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样本.doc_第1页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样本.doc_第2页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样本.doc_第3页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样本.doc_第4页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样本.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一、 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在十九世纪后半期的英国文坛上出现了一位“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十分独立的现实主义者”,他就是生时荣辱无常,死后褒贬不一的哈代。托马斯哈代(1840-1928)是十九世纪英国文坛上继狄更斯、萨克雷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敏锐地洞察了他所处的那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社会和时代,用他那如椽大笔拨开了维多利亚王朝浮华奢靡的外衣,描绘了当时社会舞台上正上演着的一幕幕悲剧。他的作品,尤其是“威塞克斯小说”弥漫着浓郁的悲剧气氛,主人公大多在挣扎绝望中结束了自己的一生。正因为如此,人们评价哈代的作品,尤其是后期的小说“具有浓厚的悲剧色彩”,认为哈代对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发展成为悲观主义哲学。时隔多年,尽管有许多人士极力为哈代言鸣,但是“悲观主义”的标签依然贴在哈代头上,以“悲观主义者”称之。哈代本人是忧郁的,尤其在他后期悲剧小说中弥漫着一股浓郁的悲剧气氛。然而他又是刚毅的,他的悲剧小说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判决,从中可以感受到爱与恨、愤怒与抗争、同情与悲伤、信心与意志。 “以浓烈的悲观主义情绪,开创了英国文学史上的哈代时代,他成为耸立在维多利亚时代和新时代的交界线上的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许多学者认为正是哈代一生的经历和他所处的大时代背景造就了他的传世作品。他的作品既基于他的生活经历又超越了他的生活。纵观哈代的作品和生平,都带有浓厚的悲剧色彩,对现实强烈批判,因此当时社会各界反映不一。尤其是他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这部小说不但是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不朽名作,而且揭示了维多利亚时代道德观念的虚伪与冷酷,同时也是争议最大的一作品之一。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对悲剧下了定义,“悲剧,是对一件重要的、完整的、颇有规模的行为的模拟,它使用善化的语言,分用各种藻饰于剧中各部,它以行为的人来表演而不作叙事,并凭借激发怜悯与恐惧,以促使此类情绪的净化。”悲剧性的作品可以净化人的思想,人们在悲苦中更能体现个性,对我们现实社会存在深远的价值和意义。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德伯家的苔丝的悲剧性从多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对人们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很大的帮助。从国外研究的角度来看,前苏联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编写的英国文学史这本书,阐明了现实主义者哈代思想立场的特点,其小说创作经历的发展阶段,介绍了哈代的生平、创作的艺术手法和原则以及哈代平时的言论与观点,乃至其悲观主义的口号。而其中的一些言论和思想,则反映了哈代的创作技巧与艺术构思。这部著作提出了贯穿哈代创作过程始终的思想:“主人公跟受不公平法则所支配的社会之间的冲突,更广泛一些说,也就是,人类跟残酷无情的大自然之间的冲突。他倾向于认定现存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的规律性是某一强大天命的意志的表现。”哈代的小说,正是充分体现了某种不可知的力量凌驾于人类的努力与拼搏,导致其悲惨的一生。他主张从幸福康乐的后面发现和揭露人们的悲剧,人们的苦难、没有满足的愿望和意图的秘密。在F.E.哈代的托马斯哈代传中提到,“1885年,哈代曾写道:悲剧,简单地讲,可以这样说:悲剧表现个人生活中的一种事物的状态,他的本能或欲望最终不可避免地导致悲惨的结局。”“由必然性所决定的应有的悲剧,是最好的,更简单的说,是最高的悲剧。”而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哈代在创作中的根本矛盾。他认为在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下,悲剧的产生是必然的,其小说中主人公的悲惨命运不仅是社会非正义的牺牲品,而且是天命或宿命的牺牲品。Dale Kramer编写的剑桥文学指南托马斯哈代中,分别从哈代的生平、美学观点,哈代对威塞克斯郡独特的热爱之情,以及19世纪晚期科学、宗教、哲学的发展对其作品中悲剧艺术的形成造成的影响等各方面阐述了哈代的文学思想及创作技巧。其中有的重点探讨了哈代背离传统、强调个性的悲剧美学观的形成。所有的关于哈代生平的记述都从比较客观的方面体现了他创作的宿命论与悲剧艺术。而学术上对该方面研究所采取的研究方法上,许多学者都比较推崇从对他作品的分析上来研究他的悲剧意识的形成原因。哈代的几乎每一部作品都渗透出宿命气息和他对悲剧的艺术情怀。学术上的很多文献对该方面的研究也都有涉及。从国内研究的角度来看,胡艳的论哈代中的宿命论和悲观主义色彩一文中提到,哈代深受叔本华的“唯意志论”,达尔文的“进化论” 和赫胥黎的“不可知论”的影响,形成怀疑和虚无思想。认为不管人类文明如何发展,人类总归无法摆脱那种强大的神秘力量宿命的捉弄。他赋予作品情节中的偶然事件以逻辑因素,往往使一系列的偶发性事件具有因果联系,从而导致必然结局,由此人物的存在被锁定其中,在劫难逃,从而体现宿命的力量。由此可见,这些唯心主义思想促进了哈代本身宿命论的形成。李鹏在从故土意识把脉哈代的悲观主义走向中指出,哈代出生于英国西南部的道塞郡。那个地区是一个古老偏僻的宗法统治地区。早期的哈代是以乐观的态度来看待现实生活,把宗法社会理想化。在他早期的作品中,宗法世界与资本主义世界形成强烈的反差,哈代乐观地相信来自民间的与宗法生活联系紧密的主人公必然会取得胜利。然而,随着资本主义势力对古老庄园生活冲击不断的加剧,哈代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有了深入的体会和观察。成年后的他在伦敦接触到了广泛的社会层面,目睹了资产阶级上流社会的肮脏与丑恶。哈代将他本人所目睹到的种种丑恶的社会现实,将成千上万的普通人的不幸命运,转化成了苔丝的命运,为她安排了这痛苦的一生。哈代认为,“诗人和小说家的任务是表现隐蔽在伟大事物中的悲惨和隐蔽在悲惨事物中的伟大”,所以哈代将他自己对罪恶社会的不满与愤恨倾注到了作品中。同时,还有孟丽的从苔丝的悲剧看哈代的悲剧意识,以及刘开富的从悲观的角度审视哈代的作品德伯家的苔丝,都对哈代宿命论及悲观主义色彩的形成、发展、成熟以及表现有了独特的说法和见解。他们都认为从哈代一系列的作品中,人们能够明显地考察到他悲剧意识形成的心理过程,以及它在哈代世界的核心位置。而通过作品又反映出哈代意识到命运的不可抗拒,同时他又在洞悉生命的全部悲剧意义,就是悲剧的苦难和必然性,然后坦然地面对人生的坎坷,并始终不放弃对幸福的渴望与抗争,这就是哈代作品的超越性所在。他们认为正视悲剧,采取行动,奋勇拼搏,是作者通过对生命哲理的、审美的观点取得的认识。诚然,国内外许多杂志期刊中有不少关于德伯家的苔丝的评析,有从女性角度的,也又从弗洛伊德心理学角度分析的,这部作品的研究价值意义非凡。作品中的主人公苔丝在面对生活的不幸时,并没有屈服于悲剧之下,而是努力追求自己的真爱。悲剧让大家萌发的是同情与伤感,看完之后也许会挥之于脑后,但是,当我们遇到身处于苔丝同样的困境时,也许会回想起她的坚强不屈,重新怀抱美好的愿望与理想。德伯家的苔丝这部著作,仍然值得当代人研究与探讨。称为维多利亚时代 “英国小说的莎士比亚”的哈代,他笔下的艺术珍品,具有跨时代和世界的不朽价值。他的作品带有较浓重的悲观和宿命的色彩。但哈代的悲观绝不是妥协和懦弱,而是一种直面不幸的真实和勇敢,因而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 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研究的基本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其创作的主题包括早期的田园乐观主义及后期的宿命论与悲剧意识。第二部分:联系哈代的生平和作品德伯家的苔丝分析其宿命论和悲观主义的根源和意义。第三部分:探究哈代的悲剧小说对我们现世的价值和意义。拟解决的主要问题:通过其作品中渗透出的宿命气息和他对悲剧的刻画与描写,窥视作者独特的生命观,正视不幸,敢与命运抗争,进而战胜对悲剧的恐惧,与不幸命运顽强抗争。 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研究步骤:确定论文方向,选择论题确定论文题目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自己的观点撰写开题报告撰写文献综述撰写论文。方法及措施:1围绕哈代的悲剧小说,研读国内外学者的著作,综合了解学者们的研究动向,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2了解哈代的生平,分析哈代悲观主义形成的原因。3重要阅读哈代的作品德伯家的苔丝,从内容上分析哈代的悲观主义,结合当时的社会、经济、宗教等方面分析哈代悲观主义形成的原因。4.总结材料,探究悲剧的“净化”作用对我们现世的价值与意义。 三、 参考文献Kramer, D. 2000.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Thomas Hardy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E F哈代。1930。哈代的早年与晚年生活M。伦敦:英国麦克米书公司。 胡艳。2008。论哈代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宿命论和悲观主义色彩J。太原科技大学学报第二期。 金元浦,孟昭毅,张良村。2000。外国文学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刘开富。2007。从悲观的角度审视哈代的作品德伯家的苔丝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第八期。 卢那察尔斯基。1983。论文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李鹏。2005。从故土意识把脉哈代的悲观主义走向J。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第三期。 孟丽。2001。从苔丝的悲剧看哈代的悲剧意识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第四期。 前苏联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1993。英国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杨周翰。1986。欧洲文学史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五、研究工作进度:2008年10月22日,毕业论文的前期准备工作。2008年10月22-31日,与指导老师见面,了解相关任务,讨论选题,指导教师推荐参考书目。2008年11月10日之前,递交开题报告和论文提纲,上缴指导教师审阅。2008年12月15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