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关系大全.doc_第1页
数量关系大全.doc_第2页
数量关系大全.doc_第3页
数量关系大全.doc_第4页
数量关系大全.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4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量关系快速做题方法数量关系在公考试题中无疑是一块硬骨头,那么怎样让它变得酥软一点呢?今天先说一下数字推理题目方面的技巧和思路。很多初次接触公务员考试题目的学员对下面一个题目感到头疼:1,2,3,5,7,()。对于做了一部分数字推理题的同学来讲应该不成问题。但为什么这个题目很多人一开始不会呢?答案也很简单,那就是数字敏感性不强,甚至可以说是几乎没有数字敏感性。如果有人提示一句这是一个素数数列那绝大多数马上告诉我下一个是11。这些话看似无厘头,但数字推理题从这道貌似简单的题目可以看出一定的规律:那就是基本数列要熟练,那么公考中的基本数列都有哪些呢?也很简单,那就是:基本素数数列:1 2 3 5 7 11 13 17 19 23 29,贪多嚼不烂,我们先不说下一个数列是什么,那么我们可以想一下会不会有什么变形在里面存在呢?可能的变形1:奇数项加1,偶数项减1,那就变成了 2 1 4 4 6 10,那这个数列要是放到公考题目中估计又会难倒很多考生。可能的变形2:我们现在考虑的是从1开始的数列,那么出题人可不可能变换一种思路,让数列从大数开始呢?华图学校数量关系教研组主任李委明老师曾经有这样一个预测,那就有下面的一个数列:83 89 97,这里有两个非常经典的分解形式:91713,111337,所以91和111不是素数。跟素数数列相对应的就应该是合数,那么20以内的合数有哪些呢?4,6,8,9,10,12,14,15,16,18,20。这些就要大家来积累,公考最近几年题目不会考很直接的东西,但是这些数列的变形形式出现的概率会非常大。对我来讲比较变态的变形形式是奇偶项加减一个数的形式,公考出题是有原则的,所以最有可能的是加减1,也有同时加上一个数或者减去一个数的,是否可以一眼看出其中的奥妙跟大家是否可以做大量的题目是有很直接的关系的。在这里还是要重点突出一下:多做题目是解决数字推理问题的最好的途径,这就看参加考试的各位是否功夫做足,做透!我们来看下面一个数列,1,0,-1,-2,(),这道题是国考05年二类的第29题。如果不考虑选项那么下一个答案肯定就是-3,用时1s。可是一看答案一下懵了,因为没有-3这个选项。其实对于做题人第一个思路往等差数列上去考虑是很好的习惯,我提倡这种思维,因为就07年国考的题目来讲,等差数列的变式可以解决的问题是很多的,但这个题目上为什么就不靠谱了呢?那么我们看到这个题目中既有0,又有负数,既然等差数列不能解决那么我们就应该考虑3次方了,因为平方项不可能出现负数,而中间有0出现,那么出现3次方的可能性太大了!那么我们重新看这个题目,013-1,-103-1,那么这个题就解决了,为什么有这样的总结呢?如果觉得就凭一道题不能说明问题的话我们再看06年国考一类33题:-2,-8,0,64,大家看到这个题目时也会觉得这个题很变态,用过所有的基本数列,基本解法几乎找不到任何的突破口,但是如果考虑到三次方项的话这个题目也会迎刃而解了,我们看到-2-213,-8-123,0033,64143,那么大家看到这里的时候是不是会有一点感觉了呢?那么好了,我们来看一下二次方数列和三次方数列的基本形式都有哪些:基本二次方数列:1 4 9 16 25 36 49 64 81 100 121 144 169 196 225 256 289 324 361 400基本三次方数列:1 8 27 64 125 216 343 512 729 1000它们的变形形式有可能是先做差然后出现,也有可能同时加减一个数,也有可能奇数项和偶数项有不同的变化,这就看大家对于这些数字是否熟悉,如果熟悉的话,就可以看到这些数字和它们是非常近的,那么对于这些数字做一些基本变化那么题目就不成问题了。这几年对于交叉数列的考查少了很多,那么这些问题有同学问我是不是需要看,我给他们的答案是看了没有坏处,那么有很多基本数列也会隐藏在这些交叉数列当中。05年一类28题是这样的:1,3,3,5,7,9,13,15,(),(),那么奇数项和偶数项就是两个交叉的二级等差的结合。那么上面提到的一些数列的变形形式放到这些交叉数列当中也会难倒很多公考的同学的,所以是否熟练基本数列是我们公考准备过程中需要首要解决的问题。在文章的结尾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基本数列的说明,希望对大家的公考准备带来帮助:等差数列:前后两项的差不变的数列叫做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前后两项的比不变的数列叫做等比数列素数数列:只能被1和数字本身整除的数叫做素数数列合数数列:素数以外的数构成的数列叫做合数数列数列通项:前后数字(两项或者三项)之间有固定关系的数列叫做有通项的数列,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做这些数字的通项。数量关系学习精解(一)1.【例题】1,3,6,11,l9,()A.28B.29C.24D.312.【例题】2,4,7,13,24,()A.38B.39C.40D.423.【例题3】1,3,3,7,9,()A.l5B.16C.23D.244.【例题4】2,4,3,5,6,8,7,()A.15B.l3C.11D.9等差数列是数字推理中的一个基本类型,它指的是数列中后一项减去前一项所得值为一个常数的数列,即an+1-an=R(R为常数)。整数数列中的自然数列、奇数数列和偶数数列实质上是特殊的等差数列。除此之外,还要掌握多级等差数列等变式,即通过分析二级或多级数列的变化,或者分段错位考察找到所给数列内含的规律。答案及解析1.【解析】通过观察,本题是一个整数数列,各项呈依次增大,通过多级数列的变化,相邻两项相减得到数列2,3,5,8;再把所得数列相邻两项相减得到新的数列1,2,3;可以看出是一个自然数列,所以括号中应为4+8+19=31。2.【解析】通过观察,本题的规律与上一题类似,是一个整数数列,各项呈单向放大排列,经过两次相邻两数相减后可以得到奇数数列1,3,5,7,而后倒推回去,括号中应填42。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3.【解析】快速扫描发现,本题是一个整数数列,各项的增减变化有一些特殊,其中二、三两项相同。经不同尝试后发现,把原数列相邻两项相加得到一个新数列4,6,10,16,再将相邻两数相减得到一个偶数数列2,4,6,因此,括号中应为8+16-9=15。由此看出,本题实际还是次对三级数列的考察,但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次变化是通过加法得到的,因此,在平时练习中要启发思维,切忌走进思维定势。4.【解析】本题初看较乱,不知是什么规律,但认真分析一下,该数列项数较多,可采用分段或错位考察,用减法将第2个数减第一个数,4-2=2,第4个数减第3个数5-3=2,第6个数减第5个数8-6=2,可见这就成了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了,那么括号内之数必然是7+2=9。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5.【例题】-2,6,-18,54,()A.-162B.-172C.152D.1646.【例题】0,1,3,7,15,31,()A.32B.45C.52D.637.【例题】12,36,8,24,11,33,15,()A.30B.35C.40D.458.【例题】7,16,34,70,()A.140B.142C.144D.148答案及解析5.【解析】在此题中,相邻两个数相比6(-2)=-3,(-18)6=-3,54(-18)=-3,可见,其公比为-3。据此规律,括号内之数应为54(-3)=-162。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6.【解析】从题干中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来看,后一个数减去前一个数后得到一个新的数列:1,2,4,8,16,可以看出新数列是一个公比为2,首项为1的等比数列,因此下一个差数是32,括号内的数为31+32=63,这就是二级等比数列。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7.【解析】本题初看较乱,但仔细分析可得出这是一道两个数为一组的数列,在每组数中,后一个数是前一个数的3倍,153=45。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8.【解析】仔细观察,本题既可以通过三级数列变化,即相邻两数相减得到一个等比数列9,18,36,所以下一个数为72,因此答案为72+70=142;也可以通过另一种方法来解,即后一项都为前一项的2倍再加上一个常数2。等比数列也是数字推理中的一种基本数列,它是指数列的后一项除以前一项的值为一个常数K的数列,即an+1/an=R(R为常数)。在实战练习中要注意掌握多级等比数列,或加减一个常量以及混合等比数列等一些变式。数量关系学习精解(五)26.【例题】2,5,2,20,3,4,3,36,5,6,5,150,8,5,8,()A.280B.320C.340D.36027.【例题】6,14,30,62,()A.85B.92C.126D.25028.【例题】12,2,2,3,14,2,7,1,18,3,2,3,40,10,(),4A.4B.3C.2D.l29.【例题】3,4,6,12,36,()A.186B.100C.216D.232乘、除数列是通过乘、除运算变化得到的数列,一般表现为相邻两项相乘或相除而得出后一项。其变式表现为相邻的几项为一组,一组内的各数符合乘或除的变化关系;较为复杂的变式还有乘、除之后再加上或减去一个常数等。答案及解析26.【解析】本题初看较难,但仔细分析后便发现,这是一道4个数字为一组的乘法数列题,在每组数字中,前3个数相乘等于第4个数,即252=20,343=36,565=150,依此规律,括号内之数则为858=320。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27.【解析】本题仔细分析后可知,后一个数是前一个数的2倍加2,14=62+2,30=142+2,62=302+2,依此规律,括号内之数为622+2=126。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28.【解析】本题初看很乱,数字也多,但仔细分析后便可看出,这道题每组有4个数字,且第1个数字被第2、3个数字连除之后得第4个数字,即1222=3,1427=1,1832=3,依此规律,括号内的数字应是40l04=1。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29.【解析】本题前两项之积再除以2得到后一项,所以括号内数字应为12362=216。数量关系学习精解(四)22【例题】1,0,1,1,2,(),5A.5B.4C.3D.l623【例题】4,3,1,12,9,3,17,5,()A.l2B.13C.14D.1524【例题】22,35,56,90,()A.162B.124C.145D.12825【例题】44,24,13,7,4,2,()A.2B.1C.0D.一1和、差数列的一般形式是前后相邻的两项相加或相减得到下一项,其变化的形式包括连续的若干项相加或相减,以及交叉或分段的加、减,移动求和与求差等。答案及解析22【解析】通过观察,本题可用加法数列解答。前两个数之和等于后一个数。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23【解析】本题初看较难,但仔细分析便不难发现,这是一道3个数字为一组的题,在每组数字中,第一个数字是后两个数字之和,依此规律,括号内的数字就是17-5=12。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24【解析】仔细观察,本题前两项相加得到57,恰好比后一项多1,依此类推,该关系在后续项的变化中也成立,本题是和数列的一个典型变式,即移动求和再减去一个常数得到下一项。依此规律,括号内的数为56+90-1=145。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25【解析】仔细观察,本题是连续的三项相减得到后一项,所以括号中的数为1。数量关系学习精解(十一)49【例题】2,8,24,64,()A.160B.512C.124D.16450【例题】1,3,3,6,7,12,15,()A.17B.27C.30D.2451【例题】45,29,21,17,15,()A.8B.10C.l4D.ll52【例题】1,4,8,14, 24,42,()A.76B.66C.64D.68答案及解析49【解析】此题有相当的难度,初看似乎与幂有关,或者呈直接的倍数关系,稍加假设验证,行不通。再看,项数不多,尝试考察相连三数的关系,发现本数列其实是一个倍数关系的变形,(82)424,(248)464,所以下一个数是(6424)4160。答案应为A。50【解析】本题项数较多,分项错位考察,奇偶项单独成数列,偶数项组成3,6,12,所以下一个为24。答案应为D。51【解析】本题可依据常规,把数列倒转,便于观察,通过二级数列考察,相邻两数相减后形成一个比值为2的等比数列:2,4,8,16,所以答案应选C。52【解析】根据前述一般规律,本题项数较多,采用两次二级数列变形,相邻两数相减,得到一个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答案应选A。数量关系学习精解(十五)65【例题】1,1,3,7,17,41,()A.89B.99C.109D.11966【例题】1,0,1,2,()A.8B.9C.4D.367【例题】1,2,2,3,4,6,()A.7B.8C.9D.1068【例题】1,1,8,16,7,21,4,l6,2,()A.10B.20C.30D.40答案及解析65【解析】仔细观察,本题的规律为anan22an1。1741299。选B。66【解析】此题的规律是前一项的立方减去1得到后一项,所以选B。67【解析】本题的规律是第n项加上第n1项,再减去1等于第n2项,所以选C。68【解析】本题项数较多,数字呈不规则排列,分段考察,可知1/11,16/82,21/73,16/44,所以下一项是10/25,选A。数量关系学习精解(十四)61【例题】133/57,119/51,91/39,49/21,(),7/3A.28/12B.21/14C.28/9D.31/1562【例题】1,4,8,13,16,20,()A.20B.25C.27D.2863【例题】(),36,19,10,5,2A.77B.69C.54D.4864【例题】27,16,5,(),1/7A.l6B.lC.0D.2答案及解析61【解析】仔细观察,把数列各项约分简化后都是7/3,所以选A。62【解析】相邻两数相减得到一个新数列,呈3,4,5,3,4排列,推断其为以3,4,5为基本单位的循环数列,括号中为25205,选B。63【解析】相邻两数相减得到一个新数列:17,9,5,3,相邻两数再相减得到一个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选B。64【解析】典型的幂数列,括号中为6,选B。数量关系学习精解(十三)57【例题】4,8/9,16/27,(),36/125,216/49A.32/45B.64/25C.28/75D.32/1558【例题】1,(),25,62,123A.3B.6C.11D.1559【例题】1, , ( ) , , A. B. C. D.60【例题】2,1,7,16,(),43A.25B.28C.31D.35答案及解析57【解析】仔细观察各项中的数字,发现都是某数的平方或立方,通过变形,各项依次是22/13,23/32,42/33,(),62/53,62/72所以答案应为B。58【解析】仔细观察各项,各项分别是n32,所以选B。59【解析】仔细观察,相邻两数的差经过二级数列变形,构成一个等差数列,选B60【解析】相邻两数的差呈3、6、9排列,下一个应是12,括号中填入28,和后一个数正好相差15,符合规律,选B。数量关系学习精解(十二)53【例题】0.25,0.25,0.5,2,16,()A.32B.64C.128D.25654【例题】12,4,8,6,7,()A.6B.6.5C.7D.855【例题】9,1,(),9,25,49A.1B.2C.4D.556【例题】13579,1358,136,14,1,()A.1B.0C.3D.7答案及解析53【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倍数关系,相邻两数的呈1、2、4、8倍增长,下一个数应是前一个数的16倍,所以选D。54【解析】通过观察,本题考察的是相邻三数的关系,即前两数之和等于第三数的2倍,所以是6.5,故答案应选B。55【解析】仔细观察各项,各数都是通过平方运算得到,因此考察变形后各项的底数变化规律,依次可以变化为底数分别为3、1、1、3、5、7各数的平方,可以看出底数是以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所以选A。56【解析】本题初看复杂,仔细观察,后一项是通过前一项缩小10倍,而后取整数得到,所以选B。数量关系学习精解(十)45【例题】46【例题】3,3,9,15,33,()A.75B.63C.48D.3447【例题】8,12,18,27,()A.39B.37C.40.5D.42.548【例题】4,6,10,14,22,()A.30B.28C.26D.24答案及解析45【解析】46【解析】此题细看,前一数的2倍减去3得到下一数,随后该数的2倍加上3得到下一数,依次交替变化,所以答案是332363。47【解析】本题属于典型的等比数列,选C。48【解析】此题有一定的难度,仔细观察,它是一个质数数列的变形,即一个质数数列分别乘以2得到各项,所以下一项是l3226,答案为C。数量关系学习精解(三)16.【例题】1.1,2.2,4.3,7.4,11.5,()A.15.5B.15.6C.15.8D.16.617.【例题】1.16,8.25,27.36,64.49,()A.65.25B.125.64C.125.81D.l25.0l18.【例题】0.75,0.65,0.45,()A.0.78B.0.88C.0.55D.0.96小数数列是数字推理题中的常见数列之一,主要有以下几种考察方式:把每一项作为整体考察;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拆分考察;还要注意整除等一些变式的考察。答案及解析16.【解析】此题初看较乱,又是整数又是小数。遇到此类题时,可将小数与整数分开来看,先看小数部分,依次为0.1,0.2,0.3,0.4,0.5,那么,括号内的小数应为0.6,这是个等差数列。再看整数部分,1,2,4,7,11,通过二级数列变化是一个自然数列,所以括号内的数的整数部分应为11+5=16。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17.【解析】此题应先看小数部分,16、25,36、49分别是4、5、6、7自然数列的平方,所以括号内的小数应为82=64,再看整数部分,1=13,8=23,27=33,64=43,依此规律,括号内的整数就是53=125。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18.【解析】在这个小数数列中,前3个数皆能被0.05除尽,依此规律,在4个选项中,只有C能被0.05除尽。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数量关系学习精解(七)34【例题】10,29,(),127A.66B.74C.83D.3835【例题】0,1,2,9,()A.12B.l8C.729D.73036【例题】0,6,24,60,120,()A.186B.210C.220D.22637.【例题】16,27,16,(),1A.5B.6C.7D.8答案及解析34【解析】这是典型的立方数数列再加上常数2形成的数列。选A。35【解析】本题的规律是前项的立方再加上1得到。选D。36.【解析】通过仔细观察,数列通项是n3n。故选择B。37.【解析】本题用加减乘除法都找不出正确答案,可试着用幂数列来解答。规律是24,33,42,51,60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数量关系学习精解(六)30.【例题】2,3,10,15,26,35,()A.40B.45C.50D.5531【例题】3,7,47,2 207,()A.4414B.6621C.8828D.487084732.【例题】66,83,102,123,()A.144B.145C.146D.14733.【例题】4,11,30,67,()A.126B.127C.l28D.129常见的幂数列是平方、立方数列,变化形式是平方、立方再加上或减去一个常数;在数字推理中,考察幂数列各项的底数和幂指数的变化也是一种重要的方式。这类数列往往与项数结合的较为紧密,因此,对20以内的自然数的平方、立方值要熟记,对an与n的平方、立方之间的联系要有一定的敏锐性。答案及解析30.【解析】本题是道初看不易找到规律的题,可试着用平方与加减法规律去解答,即2111,3221,1033l,15441,26551,35661,依此规律,括号内之数应为72150。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31【解析】本题可用前一个数的平方减2得出后一个数,这就是本题的规律。即7322,47722,2207224 870 847,本题可直接选D,因为A、B、C只是四位数,可排除。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32.【解析】本题的规律是一个平方数加上常数2。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33.【解析】这道题有点难,初看不知是何种规律,但仔细观察可知,4133,11233,30333,67433,这是一个自然数列的立方分别加3而得。依此规律,括号内之数应为533128。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数量关系学习精解(九)41【例题】1/2,2/8,3/18,4/32,()A.21/47B.7/50C.1/10D.3/5042【例题】2,3,5,8,12,17,(),30,38A.23B.26C.25D.2443【例题】(100,42)(80,22)(66,8)(58,)()A.0B.2C.12D.844【例题】根据右表中数的排列规律,在空格里填上适当的数()A.24B.30C.50D.60 2475361261416答案及解析41【解析】本题是一个分数数列,分子、分母各不相同,把分子、分母单独作为一数列考察,发现分子呈1、2、3、4自然数列,下一个应为5;分母通过多级数列变化后是一个以4为公差的等差数列,下一个应为50,所以答案应为C。42【解析】本题项数较多,乍一看,似乎是移动求和,但到第4个数l2时不成立。通过相邻两数相减变化成一个二级数列后发现,新数列是一个自然数列,中间空缺处是23。43【解析】这题初看复杂,细看其实是平面上以横、纵轴标示的点的位置,第一点和第二点之间横、纵轴数值相差20,依此类推发现后一点与前一点横、纵轴值呈等值递减,66588,880,所以选A。44【解析】仔细观察发现,每一行左边的数等于右边两数之和的2倍,故选D。数量关系学习精解(二)9.【例题】22,24,27,32,39,()A.40B. 42C.50D.5210.【例题】1,1,2,3,4,7,()A.6B.8C.9D.1111.【例题】4,6,10,14,22,()A.24B.26C.28 D.32质数是指整数中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数,即除了1和它本身外没有其他的约数。质数数列是整数数列中的一个基本数列,实战中往往以多级数列等变式来考察,练习中要多加注意。答案及解析9.【解析】通过观察,相邻两数相减得到一个质数数列2,3,5,7,依此规律,括号内之数应为11+39=50。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10.【解析】仔细观察,本题实际上是一个质数数列的变式,即原数列中相邻两项相加得到一个质数数列2,3,5,7,11,下一项为13,所以括号中填6。11.【解析】仔细观察,本题的各项除以2得到一个质数数列,因此正确答案是B。12.【例题】2/51,5/51,10/51,17/51,()A.15/51B.16/51C.26/51D.37/5113.【例题】20/9,4/3,7/9,4/9,1/4,()A.5/36B.l/6C.1/9D.l/14414.【例题】1/2,2/5,3/10,4/17,()A.4/24B.4/25C.5/26D.7/2615.【例题】3,2,5/3,3/2,()A.7/5B.5/6C.3/5D.3/4分数数列的特点是各项的基本形式是一个分数,一般的方法是分子分母分开考察,分母相同看分子,或者分子相同看分母;分子分母不一致则采用通分的方法,考察分子项。实战中要注意一些分数数列的变式,比如分数数列中夹杂着整数,这时往往要把整数还原为分数;又比如一些分数项经过约分简化,要注意适当还原;对一些混合分数数列也要关注。答案及解析12.【解析】本题中分母相同,可只从分子中找规律,即2、5、10、17,这是由自然数列1、2、3、4的平方分别加1而得,括号内的分子为52+1=26。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13.【解析】这是一道分数难题,分母与分子均不同。可将分母先通分,最小的分母是36,通分后分子形成一个新的数列80,48,28,16,9,经观察该数列的规律是第1项等于第2项与第3项之差的4倍,依此规律,括号内分数应是16=(9-?)4,即(36-16)4=5。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本题也可以通过另一种方法求解:将分母先通分,最小的分母是36,分子各项组成一个新数列80,48,28,16,9。80=516,48=68,28=74,16=82,9=91,依此规律,下一个为(5)=10O.5,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14.【解析】该题中,分子是1、2、3、4的自然数列,括号内分数的分子应为5。分母2、5、10、17一下子找不出规律,用后一个数减去前一个数后得到3,5,7,这样就成了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了,下一个数则为9,括号内的分数的分母应为17+9=26。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15.【解析】通过观察发现,本题数列中各项既有分数,又有整数,一般方法是将其复原为分数,把分母结合项数n来考察,各项还原为3/1,4/2,5/3,6/4,可以发现分子各项为3,4,5,6,分母各项为1,2,3,4,所以答案是A。数量关系学习精解(八)37.【例题】2,12,36,80,150,()A.250B.252C.253D.25438.【例题】1,6,27,108,()A.214B.324C.405D.50439【例题】101/100,19/9,4,11,41,()A.75B.87C.98D.13140【例题】+,2+,2+,() 混合数列是指在一个数列中包含着两个规律,或者说是两个数列结合在一起而形成。一般需要按照奇偶项拆分成两个数列,或者每一项拆分而组成两个数列来考察。混合数列变式较多,是数字推理题中的重点和难点。答案及解析37.【解析】这是一道难题,通过排除,可以尝试从混合数列的角度求解。仔细观察,可以把各项拆分为2212,12322,36432,80542,150652,各式中右边部分前后两个因数拆分组成两个数列2,3,4,56;1,4,9,16,25,依此规律,括号内之数应为762252。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38.【解析】仔细观察,该数列是一个整数数列,项数不多,各项数值呈单向增长,排除倍数关系之后,尝试将每一项拆分考察,把各项拆分为111,623,2739,108427,将各式中右边部分前后两个因数拆分组成两个数列l,2,3,4和1,3,9,27,依此类推,括号内之数应为581405。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39【解析】仔细观察本题,各项既有分数,又有整数,尝试从混合数列的角度解题,把各项拆分为11/100,21/9,31,47,536;前一个加数构成一个自然数列,后一个加数构成一幂数列102,91,80,71,62因此下一个数为653,正确答案为D。40【解析】现有边长为1米的一个木质正方体,已知将其放入水中.将有0.6米浸入水中,如果将其分割成边长为0.25米的小正方体,并将所有的小正方体都放入水中,直接接触的表面积总量为:_(0.25*0.6*0.25*4+0.25*0.25)*64=13.61.91 3182431()A.39B.38C.37 D.402.1 710()341A.7B.6C.8 D.53.0141340()A.76B.85C.94D.1214. 68111623()A. 32 B.34C.36 D.385.61 2192733()48A.39B.40C.41 D.426.0581 7()37A.31B.27C.24 D.227.4961281510()A.18B.13C.16D.158.896140162173()A.178.5B.179.5 C180.5 D.181.5 详细解答回复后可见1、A 两数之差是等差数列2、A两数之差是第三个数3、D前一个数乘3加1等于后一个数4、B两数之差是素数5、B两数之差是.7.86、C1*1-1,2*2+1,3*3-1,4*4+1,5*5-1.7、A两组等差数列8、A两数之差是等比数列数字推理的题目通常状况下是给你一个数列,但整个数列中缺少一项(中间或两边),要求应试者仔细观察这个数列各数字之间的关系,判断其中的规律,然后在四个选择答案中选择最合理的答案。 首先我们要熟练掌握各种基本数列,例如,自然数列、平方数列、立方数列等。我们所说的“掌握”是指应极为熟练与敏感,同时对于平方数列应要知道1-19的平方数变化,对于立方数列应要知道立方数列1-9的立方数变化。 数字推理题型有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和数列、积数列、平方数列、立方数列、组合数列以及其他数列。 1、等差数列又有简单的等差数列、二级等差数列、二级等差数列的变式、三级等差数列及其变式。 例如:2005年中央甲类真题1,2,5,14,( ) A31 B41 C51 D61 这就是二级等差数列的变式:后一项减前一项所得的新的数列是一个基本数列。 2、等比数列有简单的等比数列、二级等比数列、二级等比数列变式。 例如:1,2,8,( ),1024 解析:后一项与前一项的比得到2,4,8,16,所以括号内应填64。 这就是二级等比数列:后一项与前一项的比所得的新的数列是一个等比数列。 3、和数列有典型和数列即两项求和数列、典型和数列变式、三项和数列变式。 例如:2004年浙江真题17 10 ( ) 3 4 1 A7 B6 C8 D5 解析:17107(第3项),1073(第4项),734(第5项),341(第6项),所以,答案为17107,即A。 这就是典型和数列:前两项的加和得到第三项。 4、积数列有典型积数列即两项求积数列、积数列。 例如:2003年中央B类真题1 3 3 9 ( ) 243 A12 B27 C124 D169 解析:133(第3项),339(第4项),3927(第5项), 927243(第6项),所以,答案为27,即B。 这就是典型积数列:前两项相乘得到第三项。 5、平方数列有典型平方数列即递增或递减型、平方数列变式、二级平方数列。 例如:2005年中央甲类真题 2,3,10,15,26,( ) A29 B32 C35 D37 这就是平方数列变式:这一数列特点不是简单的平方或立方数列,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减常数”的变化。 6、立方数列有典型立方数列即递增或递减型、立方数列变式。立方数列与平方数列的概念构建类似。 7、组合数列有数列间隔组合、数列分段组合、特殊组合数列。 例如:2005年中央甲类真题1,3,3,5,7,9,13,15,( ),( ) A19,21 B19,23 C21,23 D27,30 () 解析:二级等差数列1,3,7,13,(21)和二级等差数列3,5,9,15,(23)的间隔组合。所以,答案为21,23(C)。 这就是数列间隔组合:两个数列(七种基本数列的任何一种或两种)进行分隔组合。 还有其他的数列如:质数列及其变式、合数列、分式最简式、无理式等等。 了解以上各种数列后,考生应该多练习数字推理题,当遇见一个数列类数字推理题时,考生脑中应迅速的闪过各类数列并找到其所属的数列类型。数字推理(附分析)0 数字推理1【1】2,6,13,24,41,( )A.68;B.54;C.47;D.58 分析:选A,2=1二次方+1 6=2二次方+2 13=3二次方+4 24=4二次方+8 41=5二次方+16 ?=6二次方+32【2】 8, 12, 16,16, ( ),-64 分析:18=8;26=12;44=16;82=16;160=0;32(-2)=-64; 【3】0,4,18,48,100,( )A140;B160;C180;D200分析:选C,思路一:二级等差。 思路二:0=1的2次方0;4=2的2次方1180=6的2次方5。 思路三:0=120;4=221;18=322 ;48=423 ;100=524;所以最后一个数为625=180【4】3,4,6,12,36,( )A8;B72;C108;D216分析:选D,(第一项*第二项)/2=第三项,216=1236/2【5】2,2,3,6,15,( )A、30;B、45;C、18;D、24分析:选B,后项比前项=1, 1.5, 2, 2.5, 3 前面两项相同的数,一般有三种可能,1)相比或相乘的变式。两数相比等于1,最适合构成另一个等比或等差关系2)相加,一般都是前N项之和等于后一项。3)平方或者立方关系其中平方,立方关系出现得比较多,也比较难。一般都要经两次变化。像常数乘或者加上一个平方或立方关系。或者平方,立方关系减去一个等差或等比关系。还要记住1,2这两个数的变式。这两个特别是1比较常用的。【6】1,3,4,6,11,19,( )A.57; B.34; C.22;D.27分析:选B,差是2,1,2,5,8,?;前3项相加是第四项,所以?=15;19+15=34【7】13,14,16,21,( ),76A.23; B.35;C.27;D.22分析:选B, 相连两项相减:1,2,5,();再减一次:1,3,9,27;()=14;21+14=35 【8】3,8,24,48,120,( ) A168;B169;C144;D143 ;分析:选A,22-1=3;32-1=8;52-1=24;72-1=48;112-1=120;132-1=168;质数的平方-1【9】21,27,36,51,72,( ) A95;B105;C100;D102 ;分析:选B,21=37;27=39;36=312;51=317;72=324;7,9,12,17,24两两差为2,3,5,7,? 质数,所以?=11;3(24+11)=105【10】2,4,3,9,5,20,7,( ) A27;B17;C40;D44 ;分析:选D,偶数项:4,9,20,44 9=42+1;20=92+2;44=202+4其中1,2,4成等比数列,奇数项:2,3,5,7连续质数列转载于:恩点论坛 查看原文:/read.php?tid=77283第1题:1,2,3,7,16(B)A66B65C64D631的平方+2=32的平方+3=73的平方+7=167的平方+16=65第2题:0,1,3,8,21()A53B54C55D56(0+1)*2+1 (1+3)*2+0 (3+8)*2-1 (8+21)*2-2=56 第3题:2,8,24,64(D)A88B98C159D1601X2=22X4=83X8=244X16=645X32=160第4题:0,10,24,68,(B)A,96B120C194D2541的立方-1=02的立方+2=103的立方-3=244的立方+4=685的立方-5=120第5题:6,15,35,77(C)A161B162C163D1646X2+3=1515X2+5=3535X2+7=7777X2+9=163第6题:(69),36,19,10,5,22X2+1=55X2+0=1010X2+(-1)=519X2+(-2)=536X2+(-3)=69第7题:95、88、71、61、50、()A40B39C38D37第8题:0,1/4,1/4,3/16,1/8,(B)A1/16,B5/64,C1/8,D1/40/21/42/83/164/325/64第9题:1/2,1/9,1/28,(A)A、1/65,B、1/32C、1/56D、1/48分母1的立方+122的立方+193的立方+1284的立方+165第10题:400,(),二倍根号5,4倍根号20A、100B、4C、20D、10第11题:4、12、8、10,(C)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