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篇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第一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学的传统定义是研究稀缺资源如何在竞争性的最终用途之间配置的。经济学的两个重要特点:第一,生产性资产是稀缺的,难以充分满足人类的各种需要;第二,这些选择究竟具体是怎么作出的。一、资源的稀缺性和需要的无限性稀缺规律(the Law of Scarcity)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基本规律。稀缺物品(Scarce Goods)被称为经济物品(Economic Goods),消费品之所以稀缺,是因为生产消费品的资源是稀缺的,这些稀缺的生产性资源就是生产要素(Production Factors)。资本是为了提高生产能力而利用土地和劳动制造出来的投入品,包括机器、设备、建筑、道路等,他们构成物质资本(Physical Capital)。由于教育和岗位培训能够提高劳动的效率,与此相关的投资形成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二、生产可能性曲线、机会成本和选择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指进行一项投资时不得不放弃另一些投资,这些投资最大的获利就是该项投资的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曲线(Production Possibility)或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第二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理性假定经济学是一种思维方式,其核心是经济分析,也称经济理论。理性假定(Rationality)构成几乎全部经济理论的基础,即个人在计算了全部成本的前提下,将作出使其净收益最大化(满足最大化)的选择。该假定可由三个基本命题解释:1. 当一种可选方案的个人收益增加时,决策者更愿意选择这一方案;当一种决策方案的个人成本增加时,决策者更愿意放弃这一方案。2. 所有经济成本都是机会成本。3. 经济决策者的选择是有目的的,并且总是力图节约。二、边际分析与决策规则经济学在考察经济行为主体的理性行为时,通常采用边际分析(Marginal Analysis)。边际分析是研究相对于某种现状的微小变动的效应。所有的经济选择都是在边际或变化点上作出的。边际决策规则被称做理性行为原则(Principle of Rational Behavior),表明一个经济决策者应该采取任何能够从中获取正的净利益的行动。经济学家通常把作出一种选择而不是另一种选择所产生的利益变动称为边际利益(MB-Marginal Benefit),而作出一种选择而不是另一种选择所导致的费用变动称为边际成本(MC-Marginal Cost)。实现最终利益最大化的一般原则是边际利益等于边际成本,即MB = MC。三、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实证分析的特点在于,它是对有关命题的逻辑推导,只在理解经济过程“实际是什么”或“将会是什么”,而不涉及对结果好坏以及公平与否的判断。实证分析既设计定性问题,也涉及定量问题。规范分析是对经济制度和政策结果的好坏作出判断,回答诸如经济过程或经济政策“应该是什么”之类的问题。规范分析往往是制定政策的基础。实证分析往往高度关注效率问题。有关效率问题的命题从以下三个基本假定中导出:(1) 平等和财产分配问题不可能通过分析得到解决,它们或者被忽略,或者被分别处理;(2) 个人主权或消费者主权,即个人是对自己福利的最佳裁判;(3) 帕累托标准(Pareto Criterion),即如果一个社会的某些成员的状况得到改善,而没有任何人的状况由此恶化,该社会的福利就得到了提高。四、均衡分析均衡(Equilibrium)是指经济行为主体意识到进一步改变决策行为已不能获得更多利益,从而不再改变其行为的状态。均衡分析就是假定经济变量中的自变量为已知的、固定不变的,然后考察因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时所出现的情况以及实现均衡的条件。五、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静态分析(Static Analysis)就是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相关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所需具备的条件,但不涉及达到均衡状态的过程。比较静态分析(Comparative Static Analysis)是将一种给定条件下的静态与新的条件下的静态进行比较。比较静态分析不涉及条件变化的调整过程或路径。动态分析(Dynamic Analysis)则要考察随条件变化而调整的路径。第二章 市场机制第一节 需求分析微观经济学所研究的资源配置主要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的。微观行为主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买者(Buyers),包括购买消费品的消费者和购买用于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劳动、资本及原材料的厂商;另一类是卖者(Sellers),包括销售其物品和服务的厂商、出售其劳动力的工人以及向厂商出租土地或出售矿产资源的资源所有者。买卖双方的相互作用构成市场(Market)。经济学家从市场组织如何影响销售价格和数量的决定,将市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竞争性(Competitive)市场,其中无论买者还是卖者都根据有市场决定的价格来决定买或卖;另一类是不完全竞争(Imperfectly Competitive)市场,其中卖方或者买方(或二者)拥有足够的市场势力(Market Power)以影响市场价格,这些拥有市场势力的决策者为其物品或服务寻求索取最好的价格。向一个特定市场供给物品和劳务的所有厂商构成一个行业(Industry)。 微观经济学中所使用的价格(Price)术语,总是指物品的相对价格(Relative Price)。绝对价格(Absolute Price)或货币价格(Money Price)本身并不能说明一件物品实际花费多少。相对价格是一种不受价格水平变动影响的尺度,任一物品的相对价格所反映的是它与其他物品相比较或相对的价格。一、需求的定义和需求函数经济学中所说的需求(Demand)是指人们愿意和能够买到的物品或劳务。需求不同于需要。需要(Wants or Need)是人们想到得到的物品和劳务,而需求则是人们有支付能力(Affordable)的需要。任何一个消费者或消费者主体所希望购买的某种物品的数量,主要取决于该物品的价格P(Price)、消费者的偏好T(Taste)、收入I(Income)、预期价格Pe(Price Expected)和相关物品的价格Pr(Price of Good Related)。则可得到一个需求函数(Demand Function),即一定时期内某种物品与劳务的各种可能的购买量与决定这些购买量的因素之间的关系:D=f(P, T,I,Pe,Pr)二、需求量的决定:需求曲线和需求定理需求曲线(Demand Curve)反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它既可表述为在不同价格下消费者愿意并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也可理解为消费者愿意为各种数量的商品支付的价格,即需求价格(Demand Price)。需求定理(Law of Demand)指需求量与商品价格之间的反向变动关系。需求定理的基础是边际价值或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价值(Marginal Value)或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是指消费者从增加的一单位物品或劳务的消费中所增加的利益或满足。边际效用递减规律(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表明: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时,按照相同的单位连续增加某种商品的消费,在达到一定点以后,每单位物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三、需求水平的变动:需求曲线的移动假定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考察其他因素的变动对需求的影响。首先是消费者收入。一般而言,消费者的收入提高时,其购买量会增加,收入下降时,购买量减少。其次是相关物品的价格。当两种物品是非常接近的替代品时,人们总是趋向于用较便宜的物品替代较贵重的物品。再次是消费者的偏好。偏好是消费者有关不同物品和服务合意性的主管感觉。最后是预期价格。如果消费者预期下月空调价格将上涨,本月空调的购买量就可能增加。把由商品价格以外的因素所引起的需求的变动,称为需求水平(Level Demanded)的变动,表现为整个需求曲线的移动。一般而言,需求曲线外移,标志着需求水平提高;需求曲线内移,标志着需求水平的下降。两种需求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变动,表现为沿着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的移动;需求水平的变动,在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时,由诸如消费者的收入、偏好、相关商品价格以及预期价格等因素引起的需求的变动,表现为整个需求曲线的移动。第二节 供给分析一、供给的定义和供给函数经济学中所说的供给(Supply)是指生产商(Firm)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给市场的商品和劳务。厂商提供销售的数量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主要包括产品的价格(Price)、有关物品生产的技术(Technological Knowhow)、要素的价格(Price of Factor)、预期以及雇员与管理者之间的关系等。将以上决定供给的主要因素综合起来可得供给函数。供给函数(Supply Function)是指一定时期内某种物品或者劳务的供给与决定供给的因素之间的关系:S=g(P, T,PF,E,R)其中,S表示产量,P表示商品本身的价格,T表示技术,PF表示生产要素的价格,E表示预期,R表示雇员与雇主之间的关系。二、供给量的决定:供给曲线和供给定理供给曲线(Supply Curve)反映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供给与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它既可表述为不同价格下生产者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也可理解为生产者为提供一定量的商品希望索取的价格,即供给价格(Supply Price)。供给定理(Law of Supply)指供给量与商品价格之间的正向变动关系。这种正向关系是以边际成本递增规律为基础的。三、供给水平的变动:供给曲线的移动假定商品价格不变,考察其他因素的变动对价格的影响。主要是技术条件和投入品的供给状况。把上述由商品价格以外的因素所引起的供给变动称为供给水平(Level Supplied)的变动,表现为整个供给曲线的移动。一般而言,供给曲线外移,标志供给水平的提高;供给曲线内移,标志供给水平下降。区分两种供给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由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变动,表现为沿着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的移动;供给水平的变动,在商品本身价格保持不变时,由诸如生产技术和要素价格等因素引起的供给的变动,表现为整个供给曲线的移动。第三节 均衡价格一、均衡价格的决定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交点所对应的价格,是使市场出清(Market-clearing)或供求达到平衡的价格,即均衡价格(Equilibrium Price)。所谓市场机制(Market Mechanism)就是在自由市场经济中价格不断变动直至市场出清(即直至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的趋势。二、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变动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是由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共同决定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移动必然导致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变动。(1) 在供给曲线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需求曲线的右移,会使均衡价格提高,均衡产量增加;需求曲线的左移,会使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量减少。(2) 在需求曲线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供给曲线的右移,会使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量增加;供给曲线的左移,会使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产量减少。上述两方面的变动效应,可以概括为供求定理(Law of Demand and Supply):需求水平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同方向的变动;供给水平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产量同方向变动。三、动态效应:蛛网模型蛛网模型所考查的是价格波动对下一个周期产量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均衡的波动。通常用来分析市场经济中某些产品价格和产量之间的关系,这些产品具有这样的特点:本期产量决定本期价格,而本期价格决定下期产量。若用P、Q分别表示价格和产量,D、S分别表示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t表示时期,则:Pt=DQt, Qt=S(Pt-1)根据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陡峭程度,蛛网模型通常有三种形式。(1) 封闭式。在这种模型中,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斜度是一样的,价格从高到低、产量从低到高均按同一幅度不断波动,永远达不到均衡状态。封闭式循环的原因是生产者与消费者对价格的反应一致。(2) 收敛式。在这种模型中,供给曲线比需求曲线更陡峭,价格和产量以越来越小的幅度上下波动,在达到均衡时停止。收敛式循环是由于生产者对价格的反应程度小于消费者。(3) 发散式。发散式蛛网与收敛式正好相反,其价格和产量以越来越大的幅度波动,从而离均衡点越来越远。在这种模型中,需求曲线比供给曲线陡峭,生产者对价格的反应程度大于消费者。第四节 弹性分析一、弹性的需求弹性(Elasticity)是衡量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反应程度的尺度,是因变量相对变化与自变量相对变化之比。具体来说,弹性表示由1%的因变量的变动所引起的自变量百分比的变化。需求弹性包括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的交叉弹性和需求的预期弹性。1. 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需求对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尺度,等于需求量的相对变化(百分比变化)与价格的相对变化(百分比变化)之比:其中,EP表示需求的价格弹性值;或分别表示价格和需求量的变动。设P1和P2分别为变动前后的价格,Q1和Q2分别为变动前后的需求量,则:当EP1时,说需求是有价格弹性的,因为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如果,则需求完全富有弹性,或需求的价格弹性为无穷大。这是的需求曲线是与横轴平行的一条直线。当EP1,需求是缺乏价格弹性的,若EP=0,则需求完全无价格弹性,此时需求曲线是与纵轴平行的一条直线。当EP=1,需求有单元弹性,具有单元弹性的需求曲线表现为直角形的双曲线。具有单元弹性的需求函数为以下形式:其中q是商品的需求量,p是商品的价格,伪是常数。2. 需求的弹性收入需求的弹性收入表示需求对收入变动的反应尺度,它等于需求的相对变化(百分比变化)与收入的相对变化之比:其中,Ei为需求的弹性收入值;和分别为收入和需求的变动。收入弹性为正的商品,是正常商品(Normal Goods);收入弹性为负的商品,是低档商品(Inferior Goods)。收入水平的提高使正常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外移动,使低档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内移动。正常商品与低档商品的区分是相对的。3.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水平对其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尺度,它等于一种商品需求的相对变化与另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之比:其中,Ec表示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值。相关商品包括相互替代品和相互补充品。如果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正,则说明两种商品是替代关系;如果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负,说明两种商品是互补关系。二、供给弹性供给的价格弹性是由价格的百分比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的百分比变动。该弹性值通常为正。1. 几何测度如果供给曲线与数量轴相交,Es1,供给富有价格弹性;若供给曲线通过原点,则Es=1,曲线上的每一点都具有单元弹性。2. 短期和长期长期供给弹性不同于短期。对大多数产品来说,长期供给比短期供给更富有价格弹性,因为厂商在短期内面临着生产能力的约束,要建立新的生产设施并雇佣更多的工人以扩大生产能力,这需要时间。然而,对一些物品来说,其供给在短期比在长期更富有价格弹性。这些物品是耐久消费品,当期价格上升时,可以作为部分供给再生。例如,金属的二次供给(Secondary Supply,即来自废金属的供给,这些废金属常常被熔化并重新锻造)。铜价的上升,会诱使人们把废铜转变成新的供给,以至最初会使二次供给急剧增加。但优质废铜的存量最终会下降,使废铜的熔化、精炼和重新锻造的成本变得昂贵,以至二次供给会收缩。这样,二次供给在短期内比在长期内更富有价格弹性。第五节 政府干预的效用一、最高限价从低于市场出清价格的最高限价(Price Ceiling)的角度来分析政府管制的效应。实行最高限价的直接效应就是均衡被改变,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QD大于生产者愿意提供的数量QS,出现了QD-QS单位的短缺。价格管制的第二个效应涉及黑市活动。价格管制很少能够完全实行,有些交易不可避免地以高于法定水平的价格进行。由于供给量低于市场出清水平,黑市价格常常高于市场出清价格。黑市价格也反映了为规避法令而承受的成本增加。价格管制的第三个效应产生于需求价格上升的趋势,因为供给量认为降低了。实际价格与最高限价之间的差额,可能代表着消费者花在排队上的时间的价值,或者反映了政府为保证短缺的供给在市民中平等分配而颁发的配给券的内在价值。如果这一效应不能在市场上表现自己,其他经济因素就可能引起供给曲线(和/或需求曲线)逐渐左移,直到最高限价实际反映某种市场出清均衡为止。二、支持价格另一种价格管制形式是制定最低限价(Price Floor),也叫支持价格(Price Support)。支持价格主要应用在农产品上。支持价格用Pf表示。支持价格的直接效应正好与最高限价相反,它导致Qs-QD单位的剩余。为实施支持价格方案,政府必须按法定价格购买剩余产品。纳税人的成本为Pf(Qs-QD)。除了由纳税人承担的货币成本外,政府还必须设法处理剩余,这种剩余会年复一年地积累。三、配额和许可证政府通常采取配额和颁发许可证的形式进行数量方面的控制。由于市场供给的一部分受到限制,其直接效应就是导致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从而使市场价格上升,扩大行业利润。这些政策的全部效应还可能扩展到其他市场。例如,对进口钢材的配额可能会增加国内钢铁行业的工资和就业。所以,钢铁行业的工会与钢铁制造商一样,倾向于赞成限制性配额。钢材进口配额的经济成本直接地是由使用钢材的行业的生产者承担的,间接地是由购买其产品的消费者承担的。许可经营会产生两种效应。短期效应是影响市场均衡从而为许可证持有者带来额外收益。长期效应与所能获取经济租金的全部经济价值有关,这一价值远大于经济租金。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第一节 消费者均衡一、消费者偏好、无差异曲线与效用决定消费者行为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消费者偏好(Consumer Preferences)。可用无差异曲线图解消费者偏好。所谓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s),就是能表示给消费者带来同等程度满意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点的变化轨迹。无差异曲线也叫等效用线。一般的无差异曲线主要有以下四个特征:(1) 无差异曲线自左向右下方倾斜。(2) 位置越高或距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消费者的满足程度越高。(3) 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4) 无差异曲线通常都凸向原点。1. 效用。假定以下效用函数形式代表了个人的偏好:,其中Xi代表了一个时期消费的每一种商品的数量。2. 边际效用。根据效用函数,商品X1的边际效用可表示为:X1的边际效用是当拥有的其他商品不变时,增加1微量X1所获得的额外效用。显然,边际效用的值取决于偏导的值,而偏导的值取决于个人消费X1,X2,Xn的数量。二、序数排列和基数排列序数排列(Ordinal Ranking)是将无差异曲线按照偏好程度由高向低排列,但其并没有表明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商品组合在多大程度上比另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商品组合更受到偏好。消费者只能依据各种商品组合对其满意程度加以排列,而不能确切地说出各种商品组合的效用到底是多少。基数排列(Cardinal Ranking)可对个人偏好进行量化或者以基数单位进行度量。基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的大小可用基数(1, 2, 3, )来衡量并加总求和。三、边际替代率无差异曲线表明,消费者对增加和减少一单位某种物品的重视程度是不同的。衡量这种重视程度的尺度就是所谓的边际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MRS)。边际替代率被定义为:为了维持原有的满意程度不变,消费者增加一单位商品x而必须放弃的商品y的数量:MRSxy=-鈭唝鈭唜其中MRSxy表示消费者用商品x替代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和分别表示商品y的减少量和商品x的增加量。边际替代率也等于1乘以无差异曲线的斜率。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是指,在用x替代商品y的过程中,消费者为保持原有的满足程度不变,愿意为增加一单位的x而放弃的商品y的数量会越来越少。四、完全替代品和完全互补品一般来说,当一种商品对另一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一个常数时,就说这两种商品是完全替代品(Perfect Substitutes),描述这两种商品消费的权衡抉择的无差异曲线就是一条直线。当两种商品的无差异曲线为直角形状时,他们就是完全互补品(Perfect Complements)。五、消费者均衡消费者行为理论假定,消费者是以效用最大化为目标的。消费者均衡(Consumer Equilibrium),是指消费者一旦实现了效用最大化,其决策行为就不会再改变的一种状态。1. 预算线消费者所能达到的效用最大化是有条件的最大化。消费者能够得到的商品组合,一方面取决于其货币收入多少,另一方面依赖于商品价格水平的高低,这两方面合起来就构成所谓的消费者的预算约束,其表达式为:Qy=1PyI+PxPyQx其中,I表示消费者可支配货币收入。上式所表示的直线称为预算线(Budget Line)。预算线也叫收入线或消费可能线,或等支出线,表示消费者用同一收入按既定价格Px、Py所能购买的x和y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2. 收入变化当商品价格不变时,货币收入的增加将使预算线的截距增大,货币收入的减少将使预算线的截距减小,但都不影响预算线的斜率。3. 价格变化当货币收入和商品y的价格保持不变时,商品x的价格Px的提高或下降,将会使预算线斜率的绝对值增大或减小,同时预算线在横轴的截距缩小或增大,但直线在纵轴上的截距保持不变。4. 消费者均衡的条件使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商品组合,只能是消费者的预算线与其无差异曲线相切的那一点所代表的商品组合。因此,其所代表的商品组合是在预算约束下使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的商品组合,或者说,是使消费者达到均衡的商品组合,简称均衡的商品组合。又预算线的斜率为-PxPy,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等于1乘以MRSxy,故消费者均衡的条件:MRSxy=PxPy上式说明,消费者在保持原有的满意程度不变的情况下,愿意用商品x替代商品y的比率必须等于他能够用商品x替代商品y的比率。由于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所有商品x和商品y的组合都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程度的满足,当消费者沿着一条无差异曲线移动时,由增加以单位x所增加的效用,一定等于减少相应的y所减少的效用,即这样,商品x对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可表示为:进一步:MUxPx=MUyPy上式表明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即消费者要实现效用最大化,必须使花在每一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单位货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都相等。5. 边角解上面的消费者均衡条件以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并且与预算线相切为假定前提。如果无差异曲线虽然凸向原点,但在任何地方都比预算线陡峭或平坦,或者如果无差异曲线凹向原点,那么消费者只有将全部收入都花在商品x或商品y上,才能实现效用最大化,此时的消费者均衡被称为边角均衡(Corner Equilibrium),这种实现效用最大化的方法被称为边角解法。六、货币收入变化的影响1. 收入消费曲线货币收入的增减并不影响预算线的斜率,只是使预算线的截距增大或缩小。把所有可能的货币收入水平相适应的均衡商品组合的点连接起来,所得到的曲线就是收入消费曲线。收入消费曲线表示在消费者偏好和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各种不同的收入所能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均衡组合点的变化轨迹,它表示消费者收入变化时的商品消费量和满足水平的变动。2. 恩格尔曲线收入消费曲线可用于推导恩格尔曲线(Engel Curves),后者表示的是某种商品的均衡购买量与收入水平的关系。恩格尔曲线的形状取决于特定商品的性质、消费者的偏好以及保持不变的价格水平。一般来讲,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增长率递减;高档消费品的需求量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且增长率递增。统计发现,随着收入的增长,用于食品的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也就是说,食品的需求收入弹性是非常低的,因此,一个国家(或一个家庭)在食品上的支出占其收入的比重标志着这个国家(或家庭)的富裕程度,较富裕的国家的食品支出在其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小于较贫困的国家。这就是恩格尔定律。七、价格变化的影响假定在消费者的货币收入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考察商品价格的变动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1. 价格消费曲线价格消费曲线表示在消费者偏好和货币收入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商品x价格的变化所引起的均衡商品组合的变化。2.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由于商品x的价格下降引起的商品x的需求量的变化为价格变动的总效应。当满足水平不变时,由价格变化所引起的商品x的需求量的变化为替代效应。在所有的价格都保持不变时,完全由实际收入的变动所引起的商品x的需求量的变动为收入效应。由商品价格x下降所产生的总效应等于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之和。一般而言,替代效应是负的,就是说,在实际收入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商品x的价格与商品x的消费量呈反方向变动。而收入效应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正的,即实际收入的变动与商品消费量的变动方向相同。有些情况下,收入效应为零或负,即实际收入的变动对商品消费率无影响或者与商品消费量变动方向相反。收入效应大于等于0的商品,通常成为正常商品,收入效应为负的商品则被称为低档商品。当价格变动的总效应为负时,这种商品就是所谓的吉芬商品。八、消费者剩余由于消费者消费不同数量的同种商品所获得的边际效用是不同的,所以,他对不同数量的同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也是不同的。消费者为一定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价格和他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可能出现差额,这一差额就是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通常,当一种商品或劳务,特别是公用事业服务的价格上涨或下降时,消费者就感受到了损失或得到了好处,这里所说的损失或好处就是指消费者剩余的减少或增加。第二节 不确定条件下的消费者选择现实生活中,人们在进行消费和资产选择时往往面临不确定因素或风险。一、风险描述概率是表示产生某种结果的可能性。它主要用于两个方面:期望值和方差。期望值是对不确定事件所有可能结果的一个加权平均,而权数正是每种结果发生的概率。期望值反映了总体趋势,即平均结果。方差(Variance)是离差平方的平均值,而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是方差的平方根。二、决策三、风险偏好四、风险规避风险规避者指的是那些在期望收入相同的工作中,更愿意选择确定收入工作的人们(他们的收入边际效用往往递减),这也是大多数人对风险的态度。风险规避者的效用函数为上凸函数。五、风险中性风险中性者对于具有同一期望收入的不确定性工作与确定性工作不加区分。风险规避者的效用函数为线性函数。六、风险偏好风险偏好者对于具有同一期望收入的不确定工作效用值更高。风险偏好者的效用函数为下凸函数。七、风险贴水风险贴水(Risk Premium)指的是风险规避者为规避风险而愿付出的代价。一个人风险规避程度如何取决于他的收入和风险的性质。一般而言,风险规避者希望结果出现较小的变化。八、风险的减少近来的统计表明,在消费者的风险决策中,风险爱好型的行为有上升的趋势。但是,消费者大多数还是风险规避型的。消费者通常采取多样化、保险和获取更多决策信息等降低风险的措施。第四章 生产者的行为理论第一节 生产理论一、生产函数生产是把投入(Input)变为产出(Output)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物质形态的变化,还包括运输、金融、商业等各种劳务的提供。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是特定时期所使用的各种投入的数量与该时期内所能生产的某种商品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更具体地说,生产函数是表示从不同的投入组合中所能取得的最大产量的图表或表达式。生产函数概括了一定时点上现有的技术性质,从而表明了厂商必须加以考虑的技术限制。如果用Q、L、K、N和E分别表示产量、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则生产函数表达式为:Q=f(L,K,N,E)生产一定量的某种产品所要求的各种投入之间的配合比例被称为技术系数(Technological Coefficient),如果生产某种产品所要求的各种投入的配合比例是可以改变的,则其生产函数就是具有可变技术系数的生产函数。如果生产某种产品所要求的各种投入的配合比例是不能改变的,那么它的生产函数就是具有固定技术系数的生产函数。二、单一要素可变的生产函数1.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一种投入和生产要素的总产量(TP-Total Product)就是从一定量的该种生产要素投入中所获得的产量的总和。设该投入为x,则x的总产量的表达式为:TP=f(x)x这种生产要素投入的平均产量(AP-Average Product)则等于x的总产量除以用于生产该产量的x的数量,表达式为:AP=TPx=f(x)xx这种生产要素投入的边际产量(MP-Marginal Product)是当所使用的其他生产要素保持不变时,由增加一单位x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变化量:MPx=鈭員P鈭唜(1) 边际产量的几何测定。可通过计算总产量曲线上任一点的切线的斜率,测定相对于该点的可变投入量的边际产量。(2) 平均产量的集合测定。可变投入量的平均产量就是连接原点与总产量曲线上对应于任一可变投入量的点的直线的斜率。(3) 总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当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最高;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最大。2. 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只有一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一般具有边际产品递减的特征,就是说,在其他生产要素投入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连续追加相同数量的某种投入,其产量的增加在达到某一点后会减少,这就是边际生产力(Marginal Productivity)递减规律。该规律是一个经验的概括,对大多数生产函数都是适用的;这一规律以技术不变为假定前提,它不能预示在技术发生变化时增加一单位投入所产生的影响;它假定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或投入的数量保持不变,不是用于所有的投入按相同比例增加时的情况。三、两种要素可变的生产函数当可变投入由一种变为两种时,产量Q已不再是一种可变投入的函数,二是两种可变投入,即x1和x2的函数,表达式为:Q=f(x1,x2)1. 等产量曲线等产量曲线就是能够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投入的各种有效组合点的轨迹。等产量曲线与无差异曲线相似,一般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等产量曲线通常自左向右下方倾斜;第二,等产量曲线越远离远点,所代表的产量水平越高;第三,同一等产量曲线图上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不能相交;第四,等产量曲线通常凸向原点。2. 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产量曲线之所以凸向原点或斜率递减的,是因为边际技术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Technological Substitution)是递减的。所谓边际技术替代率,就是当产量水平保持不变时,两种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或者更具体地说,为保持原有产量不变,由于增加1单位要素x的使用而必须放弃的要素y的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高端住宅区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施工综合管理合同
- 2025年智能办公空间电梯装饰美化与系统维护服务合同
- 2025年学校周边商铺租赁及品牌加盟合作协议
- 2025年度证券公司交易信息保密及合规处理合同
- 2025年绿色养殖技术引进与应用推广合同
- 2025年度个性化离婚协议起草与执行指导手册
- 2025年荒山生态修复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承包合同
- 地板知识培训横幅标语课件
- 2025年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招标代理全面实施合同
- 2025年全民健身中心运动器材采购与全面维修服务合同
- GB/T 9871-2008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老化性能的测定拉伸应力松弛试验
- GB/T 26480-2011阀门的检验和试验
- GB/T 19861-2005丙烯酸系阴离子交换树脂强碱基团、弱碱基团和弱酸基团交换容量测定方法
- GB/T 11085-1989散装液态石油产品损耗
- GB 30000.3-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3部分:易燃气体
- 《材料力学》说课-课件
- (完整版)沪教牛津版小学一至六年级英语单词汇总(最新)
- JJF 1587-2016 数字多用表校准规范-(高清现行)
- 完整课件-西方经济学下册(第二版)
- 机械制图教学通用课件(全套)
- 天星择日的基本原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