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形态异常ppt课件.ppt_第1页
中性粒细胞形态异常ppt课件.ppt_第2页
中性粒细胞形态异常ppt课件.ppt_第3页
中性粒细胞形态异常ppt课件.ppt_第4页
中性粒细胞形态异常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性粒细胞形态异常 叶松道2012 4 25 1 血细胞分析仪应用广泛 其快速 准确 结果参数全面 其越来越得到检验工作者的认可 部分临检化验室做常规检查完全依赖于血细胞分析仪 而忽略了血细胞的人工分类 因而有不少白细胞形态异常的疾病被漏诊 因此血细胞形态学的检查应引起广大检验工作者的重视 2 血涂片的细胞形态学检查 中性粒细胞形态异常中性粒细胞的退行性变 3 中性粒细胞形态异常 中性粒细胞核形态的病理改变 中性粒细胞的颗粒异常 4 中性粒细胞核形态的病理改变 核左移核右移核棘突 鼓锤状核Pelger Huet核异常 中性粒细胞的核象标志着它的发育阶段 能反映粒细胞新生及衰老的状况 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可分为核左移和核右移两种 5 核左移 周围血涂片中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并可出项晚幼粒 中幼粒 早幼粒及原始粒细胞称之为核左移 常见于各种病原体所致的感染 大手术 恶性肿瘤晚期 特别是化脓性感染 如同时伴有白细胞总数增高 表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 核左移的程度与感染轻重及机体抗感染能力密切相关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均增高 但无核 左 移或仅有 6 核左移时 表示感染较轻 也表明病人抗感染力在增强 如两者同时增多 杆状核粒细胞 10 并伴有少数晚幼粒甚至中度核左移 表示感染严重 如杆状核 25 并出现更幼稚的粒细胞 早幼粒 原粒 时 称重度核左移 6 核左移 7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分叶过多 5叶者 3 大部分为4 5叶或更多为核右移 此时如伴有白细胞减少 为骨髓造血功能降低 或缺乏造血物质所致 如巨幼红细胞贫血 恶性贫血等 核右移 8 核右移 9 10 核棘突 鼓锤状核 核棘突 中性粒细胞的核有各种形状的芽状突出称核棘突 核棘突大量出现时有严重中毒或感染存在 如癌转移 晚期结核 放射线损伤等 鼓锤状核 中性核细胞核上出现一种细丝相连的卵圆形或圆形突出的染色质 直径1 2 1 6 其数量与x染色体有关 多见于女性 11 Pelger Huet核异常 Pelger Huet核异常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 主要形态学特点是 成熟的中性粒细胞大部的核不分叶或仅分两叶 似花生 眼镜 哑铃等形态 核染质较粗糙 浓染 此种细胞功能正常临床上无异常表现 12 Pelger Huet核异常 13 中性粒细胞的颗粒异常 中毒颗粒Chediak Higashi综合症Alder Reilly粒细胞颗粒异常May Hegglin粒细胞颗粒异常遗传性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 14 中毒颗粒 中毒颗粒 颗粒左移 指在成熟中性粒细胞的颗粒变得粗大深染 正常时颗粒大小不一 有圆形 卵圆形和杆状等 颗粒直径0 1 0 5 大部分是中性S粒 小部分是嗜碱性A颗粒 A颗粒含酸性磷酸酶 过氧化酶和溶菌酶等 是一种初级溶酶体 它相当于嗜天青颗粒 正常时 10 S颗粒较小 呈卵圆形 杆状 哑铃状 含碱性磷酸酶 占大多数 相当于嗜中性颗粒 见图 S颗粒减少时称颗粒左移 也称中毒颗粒 主要见于 严重传染病 猩红热 肺炎 各种化脓性感染 败血症 恶性肿瘤 中毒 大面积烧伤等病理情况下 15 中毒颗粒 16 Chediak Higashi综合症 Chediak Higashi综合症中性粒细胞形态学改变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浆内可见较多粗大呈嗜酸染色的颗粒 有的可见融合的巨大红色颗粒 颗粒大小不一 多数颗粒大 见图 早幼粒以下粒细胞亦可见此种包涵体样颗粒 淋巴细胞浆内多见胞浆内含1个颗粒 包涵体样 者 亦可见含2 3个颗粒者 各期巨核细胞均可见此种颗粒 单核细胞及组织细胞浆内亦可见此种巨大颗粒 17 Chediak Higashi综合症 18 Chediak Higashi综合症 本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 主要临床表现皮肤色素缺乏 畏光 毛发呈灰白绒毛状 患者易感染 常有发热 肝脾 淋巴结肿大 少数有贫血 发病机理可能是 细胞中颗粒的融合 使颗粒变大而数目减少 也可能有其它细胞器异常 电镜观察显示及组织化学研究显示 白细胞内大块的异常颗粒主要是一种巨大的溶酶体 含有多种水解酶 这些颗粒主要结合在溶酶体膜上 有异常颗粒的吞噬细胞趋化性减低 杀菌功能缺陷 此病没有好的治疗方法 患者多死于感染 19 Alder Reilly粒细胞颗粒异常 形态学特点 中性粒细胞浆内出现较大的深紫色颗粒 比一般嗜苯胺颗粒和嗜碱颗粒大的多 又称Alder Reilly小体 包涵体 这种颗粒易与中毒颗粒相混淆 在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中也可见到这种包涵体 见图 临床特点 常伴发骨与软骨异常的各型粘多糖沉积病 在外周血中 这种包涵体不一定经常找到 而在骨髓中经常出现 遗传学 本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病因是由于某些酶缺乏 使粘多糖不能完全降解 形成此种颗粒 包涵体 20 Alder Reilly粒细胞颗粒异常 21 May Hegglin粒细胞颗粒异常 细胞形态学特点 粒细胞 包括中性 嗜酸 嗜碱 胞浆中见直径2 5 m的嗜碱性与嗜派若宁的包涵体 也称May Hegglin小体 与感染时的Dohle小体相似 但较Dohle小体大 更圆 较孤立 而且具有这种包涵体的百分数也较高 见图 临床表现 一般患者无症状 少数患者出现出血表现 除外周血粒细胞中见到May Hegglin小体外 可伴有白细胞减少 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减少 以及见到畸形血小板 遗传学 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包涵体主要由RNA组成 来自粗面内质网 22 May Hegglin粒细胞颗粒异常 23 May Hegglin粒细胞颗粒异常 诊断 粒细胞胞浆中找到May Hegglin包涵体 家庭成员有类似发现 注 May Hegglin包涵体主要应与在感染及药物反应中出现的Dohle小体进行鉴别 结合临床病史 治疗 无症状不需治疗 24 遗传性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 细胞形态学特点 杂合子患者 血中分5叶或5叶以上的粒细胞 10 纯合子患者 血中分5叶或5叶以上的粒细胞 14 骨髓检查 查见早期粒细胞 核有切迹形成倾向 女性患者粒细胞核上的鼓锤状核平均数超过正常 其意义与其它原因引起的核分叶过多 如叶酸 维生素B12缺乏 有所不同 遗传学 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25 中性粒细胞的退行性变 胞体肿胀核溶解空泡分叶过多粒细胞杜勒 Dohle 氏体裸核 26 胞体肿胀 胞体肿胀 染色变浅 胞浆变得混浊模糊 颗粒色浅 分布散乱 有时甚至胞浆欲破 胞核也发生肿胀 核染质疏松着色变淡 此种细胞的出现多半是因细胞衰老所致 核溶解 中性粒细胞的核发生肿胀 核染色质不清 着色变浅 有时仅可见肿胀的影子 此类细胞多见于严重感染 27 空泡 中性粒细胞的胞浆中出现数量不等的空泡 多见于严重感染的患者 亦称 中毒性空泡 见图 分叶过多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的胞体大 核分叶可在5 10叶 有时可达12 15个 核叶之间有细丝相连 分叶的大小相差甚大 核染质致密 分叶过多粒细胞的出现与细胞的成熟和输出障碍有关 表示粒细胞过度成熟和退化 它可以出现在巨幼红细胞贫血和恶性贫血的血涂片中 也可以见于严重感染的血涂片中 见图 28 杜勒 Dohle 氏体 中性粒细胞浆中因毒性变化而保留的嗜碱性区域 呈圆形 梨形或云雾状的天蓝或灰蓝色 直径1 2 是细胞发育失衡的表现 是疾病严重的标志 如肺炎 猩红热 败血症 妊娠中毒等 有时与中毒颗粒同时出现 见图 裸核 细胞退化破坏多先从胞浆开始 浆先行破坏 以至于全消失 只剩下细胞核 成为裸核 是细胞衰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