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专业 开题报告.doc_第1页
社会学专业 开题报告.doc_第2页
社会学专业 开题报告.doc_第3页
社会学专业 开题报告.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设计-开题报告题目:亲辈社会网络与大学生就业观念研究姓名:尹纯标(K20714037) 叶晓晖(K20714007)专业:07社会学导师:田飞 副教授日期:2009410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从1999年开始,我国的高校扩招已进行了十个年头了。全国高校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大学生也慢慢揭开其神秘面纱,由精英化逐渐走向大众化,而且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传统的大学生“包分配”的就业方式也走上了“求职自由化”的大道。基于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多元化、自身社会网络面的大小、自身能力的强弱等原因,大学生就业难现象越来越突出。据统计,自1999 年高校扩招以来,每年大学生毕业人数不断增多,2004 年大学毕业生达280 万人,2005 年突破340 万,2006 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至413 万,2007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95 万,2008 年高校毕业生达到559 万,2009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600 万。在应届大学毕业生数量每年大幅增长的同时,往届毕业生待业人数也不断累积增长,形成一个累积效应。2004 年全国待就业毕业生达69 万人,2005 年达79 万人,2006 年达93 万人,2007 年达124 万人,2008 年达到176 万人。这些统计数据充分表明了当前和今后大学生就业工作的严峻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大学生对此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近年来由于我国市场劳资供求关系矛盾突出,大学生就业难更成为我国正面临的一大社会问题,尤其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大学生就业难更成为凸显在今年两会上的热门话题。相关部门鼓励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进行自主创业。那么究竟大学生之前的就业观念受什么因素决定的呢?当然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说自身能力的高低,价值观的不同,社会关系网络的强弱等等。本课题就是在此宏观背景下,着眼于大学生就业观念与亲辈社会网络,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以找出社会网络和大学生就业观念之间的内在逻辑,从而对相关理论加以解释和完善,了解影响大学生就业观念的亲辈社会网络因素,探讨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以利于端正大学生就业观念,打破职业委任的“任人唯亲”现象,并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平。二:文献回顾相关文献主要分析的是社会网络对职业地位获得的作用。国外学者对此研究的成果颇为丰富,主要有林南.恩塞尔.沃恩的社会网络与地位获得,社会资源和关系的力量:职业地位获得中的结构性因素等。主要观点认为无论是首份工作还是现有工作,大多数人都是通过生日会关系的帮助来获得的。格兰维特关于社会网络分析对地位获得的原创性研究,通过对282位住在马萨诸塞的牛顿这个地方的专业和管理人员的访谈,指出那些通过人际间渠道找工作的人似乎更倾向与找到更好更满意的工作,进而提出了信息-流动的网络理论。他根据行动者互动频率的高低、感情力量的深浅、亲密程度的强弱、互惠关系的多少将个体(个人、组织)之间的关系分别分为强关系和弱关系。他认为,强关系维系着群体、组织内部的关系,弱关系在群体群体、组织之间建立纽带关系。他在研究市场经济中的就业过程时发现,当个人运用他们的个人网络找工作时,他们更经常或更有效地得到相匹配的工作。在这里,弱关系充当了“信息桥”的角色。国内人员对此相关研究最为突出的是边燕杰的社会网络与求职过程,找回强关系:中国的间接关系、网络桥梁和求职,通过分析中国的工作分配制度,区分了在求职期间求职者使用的直接和间接关系。作者发现,在中国,个人网络影响的一些为关系人分配工作地实权人物,这些实权人物将工作是为对关系人的一种恩惠,在这个过程中,以信任和义务为特征的强关系为这种不合规定的行为提供了便利条件,直接和间接关系都通常用来从实权人物哪里获取工作地帮助。在我国,由于有着强调人伦关系的传统,利用社会网络求职的现象一直存在。边燕杰等人1999年调查发现,天津市民使用社会网络的比例达到84.9%。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主要是从宏观上去把握社会网络和职业地位获得的关系,而没有关注行动者在就业观念上受亲辈社会网络的微观影响,本课题重点正是探讨这种微观影响,也是本课题的创新所在。三:研究方法与理论基础1、 本课题为解释性研究,其创新意义主要变现为:本课题选择大学生为调查对象,揭示大学生就业观念与亲辈社会网络之间的关系,提升经验,阐释理论,研究选题角度较独特。目前国内尚无对大学生就业观念与亲辈社会网络关系的研究,有的只是社会网络与职业获得关系的研究,宏观性较强,不利于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就业观念及就业难进行解释与指导。本课题将在总结提升经验基础上,在了解大学生就业观念与亲辈社会网络的内在运行规则进行解释和部分探索。在研究方法上,以实证主义方法论为基础,通过自填式问卷进行调查研究,运用SPS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描述,最终形成调查研究报告。2、 欲使用的理论、(1) 布尔迪厄关于资本的理论:资本与权力紧密相连,一个人所拥有的资本的类型和数量往往决定了他在社会空间的位置,也就是他所掌握的权力。而亲辈关系则属于社会资本这一范畴。个人所掌握的资本框定他们的社会轨迹,也就是说资本框定了他们生活的可能性或机遇,进而,资本也被用来再产生阶级区分。(2) 马克.格兰诺维特关于社会网络的理论:马克.格兰诺维特(Mark Granovetter)有关“嵌入性”的理论认为,经济行为嵌入与社会结构,而社会结构的核心就是人们生活中的社会网络。具体到劳动就业领域,个人获得工作变迁机会的信息严重依赖于个人拥有的社会网络关系,受到身处其中的社会网络的强大的而不为人所注意的束缚。(3) 边燕杰等人关于社会网络的理论:与格兰诺维特的观点不同,边燕杰等人则提出强关系理论假设。他们的强关系理论假设对格兰诺维特的弱关系力量假设和林南的社会社会资源理论提出了挑战。他们认为,在中国社会体制背景下,强关系在求职过程中更多地充当网络信息桥的作用。、理论框架 亲辈社会网络大学生就业危机的高低(就业难易度)的大小)大学生职业期望值大学生职业选择布尔迪厄关于资本的理论马克.格兰诺维特、边燕杰关于社会网络的理论四:研究内容前言:亲辈社会网络的强弱与子辈大学生的就业有着很大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正是基于对此了解,笔者选择了本课题进行研究,计划通过对安徽大学06级本科生进行抽样调查,旨在探讨亲辈社会网络与子辈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关系。在此,我们把亲辈定义为直系亲属,社会网络指的是社会行动者及其间的关系的集合。也可以说,一个社会网络是由多个点和各点之间的连线组成的集合。着重探讨一下几个问题:亲辈社会网络越强是否会令子辈大学生主观上认为就业越容易?是不是亲辈社会网络越强,子辈大学生的职业期望值就越高?是不是亲辈社会网络越强,子辈大学生就越倾向于选择和亲辈同样的职业?(一) 亲辈社会网络的强弱状况1、 亲辈的职业状况2、 家庭背景状况(家庭成员的最高文化程度,贫富程度等)3、 亲辈对子辈的教育方式(二) 子辈大学生对就业的心理1、 就业危机的高低2、 职业期望3、 自己专业的冷热程度4、 个人的喜好预设结论:亲辈社会网络的强弱对子辈大学生就业观念有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亲辈社会网络越强,子辈大学生的就业危机感就越小,职业的期望值就越高,且更易倾向于选择与亲辈相同的职业。五 研究进度安排1、3月4日4月5日:选题2、4月5日5月1日:操作化3、问卷设计:4月20日5月1日4、资料发放:5月1日5月8日5、资料收集与整理:5月8日5月15日6、数据分析:5月15日5月20日7、撰写研究报告、制作课件:5月20日6月1日8、答辩准备:6月1日六 经费开支计划:问卷制作、印刷:2040元七 参考文献1、美林南.恩塞尔.沃恩:社会资源和关系力量:职业地位获得中的结构性因素 J国外社会学,1999年2美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