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音和团音.docx_第1页
尖音和团音.docx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尖音和团音 尖音古精系字齐摄呼的读音,或叫做精系细音,就是z c s与 i 拼出的音节。自古以来精系分为洪、细两组音:洪音为z c s(资雌私),细音(尖音)为zi ci si(积七西,举齐以代撮,以下皆同)。现代汉语拼音方案砍掉了尖音,把原读zi ci si(积七西)的尖音字改读为舌面音j q x(基欺吸)。为了彻底铲除尖音,把尖音的声母zi ci si改为“整体认读音节”混同于z c s,并且曲解z c s的发音部位,命其为舌尖-齿背音,即舌尖翘起抵上门齿发音,这样的发音是很难和齐撮呼韵母i 拼出尖音的,勉强相拼也只能拼出生硬的、尖锐刺耳的人造尖音,而不是传统的、北方大众的自然的尖音。本来z c s是舌尖微垂着下齿,在舌尖稍后的前舌叶和上齿龈成阻发音,是前叶-齿龈音。描写此特点的字书,一见上海锦章书局标准国音学生字典,指出其发音是“舌尖下着齿背”,二见上海商务印书馆1955年版的四角号码新词典,指出其发音是“舌叶抵住上牙根”。二者都是说它们的发音是舌尖下着齿背、在舌叶和上牙根(齿龈)成阻,就是前叶-齿龈音。这样的发音部位很容易和齐撮呼韵母i 拼出尖音。因为i 都是舌面前高元音,都有拉动口腔内声母靠近自己的功能,z c s和i 相拼时,受i 的拉动,就会舌位后移,移到后舌叶和齿龈后,成为后叶-龈后音。而现代学者把z c s改为舌尖上翘抵上齿,近似d、t的发音,这样的发音是很难和齐撮呼韵母i 拼出尖音的。现代学者“舌尖抵上齿发音”的来历有二:一是来自满语汉化过程中的语病,是满语翘舌音zh ch sh的变种,绝不是传统的汉语北方话的大众读音;二是来自“国语罗马字”的tz和ts(即现汉的z和c)的字母形式,因为tz ts的主辅音t的发音基本和汉语的d或t相同,是舌尖抵上齿的。“国罗”的tz和ts又是抄袭了威妥玛方案,又是舶来品。现代学者就据其字母形式的推演,以错就错的说其是舌尖抵上齿背。 尖音和团音的合称。尖音指z、c、s声母拼i、u或i、起头的韵母,团音指j、q、x声母拼i、u或i、起头的韵母。有的方言中分别“尖团”,如把“尖、千、先”读作zin、cin、sin,把“兼、牵、掀”读做jin、qin、xin。普通话语音中不分“尖团”,如“尖=兼”jin,“千=牵”qin,“先=掀”xin。昆曲所谓尖团音范围还要广写,z、c、s和zh、ch、sh的分别也叫尖团音,如“灾”zi是尖音,“斋”zhi是团音,“三”sn是尖音,“山”shn是团音。 颤音为增加嗓音或乐音的表现力而加的轻微的震颤效果,由所发音的微小快速的音高变化构成.闪音亦作弹音,是发音方法之一。发音时,舌尖向上卷起,但直接接触齿龈或者上颚。气流冲出时,舌尖轻微闪颤一下,与齿龈或上颚接触,瞬间即离开。 日语的r-以及韩语作初声时也是齿龈边弹音。调类和调值调类:就是声调的分类,是按照声调的实际读法归纳出来的,调值相同的归为一个调类。声调的种类,就是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古汉语分为平上去入四个调类,现代汉语普通话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调类一般用五音标记法来表示。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去声51.古汉语调类到现代汉语调类的变化可以概括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