明显的错误需要避免。下面我们就来分别介绍一些。合理构图的技巧突出重心和主题记住有关构图的最重要格言:画画是做加法,摄影是做减法。这句话的意思是画画是从一张白纸开始,你需要一笔一笔地往上增加内容,你很清楚你要表现什么,将你的设想、主题画完之后,还会去思考和补充能够衬托主题的其他内容。而摄影师所面对的是复杂的景、物、人,你必须决定丢弃哪些内容,保留什么样的内容。例如拍摄人像,你最好使用大光圈和长焦距镜头,这样由于景深的原因,人物之外的物体都被虚化掉,从而使人物显得更加突出。长焦距镜头也可以起到压缩背景的作用,人物以外的内容会相对简单化,反衬出主题。例如在具体设置上,我们可以使用富士S9500的200mm甚至300mm端,光圈优先模式,开足光圈进行拍摄。如果拍摄风景,也需要寻找能够使主题更加突出的角度,如果你打算拍一个宏大的场面,例如万亩油菜花,或者一个色彩斑斓的湖泊,站在于它们相同高度的地方是无法表现出主题的,必须设法爬上高处,从上往下拍,才能够展现出主体的全貌。图1: 大光圈、长焦距可以虚化背景、突出主题,适合拍摄肖像线条的运用对于一些线条很清晰得场景,拍摄的同一幅照片内,如果有可能的话,尽量让水平、垂直和倾斜三种线条并存。例如左图,水平的地面、垂直的树木、倾斜的山脊,外加几匹马、蒙古包,构成了一个非常和谐的画面。图2: 交错的线条构成了和谐的画面均衡画面白(浅)色的区域给人轻浮的感觉,黑(深)色的区域给人沉重的感觉,如果你将一幅照片的左侧安排为白色物体,右侧安排为黑色物体,就算你把相机端得无比平,拍出来的照片看起来也会感觉右侧下沉,左侧上飘,画面失去平衡感,似乎要倒下一样。因此,你要尽量在画面两侧都安排相同“视觉重量”的内容,如果右下方不得不出现黑色区域,那么左侧(例如左上方)就找一个深色的物体压制一下。图3就是左右失衡的一个典型病例。图3:右侧的大面积深色让画面不平衡合理剪裁出于种种原因,你拍摄出来的照片构图还有改进的余地,通过剪裁,就可以进行第二次创作,弥补第一次拍摄时的一些遗憾。当然,前提是你有足够的余地可以供剪裁,所以在拍摄时如果没有把握,或者脑子里暂时没有什么好的构图想法,不妨将取景范围放大一些,以便后期剪裁。如果取景范围过窄,跳出画面以外的物体可是无法弥补回来的。需要避免的构图错误避免平均分割这是初学者最容易犯的错误,无论是拍人物,还是拍静物、风光,都尽量要避免时画面平均一分为二,例如拍摄风景时,一半天空一半地面,会使画面显得刻意和虚假,我们可以更改为1/3比例或者使用黄金分割法,这样画面会显得更加自然。对于人物拍摄来说,也应该尽量避免将人的头部(眼镜)放置在画面最中央,这会使画面显得呆板。在富士数码相机中,用户可以切换取景模式,让液晶屏上出现构图辅助线。这些辅助线也被称为九宫格,每个交叉点都基本处于画面的黄金分隔点上,用户依据这些辅助线,不仅可以保证画面线条的平直,也会带来工整、舒适的构图。图4:让地平线出现在画面1/3处可以带来自然的效果避免生硬的长直线道路、河流、山脊在画面中最好是呈现“S”型或者“之”字型的,如果是在无法做到,也尽量形成曲线。这个无须多说,在许多杰出的风景照片中,道路和河流都是蜿蜒曲折的,立体感和纵深感极强。图5:色影无忌论坛资深网友Mike作品长河落日如果你是拍的是建筑,无法避免出现长直线,那么最好使这些直线平行于画面的边框。对于专业的建筑摄影来说,他们需要采用移轴镜头来实现建筑线条的完美平直,对于我们这些业余爱好者来说,我们能做的则是两点:第一是使用广角镜头尽量避免仰拍和俯拍,否则建筑物在画面中就会向中央或者四周倾斜(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造成的,广角镜头加剧了其效果);第二是如果可能的话,可以退到较远处用较长焦距的镜头进行拍摄。另外,上文中提到的线条运用,在建筑拍摄时也非常有用。图6: 广角镜头在近处仰拍建筑,会带来倾斜的线条和夸张的效果不要干扰主题的内容出现在取景器中有些物体如果你拍摄时不仔细看取景器(或者LCD屏幕),一些不该出现在镜头中的东西就会影响你表现照片的主题。例如拍摄风光的时候,如果可能就尽量避免电线杆和电线出现在画面中。而图7这张我拍摄的照片,问题就更加严重:挺好的景,路也听话地拧成“S”型了,可以不小心画面下面出现了一个移动基站,“中国移动通信”蓝色的大牌子直刺眼帘,失败啊失败。再看另外一张照片:挺好的风景,但是电线杆和电线却无论如何也无法避开,这个时候,不妨使用PS(Photoshop)大法(如右图)。当然,如果相机拥有宽广的变焦范围,也可以给用户的精确构图带来更大的灵活性。例如富士S9500具备的28300mm变焦镜头,几乎不用摄影者做过多移动,就能充分满足其构图需求。同时,S9500的倾斜液晶屏让用户能轻松地用高角度或低角度取景,对构图大有帮助。图7:本来很好的构图,被左下角的刺眼广告牌破坏了图8:如果构图中实在无法避免干扰,使出PS大法也很有效构图是摄影爱好者需要终生学习的课程,通过这样一篇简短的文章,能够学到的是九牛一毛,多思考,多拍摄,多看别人的照片,就能逐步提高。引:五一黄金周旅行回来,几位老师和Tom Xu同学都忙着交流自己的作品。旅行目的地最让人羡慕的丁老师虽然展示了一大堆精彩的贵州民俗照片,却一直抱怨此行的光线不理想,难以拍出完美的风光照片。对于Tom同学,用光可是个有些提高级的课题了,让我们从头谈起。光线的角度从摄影术诞生之日起,就被人们称为是“用光作画”。光线的运用直接关系到拍摄效果您拍出的是一幅留念照片还是一幅精彩作品往往就此确定。对于光线应用而言,我们首先介绍光线的角度,也就是光从哪个方向照射到被摄体身上。平淡的顺光如果大部分光线都从正面照亮被摄体,我们称之为顺光。想想我们拍证件照时面前左右两个大灯,那就是典型的顺光。可能您也猜出来了,用数码相机上的闪光灯进行拍摄,基本也是顺光。很多人在拍摄照片时都喜欢把主体放在顺光的照明下,因为这时候拍摄人物、景物都没有什么阴影,亮度也最高。顺光的特性在于可以均匀地照亮被摄体,与我们心目中理想的景物特色一样。这种光线不擅长突出被摄体的质感和轮廓,例如,我们用顺光拍摄浮雕或是粗糙的岩壁,只能得到平淡的影像。我们可以利用顺光的这个特性来掩盖人物脸部的瑕疵,在顺光下,如果稍加化妆,满脸的痘痘也不会那么刺眼。您可以用这个方式来讨好MM(但要注意,顺光会让脸盘的轮廓变大,所以最好对小脸MM使用顺光拍摄),但在大部分摄影创作中,顺光则不太受欢迎,因为它的表现力太一般了。犀利的侧光如果光线从被摄体的侧面照射过来,就被称为侧光。与顺光的特性基本相反,侧光非常强调被摄体的轮廓和表面质感,因为它会在凹凸处留下浓重的阴影。如果你在侧光环境下拍摄一位脸上很有沧桑感的老人,会获得非常鲜明的效果,脸上的皱纹被刻画得沟壑纵横。因此,如果拍摄MM,你就要三思而后行了,除非她有着非常立体的轮廓和光洁的皮肤,否则就要遭遇白眼了。对于风光摄影,侧光环境是个宝,例如我们要拍摄长城,夕阳温暖的侧光可以把垛口的轮廓、城砖的表面都刻画出来,显示出沉重的历史感。出彩的逆光如果光线从被摄体的后面照射过来,就是逆光。通常,逆光在拍摄中都是被尽量避免的,因为逆光会让背景相当明亮,但主体一片漆黑,只有轮廓,没有层次。我们经常在摄影中听到 “逆光补偿”的说法,就是要使用人工补光(闪光灯或是反光板)来照亮逆光的被摄体,避免拍摄到全无细节的面部。这样看来,逆光仿佛很可怕。但它的特色也非常明显:逆光可以鲜明地勾勒出被摄体的轮廓,例如拍摄人物时,头发和脸庞会被“镶上一层金边”;同时,逆光能有效地表现空气的透视感,例如早晨的雾气、小村庄的炊烟,都能在逆光下表现得更加优美。因此,对于摄影创作,逆光是有力的武器,它往往可以渲染出我们平时无法看到的效果。利用逆光时则要相当谨慎,首先,要精确侧光,以使用富士S9500数码相机为例,我们最好选择点侧光模式,针对被摄体进行侧光,以防止主体曝光不足;其次要酌情进行补光,最常见的方法就是把S9500的闪光灯设置到强制闪光的模式,并尽量拉近与主体的距离,让闪光有效地照亮主体;第三是要控制镜头眩光,如果太阳等光源直接照射镜头,各组透镜表面的反射就会出现在照片中,形成光斑,控制得当的光斑很有“镜头感”,但过多的光线进入镜头,会降低成像的反差和素质,控制眩光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使用遮光罩,如果遮光罩也不足以遮挡射入镜头的光线,您可以把手伸到遮光罩前,在液晶屏上一边观察一边调整位置。逆光下晾晒的衣服轮廓鲜明,给大都市添上了一个有趣的注脚慎用顶光与脚光除了光线照射的水平角度,相对被摄体垂直方向的角度变化也会明显影响成像效果。其中最应该注意的就是顶光,即光线从被摄体的头顶上照射下来,这常常发生在正午的阳光下。顶光对于人像摄影几乎是毁灭性的,因为这种光线会在人物脸部的两个眼睛、鼻子下面和颧骨下面投下浓重的阴影,被人们形象地称为“骷髅光”。在这种光线下拍摄人物是个恶作剧的好主意,如果想避免被追杀,最好像处理逆光一样进行补光。如果光线从脚下照过来,则称为脚光,在经典电影里一直被用于刻画反面人物。在实际拍摄中遇到这种光线的机会很少,最好避免使用。实际上,还是光线与被摄体平行或略高位置照射的机会比较多,因此,我们平时考虑得比较多的是光线的水平角度。散射光在日常拍摄中,我们遇到的往往不是单纯某一个方向的光线,而是各个角度的混合光源,这时,我们应该考虑最强光源的方向。如果是阴天或是晴天的阴影中,照射到被摄体身上的光线就没有什么方向,我们称之为散射光。与直射光比,散射光非常柔和,没有阴影,可以呈现被摄体丰富的细节,但在轮廓、线条的描写方面比较平淡,而且通常令画面反差比较低。在薄云遮日的天气拍摄人像,就是利用略有方向感的散射光,这时,照明均匀而有可以表现恰当的轮廓,人物也可以睁开眼睛,不受日晒之苦,被认为是最适合拍摄人像的自然光线。阴影中的散射光让这位维族少年的面庞更具层次光线的色温光线除了有照射角度的变化,本身的色彩也不同。以阳光为例,清晨的阳光柔和而温暖,随着太阳的升起,光线越来越“白”,越来越强,变成刺眼的光芒;到了黄昏,阳光又恢复到温暖的状态。利用光线的不同色彩,我们可以进行针对性的创作。温暖的低色温清晨和黄昏太阳角度比较低的时候,光线色彩会明显偏暖,或是说色温低。这种光线可以描绘出一个我们不熟悉的世界,给轮廓鲜明的物体加上金边,让人物的脸色更加健康。再加上早晚光照角度低,很容易形成侧光和逆光的照明环境,这种光线最受摄影师的青睐。对于风光摄影而言,很多摄影者都是事先判断出日出的角度,天不亮就等候在踩好的点附件,调整好器材,就等待第一缕太阳的光芒照亮被摄体。那种画面效果是我们在阳光普照时完全感受不到的。这时,我们要注意设置相机的侧光和白平衡。还是以富士S9500为例,为了突出阳光勾勒的轮廓,通常需要减少一些曝光量,我们可以按下info按钮,在液晶屏上打开亮度直方图调整曝光补偿,让暗部信息占据大部分空间。在白平衡方面,为了突出温暖的阳光,最好手动设置到日光白平衡模式,否则相机可能会自动识别出目前色温较低,把暖调子的画面转换为正常色彩,我们就白早起了。清晨的第一缕光线给冰冷的雪山增加了一丝暖意冷静的高色温太阳升高后,就会发出我们熟悉的白光。在这种光线下,所有的物体都会呈现出自己应有的色彩,是表现色彩最为准确的光线环境。在正常阳光下拍摄的照片符合我们通常的观察效果,例如为了表现故宫的红墙碧瓦,就可以选择太阳升起之后,宫殿被充分照亮,色彩准确而饱和。需要注意的是,在正午前后、阴天以及阳光的阴影中,色温会更高,可能导致拍摄的图片偏蓝。这时,可以使用手动白平衡功能选择阴天模式,或是进行自定义白平衡。正常色温的日光可以带来纯正的色彩还原了解了光线的角度和色温,可以帮助我们选择更好的时机、更好的角度,拍摄出有创造性的照片,或是最大程度地突出被摄体的优点并掩盖其缺点。无论您想专攻肖像还是风光,用光都是必修课。我们建议您在拍摄时,不妨围着被摄体转转,或是让被摄体转转,在不同的光线环境下多拍几张,渐渐地,您就会找到自己喜欢的光线了。 PCWORLD中国网独家稿件,转载请联系 (请将改成)引:Tom Xu经过5课的学习,现在经常跃跃欲试地要交作业,这不,趁着天气好,前几天他就把几张照片“妹儿”给三位老师,这几张照片很清晰,对焦挺准,曝光也正确,构图和用光也没啥大毛病,Tom Xu沾沾自喜地说:“这几张作业还不错吧?”然而现实总是残酷地:这几张照片看起来有些乏味,不知道要表现的内容是什么,准确地说,应该叫主题不突出,这也是新手最难逾越的一道障碍。突出主题是一门综合课程,它需要你熟练地应用过去5课所学的基础知识,并且有机地将它们集合起来。每一种拍摄题材、每一个拍摄场景,都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手段来突出主题,没有一个统一万能的办法。下面我们大致介绍几种手段:通过镜头焦距来突出主题大家都知道,数码相机的镜头大都是可以变焦的,你可以站在原地不动就把远处的景物在取景器内推远拉近。接下来,我们必须了解有关焦距的一些更深入的东西:我们经常看到数码相机标出的焦距范围,例如35mm105mm、38380mm等等,这些数值都是换算到135相机后的等效焦距,能够让你判断出某一焦距的拍摄视角。在135相机上,标准镜头的焦距50mm(俗称标头),这一焦距的镜头视角与人的眼睛相似,拍摄出的照片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也与人眼类似。焦距明显小于50mm的镜头,其视角就要宽阔的多,我们称之为广角镜头,通常我们把28mm及以下的镜头称作广角镜头,20mm甚至更广的称为超广角镜头。广角镜头不仅视角宽阔,而且其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也要比肉眼要夸张得多,近处的景物会远远大于远处的,如果你向前伸出手掌让别人用广角镜头凑近你的手掌为你拍照,在出来的照片上你会发现你的手比你的脑袋都要大许多。在超广角镜头的视角下,近处的物体被严重夸大,于是出现了一片树叶遮住半边天的效果。焦距超过50mm的镜头我们称为中焦镜头,更长焦距的镜头(比如200mm甚至更长),我们称之为长焦镜头(或者望远镜头)。此类镜头视角狭窄,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压缩空间,使得中、远距离的景物看起来差不多的大小。此外,长焦距镜头还能够显著地虚化背景。运用镜头来突出主题,最常见的手法有两个:使用广角镜头非常贴近被摄物体进行拍摄,从而将物体的大小严重夸大,起到突出主题的作用;使用长焦距镜头,压缩背景,将画面紧缩在一个很小的范围,除了要表现的物体外,其他的一律被排斥在画面之外,而且背景也因虚化而被淡化,从而将人的注意力集中到主题上来。长焦镜头是拍摄人像的利器,如果你想讨好MM,不妨多用此招。富士的FinePix S9500Z具备超大范围的变焦能力,焦段覆盖了28mm的广角到300mm的长焦,无论你想表现什么样的主题,都能够让你轻松自如。通过构图来突出主题在选定拍摄所用的镜头焦距之后,你还要多动脑筋,使你要表现的主题更为突出,避免不应该出现的物体进入画面来干扰主题。不过,这只是构图的最基本的技巧。独具匠心的构图,还能够让原本没有联系的物体串联在一起,原本不存在或者不易被发现的线条出现在画面上。下面这张照片就更是通过构图起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我们经常走过的旋转楼梯从这个角度看起来非常与众不同,线条优美,并且顶端的天窗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蓝天与地面,这是最普通不过的题材,在超广角镜头下,从画面下方1/3处到顶部将全部被蓝天占据。而巧妙地利用建筑物的遮挡,形成了类似宽荧幕电影的效果,画面就活泼多了。通过光线运用来突出主题上一堂课我们讲过,光线的运用和曝光的控制完全是两码事。许多资深的摄影爱好者和摄影师在拍摄一些依靠自然光线的题材时(例如风光),通常会在一个早已选取好的位置一呆就是数小时甚至数天,对焦、曝光甚至构图对他们来说都是胸有成竹的东西,他们等待的就是光线,千变万化的光线。来自色影无忌网友fslyd的杰作,光线的运用和独特的构图创造出了美景。晴朗、万里无云、阳光明媚,这对于非摄影爱好者来说是绝对的好天气。但是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这样的天气难出好片子。而突如其来的对流雨前后、日出前后、天空云量很大的时候,却都是摄影爱好者最喜爱的。究其原因,就是此类天气和时机下光线极富变化,并且呈现出不均匀的特性,一部分地方会被阳光照到,另一部分则不会,于是利用光线来表现主题就成为了可能。耐心的等待,当你要表现的内容出现在阳光下,而其他地方变得黑暗时,你就成功了。通过反差对比来突出主题这也是摄影师最常使用的一个招数,通过明暗对比、色彩冷暖对比甚至不同特征的人、物进行对比,从而将你要表达的意思清晰地展现出来。有时候,你甚至无需去追求曝光、构图和光线的运用,色彩明暗都无关紧要,只要你能够让该出现的东西出现在画面中。例如下面这张反差对比强烈的照片,在杂乱的场景中,你或许要定定神才能看清楚作者要表达的意图,但是一旦你看懂了,你就会永远记住它。色影无忌资深网友老点的作品,光线的角度恰如其分地表现出了元阳梯田的壮丽。用不用一样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如果你的观察力与绝大多数人一样,只能够看到一些平淡无奇、毫无新意的场景,那么你无论怎样努力地去研究曝光、构图规则、光线运用技巧,都无法拍出令人眼前一亮的优秀作品。从现在起,不论你是否带着相机,你都可以尝试着用不同的角度去重新审视身边平凡熟悉的东西,用心去观察,好的照片,其实就在你的心中。这张照片曾经被称作2003年网上论坛流传最广、最具争议的,它反映了在下一代人身上巨大的贫富差异,令人揪心难忘。引:不知不觉,半年多过去了。今天我们要上的这一课,是数码摄影学堂基础篇的最后一课,这一课的内容,还是与光线有关。不知不觉,半年多过去了。今天我们要上的这一课,是数码摄影学堂基础篇的最后一课,这一课的内容,还是与光线有关。Tom Xu疑惑地问:“我们不是学过曝光,也讲过如何运用光线了么?怎么这一次还是老生常谈!”没办法,谁让摄影是门光线的艺术呢?有好光线要拍,没有好光线创造光线也要拍!这就是闪光灯的用途,别把这三个字看轻了,想要研究清楚,玩得转,学问大得很呢!闪光灯的基本知识闪光灯分为很多种类型,常见的有相机上面自带的小型闪光灯,支在相机脑袋瓜子上外置闪光灯(新闻记者必备),用于影棚影楼、需要外接电源并支在专用架子上的大型外置闪光灯等等。即便是一个卡片式的小数码相机,也都具备内置的小型闪光灯,如图1,而专业一些的高端数码相机的内置闪光灯是弹出式的,平时蛰伏在机身顶部,关键时刻按下按钮就会弹起,闪得你眼冒金星(如图2)。安装在相机顶部的外置闪光灯,是通过一个卡槽连接在相机上的,这个连接的卡槽,叫做热靴(如图3),没啥典故,英文Hot Shoe的直译而已。通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