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金融学英汉谚语文化涵义对比研究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谚语承载了一个民族的智慧和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精华。它是在群众中间流传的、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的普遍语言现象。每个民族的语言中都包含着大量的谚语。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毫不夸张地说,对一个民族语言中谚语的研究可以深入地了解该民族的风俗和心理。正如文学作品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一样,谚语由一个民族自己创造、代代相传、并蕴涵着大众智慧的句子也是如此,也能够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而对一个民族文化的了解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英文化的不同使谚语具有明显的民族特征,而谚语本身也承载着该民族的文化。不同的谚语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文化涵义,即使是相同的谚语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其文化涵义也会大相径庭,甚至有的谚语只在特定的背景下体现其本意。所以由于不同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及习俗、宗教信仰、修辞手法的使用、思维方式,或源于不同的经典名作或名人之口,就会造成两种语言中的谚语文化涵义的不同。因此,比较研究英汉谚语的文化涵义,对进一步了解中西民族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根据相关文献,国外学者对谚语的研究起步较早,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修辞学角度,语义学角度和综合学科角度。从修辞学角度到语义学角度的飞跃,使学者对谚语的研究从表层语言特征渐渐转向表层文化关系,并把谚语放在特定的语境中进行研究。但是,这样的研究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很容易将对谚语的研究套入固定的程式化。一旦程式化,那么从谚语体现出来的文化背景就显得苍白,对民族文化的理解也就无从谈起了。究其原因,是因为研究并没有从表层文化关系挖掘到深层文化关系。反过来说,对于深层文化关系的挖掘也必须以语义研究为基础,因此,在对相关文献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总结之后,本研究从语义学角度出发,挖掘比较英汉谚语的深层文化涵义,以探索两个民族文化的同异。研究主要以语言文化观为主要理论依据,从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历史文化、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的角度对英汉谚语的相同和不同进行对比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挖掘造成其文化差异的深层原因。综上所述,本研究旨在通过谚语文化涵义对比研究,深掘中西文化差异,更好的帮助两种语言的谚语使用者理解中西文化,使其更理性看待谚语在生活中的启示作用。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可见以下提纲:1. 谚语起源与定义2. 了解英汉谚语文化差异的重要意义2.1 有助于正确理解语言,避免产生歧义2.2 有助于发挥谚语对日常生活的启示作用2.3 有助于跨文化交际3. 英汉谚语差异的主要类型3.1 英谚和中谚完全相同3.2 英谚和中谚基本相同3.3 英谚和中谚基本不同4. 英汉谚语文化从同到异对比研究4.1 表现出的道德规范相同 4.2 表现出的最基本道德品行一致 4.3 对于名誉的重要性,基本相同 4.4 对于友谊,差异开始出现 4.5 对于帮助和救济,差异开始明显 4.6 对于金钱问题,存在截然不同的观点5. 英汉谚语差异背后的深层原因5.1价值观念 5.2 风俗习惯 5.3 历史文化 5.4 宗教信仰7总结拟解决的主要问题:1. 英汉谚语文化涵义的同异2. 英汉谚语差异背后的深层原因3. 如何正确合理应用谚语的启示作用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综合成果分析英汉谚语不同点英汉谚语相同点结合文化涵义与背景,探究如何运用谚语的启示作用比较研究英汉谚语文化涵义挖掘英汉谚语差异背后深层原因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2010年10月24日11月24日:查阅文献资料,写出文献综述部分。 2010年11月24日11月26日:上传文献资料至高校毕业论文网络平台。 2010年11月28日12月6日:翻译两篇英文文献,每篇原文字数在2-3千之间。 2010年12月7日12月30日:撰写开题报告,并上传。 2011年1月3月11日:撰写论文提纲以及初稿,上传论文初稿。 2011年3月12日3月22日:论文修改第一稿。 2011年3月23日4月16日:论文修改第二稿、第三稿。 2011年4月17日4月18日:毕业论文定稿,并上传。 2011年5月21日参加论文答辩。五、主要参考文献:1. Permyakov, (1979): Proverbs and sayings in the East. Science, Moscow. 1979.2. Baevskij, V.S. (1970): “Porozdayuscaya model poeticeskoj sistemy poslovits.” In: Strukturno-matematiceskie metody modelirovaniya yazyka. Kiev, 1970. (14-15)3. Wolfgang Mieder, Alan Dundes, (1994): The wisdom of many: essays on the proverb.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London. 1994.4. Jakobson, Tynyanov, (1929): Problemy izucenija literatury i jazyka, Novyj Lef. 12 (1928).5. Jolles Andr, (1930): Einfachen Formen. Foklore Society Publications, London, 1930.6. Max Black, (1962): Deweys Philosophy of Language. Journal of Philosophy 59 (19): 505-523.7. L. A. Richards, (1965): The Philosophy of Rhetoric.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A. 19658. Michael Losonsky, (1999): Humboldt: on Language: on the diversity of human language construction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mental development of the human speci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U.K. 1999.9. M.F. Zamenhof, (1905): Proverbaro esperanta aldono al la verko “Frazeologio rusa-pola-franca-germana”. Pt. I. A-B. Varshave, 1905.10. Neal R. Norrick,(1985): How proverbs mean: semantic studies in English proverbs. Mouton, New York, 1985.11. Barley, N. (1972): “A Structural Approach to the Proverb and Maxim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Anglo-Saxon Corpus.” Proverbium, (20) 1972; 737-750.12. Burke, K. (1941): The Philosophy of Literary Form. Studies in Symbolic Action. New York, 1957.13. Milner, G.B. (1969b): “What is a proverb?” New Society, (332) 1969; 199-202.14. Neal R. Norrick. (1981): “Proverbial Linguistics: Linguistic Perspectives on Proverbs”. Trier: L.A.U.T., 1981.15. Seitel, P. (1969): “Proverbs: A Social Use of Metaphor.” Genre, (2) 1969; 143-161.16. Seitel, P. (1972): Proverbs and the structure of metaphor among the Haya of Tanzania. Ph.D.diss.: Univ. of Pennsylvania, 1972.17. Taylor, A. (1931): The Proverb and an index to the proverb. Hatboro/Copenhagen,2 1962.18. Taylor, A. (1962): “The riddle as a primary form.” In: H.P. Beck (ed.), Folklore in Action: Essays for Discussion in Honor of MacEdward Leach. Philadelphia, 1962. 200-207.19. J.Seidl,(1982),IdiomsinPracticeM.Oxford:OxfordUniv.20. WendyLiu,(2009):EverythingIUnderstandaboutAmericaILearnedinChineseProverbs,Homa&SekeyBooks.21. Mieder, Wolfgang, (2008): “Proverb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Folk Wisdom in Art, Culture, Folklore, History, Literature, and Mass Media. Peter Lang Publishing, New York, 2008.22. Elke U. Weber, Christopher K. Hsee, Joanna Sokolowska,(1998): “What Folklore Tells Us about Risk and Risk Taking: Cross-Cultural Comparisons of American, German, and Chinese Proverb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Volume 75, Issue 2, August 1998, 170-186.23. 束定芳. 隐喻学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人通空间申请书
- 申请书 日语怎么说
- 申请事业保险申请书范文
- 中止冻结工资申请书
- 江苏商标申请书
- 桐庐专升本申请书
- 宿舍安装空调申请书
- 2025【合同范本】建设工程拆迁合同
- 2025入股合同范本范文
- 助学申请书咋写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二年级上册第3课《欢欢喜喜庆国庆》课件
- 艺术鉴赏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 DBJ15 31-201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广东省标准)
- 消费金融公司的数据分析与商业智能应用考核试卷
- 职技术学院眼视光技术专业学生技能考核题库
- 《无机化学》课件-氢键
- 实验心理学课件
- 校长校园安全教育课件
- 双胎妊娠合并早产护理查房课件
- 化工企业物料编码规则培训课件
- 粉条检测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