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科学出版物的与.doc_第1页
试论科学出版物的与.doc_第2页
试论科学出版物的与.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论科学出版物的与编辑整理 编辑:李飞 来源:支票套打王新浪论文关键词:科学道德编辑科学出版物“失真”“保真” 论文摘要:科学出版物作为科学信息的载体,是科学技术重要的信息来源,它在信息传播、学术交流、科研活动、生产建设和文献管理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真实是科学的生命,也是科学出版物的生命,但在现实生活中有多种原因会导致科学出版物的“失真”。以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对待科学出版物,使科学出版物真实反映科学活动的过程及结果,加强科学出版物的作者和编辑的科学道德建设,对于科学出版物“保真”至关重要。 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人类对自然现象、社会实践、思维活动规律的总结与概括及正确认识与反映,它能为人类行为和社会发展进步提供指南和动力。科学出版物泛指一切科学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等,它记载科学研究的成果,是科学信息的载体,是传播信息、知识、思想的重要媒介,是积累文化的重要工具,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真实是科学的生命,真实地反映科学活动的过程及结果,是科学出版物最基本的诉求。 但是,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其中主要是市场经济的副作用对科学出版物的侵蚀,科学出版物的“失真”现象屡屡发生,科学出版物的“保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科学出版物作者和编者共同面临严峻的考验。因此,认真探讨科学出版物“失真”的原因及如何“保真”,对于打造优质科学出版物、发展和繁荣我国科技事业具有重要而迫切的意义。 一、科学出版物“失真”的种种表现 科学进步的真谛是把科学发现通过科学出版物迅速公之于众,让其他人也能认识和利用这一发现,从而将人类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向前推进。然而,科学出版物的“失真”,却使人类的上述愿望受到严重干扰。其失真表现多种多样。 (一)事实失真 事实、数据、结论是科学赖以存在的三个支柱(支撑点),其中第一位重要的就是“事实”。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人类知识中的全部客观性问题,是与科学事实不可分割地联结在一起的。”科学活动中的事实有两个含义:一是科学赖以出发的问题必须是真的,二是研究过程中所发生的情况必须是真的。总之,只有那些具有信息效应的材料才能被称为科学事实。 科学是什么?它是问题的答案。科学活动是探索、寻找问题答案的活动。然而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科学问题,例如非科学、伪科学问题就不是科学问题,傻子、骗子、疯子提出的问题就不是科学问题。科学问题是指有一定的“求解目标”同时又是“在应答域内可解”的问题。然而在工作中我们时常发现许多来稿宣称已解决的所谓问题,本身不具备真实性,即问题并不存在,或已为他人解决,从而问题早已消失了。这就是说,作者论文中的科学研究的事实是虚假的、不存在的,因而其科研项目、论文内容是不真实的,是虚构的和不符合事实的。这些内容如借助科学出版物付诸出版,就造成了科学出版物的事实失真。 (二)数据失真 学术研究活动的全过程包括提出问题,获取资料和数据,分析资料和数据,提出并论证科学假说,形成新的理论,撰写论文或研究报告等,资料和数据是其根本。自然科学是量化的科学,数据和建立在数据基础上的数学模型决定着其结论的真实性。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分别指出,一门科学的成熟程度取决于它对数学的运用程度。科学活动的数据也包括两方面:一是研究活动所依赖的数据,二是作者的科学活动所诞生的数据。但在现实中,有的研究者伪造事实和数据,做假实验;捏造数据或删除那些于假设不利的数据,即隐瞒不报不理想的数据;对实验数据进行筛选,只挑选或发表那些对自己的研究有利的“最佳”结果,不对数据的不足进行说明;只根据一部分研究结果来写报告,不公布负面研究结果等。这些都是导致数据失真的行为。 (三)结果失真 科研得到的结果不是正确的或者不是必然得到的,如有的结果仅是通过“合理推断”得到的,事实上并未出现;有的研究者把别人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说成是自己的发现和发明,把别人在实验中辛辛苦苦积累起来的第一手资料说成是自己实验得来的,把从他人的论文或著作中抄来的观点和材料说成是自己的新观点等。这些都属于结果失真。 (四)价值失真 科研成果或论文并未达到某种水平,却过高估计成果的价值,进行虚假宣传,动辄就使用“国内先进”、“国内首创”、国际先进”、“国际领先”、“填补空白”等褒扬词语;一稿多发的论文,只是经过了一些小的修改,或只是更改了作者顺序,这样一篇论文就会变成几篇,但实质上是同一篇论文;有的研究者为了应对考核,经常将本可以写成一篇好的论文的实验资料或研究结果,拆开使用,写成多篇,结果是论文数量凑足了,质量却下来了。 (五)文献失真 任何一项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都有它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任何科学研究都要以前人的经验和知识为借鉴。因此在报道自己的科研成果时,作者有必要列出曾参考利用过的前人的研究成果(文献),并在自己论著的参考文献、脚注、前言、综述语篇中有所体现。科学出版物在参考文献引用方面的“失真”主要表现如下:抹杀前人成果,自我夸张宣传;在论证工作必要性时不提前人已获的类似成果,在讨论中才说前人数据与他获得的数据一致;有意不提前人在同领域获得的成果,以便制造“原创性”假象,其实,作者取得的成果不管有多大的创新,总是以前人或他人的成果为基础、前提和出发点的,因而借鉴、引证他人的观点和材料是很正常的,且是不可避免的,而明确列出援引过的文献正是对前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引用参考文献存在功利化倾向,有的作者觉得引用他人的文献是对别人的一种恩惠,有的过度自引,只引自己的或自己小团体的,投国外期刊的论文只引外国人的文献等,而不问其水平高低;杜撰参考文献,即引用不存在的文献来做参考文献,或将非正式出版物当做文献来源,列人参考文献。 (六)署名失真 一般情况下,我们定义作者为“对已发表的研究内容负责,并对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的人”。对论文提出过建议、给予过技术性帮助或仅仅收集过资料的人,不能算是作者。另外,那些担任研究小组的领导或负责人而实际并未做出过贡献的,不应加人到作者名单之中,最多只能在致谢辞中提到。总之,作者必须同时满足如下条件:对研究思路或方法有所贡献及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和解释的;论文执笔者或对文章进行了重要修改的;同意最终定稿内容,并愿意对其负责的。科学出版物署名失真的表现如下。做了工作的没有署名:与其他研究者一起完成项目,但在未得到其他研究者同意的情况下发表了论文,并把他们排除在作者名单之外,把合作成果当成是自己个人的成果,使该署名的人不能够署名;没做工作的署名了:如礼节性的署名,馈赠性署名,朋友之间照顾性署名,相互之间互换署名,名为合著而实际只有一个人做了工作、编者要求作者增加的署名等,这些都是无功者在作者中“搭便车”的行为;署名顺序虚假:无端侵占他人成果,无功者占据排序的“首席”,而将有功者挤人“次席”甚至“末席”。 二、科学出版物“失真”原因探析 (一)客观原因 2.科研管理体制不完善 我国在科技工作者的考核制度、评价体系等方面,现行政策与实际情况严重脱钩阁。在实际运行中缺乏合理的科学评价体系和办法,缺乏良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